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能力测验数学运算经典题型分类、例题打印_第1页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能力测验数学运算经典题型分类、例题打印_第2页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能力测验数学运算经典题型分类、例题打印_第3页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能力测验数学运算经典题型分类、例题打印_第4页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能力测验数学运算经典题型分类、例题打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运算见解:数量关系中的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题。这类试题一般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总的来说比较简单。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要算得既快又准,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尽量多用简便算法。二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字,正确把握题意,三是熟练掌握一定的题型及解题方法。1、 考生首先要明确出题者的本意不一定是让考生来花费大量时间计算,题目多数情况是一种判断和验证过程,而不是用普通方法的计算和讨论过程,因此,往往都有简便的解题方法;学会用排除法来提高命中率。2、 认真审题,快速准确地理解题意,并充分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通过练习,总结各种信息的准确含义,并能够迅速反应

2、,不用进行二次思维。3、 努力寻找解题捷径。大多数计算题都有捷径可走,盲目计算可以得出答案,但时间浪费过多。直接计算不是出题者的本意。平时训练一定要找到最佳办法。考试时,根据时间情况,个别题可以考虑使用一般方法进行计算。但平时一定要找到最佳方法。4、 通过训练和细心总结,尽量掌握一些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则,熟悉常用的基本数学知识; 通过练习,针对常见题型总结其解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题型:一、数字计算基本解题方法:1、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425+683+544+828的值是 a.2488 b.2486 c.2484 d.2480 答案为d。如果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似乎没有

3、什么规律可循,可以先考察几个答案项尾数是否互不相同,如果是,那么可以先利用个位数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从选项中找出对应项。如上题,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所以很快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 例2、12.3+45.6+78.9+98.7+65.4+32.1 a333 b.332 c.333.3 d.332.3解析:本题中小数点后相加得到3.0排除c,d,小数点前的个位相加2+5+8+8+5+2得30,加上3确定答案的尾数是3.答案是a。解题思路:1)、先将小数点部分加起来,得到尾数,然后与答案一一对照,排除其中尾数不对的答案,缩小选择范围。有些题目此时就可以得到答案。2)、将

4、个位数相加得到的数值与小数点相加得到的数值再相加,最后得到的数值与剩下的答案对照,一般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了。例3、489756-263945.28= a.220810.78 b.225810.72 c.225812.72 d.225811.72 解析:小数部分相减后,尾数为72 排除a, 个位数相减(6-1)-5=0,排除c和d,答案是b。例4、123456654321= a. 80779853376 b.80779853375 c.80779853378 d.80779853377 解析:尾数是6,答案是a。此类题型表面看来是很难,计算起来也很复杂,但我们应该考虑到出题本意决不是要我们一点

5、一点地算出来,考的是迅速观察尾数,此类题型用尾数计算排除法比较容易得出答案。例4、50627082=(d) a.12722410 b.12822340 c.17892520 d.17794000 解题思路:由5070可知其尾数有两个零,即排除a、b、c,得d。2、利用“凑整法”求解的题型 “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是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数字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例题:5.2+13.6+3.8+6.4的值为 a.29 b.28 c.30 d.29.2 5.2+13.6+3.8+6.4=5.2+3.8+(13.6+6.4)答案为a。例2、9513-465-635-11

6、3=9513-113-(465+635)=9400-1100=8300例3、1.3112.50.1516=a.39.3 b.40.3 c.26.2 d.26.31解析:先不考虑小数点,直接心算尾数: 1258=1000 215=30 3131=393 符合要求的只有a例4、119120=120120-120=14400-120=80解析:此题重点是将119分解为120-1,方便了计算。例5、1254373225=( ) a、43700000 b、87400000 c、87455000 d、43755000答案为a。本题考点在于分解一下即可:1254373225=1258425437=10001

7、00437=43700000 例6、 85.7-7.8+4.3-12.2=85.7+4.3-(7.8+12.2)=90-20=703、利用“基准数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1:1997+1998+1999+2000+2001 a.9993 b.9994 c.9995 d.9996 答案为c。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相加,且他们的值相近时,可以找一个中间数作为基准,然后再加上每个加数与基准的差,从而求得他们的和。在该题中,选2000作为基准数,其他数分别比2000少3,少2,少1,和多1,故五个数的和为9995。这种解题方法还可以用于求几个相近数的算术平均数。例2、1995+1996+1997+1998+1

