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七、八章)_第1页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七、八章)_第2页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七、八章)_第3页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七、八章)_第4页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七、八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61 7 7 中高碳钢控制轧制特点中高碳钢控制轧制特点 中高碳钢特点:(1)冷却后的组织发生变化: 铁素体和珠光体;全部为珠光体;珠光体和渗碳 体组织。 (2)决定钢材性能的因素发生变化:铁素体和 珠光体的比例、铁素体晶粒的大小、珠光体片层 粗细和球团大小以及渗碳体的形貌。 2021/2/62 7.1 中高碳钢奥氏体的再结晶行为 (1) 铌对中高碳钢奥氏体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影响 在中碳钢中添加铌同样可以延迟奥氏体再结晶。 图7-1 0.43C,1.4Mn钢, 晶 粒再结晶行为 (1200C加热后轧 制1道次,原始晶粒度为1级) 图7-2 0.40%C,1.38Mn,0.023 N

2、b钢的晶粒再结晶行为 2021/2/63 图7-4 C量对Nb钢与不加Nb钢 临界压下率的影响 (2)碳对中高碳钢奥氏体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 影响 不含铌钢: 加铌钢:随碳含量 临界压下量。 26. 2)/6770(lgTCNb 碳量的多少决定了Nb的固 溶量,碳量Nb的固溶量, 轧制时析出量,阻止再 结晶作用小。 2021/2/64 图7-5 轧制前加热温度对 0.4%C,1.38Mn,0.023Nb 钢临界压下率的影响效果 原因:固溶量增加 阻止奥氏体再结 晶作用加强。 2021/2/65 (2)铌、碳对中高碳钢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图7-6 压下率、轧制温度对中碳钢(加Nb与不加Nb)

3、轧制后 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图中得到:1)压下率愈大、所得再结晶奥氏体晶粒愈细;2)轧 制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较小;3)在同一变形条件下, 加入铌的中碳钢比不加铌的中碳钢的再结晶晶粒细;4)碳含 量对再结晶晶粒度影响较小。 2021/2/66 图7-7 压下率对含Nb和不含Nb中高碳钢 轧制后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2021/2/67 7.2中高碳钢控制轧制钢材的组织状态 (1)常温组织以铁素体为主的钢材(Mn1.0%) 成分:0.42C,0.55Mn、0.032Ni 加热温度:1200C 普通轧制 :第一阶段压下率:50%,第二阶段压下率: 35,终轧温度:再结晶区下限(1050C1000

4、C) 2021/2/68 所得常温组织: 铁素体和珠光 体;所占面积:各 50%;铁素体晶 粒:8级。 图7-7-1 0.42%C-0.55%Mn- 0.023%Nb钢的常规轧制组织 (200) 2021/2/69 控制轧制工艺 : 第一阶段:压下率:50%,最后 一道温度:再结晶区下限(10501100C); 第二阶段轧制:终轧温度:870C,压下率分别 为: 1)35%:铁素体晶粒比普通轧制时的铁素体晶粒 细小,珠光体变得粗大。原因: 2021/2/610 2)压下率为50%:部分再结晶区轧制,铁素体和 珠光体基本上都得到均匀细化。 3)压下率为75%:铁素体晶粒组织更细化、均 匀,晶粒度

5、达到1213级。 2021/2/611 中碳钢,如Mn1%,钢的主体为铁素体时,仍是 铁素体细化机理在起作用。控制轧制铁素体和 珠光体充分细化。 图7-7-2 0.42%C-0.55%Mn-0.023%Nb钢的控制轧制组织 (a)35%;(b)50%;(c)75% 2021/2/612 (2)常温组织以珠光体为主的钢材 0.43%C,1.40Mn钢: 普通热轧:所得到的组织:铁素体在即将转变的 奥氏体晶界上生成网状组织。 控制轧制(再结晶区中轧制):奥氏体再结晶晶粒 细化铁素体及珠光体组织都得到细化。随着变 形量的增加,细化程度增加。 2021/2/613 0.43%C,1.38%Mn、0.0

