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中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_第1页
榆次区中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_第2页
榆次区中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_第3页
榆次区中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_第4页
榆次区中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 1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任务的由来 .1 1.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 1.1.2 任务的由来 .1 1.2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2 1.2.1 评价目的 .2 1.2.2 指导思想 .3 1.3 编制依据.3 1.3.1 任务依据 .3 1.3.2 法规、政策性依据 .3 1.3.3 技术依据 .5 1.3.4 参考资料 .5 1.4 评价等级、重点和评价范围 .6 1.4.1 评价等级 .6 1.4.2 评价范围 .7 1.4.3 评价重点 .7 1.4.4 评价时段 .7 1.5 评价标准 .8 1.5.1 环境质量标准 .8 1.5.2

2、 污染物排放标准 .9 1.6 环境保护与控制目标 .11 2 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 .1212 2.1 地理位置 .12 2.2 自然物理环境 .12 2.2.1 地形、地貌 .12 2.2.2 地质构造 .12 2.2.3 水文地质 .12 2.2.4 气候与气象 .14 2.2.5 矿产资源 .14 2.2.6 地震裂度 .14 2.3 自然生态环境 .14 2.3.1 土壤 .14 2.3.2 动物 .15 2.3.3 植物 .15 2.4 社会环境概况 .15 2.4.1 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15 2.4.2 社会经济概况 .15 2.4.4 工农业概况 .16

3、 2.4.5 交通运输 .16 2.4.6 科教文卫 .16 2.4.7 文物古迹 .16 2.5 环境功能区划 .17 2.5.1 环境空气 .17 2.5.2 地表水环境 .17 2.5.3 地下水环境 .17 2.5.4 声环境 .17 2.6 环境质量现状 .17 2.6.1 环境空气 .17 2.6.2 地表水 .17 2.6.3 声环境 .17 2.7 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18 第三章第三章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 .1919 3.1 工程基本概况 .19 3.1.1 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地点.19 3.2.2 建设标准与规模.19 3.2 工程概况.20 3.2.1 工程建设内容、工程

4、投资、建设周期.20 3.2.2 科室设置.21 3.2.3 工作人员及工作制度.21 3.2.4 原辅材料用量及生产设备.21 3.2.5 功能划分及平面布置.22 3.2.6 市政条件与公用工程.23 3.3 工程现有污染排放情况及存在的环保问题.25 3.3.1 工程运行现状.25 3.3.2 工程现有污染排放情况.25 3.3.3 工程现状存在的的环保问题和整改措施.27 3.4 工程污染源分析.28 3.4.1 大气污染物.29 3.4.2 水污染物.33 3.4.3 噪声.39 3.4.4 固体废物.39 3.5 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42 3.5.1 大气污染物达标分析.42 3.

5、5.2 水污染物达标分析 .42 第四章第四章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4444 4.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的目的.44 4.2 识别和筛选方法.44 4.3 本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分析.44 4.3.1 不同时段的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44 4.3.2 区域环境制约因素分析.46 4.4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46 4.4.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46 4.4.2 评价因子筛选及确定 .47 第五章第五章 清洁生产分析清洁生产分析 .4848 5.1 清洁生产的目的和依据 .48 5.1.1 清洁生产的目的.48 5.1.2 清洁生产评述的依

6、据.48 5.2 清洁生产指标分析 .48 5.2.1 医疗技术和设备分析.48 5.2.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49 5.2.3 污染物产生指标.49 5.2.4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49 5.2.5 环境管理指标要求.49 5.3 分析结论 .51 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5252 6.1 本项目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52 6.1.1 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环境的有利影响 .52 6.1.2 对区域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52 6.2 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 .53 7 7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5454 7.1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确定 .54

