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 编 版 语 文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末 测 试 卷学校_ 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酝酿(ling) 沐浴(m) 干涩(sh) 一霎时(sh)b. 憔悴(qio) 粼粼(lng) 莅临(l) 咄咄逼人(du du)c. 荫蔽(yn) 姊妹(z) 祷告(do) 菡萏(hn)d. 匿笑(n) 瘫痪(hun) 粗犷(gung) 贮蓄(zh)2.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喜出望外 情不自禁 人迹罕至 安详b. 津津有味 一丝不苟 随声附合 依恋c. 疲倦不堪 蛛丝马迹 由然而生 取决d. 洗耳

2、恭听 头晕目炫 不可救药 宽敞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b.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认真,同时,幽默的话也让老师哄堂大笑.c. 他们俩虽然同父同母,但长相、性格都大相径庭.d. 小明最近常迟到,老师找过几次,但效果不好.真是到了不可救药地步.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秋天的琅岐是一个瓜果飘香、成熟丰收的季节.b.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找到了做这一类题的简便方法.c. 举行“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d. 近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硬政策防止交通意外不再发生.5. 下列

3、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世说新语是东晋时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明代的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神奇怪异的故事.d.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共一百六十篇.6.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这是为什么呢?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

4、缩,以保持视线清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a. b. c. d. 7. 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古诗文名句.(1)_,闻道龙标过五溪.(2)孔子教育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他说:“ _,_.”(3)_,铁马冰河入梦来.(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5)水何澹澹, _.(6)非淡泊无以明志,_.(7)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万籁俱寂的夜中响起的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表达“征人”思乡情绪的诗句是:“_,_.”(8)“_”,不错的,像母亲的

5、手抚摸着你.(9)_,江春入旧年.8. 名著阅读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1)上述文字出自_(作家)的小说_.(2)文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_受阻,孙悟空便到翠云山向_之妻罗刹女借芭蕉扇,该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二、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雨冯剑华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

6、是女性化的.阳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夏日的雨,

7、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样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亲.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

8、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9.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写了几种雨,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10. 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2)11. 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1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

9、线的句子.(二)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

10、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

11、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3. 给文章命一个标题._14. 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结尾说“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中“长大”的具体表现是 _.15. 文中画线句子是_ 描写,作用是_16

12、.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17. 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_(详写,略写),而“考上中学”和“长出青春痘”却是_(详写,略写).这样剪裁材料突出了_这一主题.18.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请结合本文主题,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对“长大”的体会.三、古诗文阅读.(14分)(一)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光.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释】回乐峰:烽火台名.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落投降而闻名.19.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20.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

13、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1. 下列各句中对“其”的

14、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b. 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狼)d.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22. 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一项是( )a. 其一犬坐于前.b.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3.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意思(1)恐前后受其敌( )(2)屠自后断其股( )24. 翻译下面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5.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四、综合性学习.(6分)“少年正是读书时” ,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

15、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26. 请写出一句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或古诗.27. 根据原名,仿写一个句子.原句: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仿写:一本书像_,_.寻找方法:下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请找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材料一】西汉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家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便在墙上穿一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学习.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材料三】数学家

16、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28. 不符合主题的材料:_五、写作(30分)29.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请以“_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 字的记叙文. 要求: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要写出真情实感.答案与解析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酝酿(ling) 沐浴(m) 干涩(sh) 一霎时(sh)b. 憔悴(qio) 粼粼(lng) 莅临(l) 咄咄

17、逼人(du du)c. 荫蔽(yn) 姊妹(z) 祷告(do) 菡萏(hn)d. 匿笑(n) 瘫痪(hun) 粗犷(gung) 贮蓄(zh)【答案】d【解析】【详解】a.酝酿(ning),干涩(s);b.粼粼(ln),咄咄逼人(du );c.荫蔽(yn);故选d.2.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喜出望外 情不自禁 人迹罕至 安详b. 津津有味 一丝不苟 随声附合 依恋c. 疲倦不堪 蛛丝马迹 由然而生 取决d. 洗耳恭听 头晕目炫 不可救药 宽敞【答案】a【解析】【详解】b.随声附合随声附和;c.由然而生油然而生;d.头晕目炫头晕目眩;故选a.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

