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雍(古代大学)_第1页
辟雍(古代大学)_第2页
辟雍(古代大学)_第3页
辟雍(古代大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 i y o ng辟雍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以 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 校(亦称 外学” 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汉班固白虎通 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 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又迳明堂北,汉光武中元元年立,寻其基构,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 堂,蔡邕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为辟雝也。”元方行送贾彦临 训导霍邱诗:承恩自合归 宣室,论道安能老辟雍? ”清钱泳履园丛话 碑 帖周石鼓文:“高宗纯皇帝以乾隆庚戌亲临辟雍,见石鼓

2、漫泐,为立重 栏,以蔽风雨。”据后汉书儒林列传,东汉辟雍始建于光武皇帝中元元年(56年),尚 未来得及亲临其境,光武帝便驾崩了。到了明帝即位,才亲行其礼。中文名辟雍本义周朝皇帝的学府和祭祀场所同义词辟雝,壁雝拼音p !y ong什么是辟雍亦作璧雍”等。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 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 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周礼 春官谓大学名 成均”礼记又 有辟雍、上庠,东序(亦名东胶)、瞽宗,与成均为五学,均为大学。在金文中 已见记载。据后人考释,明堂与辟雍实为一事而异名。西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 除北宋末年

3、作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多为祭祀用。今北京国子监内辟雍,乾隆时造,为皇帝讲学之所。麦尊铭文: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丰。王射击大 龚禽,侯乘于赤旗舟从。”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汉班固白虎通 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 行也。”五经通义: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教导天下之人, 使为士君子,养三老,事五更,与诸侯行礼之处也。”东汉李尤辟雍赋: 辟 雍岩岩,规矩圆方。阶序牖闼,双观四张。流水汤汤,造舟为梁。神圣班德,由 斯以匡。參见明堂”“辟雍”是古代的一种学宫,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 要的各种技艺、如礼仪、音乐、舞蹈、诵诗

4、、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 课程中还有性教育。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 小学”至15岁 时进入郊外的 辟雍”换言之,他们从10岁出就外傅”至20岁行冠礼表示成 年,中间要有10年离家在外过集体生活。什么是明堂辟雍小戴礼王制篇有云: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此即言当时的学校。辟 雍者,辟借作壁字,言其为一圆形。雍字当写作广字下面加一个邕。邕字乃四方 有水,土在其中。广是高屋之形,即指学校的建筑,四面环水。此乃当时天子所辖政府之学校,如同今天的 国立大学”。泮宫者,泮是半圆形之水。诗 鲁颂泮水,又称泮宫,是为当时诸侯有 泮宫之证。此为诸侯国中大学,即如今的地方大学。国立大学四面环水。

5、地方大 学三面环水。在形制上,表明了中央与地方的尊卑之分。此后历代,全国各省县, 均有孔子庙。庙旁有明伦堂,堂前有泮水。即承古代泮宫遗制。清代秀才入学, 即称入泮。(明伦堂,即明堂)钱穆国史新论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 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 (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平面正中的建筑坐落在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基台上,呈 並(繁体亚)”字 形台榭,每边长42米。中心建筑四周,由

6、四面围墙、四向远门和四角曲尺形配 房围成方院。围墙外环绕一圈环行水渠。整组建筑形成圜水方院和圆基方榭的双 重外圆内方格局。中心建筑正中为17米见方的中心台体,四隅各有两个方形小 夯土台。中心台体上建一大尺度的方室,为太室”外侧小夯土台上各建一小室, 与太室一起构成中心建筑上层的五室。中心建筑的中层,在台体的四面各建一堂, 这四个堂分别为名堂、青阳、总章、玄堂,上层五室与四堂构成九室。文献有明 堂之制,周旋于水”辟雍圆如璧,雍以水”明堂外水曰辟雍”此处为两者合二 为一。展示了典型的双轴对称的台榭形象。ch e ng j u n成均相传为远古尧舜时的学校。原始氏族公社后期,氏族的规模逐渐扩大,并组