8、999+2000a11985 b.11988 c.12987 d.12985解析:这是一道计算题,题中每个数字都可以分解为2000减一个数字的形式20006-(5+4+3+2+1)尾数为100-15=85 得a注意:1)、20006-(5+4+3+2+1)尽量不要写出来,要心算; 2)、1+2+5=15是常识,应该及时反应出来; 3)、各种题目中接近于100、200、1000、2000等的数字,可以分解为此类数字加减一个数字的形式,这样能够更快的计算出答案。99101=(d) a.9099 b.9089 c.9189 d.9999 解题思路:99101=(100-1)(100+1)=10000

9、-1=9999。4、数位数省考03;9.(11)2121,(111) 212321,(1111) 21234321,请问(11111) 2?( ) a.1234541 b.12345123 c.123454321 d.12345654321 正确答案应为9位。5、其它题型例1、1988的1989次方+1989的1988次方的个位数是()a9b7c5d3先看8的幂方,8的1次方个位为8,8的2次方个位为4,8的3次方个位为2,4次方个位为6,5次方个位为8,完成一个循环要4,所以拿1989除以4,得到余数是4,所以个位应该为8,再看9的幂方,偶数次方个位为1,奇数次方个位为9,1988次方个位应

10、该是9?.例2、计算(1-1/10)(1-1/9)(1-1/8)(1-1/2)的值: a、1/108000 b、1/20 c、1/10 d、1/30解析:答案为c。本题只需将算式列出,然后两两相约,即可得出答案。考生应掌握好这个题型,最好自行计算一下。3、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为1680,它们的和是( ) a 26 b 52 c 20 d 28 估算一下 1680 开四次方, 1600(接近1680) 开方是 40 ,36(接近40) 开方是 6 ; 中间有个 6 , 易看出是 5 x 6 x 7 x 8 =1680。4、在一个两位数之间插入一个数字,就变成一个三位数。例如:在72中间插入数字6,

11、就变成了762。有些两位数中间插入数字后所得到的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9倍,求出所有这样的两位数。解析:对于这个题来说,首先要判断个位是多少,这个数的个位乘以9以后的个位还等于原来的个位,说明个位只能是0或5!先看0,很快发现不行,因为209=180,309=270,409=360等等,不管是几十乘以9,结果百位总比十位小,所以个位只能是5。略作计算,不难发现:15,25,35,45是满足要求的数。5、有4个数,每次取其中三个数相加,和分别是22.24.27.和20.这四个数分别是多少?解析:设这四个数分别是a、b、c、d根据题义a+b+c=22 1a+b+d=24 2a+c+d=27 3b+c

12、+d=20 4上边的四个算式相加a+b+c+d=31 5d=5-1=31-22=9c=5-2=31-24=7b=5-3=31-27=4a=5-4=31-20=11二、大小判断这种题型往往并不需要将全部数字都直接计算,只需找到某个判断标准进行判断即可。例题:1、,3.14,10,10/3四个数的大小顺序是:a、10/3103.14 b、10/33.1410c、10/3103.14 d、10/33.1410答案为c。本题关键是判断10的大小。而另外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显然为10/33.14。因此就要计算10的范围。我们可计算出3.15的平方为9.922510,由此可知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2、某商品在原

13、价的基础上上涨了20%,后来又下降了20%,问降价以后的价格比未涨价前的价格:a、涨价前价格高b、二者相等c、降价后价格高d、不能确定答案为a。涨价和降价的比率都是20%,那么要判断涨得多还是降得多,就需要判断价格涨跌的基础,显然后者大,即降的比涨的多,那么可知原来价格高。3、393.39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得到的数再扩大10倍,最后的得数是原来的 a、10倍 b、100倍 c、1000倍 d、不变答案为b。本题比较简单,左移两位,右移三位,实际上相当于右移一位,扩大了10倍,再扩大10倍,就是扩大了100倍。三、比例问题:例题1、:如果a比b大25%,则b比a小多少?解析

14、:本题需要对百分数这个概念有准确的理解。a比b大25%,即a=1.25b,因此b比a小:(a-b)/a100%=0.25/1.25=20% 。2、一数学试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有20个题目,其中几何题占10;第二部分有30个题目,几何题占20%。几何题在整个试卷中占百分之几?(20*10%+30*20%)/(20+30)=16% 3、某企业1999年产值的20%相当于1998年产值的25%,那么1999年的产值与1998年的产值相比( )。a降低了50% b提高了50%c提高了20% d提高了25%x*0.20=y*0.25, 不必求x 、y就可得x/y=5/4,算出为d 4、某图书馆原有科技

