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 70km/h 两小后相遇,相当于BC勺路程 C 50km/h 小学奥数多人遇追问题典型例题与解题思路 例1、在公路上,汽车 A、B、C分别以80km/h , 70 km/h , 50 km/h 的速度 匀速行驶,若汽车A从甲站开发乙站时,汽车B、C从乙站开往甲站,并且在途 中,汽车A在与汽车B相遇两小时后又与汽车C相遇,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 米? 解题思路:路程和是关键,两个相遇问题。如果用方程,需要找等式,有两种思 路,1)A和B合走的路程与A和C合走的路程相等,都相当于甲乙两站的距 离;2)A和B相遇的时间比A和C相遇的时间少2小时。 思路1 :不列方程 A 80km/h 差,依据此可
2、以求岀AB相遇时 走过的时间 红色部分的路,可以理解过 B、C的路程差,红色的部分的路程为:(80+50 ) X2=260千米 如果C领先B 260米,则B追上乙,多走了 260米。依据这个条件可以求出 AB相遇的时间=B追上C的时间。 260 十(70-50 ) =13 小时 AB的路程为(80+70 )X 13=1950 千米 思路2 :假设路程为X千米,则X-(80+70 ) +2= X- (80+50 ),求得X=1950 千米 思路3 :假设A和B相遇时间为X小时,则X X(80+70 )= (X+2 ) X(80+50 ), 求得X=13小时,甲乙两站的距离X( 80+70 ) =
3、1950千米 例 2 ,甲、乙、丙在湖边散步,三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绕湖行走,甲速度是每 小时 5.4 千米,乙速度是每小时 4.2 千米,他们二人同方向行走,丙与他们反方 向行走,半小时后甲和丙相遇,再过 5 分钟,乙与丙相遇。那么绕湖一周是多少 千米。 解题思路: 本题的考点有环形跑道、相遇问题。求绕湖一周的距离,则必须有速 度和时间, 目前已知甲乙的速度, 但是不知道他们相遇的时间?题中潜在的已知 条件有: 1) 乙和丙、甲和丙相遇时的路程是一样的 2) 5 分钟内乙和丙走的路程 = 半小时内甲比乙多走的路 3) 2)中可以求得丙的速度 4) 甲丙绕湖半小时走的路程就是所求。 “解题是注
4、意时间单位的统一” 解: 半小时内甲比乙夺走的路程: ( 5.4-4.2 )X0.5=0.6 千米 5分钟内乙丙走的路也是0.6千米,丙的速度等于乙丙速度和减去乙的 速度,即0.6 -1/12 -4.2 = 3千米/小时, 绕湖一周的路程: (5.4+3 )X 0.5 = 4.2 千米。 例3、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 A地出发到B地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60 千米/时和48千米/时,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他们出发后 5时、6时、 8时先后与甲、乙、丙三辆车相遇。求丙车的速度。 解题思路:本题的考点在多次相遇,另外本题的5时、6时和8时分别指出发后 行走的时间。通过题意: 5小时 5小时
5、 ,*5小时 1小时内乙和 卡车合走的路 乙1小时.斗卡1小时 相遇时丙 丙8小时+卡3小时 走了8小时 3小时内卡车 走的路 解: 甲车与卡车相遇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是:(60-48 )X5=60千米, 这段距离乙车与卡车共同行走了: 6-5=1 小时, 所以卡车的速度是: 60-48=12 (千米/小时) 甲车与卡车相遇后又过了: 8-5=3 小时,丙车才与卡车相遇 所以,在8个小时中,丙车行的路程是:60 X5-12 X3=312 (千米). 因此丙车的速度是:312十8=33 (千米) 例4、甲、乙、丙三车同时从A地沿同一公路开往B地,途中有一个骑摩托车的 人也在同方向行进,甲、乙、丙
6、这三辆车分别用 7 分钟、 8 分钟、 14 分钟追上 骑摩托车的人, 已知甲车每分钟行 1000 米,丙车每分钟行 800 米,求乙车的速 度是多少? 解题思路: 多人追击问题。完成本题可据甲、乙、丙追上摩托车人所用的时间及 甲、丙的速度进行分析解决: 7 分时慢车与快车相距: (1000-800 )X7=1400 (米);摩托车的速度是800-1400十(14-7 ) =600 (米/分钟);甲车出发时与 摩托车相距:(1000-600 )X7=2800 (米);则乙车的速度为:600+2800十8=950 米 /分钟). AB |7分钟- 中 甲路程差 追击1分钟 7分钟1 乙路程差 丁