7、7.1.1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54 7.1.2 评价等级 .54 7.1.3 评价范围 .54 7.1.4 环境空气敏感区 .54 7.2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5 7.2.1 调查范围 .55 7.2.2 调查内容 .55 7.2.3 调查方法 .55 7.2.4 大气污染源调查结果 .55 7.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5 7.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原则.55 7.4 评价区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57 7.5 估算模式计算参数、选项及计算结果 .57 7.5.1 估算模式计算参数、选项 .57 7.5.2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 .57 7.5.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8、 .58 7.6 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58 7.6.1 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8 7.6.2 污染源的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 .58 7.6.3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58 7.6.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59 7.6.5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59 7.6.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9 第八章第八章 水环境影响分析水环境影响分析 .6060 8.1 施工期水污染影响分析 .60 8.2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60 8.2.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60 8.2.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第九章第九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9、评价 .6565 9.1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65 9.2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65 9.2.1 营运期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65 9.2.2 医疗废物管理要求.66 9.2.3 固废处置措施及影响分析.70 9.2.4 小结 .71 第十章第十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 .7373 10.1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73 10.2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73 10.2.1 声环境现状评价.73 10.2.2 声环境影响预测 .73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 .7676 11.1 评价目的.76 11.2 风险识别.76 11.3 源项分析及后果影响.7

10、6 11.3.1 污水处理站事故风险分析 .76 11.3.2 医疗废物事故风险分析 .77 11.4 风险管理 .78 11.4.1 污水处理站管理 .78 11.4.2 医疗废物 .78 11.5 应急计划.79 11.6 应急预案.79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8181 12.1 环境管理计划 .81 12.1.1 环境管理的目的 .81 12.1.2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81 12.1.3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82 12.2 环境监测 .82 12.2.1 环境监测计划.82 12.2.2 监测设备与经费预算.84 12.3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84

11、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686 13.1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86 13.2 环境效益分析.86 13.2.1 建设项目环境代价分析.86 13.2.2 本工程年环保费用.87 13.2.3 环保投资效益.88 13.2.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9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9090 14.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90 14.2 公众参与的方式、时间、范围、对象.90 14.2.1 公众调查方式 .90 14.2.2 调查范围与对象 .90 14.2.3 公告信息方式、时间 .91 14.3 公众参与调查的统计结果及分析评价.98 14.3

12、.1 调查对象情况统计与分析 .98 14.3.2 公众参与人员状况与分析 .98 14.3.3 问卷回答统计 .98 14.4 公众参与意见汇总及反馈.100 14.5 小结.100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厂址可行性分析厂址可行性分析 .101101 15.1 厂址位置概况.101 15.2 厂址可行性分析.101 15.2.1 总体规划.101 15.2.2 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101 15.2.3 社会条件分析 .102 15.2.4 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 .102 15.2.5 总量控制要求.102 15.3 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102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总量控制分析总量控制分析 .1

13、04104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环境保护对策及其技术经济论证环境保护对策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05105 17.1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105 17.2 水污染治理措施.106 17.2.1 治理原则.106 17.2.2 医院废水治理措施 .107 17.2.3 污水处理工艺、规模及排放情况.107 17.3 噪声治理措施.109 17.4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109 17.4.1 固体废物来源.109 17.4.2 固体废物处置原则.109 17.4.3 生活垃圾处置方式 .110 17.4.4 生产固废.110 17.4.5 医疗废物管理要求.110 17.4.6 医疗废物处置方式.114 1

14、7.4.7 污水处理栅渣、污泥处置方式 .115 17.5 生态改善措施.116 17.6 环境管理措施 .116 17.7 环境保护措施汇总 .116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结论结论 .119119 18.1 项目概况 .119 18.2 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 .119 18.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19 18.2.2 水环境质量现状 .119 18.2.3 声环境质量现状 .119 18.3 环境影响评价.120 18.3. 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20 18.3. 2 水环境影响分析 .120 18.3. 3 声环境影响分析 .120 18.3. 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20 18.4

