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1 、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 弯成一定角度 、 一定曲率 , 形成一定形状的零件 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2 、弯曲变形区内 应变等于零 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3 、窄板弯曲后起横截面呈 扇 形状。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 立体 的,而应力状态是 平面 。4 、弯曲终了时, 变形区内圆弧部分所对的圆心角 称为弯曲中心角。5 、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 最小弯曲半径 。6 、弯曲时,用 相对弯曲半径 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 最小弯曲半径7、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 材料的力学性能 、弯曲线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 弯曲中心角8 、材料的塑
2、性 越好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 越小稳定性 ,使材料过早破坏。对于冲裁或剪塑性降低 ,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 较大 的弯9 、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切坯料,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曲半径。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顺 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 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热处理 以恢复塑性。10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11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 先去毛刺 ;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 面处于 弯曲受压的内缘(或朝向弯曲凸模) ,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3、。12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厚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 先在弯角内侧开槽后,再弯曲 的工艺, 如果结构不允许,则采用 加热弯曲或拉弯 的工艺。13 、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 受压而缩短 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 受拉而伸长 应变,而中性层 保持不变14 、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 1 ) 中性层内移 ( 2 ) 变形区板料的厚度变薄 ( 3 ) 变形区板料长度增加 ( 4 )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畸变。15 、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 塑性变形 保留下来 ,而弹性变形 会完全消失 ,使弯曲件 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才不一致 ,这种现象叫回弹。
4、其表现形式有 _ 曲率减小 、 弯曲中心角减小 两个方面。16 、相对弯曲半径 r t 越大,则回弹量 越大、影响回弹的因素有:1) 材料的力学性能 ( 2) 变形程度 ( 3) 弯曲中心角 ( 4)弯曲方式及弯曲模 ( 5)冲件的形状 。、弯曲变形程度用 r t 来表示。弯曲变形程度越大, 回弹 愈小 ,弯曲变形程度越小,回弹 愈大 。 、在实际生产中,要完全消除弯曲件的回弹是不可能的,常采取 改进弯曲件的设计 , 采取适当的弯曲工艺 合理设计弯曲模 等措施来减少或补偿回弹产生的误差,以提高弯曲件的精度。、改进弯曲件的设计,减少回弹的具体措施有:( 1 ) 尽量避免选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 (
5、 2 ) 尽量选用 s /E小 ,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波动小的材料 。、在弯曲工艺方面,减小回弹最适当的措施是 采用校正弯曲 。 、为了减小回弹,在设计弯曲模时,对于软材料(如 10 钢, 235 , 62 等)其回弹角小于 5 ,可采 用 在弯曲模上 作出补偿角 、并取小的凸模、凹模间隙的方法。对于较硬的材料(如 45 钢, 50 钢, 275 ),为了减小回弹,设计弯曲模时,可根据回弹值 对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和尺寸 进行修正。、当弯曲件的弯曲半径 r 时,坯料总长度应按 中性层展开 原理计算,即 L1+L2+ (r+xt)/18。0 弯曲件的工艺性是指 弯曲件的形状、尺寸、精度、材料以及
6、技术要求 等是否符合 弯曲加工 的工艺要求。 、弯曲件需多次弯曲时,弯曲次序一般是先弯 外角 ,后弯 内角 ;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 定位 ,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以成形的形状。、当弯曲件几何形状不对称时,为了避免压弯时坯料偏移,应尽量 成对弯曲 的工艺。 、对于批量大而尺寸小的弯曲件,为了使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可靠和提高生产率,应尽量采用 级进模或复合模 、弯曲时,为了防止出现偏移,可采用 压料 和 定位 两种方法解决。、弯曲模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模具结构应能保证坯料在弯曲时 转动和移动 。 、对于弯曲高度不大或要求两边平直的形件,设计弯曲模时,其凹模深度应 大于零件的高度 。 、对于形件
