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咏物诗 p44-46 咏物诗(盛唐时期最多) 1.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 合在一起,寄托作者了一定的感情。 2.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愿望,或 包涵生活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对某种事物的咏叹人文思想 体现 初唐盛唐中晚唐 顾况-中唐诗人 韩愈-中唐诗人 刘禹锡-中唐诗人 杜荀鹤-晚唐诗人 著名的咏物诗作 于谦石灰吟 郑燮竹石 骆宾王咏鹅在狱咏蝉 李贺马诗 贺知章咏柳 元冕墨梅 鉴赏咏物诗 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以及环境特点 2.挖掘所咏之物的内在品质 3.联系诗人的自身经历,揣摩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咏物诗常
2、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拟人、比喻、双关、借代、象 征、对比、烘托 由外到内由物及人把握手法+情感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七言绝句 刘禹锡 字梦得 诗豪 刘白:刘禹锡 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 柳宗元 三杰:刘禹锡 韦应物 白居易 代表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乌衣巷 杨柳枝词 陋室铭 斗争的一生、反抗的一生、在被打击中不断反击的一生 书香门第平步青云有志之士:永贞革新 贬官(边远八州)“二王八司马事件”回京 玄都观桃花又被贬安徽和州陋室铭 回京再游玄都观依旧被贬辞官 退居洛阳养老坚持初心:永贞革新驾鹤西去 政治讽刺诗玄都观
3、桃花 怀古诗乌衣巷 写景抒情、清新自然的诗 竹枝词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芍药:草本植物,形状与牡丹相似。 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 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诗人称其“无格”。 外在特征:艳丽妩媚却没有格调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芙蕖(q):荷花的别名。 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 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东呼荷。 外在特征:明净高洁缺少热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
4、富贵 美艳、仪态万千。 外在特征:色泽艳丽、富丽堂皇、“花中之王”、中国十大名花 清代被当作中国“国花” 花中之魁梅花 花中之王牡丹花 凌霜绽妍菊花 水中芙蓉荷花 花中皇后月季 繁花似锦杜鹃 花中娇客茶花 君子之花兰花 十里飘香桂花 凌波仙子水仙 芍药 芙蕖 牡丹 净少情 妖无格 真国色 拟人 对比 衬托 抑彼扬此的反衬手法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正侧结合 手法:比喻、正侧结合 特点: “唯有”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作“真国色”,表明诗人对 牡丹的偏爱 “真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成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 高贵富丽 “动京城”“动”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 热闹景象,只字未
5、提牡丹色香,却侧面称赞了牡丹的倾国之色 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牡丹的什么特点? 1.意象分析 芍药艳丽妩媚、格调不高 芙蕖高洁寡情、孤芳自赏 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 2.情感分析 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3.手法分析 (1)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2)正侧结合的运用 (3)比喻、拟人的运用 描写牡丹的诗句 一个劲猛夸型:(对牡丹的喜爱与赞美) 牡丹皮日休竞夸天下双无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徐凝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姿万态破朝霞。 清平调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以花喻人) 借花抒情型:(大多表达伤春、被贬、失意、亡国、物是人非等悲伤情感) 惜牡丹花二首白居
6、易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题所赁宅牡丹花王建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郡庭惜牡丹徐夤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衬托型:(用牡丹衬托其他) 爱莲说周敦颐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七言绝句 杜荀鹤 字彦之 自号九华山人 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 乃返乡闲居 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期,故而对 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 受的苦痛,颇多反映 山中寡妇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 志再经胡城县等作品反映了当 时酷吏残忍、人民苦痛的现状。 1.描写山林
7、隐居生活 2.反映晚唐现实,同情疾 苦人民 3.艳情诗春宫怨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刺”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勾勒出小松坚强不 屈的性格和勇敢战斗的精神,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 “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出”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起了承前 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渐觉”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 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 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 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凌云”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 讽刺“时人”缺少“识”,眼光短浅,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 间”的千里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1.意象分析 刺头生长于深草、蓬蒿之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有凌云之志, 不甘埋没,坚强不屈 大松高耸入云 时人目光短浅 2.情感分析士人、时人、诗人 以松自比,通过刻画“小松”的形象,象征了出身卑微的士人不甘埋 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讽刺了“时人”目关短浅、趋炎附势,暗 含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包头市喜桂图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讲解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企业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2025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a4版
- 202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
- 2025无线网络基站租赁合同
- 2025合同自我评估示范文
- 2025上海市新全日制劳动合同书
- 2025复印机购销合同 复印机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建筑材料供货合同模板
- 2025年房屋买卖合同范本2
- 心理健康-如何培养强大的心理韧性
- 影视标书模板
- 2024年中国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生飞花令大全
- 2024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Unit2-social-media-detox课件-高一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 2023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 空乘 空中老幼孕乘客服务现状、困难及对策分析
- 01S201室外消火栓安装图集
- 亲子沟通主题班会课件:有效的亲子沟通
- 双语 -【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