15、 总结论.120 18.4.1 产业政策.120 18.4.2 当地发展规划 .120 18.4.3 清洁生产 .121 18.4.4 达标排放.121 18.4.5 选址可行性.122 18.4.6 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122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任务的由来 1.1.11.1.1 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提出的背景 榆次区中医院成立于 2003 年 12 月,由原榆次区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口 腔医院经人事制度改革后合并而成,是一所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预防保 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是晋中市、榆次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 点医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

16、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各商业保险 定点单位,晋中市 120 急救中心定点单位,晋中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定点医院。 医院开放病床 160 张,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肛肠科、烧伤科、 肿瘤科、急诊科、体检中心等 22 个临床科室。医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 20 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 68 人。医院整体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齐全,医疗设备 先进,拥有美国 ge 彩超,飞利浦螺旋 ct、钴60 放疗仪等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致力于“创名医、创名科、创名院”,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己任,传承祖国 医学,救死扶伤,奉献社会。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山西省 “文明和谐”单位、晋中

17、市“文明单位”、晋中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榆次区卫生 系统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榆次区中医院已取得营业执照及晋中市卫生局同意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并投入运营,本次为补办环保手续。 该院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类射线装置诊断、治疗病人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 污染,院方已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完成相关评价,并于 2005 年 8 月 4 日 取得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晋环函【2005】255 号批文。 1.1.21.1.2 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晋中市环境保护局关于

18、限期补办“环评”审批手续的督办函 ,榆次 区中医院于 2014 年 10 月 27 日正式委托我单位承担本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一) 。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了项目参评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对项目所在 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及工程概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收集有关资料。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污染物排放特点等情况,对工程的现状进 行评价,对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对项目的环 境影响进行了预测计算、分析,按照国家有关环评导则和有关规定,最终汇总编 制了榆次区中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本) ,提交建设单位,报请 晋中市榆

19、次区环保局进行审查。 晋中市环境保护局榆次区分局于 2014 年 12 月 9 日在榆次主持召开了榆次 区中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根据技术审 查意见 ,我公司在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对报告书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 (具体见修改说明) ,并将补充完善后的榆次区中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书 (报批本)提交建设单位,报请晋中市环境保护局榆次区分局审批。 1.2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1.2.11.2.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1)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及对项目建设地空气等周围环境的监测、调 研,掌握建设地常规环境质量现状。 (2)通过对扩建项目的工程分析,搞清建设项目废水、

20、废气、固废及医疗 废物等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特别是特征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并预测分析项 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结合当地环境特征,依据环保法规、标准和环境功能目标的要求,核 实医院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出有关的三废治理措施及建议,为管理部门及建 设单位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4)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调查,分析项目建成运行后的环境影响, 提出结论及建议,为项目的建设和今后对其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5)通过对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损益分析,论证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使本项目兼顾 “三效益”,达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健康 发展的目的。 1.2.21.2.2 指

21、导思想指导思想 1、利用与本项目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来指导本次环评工作,达到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劳动,节约资金; 2、评价要加强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物的防治与治理,做到污染物合理处置, 不污染周围环境; 3、评价工作要在认真了解区域当地环境特征、环境功能要求及项目排污特 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评价工作的重点,使评价工作有的放矢; 4、评价工作要坚持严肃、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全面、客观的反映实际 情况,力求评价依据充分,结论科学、明确、客观、公正、防治措施合理可行、 可操作性强。通过评价对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从环保角度给出明确结论,为 管理、设计、监督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3 编制依据 1.3

22、.11.3.1 任务依据任务依据 1、榆次区中医院榆次区中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014 年 10 月; 2、晋中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限期补办“环评”审批手续的督办函 ,2014 年 5 月 19 日。 1.3.21.3.2 法规、政策性依据法规、政策性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1 日)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9 月 1 日)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23、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1 日)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2008 年 1 月 1 日)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3 月 1 日); (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1998 年 11 月 29 日) ; (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 2008 年 10 月) ; (12) 危

24、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2002344 号) ; (1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2003380 号) ; (14) 医疗废物分类名录 (卫医发2003287 号) ; (15)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卫医发2000431 号) ; (16)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发 31 号文,1996 年 9 月) ; (17)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 号,2008 年 8 月) ; (1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 (环境保护部201251 号,2012 年 9 月 1 日) ; (19)