15、书,文艺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占20%,后来又买进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总书数的30%,买进科技书多少本?设:买进科技书 a 本630x20%+a = (630+a) x 30%a=905、粮库内有两堆粮食,堆放粮食的数量比是3:1,若从甲堆调到乙堆上240吨后,则甲乙两粮堆粮数比是3;5,求甲乙两堆粮食原来各有粮多少吨?设甲是,乙是(3a-240) / (a+240)=3:5 解出来a=160 , 3a=4806、某运输队运一批大米,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5还多60袋.第二次运走总数的1/4少60袋,还剩220袋没有运走.着批大米一共有多少袋? 解析:220/(1-1/5-1/4)=220

16、/(11/20)=400(袋)四、销售折扣问题1、商店各以3000元卖出两件商品,其中盈亏均为20%,则该店应(d)。 a.赚500元 b.亏300元 c.持平 d.亏250元解题思路:快速算出赚20%的商品成本应为3000 / (1+20%)=2500元,而亏20%的商品成本肯定不只2500元,即刻排除a、c,再由亏两折算出成本为3000 / (1-20%)=3750元,因而,500-750元为-250元(负数为亏)。2、商家对其新鲜葡萄进行减价促销活动,规定每天比前一天减价20,某人在出售的第二天买了3千克,在出售的第三天又买了5千克,两次共花了42元,问如果这8千克葡萄都在第四天买只要(

17、 )元设:第一天买每千克需要x元3x(1-20%)+5x(1-20%)(1-20%)=42 . x=6第四天买8千克要:8*6*(1-20%)(1-20%)=30.72元?86(1-20%)(1-20%)(1-20%)=24.576元3、一件商品如果以八折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20的毛利,那么如果以原价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百分之几的毛利? da20 b30 c40 d50原价y,进价x,依题意有0.8y-x=0.2x,即y=1.5x。原价出售获利50。商品打7.5折后,商家仍然可得25%的利润。如果该商品是以每件16.8元的价格购进的,问该商品在货架上的标价是多少? 赢利的百分比是对成本

18、而言,用(16.8*1.25)/0.75=284、某商品按20%利润定价,然后按8.8折卖出,获得利润84元,求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卖价折扣=销售收入,设卖价为 a 则 a*88%a*(100-20)%=84 解得 a =1050 元 则成本是 a*80%=840元5、商品a比商品b贵30元,商品a涨价50后,其价格是商品b的3倍,则商品a的原价为( )。a. 30元 b. 40元 c. 50元 d. 60元 设b为b元,a为30+b元(30+b)*(1+50%)/b=3b=30元 所以:a为60元6、某商店出售某种商品,可获利润35,今以原售价的8折出售,问仍可获利百分只几?:28:15:8:

19、7 进价为a ,( 1.35a* 0.8 - a )/ a *100% = 8% 7、如果某商店以每打1.8元的价格购进6打小工艺品,之后又以每件0.2元卖出,这些小商品全部卖完后商店可得多少利润?a、32元b、3.6元c、2.4元d、2.84元每件0.2元卖出=每打 0.2*12=2.4 元卖出1.8*6=10.8(元)=成本 0.2*6*12=14.4(元)=收入 销售-成本=14.4-10.8=6*(2.4-1.8)=3.6(元)=利润 张师傅以1元钱3个苹果的价格买进苹果若干个,又以2元钱5个苹果的价格将卖出,如果他要赚得10元的利润,那么他卖出苹果多少个?10 / ( 2/5-1/3

20、 )= 10 / (1/15) = 1508、某人以八五折的优惠购买一辆自行车节省60元,他实付(d)元。 a.350 b.380 c.400 d.340解题思路:以6015/100求得原价格为400,再扣除60元。9、某公司规定,凡购买1000元以上商品,可享受7折优待,今有4200元欲前往购货,可买原价格为(b)元的商品。 a.7000 b.6000 c.5500 d.5400解题思路:把4200元分解为6个700元即可推出6000元。9、一种商品,按期望获得50%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售掉70%商品,为尽早销掉剩下的商品,商店决定按定价打折出售。这样获得的全部利润,是原来所期望利润的82

