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5mw 循环流化床机组仿真机 锅炉运行指导 北京恒和大风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ii - 目目 录录 1. 锅炉仿真系统简介锅炉仿真系统简介.1 2 锅炉仿真系统整体布局锅炉仿真系统整体布局.1 3 锅炉仿真系统分别介绍锅炉仿真系统分别介绍.2 3.1 循环回路.2 3.2 燃烧系统流程 .2 3.3 过热 蒸汽流程 .3 3.4 再热蒸汽流程 .4 3.5 汽包蒸发系统 .5 3.6 石灰石系统 .5 3.7 冷渣风系统 .5 3.8 高压流化风系统.6 3.9 燃油系统.6 3.10 给煤系统.6 3.11 省煤器系统.7 3.12 空气预热器系统.7 3.13 风烟系统.7 3.14
2、锅炉疏水及排污系统.8 3.15 吹灰系统.8 4 锅炉仿真主控各系统分别介绍锅炉仿真主控各系统分别介绍.9 4.1 给煤系统.9 4.2 石灰石系统 .9 4.3 加砂系统 .10 4.4 锅炉主联锁 保护.10 5 锅锅炉炉机机组组的的启启动动原原则则.11 5.1 锅炉上水 .11 .2 锅炉底部加热 .11 5.3 冷态启动 .12 5.4 锅炉的温态启动和热态启动.16 6 锅锅炉炉运运行行中中的的控控制制和和调调整整原原则则.17 6.1 运行中主要参数的控制范围 .17 6.2 锅炉的运行调节.17 6.3 定期排污 .18 6.4 锅炉吹灰 .19 7 停停炉炉原原则则 .19
3、 7.1 正常 停炉 .19 7.2 锅炉的快速冷却.20 7.3 停炉至热备用 .20 - iii - 8 锅锅炉炉冷冷态态过过程程中中的的检检查查、操操作作步步骤骤及及注注意意事事项项.21 8.1 启动前的检查 .21 8.2 启动前操作锅炉就地系统手动门.22 8.3 锅炉上水.25 8.4 锅炉上床料 .26 8.5 锅炉底部加热.26 8.5 启动锅炉的转动设备.27 8.6 锅炉吹扫.29 8.7 锅炉点火前的注意事项.29 8.8 锅炉点火.29 8.8 锅炉 升温.30 8.9 投煤 .31 8.10 停运油燃烧器 .32 8.11 料层差压调整.33 8.12 石灰石系统投
4、入运行.33 8.13 燃烧调整的注意事项.33 8.14 燃烧系统监视的注意事项.34 8.15 汽包水位调整的注意事项.34 8.16 下列情况应加强汽包水位调整的监视和调整.34 8.17 汽压调节的注意事项.35 8.18 汽温调节的注意事项.35 8.19 下列情况应加强汽温的调节和监视.35 8.20 床温调节的注意事项.36 8.21 床压调节的注意事项.36 8.22 so2 排放浓度调节的注意事项.36 8.23 定期排污的操作及注意事项.36 8.24 吹灰系统的投运及注意事项.37 8.24 离心式风机运行中的注意事项.38 8.25 萝次风机运行中的注意事项.38 9
5、锅锅炉炉的的温温态态启启动动和和热热态态启启动动的的操操作作步步骤骤.38 9.1 温态启动操作步骤.38 9.2 热态启动操作步骤.39 10 锅锅炉炉启启动动过过程程中中特特别别注注意意的的环环节节.39 11 滑滑参参数数停停炉炉的的操操作作步步骤骤及及注注意意事事项项.39 12 锅锅炉炉事事故故处处理理的的基基本本原原则则.41 12.1 事故处理原则.41 12.2 紧急停炉条件.41 12.3 请示停炉条件.41 12.4 紧急停炉的操作步骤.42 12.5 紧急停炉注意事项.42 12.5 床温过高或过低.42 12.6 床压过高或过低.43 - iv - 12.7 单条给煤线
6、中断.44 12.8 四条给煤线中断.44 12.8 水冷壁泄露及爆管.45 12.9 过热器泄露及爆管.47 12.10 省煤器泄漏及爆管.48 12.11 再热器泄漏及爆管.49 12.12 缺水事故.49 12.16 满水事故 .50 12.17 负荷骤减 .51 12.18 引风机跳闸.51 12.19 一次风机、二次风机或高压风机跳闸.53 13 机机炉炉控控制制方方式式的的选选择择.53 附录一附录一 启动曲线启动曲线.55 附录二附录二 饱和蒸汽压力、温度对照表饱和蒸汽压力、温度对照表.57 附录三附录三 启动燃烧器点火风配风表启动燃烧器点火风配风表.58 附录附录 四四 锅炉光
7、子牌报警主要参数设定值说明锅炉光子牌报警主要参数设定值说明.59 - 1 - 1. 锅炉仿真系统简介锅炉仿真系统简介 锅炉设备基本规范:锅炉设备基本规范: 锅炉型号:hg-465/13.7-l.pm型超高压自然循环cfb锅炉 bmcr蒸发量: 465t/h 过热器出口压力:13.7mpa 过热器出口温度:540 再热器进口压力:3.42mpa 再热器出口压力:3.13mpa 再热器进口温度:356.6 再热器出口温度:540 给水温度 :254 本仿真机模拟的锅炉机组系 循环流化床,自然循环汽包锅炉,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 风、半露天岛式布置、全钢炉架、固态排渣,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4
8、65/13.7-l.pm型超 高压自然循环、一次中间再热的cfb型锅炉。该炉的主要特点如下: (a) 采用高温分离器;分离器采用入口烟道下倾、中心筒偏置、旋风筒呈圆形的结构,使旋风筒的 分离效率提高。 (b) 由于煤中含灰量较高,采用带受热面的风水联合式冷渣器,alstom公司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设 计、运行经验,运行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c) 采用钟罩式风帽,每个风帽由较小直径的内管和较大直径的外罩组成,外罩与内管之间用螺纹 连接。这种风帽具有流化均匀、不堵塞、不磨损、安装、维修方便的优点。 (d) 为加快启动速度,节省燃油,采用了床上和床下结合的方式。 锅炉主要由炉膛、高温绝热分离器、自
