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之我见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之我见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之我见_第3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之我见_第4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之我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结合背景,进入诗境;二诵读成韵,领悟感情;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四灵活化用,缀饰于文;五改写创新,提高层次,较好地运用好这几点,就可大大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果【关键词】古诗文 教学 品评 朗读 背诵 化用 创新【正文】: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诗歌教学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责。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就古典诗歌教学我略谈点个人意见。一、结合背景,进入诗境白居易说:“文章合为

2、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如教学孟浩然的,如果不对孟浩然官场失意和唐代诗人入仕情怀的介绍,我们就无从捕捉孟浩然那种“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的入仕心情。再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

3、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二、诵读成韵,领悟感情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

4、/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我以为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是指导朗读。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反复品读,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5、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都说明遣词炼句的讲究和艰难。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有三层境界,“孤帆”一层,“运影”一层,“碧空尽”又一层。老朋友孟浩然坐船走了,渐渐地,连他的船也望不见了,只能望见

6、孤帆一片,李白还在岸上望着。直到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帆影,李白还在岸上望着。最后连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还在岸上望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语地在天边流着。这是多么深厚多么感人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炼字用词要有选择地讲一讲,因为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古诗词在这方面很讲究,例子很多,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要防止对字词作繁琐分析讲解,而忽略品味赏析、整体把握的做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

7、建筑美,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四、灵活化用,缀饰于文巧用古诗名句添文采。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够借鉴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近年来,笔者采用这样的做法运用排比、创设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生命”、“骨气”、“美”为例。(1)“生命”生命就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

8、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生命就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感伤;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2)“骨气”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3)“美”“美是飘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朵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悬挂在长河上空的一轮落日;美是回荡在密林深处的声声鸟鸣”。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满园,美是夏天的风调雨顺,美是秋天的累累硕果,美是冬天的银妆素裹”。 其实,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中,可

9、以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内容有很多,如燕城的秋天真美习作中,一位同学这样描绘道:“小城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菊花黄,满园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花香(贯云中)描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的吗?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在告别树干的最后时刻,还依依不舍地倾诉着自己落红不是无物,化作着春泥更护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摄影师,一定会用镜头锁住这金黄的秋景”又如习作我发现生命的色彩真美一文:“生命本没有色彩,但在生命的历程中经过不断的填充、染色,终于有了美丽的色彩岳飞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精忠报国之心是红色。李白号称青莲居士

10、,人们称它为诗中的仙人,而我却读到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的感慨。鲁讯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芒。横眉冷对千夫子,腑首甘为孺子牛激励过多少的有志的青年,只要你善于发现,由红、青、黑构成的生命的永恒之色是那么美,那么动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内容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蕴味。五、改写创新,提高层次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造力,学习也一样。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对学习过的古诗文进行改写,也就是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能背是一个“普遍”层次,而会用会写却是一个更高的层次。由一句或一首诗而引发出更多的联想

11、和想象,是改写的目标所在。古诗文的创新教学可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呢?我们来看几个创新的成功案例,在案例中去探寻创新的方法。这是学生对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岳的改译:改译一: 望岳 望,峰峦如聚。 越境连绵,惟有岱宗独秀。 天地之旖旎,一山凝结聚绕。 判若黄昏晨晓。 群峰迭起,胸中荡涤波涛。 日暮西山,倦鸟归林。 他日定登顶, 群山尽为眼底收。改译二: 何处为泰山,齐鲁翠山境。 天地奇秀景,一山两天色。 层云荡胸心,睁眼望归鸟。 待临绝山顶,一目扫千山。这两首都是学生的改译习作,八年级学生的写作难免有些生涩,但我们可以从改译文字中看出学生的用功与用心。所以,古诗文创新教学的一个方法就是“改译”。学生在学懂古诗文的基础之上,用自己的语言把原有文本再写一遍,这个“写”当然带有学生的认知,但也不能脱离文本太多。我们看上面两段译文就可以看出,学生对望岳这首诗已经烂熟于心,虽然改写文字比较简单,但也可以读出另一番滋味。总之,我以为,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灵活化用,创新提高。教学方法主要是品评、朗读、背诵、化用、改写。通过品评得其精要,通过朗读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而背诵,加深理解,积累语言;最后做到活学化用,提高创新。如能这样,可以期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