2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原国家环保总局, 2006 年 3 月 18 日) ; (2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环办2013 103 号 (2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2013 年修正)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1 号 (22) 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7 年 7 月 30 日; (23) 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1996 年 9 月 3 日; (24)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971 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贯 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1997 年 1 月; (25)山西省

26、人民政府晋政发200614 号“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 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06 年 6 月 7 日; (26) “关于印发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办法的通知”,晋环 发2002193 号,山西省环境保护局; (27)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 , 1997 年 09 月 28 日; 1.3.31.3.3 技术依据技术依据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 (4) 环境

27、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3.41.3.4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史宝忠,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 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 ,国家环保总局编; 5、 开发建设环境管理 ,侯正伟,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 山西地下水环境特征与保护研究

28、 ,杜锐、董克等; 7、榆次区有关社会、经济及自然概况统计资料; 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1.4 评价等级、重点和评价范围 1.4.11.4.1 评价等级评价等级 1.4.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对本项目环境空气 评价等级进行确定。结合本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情况下,采 用估算模式计算污染物 nox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和该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 限值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见表 1.5-1。 表 1.5-1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定 评价工作等级判据 一级pmax80%,且 d10%5km 二级其

29、他 分 级 三级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评价结果燃气锅炉氮氧化物:pmax=6.144%,pmax10%,三级评价 综合判定环境空气定为三级评价 根据表 1.5-1 得知,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1.4.1.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项目废水量为 40.24m 3/d,主要含有 cod、bod5、ss、nh3-n、粪大肠菌 群等,经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 2005)中表 2 预处理标准要求后排入晋中市第二污水处理厂。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本次评价不足 三级,仅

30、对地表水进行一般性分析。 1.4.1.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本项目不属于 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地下水产生影响较小,因此对地下水影 响进行一般性分析。 1.4.1.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项目建设位于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规定的 1 类功能 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项目完成前后评 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 3db(a) ,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噪 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有关规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评价。 1.4.1.4 生态

31、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hj/t19-1997)中评价工作 级别确定的方法,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低于三级,生态环境只进行一般性 分析。 1.4.21.4.2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中评价范围的确定 方法,结合本次工程大气污染排放特征、该地区主导风向、厂址周围关心点分布 以及该地区地形地貌,确定本次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锅炉房烟囱为中 心,5km 为边长的矩形区域,共约 25km2。 (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医院废水由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经市政管网,排入晋中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主 要分

32、析晋中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及接纳本项目污水的可行性。 (3)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项目特征及评价等级,确定声评价范围为医院边界四周及边界外 200m 范围。 1.4.31.4.3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周围环境特征、医院的工作性质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以工程分 析、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废气以及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为重点,着重研究非放 射性废水、医疗废物等的治理和防护,并兼顾噪声及废气污染分析。 1.4.41.4.4 评价时段评价时段 本项目已建成投运,本次评价时段为运营期。 1.5 评价标准 1.5.11.5.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

33、095-2012)中环境功能区划分规定,本区域 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 1.7-1。 表 1.7-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标准依据污染物项目取样时间浓度限值 1 小时平均/ 24 小时平均300tsp 年平均200 1 小时平均500 24 小时平均150so2 年平均60 1 小时平均/ 24 小时平均150pm10 年平均70 1 小时平均200 24 小时平均8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单位:g/nm3 no2 年平均40 (2)地表水 根据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 (db 14/67-2014) ,本区属

34、黄河流域汾 河上中游区汾河水系潇河支流,范围为与白马河汇合处至入汾河,水环境功能为 农业用水,水质要求为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 (gb3838- 2002)中类水质标准,见表 1.5-2。 表 1.5-2 地表水执行标准 单位:mg/l 项目ph codc r bod5氨氮挥发酚 石油类氰化物 氟化 物 粪大肠菌群(个 /l) 标准 6.0-9.0306 1.50.010.50.21.520000 (3)地下水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环境功能区划分类规定,本区 域属类区,即“以人体健康基础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 及工、农业用水”,因此

