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c【解析】【详解】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存在分封的诸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反映的这一政治制度应该是分封制,故选c项;王位世袭制是指国家王位按照血缘在一家一姓内

2、传承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点睛】掌握题意关键词句是正确解题的方法。根据“诸侯”、“勤王”即可判断该制度是分封制、2.西周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 巩固周王朝统治【答案】d【解析】为了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让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故本题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是主要目的。3.以下最有可能继承王位的是a. 周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但此人长相极其难看b. 周王最喜欢的妃子所生的儿子c. 周王最喜欢的小儿

3、子,但不是正妻所生d. 周王哥哥的嫡长子,此人勤奋好学,深受百姓爱戴【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周天子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选项a中涉及的大儿子是嫡长子,有继承资格,选项a正确;选项b、c、d中均不是周天子嫡长子,没有继承资格,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嫡长子的定义是周天子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4.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这种文化情结源于中国古代的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认祖归宗”体现的是宗法观念,与宗法制相关,选项b正确;分封制、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和“认祖归宗”无关,排除a、c、d。5.公元前221年

4、,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在地方上推行的是郡县制,所以正确的是b项;ac是在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d项在先秦存在,在秦朝以后的皇帝也是世袭,但不是秦统一以后才开始。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6. 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 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 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 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 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废除分封制、建立

5、郡县制以后,秦朝的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组织,但没有规定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家族势力在地方上也没有绝迹。故选a。7.古代王朝的都察院、御史台等机构的性质是a. 行政机构b. 监察机构c. 军事机构d. 考核人才的机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察院、御史台属于监察机构,选项b正确;选项a、c、d均不符合都察院、御史台的检察职能属性,排除。8.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示的中央机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答案为b;acd的中央机构不是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9.隋唐实

6、行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a. 分清了中央和地方的不同职权b. 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c. 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 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答案】b【解析】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所以它与地方官制没有关系,故排除a;d是关于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故排除;bc两项相比较而言,b更应该属于积极意义,而c只能说当时解决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故选b。点睛:这一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评价。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7、,提高唐朝办事效率。做做对这一题,还需要在b和c之间进行比较,选出最佳答案。1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职能在宋朝是a. 管理地方行政b.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c. 管理地方军事d. 代表中央节制地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州属于地方行政区划,而州官是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地方行政,选项a正确;州官是行政官员,而非监察官员、军事官员,排除b、c;州官是地方行政官,不是代表中央节制地方,选项d排除。11.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来,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

8、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c. 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d.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设问“”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都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行政或者军事某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不足以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排除abc。“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反映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行政、财政、军事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9、【名师点睛】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军、政、财三权收归中央: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2.下列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特征的是(纵坐标代表中央集权, 横坐标代表年代)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中国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但是在唐代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现象,中央集权被削弱,选项d符合这一特征;选项a中中央集权不断下降,不符合古代历史发展特征,排除;古代中国在唐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中央

10、集权被削弱,选项b未能反映出这一变化,排除;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强化过程最终是中央不断集权,而非呈现中央集权下降放缓趋势,选项c排除。13.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皇权不断加强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d. 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代到清代大臣的地位在下降,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故a正确。14.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

11、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胜诉。法官依据的是( )a. 未成文的习惯法b. 十二铜表法c. 查士丁尼新政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答案】b【解析】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先后编订了十二个法表,陈列于罗马广场,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故选b。a项错误,习惯法有很大的随意性,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元前4世纪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依据的法律应该是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c、d项是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的法律,与材料时间不符。点睛:回答本题可以从时间

12、入手,结合所学知识从“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得知当时罗马适用的法律是十二铜表法。c、d选项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因此可以排除。15.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 雅典b. 斯巴达c. 罗马d. 波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实行民主制,是近代西方民主制的源头,选项a正确;斯巴达是寡头政治,排除b;罗马、波斯是帝制,排除c、d。16.古代希腊的城邦文明让人称赞,假如你有幸游历古代希腊的城邦,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a. 公共场所的演讲和辩论b. 奥林匹克运动会c. 皇帝出行

13、时的壮观场面d. 线条美丽的雕塑【答案】c【解析】古希腊属于民主政治,不存在皇帝,c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符合古代雅典特征,故a、b和d正确,排除。17.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a. 无所事事b. “统而不治”c. 掌控议会d. 领导内阁【答案】b【解析】【详解】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在位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到19世纪后期,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已经成熟,英王是虚君,统而不治,b项正确;国王是英国的元首和象征,a项说法错误;19世纪后半期,英国

14、国王不能掌握议会和领导内阁,cd两项不符合史实。【点睛】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增强,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的发展和完善。18.美国从未出现过独裁者,主要是由于1787年宪法a. 确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b 实行总统制c. 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权力机关之间相互制衡,因此不能出现独裁者,选项d正确;选项a不是美国未出现独裁者的原因,排除;如果不加以限制,实行总统制容易导致独裁,选项b排除;选项c体现了民主,与美国不出现独裁者无关,排除。1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

15、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 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王维多利亚最终同意对 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d. 议会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不需要对国王负责,选项a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是国家象征,在形式上有权对外宣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伪元首,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议会至上,英国国王需要

16、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20.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有泰勒、强森、克利夫兰、胡佛、杜鲁门、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均未能幸免。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a. 中央集权b. 分权制衡c. 两党制d. 联邦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共有九位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可知,总统的权力受到了国会的制约,这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选b。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无法体现中央集权和联邦制的原则,排除ad;材料并未提及美国国内党派的竞争,无法体现两党制的原则,排除c。21.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

17、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 来的”。这足以说明法国a.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b.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c. 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d.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从窗口爬进来的”可知,法国民主政体确立过程艰难,选项b正确;法国经历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不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选项a、c排除;法国工业革命得到了发展,因此不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选项d排除。22.“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

18、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 军国主义色彩b 民主主义色彩c. 专制主义色彩d. 民族主义色彩【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德国皇帝权力太大,保留了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军国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专制主义而非民主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族主义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二、材料题(共1题,满分16分)2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

19、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3)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