9、平衡“u”形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 采用床上床下联合点火的启动方式。 2 锅炉仿真系统整体布局锅炉仿真系统整体布局 440t/h cfb 锅炉采用超高压中间再热机组设计,与135mw 等级汽轮机发电机组 相匹配,可配合汽轮机定压(滑压)启动和运行。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循环物料 - 2 - 的分离采用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 锅炉主要由炉膛、高温绝热分离器、自平衡“u”形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 燃烧室蒸发受热面采用膜式水冷壁,水循环采用单汽包、自然循环、单段蒸发系统。布风装 置采用水冷布风板,大直径钟罩式风帽。燃烧室内布置双面水冷壁来增加蒸发受热面。燃烧 室内布置屏式二级过热气温和再
10、热器温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 锅炉采用高温绝热分离器,布置在燃烧室与尾部对流烟道之间。高温绝热分离器回料腿 下布置一个非机械型回料阀,回料为自平衡式,流化密封风用高压风机单独供给。分离器及 回料阀外壳由钢板制造,内衬绝热材料及耐磨耐火材料。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核心部分 物料热循环回路,经过分离器净 化的烟气进入尾部烟道。尾部对流烟道中布置三级、一级过热器、冷段再热器、省煤器、空 气预热器。过热蒸汽温度由在过热器之间布置的两级喷水减温器调节,减温喷水来自于 给水出口,高加前。冷段再热器的入口布置有事故喷水,热段再热器中间布置有一级喷水 减温器,减温水来自于给水泵中间抽头。尾部烟道采用
11、的包墙过热器为膜式壁结构,省煤器、 空气预热器烟道采用护板结构。 3 锅炉仿真系统分别介绍锅炉仿真系统分别介绍 3.1 循环回路循环回路 本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在设计燃料、额定负荷下燃烧室内燃烧温度为883- 900oc。为保证水循环安全可靠,水冷壁采用多个水循环回路,为减少锅炉启动时间,在水 冷壁下集箱内装设有邻炉蒸汽加热装置。 3.2燃烧系统流程 原煤从原煤斗下落到耐压刮板式给煤机,经炉膛前墙 给煤进入炉膛。 一次风机供风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成为热风进入炉膛底部的布分板上, 第二路未经预热的冷风直接进入风道燃烧器。 二次风机供风分四路,第一路未经预热的冷风作为给煤机的
12、密封用风,第二路经空气预热 器加热后的热风直接经炉膛上部的二次风箱送入炉膛,第三路热风作为密封风引至给煤口,第 四路热风作为密封风引至石灰石口。 回料阀和冷渣器配备高压的罗茨风机提供流化风。 石灰石和石灰石粉仓下落至旋转给料阀后,由石灰石输送风机送入炉内。 - 3 - 烟气由炉膛出口经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出大颗粒送回炉膛燃烧,分离后的烟气再经过过热器、 再热器、省煤器、电除尘器,经引风机从烟囱排除。 3.3过过热热蒸汽蒸汽流流程程 饱和蒸汽自锅筒顶部由8根13313mm的连接管分别引入两侧包墙上集箱(27340mm),每侧4 根,然后经116根(每侧58根)侧包墙管下行至侧包墙下集箱(27340m
13、m),再分别引入前后包墙下集箱 (27340mm),蒸汽由前后包墙下集箱沿238根(前后各119根)包墙管引入前后包墙管出口集箱,再 通过13根立管(5根为15920mm, 8根425mm),将蒸汽送入尾部烟道的顶棚出口集箱 (27340mm),蒸汽由此集箱两端引出经两根27326mm连接管向下流入位于后包墙下部的级过热 器入口集箱 (32540mm)。蒸汽流经级过热器逆流而上,进入级过热器出口集箱 (32535mm),再自集箱两端引出,经2根32526mm连接管引向炉前,途经级喷水减温器 (32535mm),经减温后的蒸汽由分配集箱(32526mm)进入4根(15920mm)的级过热器 管屏
14、入口集箱,流入4片屏式级过热器向上进入此4片屏的中间集箱(15925mm),然后,每根集 箱上引出两根连接管(13313mm)分别交叉引入其余4个中间集箱 (15925mm),过热蒸汽下行 至级过热器出口集箱 (15925mm),进入级过热器汇集集箱(32531mm),蒸汽从集箱两 侧引出,经32531mm连接管向后流经串联其上的级喷水减温器,进入位于尾部烟道后部的级过 热器入口集箱 (32540mm),沿级过热器受热面逆流而上,流至级过热器出口集箱 (32550mm),达到540的过热蒸汽最后经混合集箱(32550mm)从两端引出。 a顶棚及包墙过热器 为了简化炉墙结构和形成尾部对流烟道,本
15、锅炉布置了顶棚及包墙过热器,它是由425mm管子与 =5mm扁钢焊制成膜式壁,管子节距为100mm,管子材料20g,顶棚、转向室及上部包墙处的鳍片为 15crmo,其余为20#钢。 b.级过热器 级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中,水平布置,共有2个管组,蛇形管的横向排数为118排,横向节距为 100mm,每排管子由3根管子绕成,管子直径385mm,根据管子壁温,冷段采用20g材料,热段采用 15crmog材料。 c. 级过热器 级过热器位于燃烧室中上部,由8片屏式过热器组成,与前水冷壁垂直布置,下部穿前墙处为屏 的蒸汽入口和出口端,有密封盒将管屏与水冷壁焊在一起。由于级过热器与前水冷壁壁温不同,导致 二
16、者膨胀量不同,为此,在屏的上部穿墙密封盒处,装有膨胀节,以补偿胀差。 - 4 - 每片屏有管子26根,管子直径515.5mm,材料12cr1movg,节距为70mm.管屏为膜式壁,鳍片厚度 为5mm,材料为12cr1mov。管屏下部敷有耐火防磨材料及堆焊层,以防磨损。 d. 级过热器 级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上部,水平布置,由1个管组组成,蛇形管的横向排数为59排,节距 200mm,每排管子由6根管子绕成,管子直径385mm,根据管子壁温,冷段采用12cr1movg材料,热段 采用sa213-t91材料。 e. 疏水及排放设备 在过热系统各段布置有若干疏水及排放设备,详见系统图。 f. 汽温调节