35、本区域地下水环境执行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 1.5-3。 表 1.5-3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污染物ph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 质量标准6.58.54500.20.0220 污染物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汞砷 质量标准0.0020.051.00.0010.05 污染物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质量标准2503.0100 个/ml3.0 个/l (3)声环境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环境功能区划分类规定,环境噪 声执行 1 类标准,交通噪声执行 4a 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 1.5-4。 表 1.5-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类别昼间夜间 1

36、类5545 4a 类7055 1.5.2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新建锅炉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14)中表 2 规定 的排放标准限值,见表 1.5-1。 表 1.5-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锅炉) 浓度限值 污染物项目 燃气锅炉 烟尘(单位:mg/nm3)20 so2(单位:mg/nm3)50 nox(单位:mg/nm3)200 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级)1 食堂废气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中大型饮食业 单位的标准,详见表 1.7-6。 表 1.7-6 食堂油烟废气排放标准 规模最高允

37、许排放浓度(mg/m3)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大型2.085 中性2.075 (2)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废水经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晋中市第 二污水处理厂,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预处理 标准,详见表 1.5-5。 表 1.5-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单位:mg/l codbod5ss 项目ph 浓度 最高允许排放负 荷(g/床位) 浓度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 (g/床位) 浓度 最高允许排放 负荷(g/床位) 标准6-92502501001006060 项目氨氮动植物油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数总余氯 标准-2020

38、5000mpn/l- (3)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 2008)1 类标准,临路一侧执行 4 类标准,见表 1.5-6。 表 1.5-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类别昼间夜间 1 类5545 4 类7055 (4)固体废物 病区污泥清掏前应进行监测,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 4 要求,具体见表 1.5-8。 表 1.5-8 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 医疗机构类别粪大肠菌群数(mpn/g)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结核杆菌蛔虫卵死亡率 综合医疗机构100-95% 医疗废物暂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

39、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和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hj421-2008)的相关要求,同 时在其收集、运输、包装等应符合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生活垃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 1.6 环境保护与控制目标 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医院内病人、周围居民及地表水潇河等。详见 表 1.6-1。 表 1.6-1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序 号 保护目标方位距离户数人数保护要求 1榆次区中医院406 2晋中市房地产管理中心n紧邻 / 3农业银行s紧邻 / 环境空气 4榆次一中e 200/ 二类区 地表水潇河医院东南

40、约 5.2km类水质 地下水地下水医院周围地下水类水质 1医院四周1 类区 声环境 2道路两侧4a 类区 生态环境地表植被可能会因施工遭到一定破坏,可能会加重水土流失 采取水保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 加重 注:各环保目标的距离为距厂界的距离。 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 2.1 地理位置 榆次区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东北边缘,是石太与同蒲铁路的交汇处。东 与寿阳为邻,南与太谷为界,西与清徐接壤,西北与太原毗邻,面积 1327 平方 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 37233753,东经 1123411307。 本项目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中都路 246 号,具体地理位置见图 2.1-1。 2.2

41、自然物理环境 2.2.12.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榆次区境内地形总体为东高西低,包括了不同的地貌单元,从东部的基岩山 区向西经黄土丘陵、台塬区到洪积平原区,依据海拔从高到低分成中低土石山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平川区三个类型。海拔高度约为 7001300m。中低土石山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平川区的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 35.1%、40.6%、24.3%。 本项目医院所在地地形平坦,海拔高度为 770m。 2.2.22.2.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榆次区地处太行山脉与晋中盆地的接触地带,是山西台地的一部分,境内出 露的地层按时代远近为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新生界第三系和 第四