21、%。问打了几折?分析:设成本是? 打折率为a?x0.5x0.7+?x1.5xax0.3-?x1x0.3=?x0.5x0.82 0.35+0.45a-0.3=0.41 0.45a=0.36 a=0.8应该是八折五、“考试及格”问题(集合)对于有交叉集合的 “人数”问题,求解速度会较快的解法就是利用“文氏图”。 2004年国考题a类试题第46题: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 a. 22 b. 18 c. 28 d. 26用一个图来表示学生考试及格情况。其中横线以上代表第一次及

22、格的人,竖线以左代表第二次及格的人。由此可知,a代表两次都及格的人,b代表第一次及格但第二次没及格的人,c代表第二次及格但第一次没及格的人,d代表两次都没及格的人。则根据题意, ab26; ac24; d4 ;a32 前三个式子相加bcd=54-2a,减去第四个式子可得,a(26+24+4)-32=22人。 例题1:某班共有50名学生,参加数学和外语两科考试,已知数学成绩及格的有40人,外语成绩及格的有25人,据此可知数学成绩及格而外语不及格者:a至少有10人 b.至少有15人 c.有20人 d.至多有30人解析:这是首先排除d,因为与已知条件”外语及格25人”即”外语不及格25人”不符;其次

23、排除c,因为仅以外语及格率为50%推算数学及格者(40人)中外语不及格人数为4050%=20人,缺乏依据;实际上,数学及格者中外语不及格的人数至少为25-(50-40)=15人,答案是b.2、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及格的有22人,那么两次考试都没有及格的人数是( )。a. 10 b. 4 c. 6 d. 8 只有第一次及格的有:26-22=4 ; 只有第二次及格的有:24-22=2两次都不及格的有:32-22-(4+2)=4 3、一学校的750名学生或上历史,或上算术,或两个都上.如果有489名学生上历史,606名学

24、生上算术,问多少学生两门都上?a117 b144 c261 d345 两门都上的历史算术总数? 4、某单位有职工24人,女性有11人,经统计已婚的有16人,女性有6人.问这个单位的未婚男性有多少人?a:1 b:3 c:9 d:12选 b 24-11-(16-6)=3人 5、有一次测验只有两道题目,全班40人中除了10人全对以外,第一题有16人作错,第二题有21人作错,那么两个题目都作错的有多少人?a:5 b:7 c:9 d:16做错题的有:40-10=30人 第一题没错,错了第二题的有:30-16=14人两道都做错的有:21-14=7人 选 b六、人数比例问题1、在某大学班上,选修法语的人与不

25、选修的人的比率为2:5。后来从外班转入两个也选修法语的人,结果比率变为1:2,问这个班原来有多少人? a、10 b、12 c、21 d、28解答:答案为d。假设原来班上有x个人: 按数量不变的列方程,不选修法语的有:(x+2)(2/3)=x(5/7) 2、 在一学校,35%的学生出生于夏天,23%的学生在春天出生,如果12%或60个学生在秋天出生,问生于冬天的学生有多少?学校共有 :60/12%=500人 500*(1-35%-23%-12%)=150人3、 一车间女工是男工的90%,因工作需要又调入女工15人,这时女工比男工多20%,问男工是多少人?a150 b120 c50 d45由前半题

26、:设原有男工个,女工个; 后半题:() 所以 即 4、某城市共有四个区,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 ,乙区的人口数是甲区的 5/6,丙区人口数是前两区人口数的 4/11,丁区比丙区多4000人,全城共有人口(15.6)万人设甲区人口为:12a , 乙区:10a ,丙区:8a ,丁区:8a+4000 所以: 全城人口为12a+10a+8a+8a+4000=39a a=4000 39a=156000人5、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00人,如果抽调甲队人数的1/4至乙队,则乙队人比甲队多2/9,问甲队原有多少人?分析:xy100(x1/4y)/(3x/4)2/91七、做题和数数1、 某次考试有30题,每做

27、对一道题得分,不做题或做错的扣2分,某学生共得96分,问他做对了多少道题?假如都做对得到304120分不做题或做错的扣2分再减去如果作对得到的4分,就是相当于“每错一道少了6分”一共少了:1209624分2464;30426他做对了26道题(另解4x-(30-x)2=96)2、考卷上的判断题做对得1分,做错倒扣1分,张某在判断题上共得6分,他应该是在10道题目中做错(b)题。 a.1 b.2 c.3 d.4解题思路:答对1题得1分,做错的题不但未得分反而被扣1分,相当于“每错一道少了2分”,共少了4分,应为做错两题。如列方程1(10-x)-x1=64、一名个体运输户承包运输20000只玻璃管,