18、的一项是(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b.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认真,同时,幽默的话也让老师哄堂大笑.c. 他们俩虽然同父同母,但长相、性格都大相径庭.d. 小明最近常迟到,老师找过几次,但效果不好.真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答案】c【解析】【详解】a.随声附和: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用于句中感情色彩不当;b.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不能仅用于形容老师大笑,对象使用不当;c.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运用正确;d.不可救药:指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语境是说小明经常迟到,过于夸张;故选c.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

19、一项是( )a. 秋天的琅岐是一个瓜果飘香、成熟丰收的季节.b.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找到了做这一类题的简便方法.c. 举行“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d. 近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硬政策防止交通意外不再发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c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病句如下:a项搭配不当,改为“琅岐的秋天”;b项句式杂糅,去掉“使”;d项成分残缺,结尾加上“的措施”.点睛:病句的类型主

20、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5.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一项是( )a. 世说新语是东晋时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明代的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神奇怪异的故

21、事.d.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共一百六十篇.【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a. 刘义庆是南朝时期的;b.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c.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故选d.6.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这是为什么呢?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

22、睛加倍努力去聚焦.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排列句子顺序,可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本题要说明的中心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故句排首位;句“这是为什么呢?”紧接着引出对原因的阐释,排在第二位;句“因为”承句,排第三位;句“另外”是对第二个原因的阐释,排第四位;句“所以”是对全段进行小结,放最后.故排序为.答案选a.7. 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1)_,闻道龙标过五溪.(2)孔子教育我们学习和思考

23、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他说:“ _,_.”(3)_,铁马冰河入梦来.(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5)水何澹澹, _.(6)非淡泊无以明志,_.(7)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万籁俱寂的夜中响起的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表达“征人”思乡情绪的诗句是:“_,_.”(8)“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9)_,江春入旧年.【答案】 (1). 杨花落尽子规啼 (2). 学而不思则罔 (3). 思而不学则殆 (4). 夜阑卧听风吹雨 (5). 匹夫不可夺志也 (6). 山岛竦峙 (7). 非宁静无以致远 (8). 不知何处吹芦管 (9). 一夜征人尽望乡 (10). 吹面不寒杨柳风 (11). 海日

24、生残夜【解析】【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罔、殆、阑、竦峙、芦、生.8. 名著阅读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1)上述文字出自_(作家)的小说_.(2)文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_受阻,孙悟空便到翠云山向_之妻罗刹女借芭蕉扇,该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答案】 (1). (1)吴承恩

25、(2). 西游记 (3). (2)火焰山 (4). 牛魔王【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识记.要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有所了解.由“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和“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可知,这个情节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2)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三

26、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与悟空结下了冤仇,铁扇公主哪里肯借.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孙悟空,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二、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雨冯剑华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阳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

27、豆蔻年华.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

28、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样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亲.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

29、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9.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写了几种雨,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10. 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2)11. 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1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案】9. 春雨:文静、温

30、柔、清新、羞涩.夏雨: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秋雨:阅尽沧桑、宽容、豁达. 10. 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意思对即可) 11. (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一夜听风雨. 12.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解析】9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阳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31、可概括出文章写了春雨、夏雨和秋雨.结合“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可概括出春雨的特点是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结合“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及“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可概括出夏雨的特点是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结合“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及“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可概括出秋雨的特点是阅尽沧桑、宽容、豁达.【10题详解】考查首段作用.散文的首段常有引出抒情对象,点明文本内容和主旨,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本文的第一段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是女性化的,这是把雨比作女性,这就说明了雨是十分温

32、柔的,而女性能繁衍后代,使万物生生不息,所以也说明了雨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因此,作者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体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表现了对雨的赞美之情,从而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11题详解】考查信息提取和概括.结合“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可概括出春雨描绘出的图画为:梨花一枝春带雨、杏花春雨江南、小楼一夜听风雨.【12题详解】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修辞手法,然后结合修辞本身的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结合“喂饱”“喂鼓”“喂足