7、,亠山追击7分钟 摩托车 7分钟1 1 丙 摩托车 解:丙和摩托车的路程差:(1000-800 )X7=1400千米 丙和摩托车的速度差1400- (14 -7 ) = 200千米/分钟 摩托车的速度:800 - 200 = 600 千米/分钟 甲车与摩托车的路程差:(1000-600 )X7=2800千米 乙和摩托车的速度差:2800 - 8 =350千米/分钟 乙车的速度:600+350=950 千米/分钟 例5、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处的冬令营报到。 半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 1.2千米。又过了 1.5小 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
8、。结果三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 问张明每小时 行驶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多人追击和相遇综合问题,老师和李华是相遇问题,张明和李华是追 击冋题 解:李华0.5小时走过的路程:4 X0.5=2千米 营地老师出发时和李华的路程和: 20.4-2=18.4 千米 营地老师的速度: 4+1.2=5.2 千米/ 时 李华与营地老师相遇时间为:18.4/ (4+5.2 )=2 小时 张明出发时与李华的距离是:(0.5+1.5 )X4=8千米 老师走了 2 小时,张明比老师晚出发 1.5 小时,张明与李华相遇的时间是: 2- 1.5=0.5 小时 张明的速度是: 8/0.5+4=20 千米/小时 例 6、张、
9、李、赵 3 人都从甲地到乙地,上午 6 时,张、李两人在一起从甲地出 发,张每小时走 5 千米,李每小时走 4 千米。赵上午 8 时从甲地出发。傍晚 6 时,赵、张同时到达乙地。那么赵追上李的时间是几时? 解题思路: 多人追击问题,注意时间的转换问题,傍晚 6时为傍晚 18 时 张走完全程需要的时间: 18-6=12 小时 甲乙两地的总路程: 12x5=60 千米 赵走完全程的时间: 18-8=10 小时 赵的速度:60 -10=6千米/小时 李比赵早出发的时间: 8-6=2 小时 赵与李的路程差: 2x4=8 千米 赵与李的速度差:6-4 = 2千米/时 赵追上李的时间:8 - 2 = 4小
10、时 赵追上李:8+4=12 时 例7 :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都 40米,丙每分钟走60米,甲、乙两人从 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出发 15分钟以后,丙从B地出发追赶乙。 此后甲、乙在途中相遇,过了 7分钟甲又和丙相遇,又过了 63分钟丙才追上乙, 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米? 解题思路: | 15分钟丁 |.15分钟| 甲 乙 40m/min 这段路(40+60) X 7=70米 这段路程可以看做为甲乙相遇时, 乙和丙的路程差为700米,这段路 程需要经过63+7=70分钟丙才可以 追上乙 丙 60m/min 解:甲乙相遇时,丙乙的路程差为(40+60 )X 7=700米 这段路程需要经过63+7=70分钟才可以追上。 乙丙的速度差:700十70=10米/分钟 乙的速度:60-10=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大数据挖掘技术健康管理的金钥匙
-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教融合模式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 洛阳文化旅游试题及答案
- 马政经考试题及答案
- 高级起重工实际试题及答案
- 重视互动的商务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数学iq测试题及答案
- 数字与图形组合的启发题试题及答案
-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新路径与新思路试题及答案
- 解析土木工程环境监测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试卷及答案
- 广东省珠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北京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招聘(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美国加征关税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解读关税课件
- “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译林版)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知识培训
- 安宁疗护人文关怀护理课件
- 2025年广东广州中物储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场物业人员缺失的补充措施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