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试验方案范本_第1页
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试验方案范本_第2页
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试验方案范本_第3页
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试验方案范本_第4页
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试验方案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黑麋峰电站施工项目部 编号:GCaHMF05016XX省XX市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土建标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试验方案合同编号:HMF200502010编制:审 核:批 准: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XX公司黑麋峰电站施工项目部二五年八月三日目 录1、概述2、试验目的3、试验依据4、碾压试验人员配备及责任分工5、压实设备6、试验填料7、试验场地布置8、试验9、试验项目及工作量10、人员及设备11、试验成果报告12、试验进度计划13、结语1、概述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位于XX省XX县桥驿镇境内,上水库位于黑麋峰森林公园内,下水库位于杨桥东侧湖溪冲冲沟内,工程枢纽主要由上水

2、库、输水发电系统和下水库三大建筑物组成,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1、主坝2、副坝1、副坝2及上水库进出水口,其中主坝1、主坝2、副坝2均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副坝1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下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左岸泄洪洞。面板堆石坝坝体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分为垫层区(A区)、过渡区(A)、主堆石区(B)、次堆石区(C),周边缝下设特殊垫层区(B)。根据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土建标招标文件(上、下水库工程)(HMF/C15)第二卷8.3条的要求,“坝体填筑施工前,承包人应根据施工图纸所示的坝体堆石范围和监理人的指示,选取有代表性的料物,提出现场生产性试验计划递交给监理人。并在监理人的参与

3、下进行现场生产性试验,以确定满足有关设计技术指标、各种施工参数的施工方法和有关质量控制技术要求。”根据上述要求,特拟现场碾压试验方案。主坝填筑料碾压实验包括垫层区(A区)、过渡区(A)、主堆石区(B)、次堆石区(C),其它石料不做试验。考虑到上下库大坝填筑所用石料性质相同,故将上、下库坝体填筑碾压试验合并一起做。2、试验目的核实坝料设计填筑标准的合理性,确定达到设计填筑标准的压实方法,研究填筑工艺,通过试验达到以下目的: 加水量对碾压效果的影响; 确定碾压遍数与铺层厚度的关系; 确定碾压遍数与干密度、孔隙率的关系; 确定碾压遍数与沉降量的关系; 在碾压机械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压实前后颗粒级配的变

4、化情况; 确定合理的碾压参数(包括碾压机具的选择)及施工工艺。3、试验依据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5128-2001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XX省XX市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土建工程标施工招标文件(上、下水库工程)(HMF/C15)第二卷 技术条款4、碾压试验人员配备及责任分工 成立碾压试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碾压试验的组织事宜,具体组成如下:组 长: 汤用泉成 员: 何雄飞 张志山 刘志辉 周勇军 易新明 确定碾压试验现场主要参与人员及其职责分工,具体如下:碾压试验人员配备及

5、现场责任分工一览表序号姓 名职 务职 称职 责1汤用泉总工程师高工全面负责碾压试验工作2何雄飞工程技术部部长工程师负责碾压试验的技术工作3张志山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助工负责现场碾压试验的技术指导工作4刘智辉试验室主任助工负责碾压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5雷用毫试验员负责试验数据采集6洪成试验员负责试验数据采集7胡德新试验员负责试验数据采集8汪惠芬试验室内业负责试验数据整理分析9周勇军测量队副队长助工负责施工放样和测量检测数据采集10易新明下库工区副主任负责试验现场施工调度和生产管理11叶建根机电物资部部长负责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作业人员安排5、试验设备推土机2台,20t自行式振动碾和25t拖碾各1台,3m3

6、装载机1台,2m3反铲1台,16t自卸汽车5台,8t洒水车1台。6、试验材料大坝填筑碾压试验包括垫层料、过渡料、主、次堆石料的碾压试验。垫层料料源由我部在地下输水发电系统人工碎石加工系统采购,过渡料、主、次堆石料碾压试验的料源为常家冲料场。7、试验场地布置 在填筑区外选择试验场地,场地地势平坦,地基坚实,初步拟定在常家冲渣场内。 采用与试验相同的填料,先在地基上填压一层,压实达到设计标准。将这一层作为基底,然后在其上进行正式的碾压试验。 场地布置试验场地拟定在常家冲渣场内,报监理批准后实施,试验场地面积60m45m=2700m2,场地规划见下图。17m3m5m20m45m60m机械停放场垫层料

7、区过渡料区主堆石区试验场地规划图次堆石区在已选定的试验场先进行测量放线,然后用推土机进行场地平整,再用自行式振动碾碾压68遍,经监理验收签证。垫层料:碾压试验组合分别为两种不同的加水量(5、10)、三种不同碾压遍数(分别为4、6、8遍)、一种不同铺填厚度(40cm)、一种振动碾(20t自行碾)。过渡料:碾压试验组合分别为两种不同的加水量(10、20)、三种不同碾压遍数(分别为4、6、8遍)、一种不同铺填厚度(40cm)、一种振动碾(20t自行碾)。注:由于坝体上游坡面采用挤压边墙施工技术,挤压边墙每次上升高度为40cm,为方便施工,垫层料和过渡料每层上升高度亦采用40cm。注意铺料时考虑松铺系