28、每运输100只可得运费0.80元,如果损坏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款0.20元,这位个体运输户共得运输费总数的97.4%,求他共损坏了几只玻璃管? a16 b22 c18 d20分析: 0.8(20000-x)/100-0.2x=155.84解得x=205、某次数学竞赛共有10道选择题,评分办法是每一题答对一道得4分,答错一道扣1分,不答得0分.设这次竞赛最多有n种可能的成绩,则n应等于多少?解析:从-10到40中只有x4-(10-x)1293334373839这6个数是无法得到的,所以答案是51-6=4544、一次数学竞赛,总共有5道题,做对第1题的占总人数的80%,做对第2题的占总人数的95

29、%,做对第3题的占总人数的85%,做对第4题的占总人数的79%,做对第5题的占总人数的74%,如果做对3题以上(包括3题)的算及格,那么这次数学竞赛的及格率至少是多少?解析:设总人数为100人则做对的总题数为80+95+85+79+74=413题,错题数为500-413=87题为求出最低及格率,则令错三题的人尽量多。87/3=29人则及格率为(100-29)/100=71%11小华在练习自然数求和,从1开始,数着数着他发现自己重复数了一个数。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所数的全部数求平均,结果为7.4,请问他重复的那个数是: a2 b.6 c.8 d.10 解析:因为有一个数重复计算,则平均数比正常的拉

30、低了。因为全部数加起来应该是个整数,则数的个数应该是5的倍数,可以首先排除5和10(平均值均小于7.4);当是15个数时,数的总和为7.415,比从1开始1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小了(1+15)152-7.415=815-7.415=0.615=9,则重复的数为15-9=6。也可采用数的总和减去从1开始14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的方法,即7.415-(1+14)142=7.415-715=0.415=6。后者更为简单。 正确答案:b 八、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发展趋势很明晰,从最早涉及一家“工程队”;直到后来涉及两家“工程队”,这两家有时候合作,有时候还会互相“捣乱”(水管流水问题);现在多为三家“工程队”

31、,这下题目则热闹很多,有时候一家单干,有时候两家合作一家歇着,有时候三家齐上阵各种组合方式。 想快速、准确的解决这类问题,可以 “题目让我求什么我就求什么、没让我求的量我大可扔在一边不去理会”,及所谓的“设而不求”。 工程问题一般的数量关系及结构是: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我们可以把全工程看作“1”,工作要n天完成推知其工作效率为1/n,两组共同完成的工作效率为1/n1+1/n2。另外,工程问题还可以有许多变式,如水池灌水问题等等,都可以用这种思路来解题。 例题:1、某车间原计划15天装300台机器,现要提前5天完成,每天平均比原计划多装多少台? a、10 b、20 c、15 d、

32、30答案为a。原计划每天装的台数可求为20台(30015),现在每天须装的台数可求为30台(30010)。2、以2007年第57题为例来说明这个“设而不求”快速求解的方法。 一篇文章 ,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 10 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 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 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 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 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 ) 小时能够完成 0a .15 b .18 c .20 d .25 假设甲、乙、丙分别用a小时、b小时、c小时可单独完成任务,则根据题意, 1 23前两式相加可得,代入第三式可得, 解

33、得,b15小时。 这道题的问题只需要求出b,但是为了求解b,我们需要引入a、c两个变量。如果花费了时间求a、c,不仅容易错,还浪费了时间。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20天做完,乙单独做需要30天做完,二人合做3天后,可完成这项工作的: a、1/2 b、1/3 c、1/4 d、1/6甲、乙两人同时做,一共需要的时间为:1(1/20+1/30),结果为12天,因此,3天占12天的1/4。答案为c。4、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丙三根水管,独开甲管10分钟可注满全池,独开乙管15分钟可注满全池,独开丙管6分钟可注满全池,如果三管齐开,几分钟可注满全池? a、5 b、4 c、3 d、2甲、乙、丙三管同时开

34、放,注满水池的时间为:1(1/10+1/15+1/6),结果为3天。答案为c。5、某水池装有甲、乙、丙三根水管,独开甲管12分钟可注满全池,独开乙管8分钟可注满全池,独开丙管24分钟可注满全池,如果先把甲乙两管开4分钟,再单独开乙管(算成丙管就错了),问还用几分钟可注满水池? a、4 b、5 c、8 d、10甲、丙两管共开4分钟,已经注入水池的水占全池的比例为:1-(1/12+1/24)4,结果为1/2。乙单独开注满全池的时间为8分钟,已经注入了1/2,显然只需4分钟即可注满。答案为a。本题与前题类似,稍复杂一些。6、某建筑工程队施工时,要把一个池塘的水抽出.如果用15台抽水机,每天抽水8小时