6、23%Nb钢:相同条件进行控 轧,存在的问题: 总结: 中碳钢(尤其加铌钢)低温轧制不利。最好 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充分的轧制尽量细化奥氏 体晶粒。 2021/2/614 (3)共析钢 共析钢控制轧制目的:珠光体团得到细化。 珠光体球团尺寸取决于晶粒尺寸,随着晶粒尺 寸,珠光体球团直径。 过共析钢控制轧制目的:珠光体球团变小,同时 亦使析出的网状碳化物变薄。要在奥氏体再结晶 区轧制,使奥氏体晶粒细小。 2021/2/615 7.3 中高碳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1) 中高碳钢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1)对强度的影响 重要因素:珠光体的片层间距。 式中0为纯铁素体强度,S、0.2为材料的 屈服强度

7、,I0为珠光体的片层间距,Ky为系数。 21 00 )41. 1/( IK ys 2021/2/616 各种强化因素对抗拉强度的影响: SiSfdNfMPa FFb 3 . 623. 07 .46)1 (18. 12 .7416150)( 2 1 0 312131 2021/2/617 2)对塑性的影响: 图7-10球状珠光体直径(dy)和断面收缩率关系 珠光体球直径愈细,断面收缩率愈大,珠光 体片层间距愈小延性愈好。 2021/2/618 碳化物体积和球化处理对的T影响 1-球化处理(粒状渗碳体);2-正火 (片状渗碳体) 含碳量和球化处理对u的影响 1-球化处理(粒状渗碳体);2-正火 (

8、片状渗碳体) 2021/2/619 3)对韧性的影响: 各强化因素对冲击值转变温度ITT的影响: )1043. 33 .133356 . 5)(1 ()5 .1146()( 6 2 1 2 1 0 2 1 0 tpSfdfCITT FF %)/(8 . 0CfD p 3 2 6 0 )12. 0.107 . 6 DS( 最佳 珠光体碳分冲淡系数: 2021/2/620 (2)控制轧制中组织性能的变化 强度变化: 图7-12 碳含量对控制轧制材(CR) 与普通轧制材(HR)强度的影响 碳量0.2%0.3%: 含0.4%C以上: 含0.8%C以上的钢: 2021/2/621 强度降低原因: 1)珠

9、光体的片层间距及珠光体(领域)的大小与 奥氏体晶粒尺寸毫无关系。 图8-13 560C(833K)及600C(873K)铅浴淬火的珠 光体领域直径和层间距与晶粒度的关系 (a)珠光体领域直径和 晶粒度的关系;(b)珠光体片层间距与 晶粒度的关系 2021/2/622 2)温度愈低、 晶粒愈细,珠光体成核点愈 多。珠光体开始转变线和终了转变线发生变化。 珠光体相变曲线随化温度的 移动状况 珠光体生成温度和层间距的关系 2021/2/623 塑性、韧性的变化: 图7-12-1 碳含量对控制轧制材(CR) 与普通轧制材(HR)塑性、韧性的影响 碳量在0.2%0.8%范 围内,控制轧制的脆性 转化温度

10、低。断面收缩 率在0.20.8%C范围内, 控制轧制材高,延伸率 两者相差不大。对 0.4%C钢,控轧材略低, 对0.8C钢,控轧材略 高。 塑性决定于珠光体球团、片层间距两个因素的迭加。 2021/2/624 总结: 1)铁素体为主的钢,细化铁素体晶粒来提高强度 和韧性; 2)珠光体为主的钢,控制轧制使强度降低,韧性 提高。对此类钢必须采用再结晶型控轧。 3)对中高碳钢,轧后控制冷却,使珠光体在低温 度下产生,得到细片层珠光体,可提高强度和韧 性。 2021/2/625 8 8 控制轧制中的变形抗力控制轧制中的变形抗力 图8-1-1 影响变形抗力的各种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 2021/2/626