8、数。主、次堆石料:碾压试验组合分别为两种加水量(10、20)、三种不同碾压遍数(分别为8、10、12遍)、三种不同铺填厚度(60cm、80cm、100cm)、两种振动碾(20t、25t拖碾)。8、试验8.1 现场试验按试验场地规划及测量放线,先填垫层料,顶宽比设计值加宽0.3m,再填过渡料,宽5m,长60m。铺填厚度40cm(确定松铺系数以前,暂按松铺系数1.25考虑,实际松铺厚度为50cm,第一场试验完成后后,确定松铺系数,第二场试验按确定的松铺系数进行铺料),铺料采用后退法卸料,推土机平料,分别按每方填筑料加水0.10.2t及0.20.4t用水枪安装水表计量洒水。碾压前测量铺料层表面各固定

9、测定点高程,以后每层铺料后和碾压完毕后均按此固定座标点进行高程测量并做好详细记录。碾压时应顺着长边方向(模拟坝轴线方向)行进,用20t自行式振动碾碾压,行进速度1.52km/h,碾压搭接宽度20cm,防止漏碾。当同一水平层第一遍水平碾压完后,第二遍碾压时又从反方向顺轴线方向碾压。依此法碾至第4遍时,取样作压实度、干密度、级配、孔隙率试验,并作好详细记录。碾压至6遍、8遍时同样作试验。第一层垫层料、过渡料碾压取样结束,填第二层料时连同上下游堆石料第一层一次填筑。填筑顺序为:垫层料、过渡料、主堆石料、次堆石料。本层四种料全部填筑完毕,分别按0.10.2t/m3和0.20.4t/m3、0.20.4t

10、/m3、0.20.4t/m3水表记量加水,垫层料和过渡料仍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压实,上下游堆石料区用25t级(或20t级)拖碾压实。当压实至4、6、8、10、12遍时,对四种料分别取样检查压实度、干密度、级配、孔隙率等并做详细记录。根据监理工程师要求按上述方法做多层试验,并作好详细记录。试验中按照一层B、C料,2层A、A料的程序循环进行。施工循环作业程序为:B、C(80cm)A(40cm)A(40cm)A(40cm)A(40cm)进入下一循环,依次逐层上升。试验段最终填筑高度为9.6m。8.2 室内试验 物理性能试验各填筑料物理性能试验包括以下内容:颗粒大小分析试验,绘制级配曲线。颗粒比重试

11、验:采用比重瓶法测定5mm颗粒比重,运用浮称法测定80mm各级粒径填料的颗粒比重,根据级配计算全料比重。 力学性能试验 相对密度试验相对密度试验针对于垫层料、过渡料及堆石料进行。试验采用振动台法,根据现场选定特征级配或级配模型确定最大干密度及最小干密度。 压缩及变形模量试验各种试验用料均要进行压缩及变形模量试验,填料采用粗粒土固结试验,据选定特征级配或特征级配模型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作为试验干密度,试样分三层进行击实至试验要求的干密度,进行不同压力下的压缩试验及变形试验,施加压力等级根据坝高及上覆压力确定。9、试验项目及工作量9.1 现场碾压试验工作量及试验项目见表1。表1 碾压试验试验项目及工作

12、量场次试验内容填料名称碾压机具碾压遍数铺填厚度(cm)加水量(%)试验项目及工作量密度(g/cm3)含水率(%)试验前级配试验后级配1碾压试验垫层料、过渡料20t自行式振动碾4、6、840天然181831824、6、8405、10363633634、6、84010、2036363364复核试验最优40待定12123125碾压试验堆石料20t(25t)级拖碾8、10、1260天然181831868、10、128010、20363633678、10、1210010、2036363368复核试验最优最优待定66369.2 室内试验工作量及试验项目见表2。表2: 室内试验项目及组数填料名称试验项目及组

13、数比重筛分界限含水量击实试验相对密度试验三轴试验压缩试验垫层料3333333过渡料333/333主堆石料33/333次堆石料33/33310、试验检测设备现场碾压试验所需仪器、器具见表3。表3: 现场试验所需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粗粒土样筛5120mm套22土壤筛0.07520mm套13烘箱/台1含30个瓷盘4灌砂仪150mm套3含四条纱巾5灌水环1.0、1.8米台各16击实仪102mm台27台称100Kg台28台秤500 Kg台29案称10 Kg台310天平6Kg台111编织袋大号个150样品运输12草球个213铁锹把2方头14标准砂袋215毛刷2吋把216取样钢钎1.8米个2圆

14、钢17取样钢钎0.4米个3圆钢18塑料水桶大号个419箩筐大号个820塑料袋个10021铁皮桶个322水槽个1自制23塑料薄膜Kg8011、试验成果报告通过试验获得的试验参数,整理汇总,提交以下成果: 垫层料、过渡料及堆石料绘制不同铺料厚度时的干密度与碾压遍数关系曲线;沉降量与碾压遍数关系曲线; 压实干密度与加水量的关系; 提出达到设计标准的施工参数:铺料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错车方式、垫层料、过渡料、堆石料的加水量; 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法。12、试验进度计划自碾压试验开始60天内完成现场碾压试验,现场试验结束后及时提供现场碾压试验成果报告。我部计划于20_年9月1日20_年10月30日进行

15、碾压试验,试验地点为:下库常家冲渣场。13、结语 本碾压试验方案涉及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有不周全的地方,所以该碾压试验方案可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优化。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

16、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17、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

18、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

19、际进行妥善处理。 1.2 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3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 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 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 应立即了解

20、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2.2 迅速准确地拨打119报警。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 2.3报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 2.4 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工具。 2.5 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3、 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讯工具按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进行层级上报。 4、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 4.1 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 4.2 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