17、在锅炉定压运行时,保证在70%b-mcr至b-mcr负荷内过热蒸汽温度能达到额定值,在滑 压运行时,保证在50%b-mcr至b-mcr负荷内过热蒸汽温度能达到额定值,允许偏差5, 蒸汽温度的调节采用二级喷水减温器,分别位于、级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和、级 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喷水水源为给水泵出口,高加前,减温器采用笛形管式。 3 3. .4 4 再热蒸汽流程 来自汽轮机高压缸的蒸汽由两端进入再热器入口集箱(42620mm),引入位于尾部对流烟道 的冷段再热器蛇行管,蒸汽逆流而上进入冷段再热器出口集箱 (45724mm),再自集箱两端引出, 经2根45724mm的连接管引向炉前,途经喷水减温器(45
18、724mm),经减温后的蒸汽由分配集箱 (45724mm)进入6根(15920mm)的热段再热器管屏入口集箱,流入6片屏式再热器向上进入热 段再热器出口集箱(50826mm),达到540的再热蒸汽最后两端引出,进入汽轮机中压缸。 a.冷段再热器 冷段再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中,水平布置,共有3个管组,蛇形管的横向排数为118排,横向节距为 100mm,每排管子由4根管子绕成,管子直径514mm,采用15crmog材料。 b.热段再热器 热段再热器位于燃烧室中上部,由6片屏式再热器组成,与前水冷壁垂直布置,下部穿前墙处为屏 的蒸汽入口端,有密封盒将管屏与水冷壁焊在一起。由于热段再热器与前水冷壁壁温不同
19、,导致二者膨 胀量不同,为此,在屏的上部穿墙密封盒处,装有膨胀节,以补偿胀差。 c.汽温调节 在锅炉定压运行时,保证在70%b-mcr至b-mcr负荷内再热蒸汽温度能达到额定值,在滑压运行时, 保证在50%b-mcr至b-mcr负荷内再热蒸汽温度能达到额定值,允许偏差5,蒸汽温度的调节采用喷水 - 5 - 减温器,位于冷段和热段再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再热器超温而危及再热器安全时, 用事故喷水紧急降温,以保护再热器,喷水水源为给水泵抽头,减温器采用笛形管式。 3 3. .5 5 汽包蒸发系统 本锅炉汽水分离采用单段蒸发系统,锅筒内部装有旋风分离器、梯形波形板分离器、清洗孔板、顶
20、部多孔板和顶部波形板等设备。它们的作用在于保证蒸汽中的含盐量在标准以下。来自省煤器的给水, 进入汽包,再进下降管到汇合集箱,而后进入水冷壁下集箱,经水冷壁吸热,产汽,汽水混合物进入上 集箱,经导汽管从锅筒上部进入汽包,流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蒸汽由汽包顶部进入过热器系 统,水份则流回汽包的水空间。 3 3. .6 6 石灰石系系统统 石灰石系统包括二台风机及其进出口管道和阀门,风粉混合器、石灰石电动门、旋转给料阀、排气 斗、排气斗出口门等。石灰石粉仓不模拟,假定石灰石粉仓粉位正常。 石灰石输送风系统不可调,输入炉膛的石灰石通过石灰石旋转阀调节。石灰石进入风粉混合器与石 灰石风机输入风混合后
21、,进入炉膛参与燃烧除硫。 3 3. .7 7 冷渣风系统 本锅炉装有两台风水联合式冷渣器 ,位于炉前。冷渣器呈矩形,内衬耐磨、耐火材料,共分三个 室,第一室没有布置受热面,主要是利用流化风冷却热渣,第二、第三室内装有蛇形管束,一、二室相 通,二、三室由风冷隔墙隔开,冷渣器底部有布风板和风箱。每台冷渣器有一个进渣管,位于第一室侧 面;在第三室后面有一个排渣口和一个返料口,排渣口与排渣系统相连接,返料口与炉膛相连。 当炉膛下部床压升高时,底渣通过炉膛前墙底部的两个出渣口经过锥形阀从侧面进入冷渣器第一室 内,在流化风的作用下,首先在第一室内得到冷却,再经过第二室溢流到第三室,底渣不断被风和水冷 管束
22、冷却,冷却后的底渣再溢流到排渣口,进入排渣系统;流化空气及所携带的细灰通过返料管重新送 回炉膛。 - 6 - 3.8 高压流化风系统 本系统为流化床返料装置提供流化风。每个高温绝热分离器料腿下端装有一只返料装置,用以回路 密封并将分离器分离下来的固体物料,返回燃烧室,继续参与循环与燃烧。在返料装置的底部装有布风 板和风箱,来自高压密封风机的风通过风箱和布风板上的风帽来流化、输送物料。 返料装置外壳由碳钢材料制成,内衬保温、耐火防磨材料。分离器分离下来的物料从回料管下来, 在流化风的作用下,流过回料弯管,再经回料斜管流入炉膛。 3.9 燃油系统 本系统包括供给点火用的燃油管路系统、雾化用的蒸汽管
23、路系统。 本系统配y型蒸汽雾化喷嘴,蒸汽压力恒定。油枪和高能点火器为气动执行机构的系统,气源来自 压缩空气系统,气压恒定。 本系统共有8只油枪分别布置于床上、床下四角。燃油量可以通过增减投入的油枪数量及调节油压 来控制。 本系统包括用于床下启动燃烧器和床上启动燃烧器的燃油管路系统;供油枪雾化、油枪和油管路吹 扫的蒸汽管路系统;供火焰检测器冷却用的压缩空气管路系统,供油枪和点火器套管密封之压缩空气管 路系统。 本系统工作过程和程序主要受燃烧器管理系统(bms)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ccs)的控制。因此, 本系统中除设有管道本身为检修隔离用的手动截止阀和压力指示装置等元件外,其余各阀门、温度元 件、
24、压力元件和流量元件等均作为燃烧器管理系统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逻辑执行元件。 本系统由控制床下、床上启动燃烧器的总操纵台和控制每个床下、床上启动燃烧器的分操纵台组 成。 本工程点火油枪雾化方式为蒸汽雾化方式,故蒸汽即作为吹扫介质亦作为雾化介质。在蒸汽母管上 设有手动截止阀、压力表、温度开关及压力开关。任何油枪投运时,均应投入雾化蒸汽;停用时,皆需 将相应之管路及枪吹扫干净。 3.10 给煤系统 本系统包括四台给煤机及从给煤机出口到炉膛入口之间的联接管道和阀门等。给煤机密封风和播煤 风在相应的风烟系统中模拟。 - 7 - 四台给煤机为电子称重式,给煤量通过控制转速调节。进入风煤混合器经播煤风送入炉