33、”等词可知这个句子把雨人格化了,故可知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喂饱了结实的高粱 ,喂鼓了肥胖的豆英,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句式整齐,语义相关,故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雨对万物的滋养.两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的无私与滋养万物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雨的赞美之情.(二)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

34、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

35、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

36、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3. 给文章命一个标题._14. 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结尾说“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中“长大”的具体表现是 _.15. 文中画线句子是_ 描写,作用是_16.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17. 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_(详写,略写),而“考上中学”和“长出青春痘”却是_(详写,略写).这样剪裁材料突出了_这一主题.18.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请结合本文主题,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对“长大”的体会.【答案】13. 我

37、长大了 14. (1). 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 能够承担责任. 15. (1). 环境 (2). 为下文写撞倒人埋下伏笔 16. 因为我想丢下老太太逃走. 17. (1). 详写 (2). 略写 能够承担责任才是长大 18. 能结合“责任”谈长大,有自己的见解即可【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标题的能力.全篇围绕“什么是长大”展开,文章前面写自己“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却总是被否定;“我”担负起照顾被邻居家的小男孩撞倒的老太太的责任,父母亲夸赞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明白了长大的内涵,“长大,

38、意味着承担责任”.所以标题应该是“我长大了”.【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能力.根据第一段“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和倒数第二段“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提炼.【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雾气很重”,会影响视线,导致看不清楚;“路上很滑”,容易出现事故,这样的环境描写为下文邻居的男孩撞倒老太太埋下伏笔.【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心理描写.“我惭愧”是因为上文写到,邻居的男孩“逃之夭夭”后,“我”有过类似念头,“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我”是为曾经产生这个念头而

39、惭愧.【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详略安排.“我”因为替邻居男孩承担起照顾老太太的责任,明白了“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这是文章的主题,所以详写.“考上中学”和“长出青春痘”是“我”成长中对什么是长大的探寻过程,是略写.【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思考感悟能力.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可能对长大的认识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怎样,长大都意味着责任.所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也应该把“责任”作为其中必要元素.【点睛】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40、.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三、古诗文阅读.(14分)(一)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光.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释】回乐峰:烽火台名.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落投降而闻名.19.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20.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9.

41、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20. 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解析】【19题详解】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要抓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来分析.“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这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20题详解】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通过对诗句或词语内容的分析、通过诗句所使用的手法的分析来归纳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通过标题“闻笛”和诗句“一夜征人尽望乡”感受到吹笛人和征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通过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和孤独.(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

42、,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1. 下列各句中对“其”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b. 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狼)d. 屠自后断其股(指

43、狼)22. 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一犬坐于前.b.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3.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恐前后受其敌( )(2)屠自后断其股( )24. 翻译下面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5.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21. c 22. a 23. (1). (1)胁迫、攻击 (2). (2)大腿 24. 狼也够狡猾的,但一会儿工夫就被杀死了,禽兽的狡诈手段又有多少呢?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25. 开

44、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结合句意分析.c句意: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其:代词,指屠户.选项错误;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作进一步判断.a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选项正确;b句意: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正

45、确的朗读节奏为: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选项错误;c句意:又拿骨头扔给另一只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选项错误;d句意: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选项错误;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敌:胁迫、攻击;(2)句意: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2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46、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巧变诡诈),止(只是),耳(罢了)”是句中的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2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屠惧,投以骨”,一开始屠户很害怕,有侥幸心理,把骨头投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奔向打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准备抵抗;最后“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户下定决心,跳起来,杀死了一只狼,发现另一只狼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点睛】参考译文:一名屠户很晚回家,

47、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很害怕,拿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又拿骨头扔给另一只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往旁边看田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

48、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四、综合性学习.(6分)“少年正是读书时” ,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26. 请写出一句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或古诗.27. 根据原名,仿写一个句子.原句: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仿写:一本书像_,_.寻找方法:下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请找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材料一】西汉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家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便在墙上穿一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学习.【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