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充满诗意的语文课_第1页
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充满诗意的语文课_第2页
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充满诗意的语文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经常能听到 一些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常常会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为之喝彩。能上一节充满激情的课,是许多语文老师的追求,但如何去激情,如何才能让情感成为课堂中一曲动听的旋律,又是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扰的问题。笔者通过听课,并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概括出以下一些策略,与大家一起探讨。一、师动情情始生我认为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是一位动情之人,能够对每篇课文“情深似海”,能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和作者交流。能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教师最好是“性情中人”,是“多情善感”的人,能善于“抒情”,学会“煽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感情大多表

2、现在动情的导语上,去年听一位老师执教给予树一文时,其中有一个片断印象极深。师:多么艰难的选择啊,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哥哥和姐姐,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金吉娅多么想送给哥哥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给他们真诚的圣诞祝福,可小女孩又是多么可怜,她只想得到一个洋娃娃,一个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选择了生:给小女孩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师:金吉娅只好放弃了生:给妈妈、哥哥和姐姐买礼物的打算。师:金吉娅也就失去了一次生:向妈妈、哥哥和姐姐表达最真诚的祝福的机会。师:来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这一段金吉娅说的话,体会一下她内心艰难的选择。(背景音乐缓缓响起)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时,学生在一阵悠扬婉转的乐曲声中放

3、声朗读,使读者,使听者都陶醉其中。二、品入境情自悟朱光潜先生曾就情感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关系作过如下阐释:“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这句话告诉我们,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那么如何在与文本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呢?“品”和“入”是两个不错的方法,即“品词”、“入境”。(一)品词教学片断:师:周总理这一夜简朴的生活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学们能不能找到具体的词句告诉大家。生:“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

4、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说明原来这房子挺大的,但他却很简朴,只摆放了“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一点东西。师:真了不起,找得非常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师:再读一遍。请大家细细地读,不要放过一个字,你还会有新的发现,不要放过了,知道吗?生再读。生:极其简单。师:告诉大家,为什么是这个词?生:我觉得因为总理很简朴。师:你的回答也很“简朴”,能不能再说说理由?生:因为总理是大人物,待遇都很高,但他只是在房间里放一些和老百姓一样的东西。师: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极其简单”后面的话,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简单”之前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极其”呢?来,读吧。生再

5、读一遍。品词不同于传统的词语分析。它不是机械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品词也不是随随便便地抓住几个词乱品,因为乱品不仅难以激发情感,反而会流于琐碎,破坏情感。真正的品词,应品“文眼”,也就是品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品能反映文章内涵、精神的关键词。一夜的工作中的“简朴”就是这样的词,老师引领学生一次次领悟“简朴”,又适时进行诵读,这时,学生不再是毫无感情地漫读,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情意随着品词迸发而出。(二)入境“入境”也就是想象。文章是作者通过文字符号描绘出的一幅幅画面,这一幅幅画面里深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何把符号还原成画面,让学生走进画面,触摸到作者的

6、情感呢?想象就是一个好方法,通过想象,让学生换位体验,使符号还原成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当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便真正走进文章。教学片断:师:“遗民泪尽胡尘里”,这里的“胡尘”难道仅仅是金兵马蹄扬起的尘土吗?(播放一段马蹄和哀叫的声音)师:这是金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这是金兵嗒嗒的践踏声,你仿佛看到这战马践踏向了哪,践踏向了谁?那是一幅怎样的画?生:我仿佛看到战马践踏向了一个个村庄,老百姓的财产被洗劫一空。我仿佛看到战马践踏向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顿时血肉模糊,孩子哇哇啼哭。我仿佛看到战马践踏向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惨死在金兵马蹄下“胡尘”二字看似貌不惊人,实则一汪深及千尺的桃花潭水,他

7、写尽了遗民之苦,金兵之罪,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但如果不加以想象,学生很难体会到如此丰富的信息。教师先播放一段音效,创设战火纷飞,哀声遍野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想象那是怎样的画面。画面出,则情感生,想象远,则情感浓。入情入境,放飞想象,不失为激发学生情感的高招。三读激情情更浓“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色彩,通过读,教师、作者、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得到沟通;通过读,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和激发;通过读,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和启迪。因此,朗朗书声可以激起课堂浓浓的情意。但朗读不等于傻读,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才能让学生把课文的欣赏和感悟用抑扬顿挫的朗读表现出来,

8、使文字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片断一:师:“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曾知道,这“又一年”已是多少年了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时,中原已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1年过去了(指示诗句)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0年过去了生再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65年过去了生第三次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上面个片断是成功的朗读,我采用:引读。学生读得有无感情,读得是否生动,就在于老师引得恰当与否。片断中,将65年分为“1年”、“10年”、“65年”,一下子让学生体会到时间之长,从而自然感受遗民苦盼时间之长,等待之苦。“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又”字也就无需多讲,再如以“焦急”、“担忧”、“愤怒”的心情三问权贵,学生已不仅仅是在朗读,更多的是用心问那些贪图享乐的权贵,一声声焦急、愤怒的质问声从他们的嘴里蹦了出来。四、结语抒情情更长课堂教学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临近结束时,老师抒情的结语往往会把课堂再次带进一个小小的高潮,余音缭绕,不绝于耳。如荷叶圆圆一文,有位老师的结语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荷叶圆圆,知道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喜欢荷叶,小朋友也喜欢荷叶。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