25、膛参与燃 烧。 本系统仿真的设备主要包括给煤机及其入出口阀门和管道,煤仓不模拟,假定煤位始终处于正常状 态。主要仿真给煤机将合格燃料送入炉膛的过程及其相关设备和操作。能正确仿真在各种工况、操作、 扰动和事故条件下,该系统的给煤量等参数的变化。参数的数值和变化趋势与现场一致。 3.11 省煤器系统 省煤器布置在尾部对流烟道内,呈逆流、水平、顺列布置,为检修方便,省煤器的蛇形管分成2个 管组。省煤器蛇形管由324mm,材料20g管子组成,蛇形管为2绕,横向节距为66.5mm,共178排。省煤 器的给水由入口集箱 (27332mm)两端引入,经省煤器受热面逆流而上,进入二根27332mm省煤 器中间
26、集箱,然后通过二排共118根吊挂管引至省煤器上集箱(27328mm),再从省煤器出口集箱通过 12根10812mm连接管引至锅筒。烟气由上而下,流过省煤器;给水由下而上,流经省煤器。省煤器 再循环门通过管道与汽包相连。 3.12 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系统 本系统包括二次风机出口的暖风器二台、二次风空预器一台、一次风空预器二台。 管式空气予热器采用卧式布置,沿烟气流程一、二次风交叉布置,共有四个行程。本锅炉采用卧管 式空气予热器,并将压头不同的一、二次风分开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密封。烟气自上而下从管外 流过,空气从管内流过,与烟气呈逆流布置。为便于吹灰器清扫,空气予热器采用顺列布置,并分成四
27、 组。 3.13 风烟系统系统 风烟系统包括一次风系统、二次风系统和烟气系统。 一次风系统包括#1、#2一次风机及其入、出口管道和阀门,一次风空气预热器空侧通道,高压流化 风及冷渣风流入管道及其联接阀门,以及一次风至各设备的联接管道和阀门等。 二次风系统包括#1、#2二次风机及其入、出口管道和阀门,二次风机出口暖风器,二次风空气预热 器空侧通道,以及二次风至各设备的联接管道和阀门等。 从炉膛起分a、b两侧,经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器、引风机,到烟囱止的 整个烟气流通通道,包括其中的管道、挡板等。 - 8 - 空气可由由一次风机导入口,或由高压流化风或冷渣风进入,在一次风机出
28、口混合,一部分引出至 床下燃烧器,另一部分经一次风空预器加热后,一路引至给煤口作为播煤风,另一路引至床下燃烧器作 为点火风。 空气由二次风机导入口,经暖风器加热后,在二次风机出口混合,一部分引出至给煤机密封,另一 部分经二次风空预器加热后,引至各用风设备。 在炉膛中燃烧生成的烟气,从炉膛出口经水平烟道先后流经三级过热器、一级过热器、冷再热器、 省煤器、二次风空预器和一次风空预器,最后经电除尘器、引风机到达烟囱而排向。 3.14 锅炉疏水及排污系统 本系统涉及连续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扩容器、汽包排污系统、水冷壁排污系统及过热器、再热 器、省煤器等疏水系统及其管道阀门。 连续排污时,连排的炉水经管
29、道进入连排扩容器降压,产生的蒸汽去除氧器或排大气,炉水则经管 道进入定排扩容器。定排的炉水和锅炉各集箱的疏水也进入定排扩容器。产生的蒸汽排大气,污水经水 封排入污水井。 a. 排污管 连续排污管布置在锅筒水空间的上部,以排出含盐浓度最大的锅水,维持锅水的含盐量在允许的范 围内: 锅水总含盐量500ppm 锅水sio含量4ppm b. 紧急放水管 当锅炉给水与蒸发量不相吻合而造成水位增高超过最高允许水位时,应通过紧急放水管放水至正常 水位,防止满水造成事故。 c. 定期排污管 定期排污管装在集中下水管下部的分配集箱底部,由于在锅水中加入磷酸盐,将产生一些不溶于水 的悬浮物质,跟随流入下水管的水流
30、至分配集箱底部并沉积在底部,悬浮物质可通过定期排污管排出, 保持锅水的清洁。定期排污的时间可根据锅水品质决定。 3.15 吹灰系统 本锅炉尾部对流烟道的过热器区域、再热器区域、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区域装有 20 台声波吹灰器。 吹灰器布置在两侧相应位置。每台吹灰器吹灰时的气耗率为 1.5m3/min。气源压力为 0.40.5mpa,吹 灰介质取自厂用压缩空气。 - 9 - 4 锅炉仿真主控各系统分别介绍锅炉仿真主控各系统分别介绍 4.1 给煤系统给煤系统 4.1 投运给煤系统的条件 4.1.1 床温大于 650。 4.1.2 无任何锅炉主连锁动作。 4.1.3 给煤密封风已投上,且风量正常。 4
31、.1.4 旋转阀给煤机已运行。 4.1.5 给煤系统启动: 4.1.6 启动旋转阀给煤机。 4.1.7 打开煤斗下煤闸板 。 4.1.8 启动耐压计量皮带式给煤机。 4.1.9 全面检查已投运的给煤系统正常。 4.2 石灰石系统 4.2.1 启动 4.2.1.1 打开二次密封风手动门。 4.2.1.2 打开输石风机前 电动门 及电动调节门; 4.2.1.3 启动输石风机正常; 4.2.1.4 打开石灰石仓下电动门; 4.2.1.5 启动石灰石旋转给料阀正常; 4.2.1.6 确认石灰石粉连续不断供入炉膛。 4.2.2 停止 4.2.2.1 关闭石灰石仓下电动门; 4.2.2.2 停运旋转给料阀
32、; 4.2.2.3 停运输石风机; 4.2.2.4 关闭输石风机前手动门、电动门; 4.2.2.5 关闭入炉手动门; 4.2.2.6 关闭二次密封风 手动门。 - 10 - 4.3 加砂加砂系系统统 启动床料可以用砂石也可以用原有床料。要求控制砂子中的钠、钾含量,以免引起床料 结焦。启动用原有床料粒径不超过3mm。在该 135mw 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系统中,砂 仓不模拟。上床料的过程,用一个就地门来代替,见锅炉就地系统“锅炉烟气系统 “。 4.4锅炉锅炉主联锁保护保护 4.4.1 引风机跳闸联锁 当运行中的两台引风机同时跳闸或一台运行而事故跳闸时,联锁所有的风机及以后的设备, 停炉。 4.4.