35、,那么7天可以排水12600吨,如果每天抽水12小时,要求14天排水75600吨,那么应该有几台抽水机?台班效率相同:12600/(15*8*7)=75600/ (x*12*4)解得 x=30 7、甲、乙、丙三艘船共运货9400箱,甲船比乙船多运300箱,丙船比乙船少运200箱。求三艘船各运多少箱货?解析:根据已知甲船比乙船多运30o箱,假设甲船同乙船运的一样多,那么甲船就要比原来少运300箱,结果三船运的总箱数就要减少300箱,变成(9400300)箱。 又根据丙船比乙船少运200箱,假设丙船也同乙船运的一样多,那么丙船就要比原来多运200箱,结果三船总箱数就要增加200箱,变成(94003

36、00200)箱。 经过这样调整,三船运的总箱数为(9400300200)。根据假设可知,这正好是乙船所运箱数的3倍,从而可求出乙船运的箱数知道了,甲、丙两船运的箱数马上就可得到。 8、一水库原有存水量一定,河水每天均匀入库。5台抽水机连续20天可抽干,6台同样的抽水机连续15天可抽干。若要求6天抽干,需要多少台同样的抽水机?解:水库原有的水与20天流入水可供多少台抽水机抽1天? 205=100(台)水库原有水与15天流入的水可供多少台抽水机抽1天? 615=90(台)每天流入的水可供多少台抽水机抽1天? (10090)(2015)=2(台)原有的水可供多少台抽水机抽1天? 100202=60(

37、台)若6天抽完,共需抽水机多少台? 6062=12(台)九、行程问题(一)行程问题是考察考生数学运算能力最佳的问题之一。其难度也是历年考题中难度位于前三的试题。 行程问题涉及到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一道题当中可以引入一个或多个运动的物体,每个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是直线、来回折返、曲线,若两次度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发生变化如此繁杂的可能性,造成了行程问题本身就有千变万化的感觉。 对于行程问题,如果抓住“速度比值路程比值/时间比值”这个关系式,则可迎刃而解。1、甲乙两地相距40公里,某人从甲地骑车出发,开始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骑了24分钟,接着又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骑完剩下的路程。问该人共花了多少

38、分钟时间才骑完全部路程? a、117 b、234 c、150 d、210答案为b。前半段走的路程为:24/6030=12(公里)。则剩下的路程为:40-12=28(公里)。28公里的路程,时速为8,则花时候为3.5小时(288),3.5小时与24分钟之和即为234分钟。2、小王在一次旅行中,第一天走了216公里,第二天又以同样速度走了378公里。如果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走了3小时,则小王的旅行速度是多少(公里/小时)? a、62 b、54 c、46 d、38答案为b。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走3个小时,多走的路程为162公里(378-216),则速度可知(为多走里程除以多用时间)。(不必设方程)3、某人从

39、甲地步行到乙地,走了全程的2/5之后,离中点还有2.5公里。则甲、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 a、15 b、25 c、35 d、45答案为b。全程的2/5处与1/2处相距2.5公里,这一段路程占全程的1/10(1/2-2/5),则全程为:2.51/10=25公里。4、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的一点a背向同时出发,8分钟后两人第三次相遇。已知甲每秒钟比乙每秒钟多行0.1米,那么,两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a点沿跑道上的最短距离是 a.166米 b.176米 c.224米 d.234米 已知甲每秒钟比乙每秒钟多行0.1米,得出一分钟多跑6米,到两人第三次相遇的时候甲比乙多走了48米,两人第三次相遇的总

40、行程三圈1200米,600-482576,是乙总共走的路程,他从a点出发走了一圈多出了176米,在这个时候与甲是第三次相遇,此相遇地点与a点相距176米,反过来224(400-176)也是与a点距离,但不是最短距离。?5、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4/5 分钟遇到丙,再过15/4 分钟第二次遇到乙。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 ,湖的周长为600米,则丙的速度为?设: 甲速度是3v 米/分,乙速度是 2v ,丙速度是 x 假设甲不动,乙相对于甲的速度是 5v ,丙相对于甲的速度是 3v+x 则有 : 600/5v4