42、系。前寒武纪古老地层为本区的稳定基层,其地层大部分是二迭纪砂岩。黄 土台地及平原区均属第四纪松散深切,形成多级侵蚀阶地,冲沟发育,黄土台地 被冲沟切割的支离破碎,冲沟仍在下切发育。新生界第四系(q)在市境分布面 积广,出露地层全,岩相变化大。 2.2.32.2.3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1、地表水 榆次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本区的主要河流为潇河。潇河发源于昔阳县西南 的马道岭,经寿阳、榆次、清徐和太原南郊,在太原南郊马村汇入汾河,全长 137km,据潇河大坝实测资料,潇河年径流量为 1.8 亿 m3,洪峰流量一般为 500600m3/s,枯水期水流量仅 0.51.0 m3/s,有时甚至断流。潇河灌溉

43、渠系在 榆次区灌溉范围有干渠 2 条,长 46.3km,支渠 7 条,长 44.3km;农渠 500 条, 长 381.9km;毛渠 411 条,长 179.5km。 本区地表水系见图 2.2-1。本项目废水经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 管网,最终进入晋中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对本区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地下水 根据含水层介质的岩性特征和地下水的贮存条件,榆次区境内地下水划分为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碎屑岩裂隙水和松散岩孔隙水等三大类。以基岩 裂隙水为主,山前洪积层潜水次之,其余还有少量冲沟洪积层潜水。地下水补给 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属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为新第

44、四 系、新第三系松散堆积物,以含水层埋深和水动力特征,分为 50 米以内的浅层 潜水和 50150 米的中层承压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岩溶水的流动方向基本相同,自北部山区流向南部的盆地 中心,岩溶地下水流向稍偏西;北部的碎屑岩裂隙水补给南部黄土台塬区的松散 岩类孔隙地下水,碎屑岩裂隙水受含水层产状等影响各局部流向不全相同,但总 的方向仍为自北向南。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与下伏的岩溶水之间夹有多层隔水层, 厚度相当大,因此二者水力关系微弱或几乎无水力关系。 3、榆次源涡水源地 榆次区源涡水源地位于榆次区城东 2km 处,建于 1995 年,水源地中心坐标 为东经 112.787,北纬 37.688。

45、 榆次区源涡水源地地处潇河阶地区及漫滩区,该区空隙地下水主要接受上游 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地表水的侧向渗漏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灌溉入渗 补给及下伏基岩风化裂隙水顶托补给。 榆次区源涡水源地属于地下水型水源地,开采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 现有水源井 2 眼,静水位埋深为 8085m。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为良好(i 类) 。 依据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分技术规范 (hj/t338-2007)要求,该水源地只划 分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面积 0.126km2。经实地 gps 测量,本项目距离榆次区 源涡水源地约 12km,不在其保护范围内。 2.2.42.2.4 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 榆次区属

46、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基本特点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温度 回升快,晴朗天气多;夏季温度高,降水量较多,光照充足;秋季温度逐渐下降, 降水量减少,晴朗天气多;冬季温度低,寒冷干燥,降水量少,晴天、少云天气 较多。 根据榆次区气象局近 20 年实测资料统计结果可知,该区年平均气温为 9.8, 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37.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2,最暖月(7 月)平均气温 为 23.5,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5.9。年平均降水量为 413.3mm,降水量年 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 79 月份。年均相对湿度为 56%,年均蒸发量为 2059.3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 4.

47、69 倍。年日照时数 2669.2h。年均地面温度为 12.3,全年最大冻土深度 90cm。全年最多风向为 e 风,频率为 17.275%,次多风向为 ene 风,频率为 12.196%,全年静风频率为 10.10%,全年平均风速 2.27m/s。 2.2.52.2.5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榆次区境内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储量约 111.5 亿吨,属沁水煤田西北边缘, 煤质主要为贫煤、部分为烟煤,其它矿藏还有硫铁矿、耐火粘土、水晶石、石灰 石、红白砂和磨石。 2.2.62.2.6 地震裂度地震裂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本区地震烈度为 8 度。 2.3 自然生态环境 2.3.12.3.1