7、 成部落联盟。社会生活也趋向复杂化,除家庭生活、生产劳动和与外敌作战的军 事行动外,还有各种祭祀、庆典等集体性的礼仪活动。词义古之大学周礼 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注引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黄以周云:文王世子以于成均别郊学之人是成均为周大学之通称 ”。按周名 大学曰成均,仍沿五帝之称也。孙诒让周礼正义谓:周大学之名,见此经(周礼)者唯成均,见于 礼记者由又有辟雍、上庠、东序(又称东胶)、瞽宗,共五学,此外又有小 学,参见 辟雍”条。后世唐高宗曾改国学为成均监。礼记 文王世子: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 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郑玄

8、注: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南朝 宋颜延之宋武帝谥议:国训成均之学,家沾抚辜之仁。”唐杨炯崇文馆宴集诗序:齿於成均,所以明其长幼;通於博望,所以 昭其宾客。”明何景明送林利正同知之潮阳诗: 忆在成均共携手, 泉山 门下相知 久。”清昭梿啸亭杂录莫葆斋:“莫葆斋晋,浙江仁和人。少入成均, 法时帆先生最为赏识,每考必列前茅。”清汤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美丰仪,饶干济才,读书成均,以选例待佐州牧。”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亦取成均”一词的大学”之意。成均的由来氏族部落成员间已开始有了等级地位的区分,产生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要 求。为了保持和强化氏族部落的凝

9、聚力和团队精神,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是必不 可少的。考古发现的原始氏族公社后期遗址中,往往有一大片空地,有点像现在的广场,显然是氏族部落成员集会的地方。遇上举行各种典礼仪式,召开会议, 宣讲告示、规定、要求,以及采取某项行动前的动员、誓师等,都在这里举行集 会,可见其具有显著的教育作用。国家产生之后,成均之教就成为社会教育的总称,成均也成为天子之学的中心场所。sh ng xi ng上庠古代的大学。礼记 王制:“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郑 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复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初刻

10、拍案惊奇卷二一:此人若回来寻时,可叫他来京师上庠 贯道斋寻问林上舍名积字善甫,千万! 千万!不可误事。”庠xi ng 丁丨尢/古代称学校:序(古代乡学,泛指学校)。生。2. 古代的大学。礼记 王制:“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 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复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此人若回来寻时,可叫他来京师上庠 贯道斋寻问林上舍名积字善甫,千万! 千万!不可误事。”d o ng x u东序【释义】1. 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 于东序。郑玄

11、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孔颖达疏:文王世子 云:学干戈羽钥于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 之处,故于中养老。清昭连啸亭续录千叟宴:百余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后亦为国学的通称。2. 古代宫室的东厢房,为藏图书、秘籍之所。3. 泛指东厢房。g u z o ng瞽宗商代的大学一瞽宗甲骨卜辞有不少是与教育有关的,对其的研究也证实古籍中关于商代学校的 记载是可信的。礼记 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 瞽宗。”礼记 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右学, 大学,在西郊;左

12、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这些记载提到有大学、有小学、 有瞽宗。大学已被甲骨卜辞证实,大学于小学相对而言,有大学,也就有小学。 右学和瞽宗,都是属于大学性质,实是同一机构的不同名称。古人以西为右,殷 人尚右尚西,将大学设在西郊,也叫右学。瞽宗是商代大学的名称。当时大学以 乐教为主,乐教的教师也就是乐师。乐师在学中祀其先祖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 师的宗庙,故称瞽宗。瞽宗是当时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敬请参考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章夏、 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夏、商的教育殷代乐人的宗庙和学校。周代为大学的一种,五学之一。因位于辟雍之西, 故也称 西雍”。瞽宗是殷商时期出现的,是中国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后借指最 高学府。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 宗。”礼记明堂位:瞽宗,殷学也;頖宫,周 学也。”陈书 沉不害传:成均自斯坠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