41、/5600/(3v+x)2600/5v15/4 解得 x33 米/分6、一辆汽车油箱中的汽油可供它在高速公路上行驶462公里或在城市道路上行驶336公里,每公升汽油在城市道路上比在高速公路上少行驶6公里,问每公升汽油可供该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多少公里?a:16 b:21 c:22 d:27满箱汽油在城市道路上比在高速公路上少行驶(462-336)公里,油箱里有油: (462-336)/6=21公升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336/21=16公里, 选 a。7、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b地,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途中甲车出故障停车修理了3个小时,结果甲比乙迟到1小时到达b地,

42、ab两地间的路程?a250 b400 c300 d500 设乙用的时间为,甲时间 根据路程相等 () ; 8、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长72米,每分钟行驶860米;乙车长84米,每分钟行驶700米,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需要几分钟?里程和/速度和:(72+84)/(860+700)=?答案是1/10分钟即六秒9、两列火车相距100千米,相对前进,一列时速为60千米,另一个时速为40千米,一只蜜蜂以时速千米的速度前进,两列火车相遇时它一共飞了几公里?火车相遇时间:()小时 蜜蜂飞的距离:公里?10、某工人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如果他先步行上班路程的1/10,然后乘上速度为每小时25公里的汽车,最后

43、再步行1公里刚好到厂,那么他可以比完全步行上班走早二小时到厂.问他的上班路程有多少公里? a a 15 b 16 c 14 d12设坐车的路程为x,总路程为yx/5-x/25=2 ?x=12.5 12.5+1=9/10y,y=1511、一个人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是每小时走6千米,上午11点到达,如果每小时4千米,是下午1点到达,问是从几点走的?解析:(方法一)42/2=4小时由每小时走6千米,变为每小时4千米, 速度差为每小时2千米,时间差为2小时,2小时按每小时4千米应走42=8千米,这8千米由每小时走6千米,变为每小时4千米产生的,所以说:8千米/每小时2千米=4小时,上午11点到达前4小时

44、开始走的,即是从上午7上点走的.(方法二)时差2除(1/4-1/6)=24(这是路的总长) 24除6=4难理解,补充方法:设总路程为x,每小时走6千米时用时y,则x=6y (1) x=4(y+2) (2),将(1)代入(2)得y=4,出发时为11时-4=7时。十、行程问题(追及、行船)1、a、b两人步行的速度之比是7:5,a、b两人分别从c、d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同向而行,a追上b需要几小时?设:a速度7v ,b速度则是5v凡追及问题,已知两人距离为s时,追逐上的时间=s/速度差?设c、d距离s,由相向知:s=(7v+5v)*0.5=6vt= s/(7v-5v)=6

45、v/v=3小时2、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跑150米.小狗追上了弟弟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小狗才停下来,问小狗跑了多少米?a:600 b:800 c:1200 d:1600 设:姐弟相遇用了时间t追逐上的时间=s/速度差,t=80/(60-40) t=4分钟不管小狗跑了多少趟,s2=vt=150*4=600米3、某船在某一河道航行,第一天顺水航行21公里,然后逆水航行4公里,第二天在同一河道顺水航行12公里,逆水航行7公里,结果所用时间与第一天所用的时间相同.求顺水速度与逆

46、水速度比?可设船速为a 水速为b 可列方程式 21/(a+b)+4/(a-b)=12/(a+b)+7/(a-b) 解得 a:b=2:1 可知 顺水速度 :逆水速度= 3:1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地、乙车到达a地后均立即按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a地6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路程。解析:甲、乙两车从同时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行驶了3个全程,第一次相遇距a地8o千米,说明行完一个全程时,甲行了8o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共行了3个全程。说明两车第二次相遇时甲车共行了:80324o(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来甲车实际行了两个

47、全程少60千米,所以a、b两地间的路程就是: (24o6o)2150(千米)可见,解答两次相遇的行程问题的关键就是抓住两次相遇共行三个全程,然后再根据题意抓住第一次相遇点与三个全程的关系即可解答出来。十一、分水果问题1、一堆桃子,5个5个地分.剩余3个,7个7个地分,剩余2个,则这堆桃子的个数最少为a31 b19 c23 d41选项中的23符合“除5余3”选c 2、母亲给几个孩子分糖,如果每人分4块,多10,如果每人分6块,那么就差4,问共有多少块糖?设:有m块糖,n个孩子 4*n=m-10 6*n=m+4 解得: m=38 n=7所以有38块糖3、把10个苹果分成三堆,每堆至少1个,应有(a