48、土壤土壤 榆次区地带性土壤以褐土类型为主,在全区范围内海拔 7001300m 的广大 区域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淡褐土。榆次 隐域性土壤都在汾河的一级阶地和潇河的阶地地形部位上,海拔 760800m 之间, 其土壤类型均为半水成型的潴育性土壤,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草甸盐 水诸土壤类型。 2.3.22.3.2 动物动物 榆次动物种类共计有陆栖脊椎动物 27 目 231 种,其中鸟类 172 种、哺乳类 42 种、爬行类 12 种、两栖类 5 种。 2.3.32.3.3 植物植物 榆次区属华北暖温带,植被分为白皮区、草灌区、草原区和草甸区等。白皮 区在海拔

49、1400m 以上的阳坡和半阳坡;草灌区在海拔 10001400m 之间的山体 部,以灌木植物为主;草原区在海拔 8001000m 之间的丘陵地带,以红枣树、 核桃树和山楂树等树种较为繁茂;草甸区在海拔 800m 以下的平川地区,以草甸 型植物为主,有蒿类、披尖草等,树种以杨树、柳树等分布较广,宜于生长农作 物。 经现场踏勘,本区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动植物。 2.4 社会环境概况 2.4.12.4.1 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榆次区为晋中市政府所在地,是晋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榆次区现辖 6 镇 4 乡 9 个街道办事处,272 个行政村、61 个社区,总面积 1327km

50、2。 2013 年榆次区总人口 647871 人,全区常住人口 647871 人,其中:城镇人 口 479502 人,乡村人口 168369 人。 2.4.22.4.2 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 榆次区工业体系以机械、纺织、化纤和轻工等行业为主,以煤炭、冶金、建 材、化工等行业为辅。2013 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2082663 万元,增长 9.1%;财 政总收入 233653 万元,增长 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944234 万元,增 长 3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4%,达到 718136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增长 13.7%,达到 1360350 万元;城镇居民

51、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6%,达到 2496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4.1%,达到 12129 元。 2.4.42.4.4 工农业概况工农业概况 榆次区农业产业发达,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着力建设“蔬菜、 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 34 万亩,产量连续 13 年全省夺冠, 无公害蔬菜认证品种达 40 多种,红枣面积 30 万亩,产量 2200 万公斤。榆次区 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冶金、机械、电气、化工、煤焦、建材、轻纺、食品八大 产业。 2.4.52.4.5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 榆次是山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榆次站为一等站,是石太、南北同蒲和 太焦线的交叉枢

52、纽站,此外榆次还有 5 个货场和 21 条厂矿专用线。公路沿太旧 高速、108 国道、榆邢、榆长和榆盂等 5 条干线公路可达陕西、河南和河北、北 京等地,同时 8 条区级公路辐射全区,乡乡通公路。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中都路,北邻迎宾街,南邻藴华街,交通条件便捷,区位 条件良好。 2.4.62.4.6 科教文卫科教文卫 榆次共有各类学校 379 所,教职员工 5700 人,在校学生 87280 人。全区共 有卫生医疗机构 576 个,卫生技术人员 4996 人,其中执业医师 304 人,医疗床 位 3767 张,每千人拥有 7 名卫生技术人员和 5 张医疗床位。 2.4.72.4.7 文物古迹文物

53、古迹 榆次区旅游资源丰富,有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 2 处,古遗址 16 处,古建筑 57 处,其它文物古迹 40 处。猫儿岭有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坐落在南关的明代清 虚阁全部为木制结构,堪称一奇;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地城隍庙保存完整;常家庄 园享有“中国儒商第一家”的美誉;榆次老城是“中国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观园”;乌 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堪称“天然氧吧”;东赵后沟古村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 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 经现场踏勘,本项目评价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和 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2.5 环境功能区划 2.5.12.5.1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 本项目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

54、区的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2.5.22.5.2 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 本区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类标准。 2.5.32.5.3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 本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类标准。 2.5.42.5.4 声环境声环境 本区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1 类、4a 类标准。 2.6 环境质量现状 2.6.12.6.1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 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引用晋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2013 年 1 月对锦纶 小区的空气例行监测结果,