33、2 灭火保护试验 4.4.2.1 mft 动作条件: (1) 手动 mft 动作; (2) 汽包水位高; (3) 汽包水位低; (4) 炉膛压力高; (5) 回料阀流化风箱风压低; (6) 引风机全停; (7) 高压流化风机全停; (8) 一次风机停; (9) 二次风机停; (10)去布风板一次风量低。 4.4.3mft 动作对象: 4.4.3.1 给料系统(给煤机、输石风机)跳闸; 4.4.3.2 燃油阀关闭。 - 11 - 5 锅锅炉炉机机组组的的启启动动 原原则则 5.1 锅炉上水 5.1.1 控制锅炉上水水温与汽包壁温差不大于 ,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大于 ,冬季上水时间不少于小时,其它
34、季节不少于 .小时。当上水温度接近汽包 壁温时,可适当加快上水速度。 5.1.2 锅炉上水时省煤器再循环应处于关闭状态,停止上水时应开启再循环。 5.1.3 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门,事故放水门,底部加热各门,集降管和下联箱各排污门,排污总门, 检查关闭给水管道各门。 5.1.4 开启对空排汽门 及汽包空气门 。 5.1.5 将给水泵 勺管调至最小,启动给水泵,经过旁路系统管道上水,通过旁路调节阀和给水 泵转速控制上水速度,均匀向锅炉上水。 5.1.4 待汽包水位上至 - mm 停止上水,关闭给水门或停止给水泵。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 .2 锅锅炉炉底底部部加加热热 (1)锅炉上水完毕。一切正常后,方
35、可投入底部加热。 (2)检查辅汽联箱压力正常,微开辅汽联箱至a、b 侧炉底加热联箱手动隔离门,开启a 侧加热联箱疏水一、二次门进行充分疏水暖管,开启b 侧加热联箱疏水一、二次门进行充 分疏水暖管,。 (3)暖管结束后,关闭a 侧加热联箱疏水一、二次门,关闭b 侧加热联箱疏水一、二次 门,逐步开启辅汽联箱至a 侧炉底加联箱手动门,逐步开启辅汽联箱至b 侧炉底加联箱 手动门,开启阀门时应缓慢均匀。 (4)用辅汽联箱至a、b 侧炉底加热联箱手动门开度控制汽包壁温升速不超过 1oc/mim。 (5)投入底部加热后,应加强对汽压和汽包上、下壁温的监视。 (6)当汽包下壁温度升至100-120oc 时,停
36、止底部加热。 (7)锅炉点火时,应停止底部加热,关闭底部加热联箱至水冷壁下联箱各分门,关闭辅汽联 - 12 - 箱至 a、b 侧炉底加热联箱手动隔离门。 (8)开启 a 侧底部加热联箱疏水一、二次门,开启b 侧底部加热联箱疏水一、二次门。 5.3 冷态启启动动 锅炉启动需首先投用床上,床下启动燃烧器,加热床料至投煤温度。投煤后逐渐增加风量 和燃料量,使锅炉达到额定负荷。在点火升温过程中,需控制包括床下启动燃烧器在内的所有 烟气侧温度测点的温度变化率小于20oc/min,汽包的饱和温度变化率限制在56oc/h,汽 包上下壁温差小于50oc。汽包金属壁温的变化率不小于56oc/h 5.3.1 风机
37、启动顺序: 启动风机的顺序是:引风机高压风机 二次风机 冷渣器风机 一次风机 石灰石风机。 5.3.2 启动引风机: 5.3.2.1 在引风机启动之前,将入口挡板调在最小位置。 5.3.2.2 启动引风机。 5.3.2.3 引风机启动以后, ,电压电流值在规定范围内。 5.3.2.4 缓慢开启 id 的入口导叶控制挡板,将炉膛负压(分离器出口)控制投“自动 ” 。 5.3.2.5 监视炉膛负压,随后进行调节控制挡板操作,保持燃烧室出口炉膛压力50pa。 5.3.3 启动高压风机,保持风压4050kpa。检查回料阀每个仓室的风量正常。 5.3.4 启动二次风机,保持风压7kpa。 5.3.5 启
38、动冷渣器风机 风机在无负荷状态下启动,即风机对空排气阀和出口电动门打开。将风机对空排气门或去 旁路管上的阀门逐渐关闭,同时控制风机出口门逐渐缓慢开启,保持风压4kpa 以上 。 5.3.6 启动一次风机 5.3.6.1 在启动一次风机之前,该风机入口挡板,下游的一次风道挡板和启动燃烧器的各风道挡 板应调整到最小位置。 5.3.6.2 一次风机运行后,缓慢打开一次风机入口挡板,监视炉膛压力正常。 5.3.7 启动石灰石风机 5.3.8 装填床料 - 13 - 5.3.8.1 确认砂仓砂量在30t 以上,否则向砂仓进砂。 5.3.8.2 投运 就地 加砂系统向炉内加砂。 5.3.8.3 当加砂 3
39、0t 左右,床压达到4kpa 时,停止加砂。 5.3.8.4 床料也可直接加到67kpa。 5.3.9 锅炉吹扫 5.3.9.1 在锅炉每次冷态启动前或当四条 给煤线均跳闸(床温低于520) ,必须对炉膛进 行吹扫。 5.3.9.2 通风吹扫是保证烟气通道的清洁,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将燃烧气体带出,保证所有的加煤 处与炉膛隔绝。 5.3.9.4 锅炉吹扫条件: (1) 至少一台引风机运行。 (2) 至少一台高压风机运行。 (3) 二次风机正在运行。 ( 4) 至少一台一次风机正在运行。 (5) 到布风板的一次风量大于最小值100000nm3/h。 (6) 所有风道燃烧器和启动燃烧器的燃油快关阀关闭