11、 8.1影响变形抗力的金属学因素 8.1.1合金元素的影响 图8-1 0.10C-0.25%Si-1.1.%Mn钢中微量合金元 素对其热变形强度的影响 2021/2/627 图8-2 微量合金对热变形强度的影响 微量元素Nb使变 形抗力明显增大。 这些元素是通过 抑制多道次轧制 时的道次间的软 化过程,来对变形 抗力产生强烈的 影响。 2021/2/628 2021/2/629 图8-3 1.10%Mn钢中碳含量对热强 度的影响 碳的影响: 氮的影响:不会引起热变 形抗力显著改变,但形成 的氮化铝或氮化钛等氮化 物的可引起 晶粒细化。 2021/2/630 图8.4 试样显示出最大 拉伸负荷时

12、的变形抗力 图8.5 变形率10%时钢中含碳量 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加热温度:1150C;变形温 度:900C;应变速率:78 /s 2021/2/631 8.1.2 晶粒尺寸的影响 图8.6 0.09%C-0.22%Si-1.45%Mn 钢的原始晶粒尺寸对其热变形强度 的影响 加热温度:1150C;变形温度:900C; 应变速率:78 /s 图8.7 晶粒尺寸对变形应力 的影响 2021/2/632 图8.8 1150C加热,钢的 应力-应变曲线 图8.9 950C加热,钢的应 力-应变曲线 2021/2/633 8.1.3 变形条件的影响 (1)变形程度的影响 (8-1) n k 图8.10

13、 加热到1150C钢的屈 服应力和应变动力法则的关系 图8.11 加热到950C钢的屈 服应力和应变动力 2021/2/634 (2)变形温度的影响 变形抗力与变形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8-2) 式中 T:变形温度;A、 :常数 )/exp(TAk 2021/2/635 图8-12 碳钢的变形抗力-温度曲线 -0.15%钢,=20%;-0.25%钢;- 0.55%钢,=20% 2021/2/636 (3)变形速度的影响 变形抗力随变形速度的变化(变形速率较小): (8-3) Km-平均变形抗力; 为平均变形速度, 、 为常数。 变形速度较大时( ) (8-4) KKk pm lg m a

14、k p K K 184 1010 s 2021/2/637 (4)变形程度、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的综 合影响 Tk B mn eAk 2021/2/638 (5)变形抗力与Z的关系 随着Z值的增加,变形抗 力增加。同一Z值下,变 形程度增大,变形抗力也 随着增大。 2021/2/639 8.2 形变热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升温量在绝热条件下: 式中 Km一变形抗力; 一相对变形量; j一热工当量; c一比热; 一钢材密度。 变形抗力越大、压下率越大,温度上升就越高。 加工升温的结果就可能使组织发生变化。 jcK m / 2021/2/640 8.3 轧制道次间变形抗力的变化 图8-22 0.08%C

15、-0.22%Si-1.54%Mn-0.03%Nb钢在多道 次压缩试验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原始晶粒直径53m) 2021/2/641 图8-23 Si-Mn钢进行三段变 形实验时的待温时间、变形 温度对软化度的影响 图8-24 含0.03%Nb钢的待温 时间、变形温度对软化度的影 响 2021/2/642 图8-25 Si-Mn钢和含0.03%Nb钢预应变 对软化度的影响 不含Nb钢: 含Nb钢: 2021/2/643 8.4 考虑变形累积效果时的变形抗力计算 这个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以变形量、变 形速度和变形温度为函数的变形抗力公式为基 础,用考虑了累积残留变形的有效变形项代替原 变形抗力公

16、式中的变形量项,求出考虑变形累积 效果时的变形抗力。 2021/2/644 以厚板轧机上控制轧制所产生的累积效果为例。 当i道次上的压下变形为i时,至i道次时的残留累积变 形为i,i道的有效变形i则为: (8-5) 其残余变形系数i则为: (8-6) 值应在01间变化,是成分和轧制条件的函数 。当 =1在道次之间就完全没有回复( )。当=0时就 完全软化( )。i道次上的有效变形的一般表达式可 用下式表示: iii )/(/ 111 iiiiii 0 i 1 ii )()()()( 321432121iiiiiiiii 2021/2/645 图8-27 变形温度、变形间隔时间对残 留变形系数的影响 压缩变形间隙时 间:1s到20s。结果 表明:铌钢在 1000以上变形 几乎为零,750变 形几乎等于1。实 际厚板精轧机上的 轧制间隙时间是 613s的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对 轧制间隙时间的依 赖关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