55、由监测结果可知,锦纶小区 pm10超标,超标原因主 要是处于北方城市易起尘、采暖期燃煤及交通扬尘所引起。 2.6.22.6.2 地表水地表水 本次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引用晋中市环境监测站于 2013 年 9 月、11 月对潇 河 郝村断面的例行监测数据,该断面水质监测数据中各项指标均达标,表明潇 河水 质状况良好。 2.6.32.6.3 地下水地下水 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引用晋中市环境监测站于 2012 年 2 月 20 日至 12 月(除 10 月)对晋中市城区饮用水的监测数据,来说明城区地下水环境质量 现状,采样点为晋中市市委宿舍。监测结果表明该水质监测数据中各项指标均达 标,表明当地

56、地下水质量很好。 2.6.42.6.4 声环境声环境 本项目位于榆次区主城区内,西临中都路。经现场勘查,医院周边主要为银 行、住宅区和办公场所等,周边无工矿企业等产噪单位,外环境噪声源主要为交 通噪声,因此本项目环境现状较好。 2.7 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通过对本工程厂址周围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的调查了解,本项目评价范 围内无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动植物,无重要的景观资源、自然保护 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 第三章第三章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 榆次区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 二级甲等中医院,是晋中市、榆次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城镇居民 医疗

57、保险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各商业保险定点单位,晋中市 120 急救中心定点单位,晋中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定点医院。 医院整体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拥有飞利浦螺旋 ct、美 国 ge 彩超、钴-60 远距离放射治疗机、模拟定位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00ma 遥控 x 光机、意大利原装 b 超、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多功能心 电监护仪、自动呼吸机、12 导联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尿系列分析仪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 20 人, 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 68 人。医院特色专科优势突出,心脑血管科、肛肠科、烧伤 科、肿

58、瘤科等专科全市闻名。 3.1 工程基本概况 3.1.13.1.1 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榆次区中医院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补办环评) 建设单位:榆次区中医院 地理位置:榆次区中医院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中都路 246 号,医院东为玉湖路, 南为农业银行、锦纶小区,西为中都路,北为晋中市房管局。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 3.1-1,四邻关系图见图 3.1-2。 3.2.23.2.2 建设标准与规模建设标准与规模 建设标准:二级甲等中医院 建设规模:医院设置病床数 160 张,日门诊接诊量平均为 274 人次(10 万次/年) 3.2 工程概况 3.2.13.2.1

59、 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投资、建设周期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投资、建设周期 榆次区中医院已于 2004 年 2 月 12 日正式开业。总投资 2070 万元。占地面 积 4408.48m2,建筑面积 7000m2,包括门诊住院楼、北楼、南楼、行政楼以及宿 舍、食堂、锅炉房等。其中门诊住院楼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北楼西部地下一层, 地上五层;北楼东部、南楼、行政楼地上三层。 项目建设内容具体见表 3.2-1。 表 3.2-1 建设内容一览表 项目组成内容备注 门诊住院楼 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占地面积 320,建 筑面积 1920 北楼 北楼西部: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北楼东部: 地上三层。占地面积 458.

60、25,建筑面积 1969.5 南楼 地上三层,占地面积 600,建筑面积 1800 主体工程 行政楼 地上三层,占地面积 248,建筑面积 744 宿舍 地上一层,4 间,占地面积 40,建筑面积 40 食堂地上一层,占地面积 60,建筑面积 60 辅助工程 地上停车场现有 30 个停车位 供水榆次区自来水公司供给由医院西侧的中都路上接入 排水晋中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由医院西侧的中都路上接出依托工程 供电由榆次区供电局供给单回路供电,供电电压 380v/10kw 供热自备型煤热水锅炉1 台 1t 型煤热水锅炉 热水自备型煤热水锅炉1 台 0.5t 型煤热水锅炉公用工程 制冷空调、电风扇电启动 锅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