40、到位; (7) 所有燃烧器风量正常; (8) 布风板一次风量正常; (9) 至喷嘴二次风量正常; (10)全部给料系统切断; (11)锅炉主联锁正常。 (12)锅炉无跳闸条件。 5.3.9.5 吹扫风量要求:一次风量要超过临界流化风量,约为一次风量的4050%,床下启 动燃烧器的燃烧风和混合风挡板全开。二次风量取二次风总量的50%,分支风道包括床上 启动燃烧器、二次风喷口、密封风管道的挡板全开。 - 14 - 5.3.9.6 吹扫时间 5 分钟 ,在仿真系统吹扫界面上显示为100。 5.3.10 启动燃烧器点火 启动燃烧器分床下和床上两种,锅炉启动点火先投床下,后投床上。 5.3.10.1 床
41、下启动燃烧器点火 (1) 首次启动, 单支油枪出力控制在1.0t/h 左右 。 (2) 启动时,一次风量不低于临界流化风量,约为一次风总量60%。 (3) 若点火时通过稳燃器的风量过大,油不易点燃,可以控制瞬时燃烧风(点火风): 30005000nm3/h(单只燃烧器) (4) 5 分钟后,以同样的方法点燃另以只启动燃烧器。 ( 5) 床温温升率不要超过100/h。 5.3.10.2 床上启动燃烧器点火 (1) 当床下启动燃烧器已达到满出力,且床温上升缓慢时,投入床上启动燃烧器。 (2) 以最小的燃烧 油量 投入 #1 床上启动燃烧器,点火时燃烧器瞬时风量 29003800nm3/h。着火后,
42、增加风量与燃油量相匹配。以同样的方法,按 升温速率的要求,以对角的方式投入#3、#2、#4 床上启动燃烧器,以保 证床面温度均匀。 (3) 同时提高 4 只床上启动燃烧器的燃烧率,使床温达到允许投煤温度 650。 5.3.10.3 启动燃烧器配风 床下启动 燃烧器 的配风分为三股风:第一股为燃烧风亦称点火风,经点火风口和稳燃器进 入风道,用来满足油燃烧需要;第二股风为混合风,经预燃室的内外筒之间进入风道内,将油 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降到启动所需温度,同时这股风对燃烧器壁起冷却作作用,前两股风均为 一次风机出口的冷风,第三股风为锅炉正常运行的一次风,启动时挡板也有一定的开度,这股 风取自预热器的热
43、风。 床上启动燃烧器布置于中层二次风口,共4 支。 - 15 - 5.3.11 锅炉升温 5.3.11.1 控制升温速率在100/h。 5.3.11.2 保证汽包上、下壁温差不超过 50。 5.3.11.3 检查汽包压力,当压力达到0.1mpa 时,关闭 汽包空气门、 过热器排汽阀,打开旁 路阀。 5.3.11.4 当主汽流流量小于10%时,注意炉膛出口不要超过482。 5.3.11.5 压力升至 0.5mpa 时,对各水冷壁下联箱和集降管进行全面排污。 5.3.11.6 当压力升至1.0mpa 时,关闭一次汽系统疏水门,投入连排系统。 5.3.11.7 当压力升至1.5mpa 时, 关闭二次
44、汽系统疏水门。 5.3.11.8 当主蒸汽压力升至 1.61.7mpa mpa 时,过热蒸汽达到300以上,再热蒸汽温度 280,再热蒸汽压力0.3mpa 时,保持汽压汽温 稳定 ,汽机冲转。 5.3.11.9 汽机冲转后,逐渐关闭一、二级旁路门,按机侧要求保持各参数,机组并网后,逐渐 增加燃料,并适当投入减温器。 5.3.12 投煤 5.3.12.1 当床温大于650时(该值为煤的着火温度) ,可向炉内投煤。 5.3.12.2 全部开启入炉插板 5.3.12.3 启动旋转阀给煤机 5.3.12.4 启动刮板给煤机 5.3.12.5 全部开启煤仓底部下煤插板。 5.3.12.6 利用 #2 或
45、者 #3 给煤管给煤,给煤以较小的给煤量“脉动 ”给煤,即给煤90s 后, 停 90s 观察床温的变化,当床温增加5,同时氧量有所减少时,可证明煤已燃烧。燃烧已 “脉冲 ”的形式给煤3 次,床温继续增加,氧量继续减少,然后以较小的给煤量连续均匀的给 煤。 5.3.12.7 当炉膛下部床压低于7kpa 时,填加床料,维7kpa 左右的床压。 5.3.12.8 依据升温升压要求 ,投入另一台给煤机,以较小的给煤量投入#2 或者 #3 给煤管, 最后投入 #1 或者 #4 给煤管,以使燃料在床面播撒均匀。 - 16 - 增加给煤量当床温达到790800以上,且床温持续升高,可切除油燃烧器。(先停 床
46、下启动燃烧器,后切床上启动燃烧器) 5.3.13 当负荷升至30mw 时,将旁路给水切换为主给水管路供水。 5.3.15 停运油燃烧器 5.3.15.1 逐渐减小床下 油枪的出力,使其达到最小的燃烧率 。 5.3.15.2 在减小油枪的出力的同时,逐渐增加给煤量,此时的床温应逐渐提高。 5.3.15.3 先停一只油枪, 10 分钟后,停另一只油枪。 5.3.15.4 当油枪停止后,开始倒风,逐渐开启主一次风调门的同时,逐渐关闭燃烧器的燃烧风 和混合风。 5.3.15.5 停油枪的过程中,总一次风量始终保持不变。 5.3.15.6 床下油枪切除以后,床温平稳上升,此时,逐渐减小床上4 只油枪的出
47、力,直到 最小燃烧率,然后逐一切除。此时的燃煤量应逐渐增加。. 5.3.18 通过冷渣器的运行或添加床料的手段,维持床压在7kpa 左右。 5.3.19 继续升至额定负荷,监视床温、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再热汽温和再热蒸汽压力正常。 5.4 锅炉的温态启动和热态启动 5.4.1 温态启动 5.4.1.1 如果床温低于650,不直接向锅炉投煤进行启动。 5.4.1.2 通过一、二次风进行点火前的锅炉吹扫。 5.4.1.3 启动床上启动燃烧器。 5.4.1.4 其他按冷态启动的方式升负荷。 5.4.2 热态启动 热态启动是指当床温大于650,可直接向炉内投煤启动,风机启动后,如果床温岛屿 投煤温度,