7、弯曲模,应当选择合适的间隙,间隙过小,会使工件 弯边厚度变薄 ,降低 凹模寿命 ,增大 弯 曲力 ;间隙过大,则回弹 大 ,降低 工件的精度 。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 、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 r/t C2 、弯曲件在变形区的切向外侧部分受拉应力3 、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窄板4 、弯曲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限制弯曲件产生裂纹5 、塑性弯曲时,由于变形区的曲率增大,以及金属各层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从而引起变形区内的径向压应力在板料表面达到最大,由表及里逐渐减小 F ,应力至中性层处达到等于零6 、材料的塑性好,则反映了弯曲该冲件允
8、许变形程度大7 、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垂直8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较厚材料的弯曲,常采用热处理后弯曲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9 、需要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前次弯曲后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 已成形的形状。10 、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退火处理。11 、对塑性较差的材料弯曲,最好采用加热 的方法解决。12 、在进行弯曲模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模具结构能保证弯曲时上、下模之间水平方向的错移力得到平衡13 、材料屈服强度小则反映该材料弯曲时回弹小。14 、相对弯曲半径 r/t 大,则表示该变形区中弹性区域大15 、弯曲件
9、形状为 形,则回弹量最小。16 、 r/t 较大时,弯曲模的凸模圆角半径制件圆角半径。17 、弯曲件上压制出加强肋,用以增加刚度18 、采用拉弯工艺进行弯曲,主要适用于曲率半径大的弯曲件。19 、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防止偏移20 、弯曲件为 V 形,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2 、 弯曲变形有何特点1 )弯曲变形主要集中在弯曲圆角部分)弯曲变形区存在一个变形中性层 )形区材料厚度变薄的现象)、变形区横断面的变形、什么是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与板料厚度的比值 rmin /t 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它是衡量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重要指标。、影响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因素有哪些)材料的机械性
10、能与热处理状态)弯曲件的弯曲中心角 )弯曲线的方向)板料表面与侧面的质量影响)弯曲件的相对宽度、影响板料弯曲回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的机械性能)相对弯曲半径 r/t)弯曲中心角 )模具间隙)弯曲件的形状)弯曲力、弯曲工艺对弯曲毛坯有什么特殊要求1 、弯曲的毛坯表面在弯曲前应该保持光滑,断面毛刺较高的应该先去除毛刺。如果毛刺高度低,不易去除,则弯曲时可以使其靠近 凸模的一面,这样在弯曲后毛刺处于工件的内层。如果毛刺在外表面(靠近凹模一侧),则由于外 层受拉伸作用,在毛刺的 周围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促使工件外层破裂。2343412345512345662 、弯曲前的毛坯准备时应该注意弯曲时工件的
11、弯曲线方向与板料轧制方向保持垂直,否则,容易在工件的弯曲变形区外侧产生裂纹 甚至破裂现象。如果工件上有两个方向的弯曲,这时弯曲线与轧制方向最好能保持不小于30的夹角。712345678、11234567、893 、弯曲钢材及硬铝时,应该先进行热处理退火,使其塑性增强后再弯曲成形 、弯曲模的设计要点是什么、弯曲模的凹模圆角半径的大小应该一致,否则在弯曲时容易使坯料产生滑动,从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 、凹模的圆角半径不能太小,否则会引起弯曲件的局部变形和变薄,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注意防止弯曲过程中坯料的偏移,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注意防止弯曲过程中工件变形、对于形状复杂的弯曲件需要多方向进行弯
12、曲时,应把弯曲动作分解 ,并选择合适的机构来实现分解的弯曲动作。、尽量使弯曲件弯曲后取件安全、方便。、模具应该有足够的刚性,并以合理的模具结构保证工件变形,是提高模具耐用度的重要环节。 常用弯曲模的凹模结构形式有哪些)回转式弯曲凹模 2 )斜楔式凹模 3 )摆动式凹模4 )滑轮式凹模 5 )可换式凹模 6 )折板式弯曲凹、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 弯成一定角度 、 一定曲率 , 形成一定形状的零件 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 、弯曲变形区内 应变等于零 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窄板弯曲后起横截面呈 扇 形状。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 立体 的,而应力状态是 平面 。、弯曲终了时, 变形区内圆弧部分所
13、对的圆心角 称为弯曲中心角。、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 最小弯曲半径 。、弯曲时,用 相对弯曲半径 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 最小弯曲半径 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 材料的力学性能、 弯曲线方向 、材料的热处理状况 、 弯曲中心角 。、材料的塑性 越好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 越小 。稳定性 ,使材料过早破坏。对于冲裁或剪、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塑性降低 ,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 较大 的弯切坯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 曲半径。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 ,顺纤维