48、)种分法。 a.8 b.9 c.10 d.11解题思路:用枚举法列出,快速去掉重复的。4、一根绳子长40米,将它对折剪断;再对剪断;第三次对折剪断,此时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a、5 b、10 c、15 d、20解答:答案为a。对分一次为2等份,二次为22等份,三次为222等份。5、传说,古代有个守财奴,临死前留下13颗宝石。嘱咐三个女儿:大女儿可得1/2,二女儿可得1/3,三女儿可得1/4。老人咽气后,三个女儿无论如何也难按遗嘱分配,只好请教舅父。你知道舅舅是怎么分配的么?解析:既然要公平的分,单位1就要一样.把1/2,1/3,1/4加起来,等于13/12,也就是分出的是单位1的13/12.分出

49、的(也就是一共的宝石块数)是13分,单位1(也就是得到什么的1/2,1/3和1/4)是12份.一份就是13除以13=1(块).最后分得也就是112=12(块)大女儿得到121/2=6(块)二女儿得到121/3=4(块)小女儿得到121/4=3(块)验算:6+4+3=13(块),符合题目要求.十二、以物易物1、13个李子的重量等于2个桃子和一个苹果的重量,4个李子和1个桃子的重量等于1个苹果的重量,多少个李子的重量等于1个苹果的重量?a: 5 b:6 c:7 d:8 13李子-2桃子=1苹果 . ( 1 )4李子+1桃子=1苹果 . ( 2 )( 1 )+2*( 2 ) 得到: 21李子=3苹果

50、 2、如果2斤油可换5斤肉,7斤肉可换12斤鱼,10斤鱼可换21斤豆,那么27斤豆可换( )斤油。取最小公倍数:肉5、7或者鱼的12、10,14斤油=35斤肉=60斤鱼=126斤豆 所以 油、豆之比 x/27=14/ 126解得 x=3 3、甲有一些桌子,乙有一些椅子,如果乙用全部的椅子来换回同样数量的桌子,那么要补给甲320元,如果不补钱,就会少换回5张桌子,已知3张椅子比桌子的价钱少48元。求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一共用多少钱?解析:设椅子每张x元,则桌子的价格为3x+48元。设乙有y张椅子。则有方程组xy+320=(3x+48)yxy=(3x+48)(y-5)解方程组得出x=16/3 3x+

51、48=6416/3+64=69又1/34、有一段布料,正好做16套儿童服装或12套成人服装,已知做3套成人服装比做2套儿童服装多用布6米。问这段布有多少米? a、24 b、36 c、48 d、18答案为c。设布有x米,列出一元一次方程:x/123-x/162=6,解得x=48米。十三、“栽树”和“跳井”问题“栽树”和“跳井”问题的特点是题目中隐藏有“陷阱”例题:1、如果一米远栽一棵树,(或沿场边每隔间距一米栽一棵树)则285米远可栽多少棵树? a、285 b、286 c、287 d、2842、有一块正方形操场,边长为50米,沿场边每隔一米栽一棵树,问栽满四周可栽多少棵树? a、200 b、20

52、1 c、202 d、199解答:1答案为b。1米远时可栽2棵树,2米时可栽3棵树,依此类推,285米可栽286棵树。(直线端点要加一棵)2答案为a。根据上题,边长共为50米,每边就可栽51棵树。但起点和终点重合,因此只能栽200棵。以后遇到类似题目,可直接以边长乘以。在一条马路的两旁植树,每隔3米植一棵,植到头还剩3棵;每隔2.5米植一棵,植到头还缺少37棵,求这条马路的长度。 a.300米 b.297米 c.600米 d.597米解析:设路长x2x/3+2+32x/25+237得x3003、某校的学生刚好排好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为96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 )a 600 b 615 c

53、625 d 640最外层为96,如果加上4个顶点可以重复计算4个,那么可以算出一排(方阵边长)为(96+4)/4=25人,总人数为625人 。 4、有一批正方形的砖,排成一个大的正方形,余下32块;如果将它改排成每边长比原来多一块砖的正方形,就要差49块。问这批原有多少块?解析:两个正方形用的砖数相差: 32+49=81块, 相邻平方数的差构成1,3,5,7,.的等差数列,(81-1)/2=40, 所以说明412-402=81,所以这些砖有402+32=1632块“跳井”问题例题1:青蛙在井底向上爬,井深10米,青蛙每次跳上5米,又滑下来4米,象这样青蛙需跳几次方可出井? a、6次 b、5次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