48、可以直接投煤,无须炉膛吹扫和投启动燃烧器。以给煤机最低转速投煤着火后,约 30 分钟,锅炉即可带到满负荷。 - 17 - 6 锅锅炉炉运运行行中中的的控控制制和和调调整整 原原则则 6.1 运行中主要参数的 控制范围 6.1.1 主汽温正常控制在5405。 6.1.2 再热汽温正常控制在540 (+5 或-10)。 6.1.3 主、再热汽温两侧温差20。 6.1.4 两侧烟温差 30。 6.1.6 汽包水位维持在 50mm。 6.1.7 床温控制在800920之间,旋风分离器入口烟温950。 6.1.8 床压控制在68kpa。 6.2 锅炉的运行调节 6.2.1 负荷调节 6.2.1.1 锅炉
49、负荷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给煤量和与相应的风量。增加负荷时,先增加风量再增 加给煤量,反之,降负荷时,先减少给煤量,后减少风量,以维持尾部烟气中的含氧量不变。 锅炉升负荷,床温提高,反之,锅炉降负荷时,床温降低,整个炉膛内的温度水平也将随负荷 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趋势与床温的变化趋势相同。 6.2.1.2 锅炉升负荷,在增加燃料量和风量的同时,应通过加料系统增加床料量,或通过石灰石 系统增加石灰石量,以此来提高床层高度。锅炉将负荷,在减少燃料量和风量的同时,利用排 渣系统排除炉内大颗粒床料,以降低床层高度,这样,在床温波动较小的范围内,可平稳的增 减负荷,保持锅炉稳定运行。 6.2.2 床温调节
50、 6.2.2.1 运行中应将床温控制在800920之间。 6.2.2.2 改变一、二次风的比率调节床温,增大一次风量,减小二次风量,可降低床温,反之, - 18 - 提高床温。 6.2.2.3 增加床料量或石灰石量,可降低床温。增大排渣量,床压下降,物料量减小,将使床温 升高。 6.2.3 水位调节 给水自动或手动调整时,均应注意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是否平衡,并尽量避免给水流量猛 增或猛减。为保证锅炉进水可靠,可根据锅炉负荷投入相应的给水管路,在额定负荷下给水自 动调节应有一定余度,防止事故情况锅炉缺水。 正常运行时,不得随意用事故放水调整 水位。 6.2.4 汽温调节 6.2.4.1 正常运行
51、时,应严格监视保持蒸汽温度在正常值;当负荷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并控制过 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两侧温差不超过20,过热蒸汽与再热蒸汽温度差值不超过 30。 6.2.4.2 过热器系统分别在、级之间和 、级过热器之间布置了一级和二级喷水减温 器,一级喷水为粗调,二级喷水为微调。 6.2.4.3 再热器系统也是利用喷水减温器进行汽温调节。 6.2.4.4 调整减温水维持汽温,有一定的迟滞时间。调整时减温水不可猛增、猛减,应根据减温 器后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减温水量的大小。减温水自动投用时,改变定值也应缓慢。 6.3 定期排污 (1)下联箱排污 a.全开定排 ,电动总门 . b.依次开启下联箱排污门进
52、行排污,每个下联箱排污时间不得超过30 秒. c.排污结束后 ,关闭定排电动总门 (2)集降管排污操作 a.全开定排电动总门 . b.依次开启集降管排污门进行排污. - 19 - c.排污结束后 ,关闭定排电动总门 . 6.4 锅炉吹灰 6.4.1 吹吹灰灰器器布布置置 本锅炉尾部对流烟道的过热区域、再热器区域、省煤器区域和空气预热器区域装有声波 吹灰装置。吹灰器布置在两侧相应位置。每台吹灰器吹灰时的气耗率为1.5m3/min。气 源压力为 0.30.5mpa,吹灰介质取自厂用压缩空气。 6.4.2 吹吹灰灰规规定定 (1) 在锅炉正常运行时,每24 小时对锅炉受热面进行全面吹灰一次。 (2)
53、 空气预热器入口烟温高于正常烟温16时,应全面吹灰一次。 ( 3) 锅炉低负荷时、发生事故时,严禁对锅炉受热面吹灰。 6.4.3 声声波波吹吹灰灰器器的的运运行行 (1)进入锅炉主菜单“锅锅炉炉吹吹灰灰系系统统 ” ,打开吹灰系统的电动总门,调节减压调 节阀,把气源压力调节到0.30.5mpa。 (2)选中要吹灰的设备(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 、空预热 ) ,或点击全选。后点 击程序启动按钮 ,开始吹灰,吹完后自动停止。点击程序停止,则吹灰中断。 7 停停炉炉原原则则 7.1正正常常停停炉炉 7.1.1 逐渐减少燃料和风量的输入,将负荷降至50%,保持床温稳定 . 7.1.2 降负荷过程中 ,
54、保持 汽包壁 的上下壁温差小于50. 7.1.3 在降负荷时 ,保持炉内任意烟气温度侧点的变化率小于100/h,以保护炉内的耐磨耐火 材料 . 7.1.4 当床温 低于 760是之前视具体情况可投启动燃烧器,同时继续降低给煤量直到最小值. - 20 - 7.1.5 保持石灰石给料处于自动状态,当停止给煤时 ,石灰石输入也停止 . 7.1.6 继续流化床料 ,以便冷却整个系统 ,控制启动燃烧器的燃烧率,以保证要求的降温率. 7.1.7 当床温 450时,停床上启动燃烧器 . 7.1.8 根据需要 ,使汽包水位调节器处于手动调节,使汽包水位保持可见水位的上限,当炉内 火熄灭时水位将下降. 7.1.