14、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 垂直于 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10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 热处理 以恢复塑性。11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 先去毛刺 ;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 面处于 弯曲受压的内缘(或朝向弯曲凸模) ,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12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厚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 先在弯角内侧开槽后,再弯曲 的工艺, 如果结构不允许,则采用 加热弯曲或拉弯 的工艺。13 、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 受压而缩短 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 受拉而伸长 应变,而中性层 则保持不 变。14 、板料塑性弯曲的变
15、形特点是:( 1 ) 中性层内移 ( 2 ) 变形区板料的厚度变薄 ( 3 ) 变形区板料长 度增加 ( 4 )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畸变 。15 、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 塑性变形 保留下来 ,而弹性变形 会完全消失 ,使弯曲件 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 化而与模具尺才不一致 ,这种现象叫回弹。其表现形式有 _ 曲率减小 、 弯曲中心角减小 两个方面。16 、相对弯曲半径 r t 越大,则回弹量 越大 。17 、弯曲变形程度用 r t 来表示。弯曲变形程度越大,回弹 愈小 ,弯曲变形程度越小,回弹 愈大 。18 、改进弯曲件的设计,减少回弹的具体措施有:( 1 ) 尽量
16、避免选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 ( 2 )尽量选用 s /E小 ,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波动小的材料。19 、在弯曲工艺方面,减小回弹最适当的措施是采用校正弯曲 。20 、弯曲件需多次弯曲时,弯曲次序一般是先弯外角 ,后弯 内角 ;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 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以成形的形状。21 、弯曲时,为了防止出现偏移,可采用 压料 和 定位 两种方法解决。22 、对于形件弯曲模,应当选择合适的间隙,间隙过小,会使工件 弯边厚度变薄 ,降低 凹模寿命 ,增大 弯 曲力 ;间隙过大,则回弹 大 ,降低 工件的精度 。1 弯曲变形有何特点 1)、弯曲变形主要集中在弯曲圆角部分 2)、弯
17、曲变形区存在一个变形中性层3)、形区材料厚度变薄的现象3)、变形区横断面的变形2 什么是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板料在弯曲时,弯曲半径越小,板料外表面的变形程度越大。如果板料的弯曲半径过小,则板料的外表面将超过材料的变形极限而出 现裂纹。所以,板料的最小弯曲半径是在保证变形区材料外表面不发生破坏的前提下,弯曲件的内表面所能弯成的最小圆角半 径,用 rmin 表示。最小弯曲半径与板料厚度的比值 r min /t 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它是衡量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重要指标。3 影响板料弯曲回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材料的机械性能 2 )、相对弯曲半径 r/t 3 )、弯曲中心角 4 )、模具间隙 5 )、弯曲件的形状 6 )、弯曲力4 弯曲工艺对弯曲毛坯有什么特殊要求1 、弯曲的毛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三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抚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健身服务投诉处理机制-洞察及研究
- 基于拓扑优化的桥总成拓扑结构在极端工况下的静动态力学特性突变预警模型
- 基于工业4.0的分离齿合套智能化装配工艺与误差补偿系统研究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减速箱脂全球供应链质量追溯与风险预警平台设计
- 垂直领域知识图谱对割片精度的赋能机制
- 国际标准框架下多品牌交流钳表精度认证体系差异化困境
- 后疫情时代健康监测集成于门禁系统的伦理与成本博弈
- 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解读
-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我爱我们的祖国》课件
- 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技术 课件 模块三 装配式吊顶
- 挤压与膨化技术
- 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企业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
- 汽车吊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的设计与实施培训课件
- 振动型式试验报告范本
- 网织红细胞检测
- 草木染色的工艺及步骤
-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5版) 课件全套 第1-8章 网络媒介的演变-网络传播中的“数字鸿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