55、9 继续向锅炉通风 ,当床温达到400时,若不需快速冷却可停风机. 7.1.10 关闭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控制挡板,挡板应缓慢关闭 ,以保持炉膛压力在较小范围波动. 7.1.11 风机停止顺序 一次风机 -二次风机 -冷渣器风机 -高压风机 等引风机停车30s 后,停高压风机 . 7.2 锅炉的 快快速速冷却 7.2.1 床温降到 400是,增加入炉风量 ,对炉膛进行强制冷却.降温率不超过100/h. 7.2.2 床温降到 150时,停运高压风机 ,一,二次风机 ,根据降温率可适当调整炉膛负压值. 7.2.3 当炉内温度降到60以下时 ,停运引风机 . 7.3 停停炉炉至至热热备备用用 7.3.
56、1 热备用状态:锅炉停炉的时间较短,随时可启动。 7.3.2 当流化床锅炉准备热压火时,锅炉应降至最小负荷,停止加煤。 7.3.3 使床 料中的燃料燃尽,烟气含氧量升至正常运行的2 倍左右,氧量的增加说明炉内大 部分燃料已经燃尽。 7.6.4 所有风机入口挡板和风道控制挡板关闭,停风机以减少炉内的热量损失。 7.6.5 锅炉再启动可遵循温态或热态启动方式,视床温而定。 8 锅锅炉炉冷冷态态过过程程中中 的的检检查查、 操操作作步步骤骤 及及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8.1 启动前的 检查 8.1.1 检查锅炉各系统,温度和压力参数都是冷态参数,并且厂用电已经送过,如果没有送电,通知电气 - 21 -
57、送电,每个设备处于启动前的备用状态。 8.1.2 检修人员配合检查布风板、回料阀、冷渣器内的风帽无堵塞现象。 8.1.3 各人空门、看火孔完整良好,关闭严密。 8.1.4 各膨胀指示器完好,刻度清晰,并记录初始值。 8.1.5 各保温和支吊架完好。 8.1.6 各操作平台、楼梯、设备周围无杂物,通道畅通,照明充足。 8.1.7 除渣、除灰系统达到投运条件。 8.1.8 燃油系统达到投运条件。 8.1.9 就地水位计清晰,正常水位线与高低水位线的标志正确。 8.1.10 各转动机械试车正常。 8.1.2 检查所有的转动设备处于停运状态,锅炉系统所有电动门、调节门和就地手动门处于关闭状态。 8.1
58、.3 机组 dcs 系统投入运行正常,crt 显示与设备实际状态表计显示相符。 8.1.4 投入辅助蒸汽、工业冷却水及压缩空气系统,工质参数正常。 8.1.5 检查汽、水系统各阀门符合下表位置: 序号阀门名称数量点火前升压中正常运行备注 1主给水电动门1关关,开开大于 30%负荷时 开 2给水旁路电动一次门1关关,开关大于 30%负荷时 关 3给水旁路调节门1关开,调节关大于 30%负荷时 关 4给水旁路电动二次门1关关,开关大于 30%负荷时 关 5省煤器入口电动门1开开开 6省煤器再循环电动截止门1开上水时, 关 关 7汽包紧急放水一、二次电动门2关关关 8汽包连续排污一次门 21 关开开
59、 9汽包连续排污调节门 21 关开开 10一级过热器入口集箱左侧疏水一、 二次门 2开开,关关 11一级过热器入口集箱右侧疏水一、 二次门 2开开,关关 12二级过热器入口集箱左侧疏水一、 二次门 2开开,关关 13二级过热器入口集箱右侧疏水一、 二次门 2开开,关关 14二级过热器出口集箱左侧疏水一、 二次门 2开开,关关 15二级过热器出口集箱右侧疏水一、 二次门 2开开,关关 16三级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一、二 次门 2开开,关关 17冷再热器入口集箱左侧疏水一、 二次门 2开开,关关 18冷再热器入口集箱右侧疏水一、 二次门 2开开,关关 19热再热器入口集箱左侧疏水一、 二次门 2开开
60、,关关 20热再热器入口集箱右侧疏水一、2开开,关关 - 22 - 二次门 21三集过热器出口集箱排汽电动一、 二次门 2关关关 22再热器热段出口集箱排汽电动一、 二次门 2关关关 23再热器减温水闭锁门1开开开 24再热器 a 侧减温水电动一次门1关关,开开 25再热器 b 侧减温水电动一次门1关关,开开 26再热器 a 侧减温水电动调节门1关关,调节调节 27再热器 b 侧减温水电动调节门1关关,调节调节 28再热器 a 侧减温水截止门1关开开 29再热器 b 侧减温水截止门1关开开 30再热器冷段入口事故喷水电动一 次门 21 关关关 31再热器冷段入口 a、b 侧事故喷 水调节门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华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手机彩壳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尼龙聚酰胺-6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大茴香醛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上学期高三数学“艺术与数学”科普试题(二)
- 2025年上学期高三数学“数学橡胶”中的数学知识试题(一)
- 2025年上学期高三数学“数学美食”中的数学知识试题(二)
- 2025年上学期高三数学“军事科学与数学”科普试题(一)
- 2025年上学期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专项训练(二)
- 2025年上学期高二数学周测(第十七周)
-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件第5课时 小熊开店
-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 52206马工程组织行为学课件
- 我和我的祖国课件
- 各类食物营养与配餐(蛋类的营养)课件
- 公司内账管理系统
-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附件
- 妇产科产前诊断技术服务临床医师考核题(附答案)
- 校园欺凌工作台账(完整资料)
- 第4章 酸碱和溶剂化学
- DB33∕T 1146-2018 浙江省城市轨道交通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