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ICU中心ARDSMODS救治分析_第1页
外科ICU中心ARDSMODS救治分析_第2页
外科ICU中心ARDSMODS救治分析_第3页
外科ICU中心ARDSMODS救治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科ICU中心ARDS/MO08-10-11 16:08:00 编辑:studa20作者:刘传兰,耿智隆,张世范,范瑞芳,万东君,罗淑平【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救治ARDS/MODS基础资料,探讨中度高原地区患者诊治策略.方法:将1996/2007间收入ICU中心的688例危重急症 病例按统一标准筛选出符合 ARDS/MODS 7例,根据ICU专业建设不同年份分为 初建期 1996/2000( A组,n=21),中期 2001-01/2004-06 ( B 组,n=22),近期 2004-07/2007-11( C组,n=28),3组均按高海拔地区 ARDS/MOD评分系统相关指标参数进行统计

2、,比较 3组入住ICU的APACHE,MODS分、住ICU时间、 上机时间和结果结果:三个不同时期MOD多脏器指标参数、APACHI&分、 MOD总分评估差异不明显(P0.05),但住ICU时间、带机时间C组明显短于 A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 A组和B组(P0.05). But the mea n in terval time from the diag no sis of ARDS/MODS to recei ving the treatme nt of mecha ni cal ven tilati on in surgical ICU and the mean mechanic

3、al ventilation time in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 shor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0.05),and the mortality rate in group C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B (P0.05). CONCLUSION: Payi ng atte ntion to multiorgan fun ctio n monitoring and multiorgan dysfunction scoring and early use of mecha

4、ni cal ven tilator support are all importa nt strategies for the patie nts with MODS.【Keywords】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dult; multipte organ failure; respiraion,artificial;altitude;treatment outcome0 引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是急危 重病中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虽然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很快,但 MO

5、D的病死率仍还未获得突破性进展,建立评分系统,开展动态化地评分和早 期防治,可能是遏制病情发展,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MODS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 本文就影响疗效 的原因对我院11年外科ICU( SICU收治的ARDS/MODS 7例进行初步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2007入住SICU中心病例874(男772,女102) 例,年龄1584(平均51.2)岁.根据不同年份分为初建期1996/2000 (A组, n=21),中期 2001-01/2004-06 (B 组,n=22)

6、,近期 2004-07/2007-11(C 组, n=28).符合高海拔地区ARDS/MOD评分诊断标准1-2 199例,占SICU 22.8%,剔除非成年病例和资料不全病例后剩余71(男 52,女 19)例,年龄 2384(平均 49.2) 岁,纳入统计分析 . 3 组原发病源于创伤类含严重多发伤、颅脑 伤、危重症外科手术 (未将烧伤列入 ) 、休克、心肺复苏后;感染类含重症急性 胰腺炎、化脓性胆道感染、急性腹膜炎、肠梗阻和少数感染加重型COP,D 肺炎等,病因病种均以外科病例为主, 3组病因大体近似 . 但按不同年份的 ARDS/MOD发病率分布,A组占同期ICU病例的18.8%, B组1

7、2.1%, C组 7.1%; B,C组的年龄均数与A组比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aO2/FiO2B,C两组分别为153,113.8 ( P0.05),但结合SaO2分析,B组可能与FiO2偏 低有关,SaO2 A,B两组分别为90.6,84.9 (P0.05, 表 1).表1 外科ICU患者三个阶段MOD各参数比较(略)aP0.05 vs C ; bP0.001 vs A.1.2 方法 多脏器功能指标和治疗过程中的多项干预因素均结合课 题组的调查表,计有心血管功能指标收缩压SBP应用心血管活性程度(CVAD,肺功(PaO2/FiO2)并参考SaO2评估,脑(GCS标准评分)3,肾 (Scr

8、),肝(Tbil),血液(PLT),胃肠(蠕动功能,消化道出血量),代谢(血钠和 血糖)以及外科危重病感染综合评分(SSS),APACHE评分,MOD总分评估等. 治疗过程中的干预仅提取入 SICU时间(h)和从发病到上呼吸机时间(带机)时间 两个变量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及 LSD-t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发病至入ICU时间及上机时间A组均系由普通病房或急救室转入者,由发病至转入SICU进行生命监护和上机相隔时间平均 21.7 h,B组平 均为16.7 h,C 组为3.8 h. A 组带机时间平均7.0 d,B组4.3 d,C组5.8

9、 d,3组死于ARDS/MOD依次为38.1%, 36.3%, 21.4%. A组上机时多处在严重 呼衰或心肺复苏后的紧急被动状态,带机最长为33 d,平均7 d,C组则大部按照课题组设计,半随机化按标准方案上机,上机时间早于A组和B组,三者相比差异显著,A vs B,P=0.03; B vs C,P=0.003; C vs A,P=0.016.A 组:5 a 收治危重病急诊112例,发生ARDS/MODS 2例,发病率18.8%,死亡8例 (38.1%) ; B组:3 a收治危重病急诊182例,发生ARDS/MODS 2例,发病率 12.1%,死亡8例(36.3%) ; C组:3 a收治危重

10、病急诊394例,发生ARDS/MODS 28例,发病率7.11%,死亡6例(21.4%).2.2通气模式A组以持续气道正压为主,B组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为主,C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加上灵活调节呼吸末正压达到适当的氧合,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0 cmH2O为主.通气策略三组有差别(表2).表2 外科ICU患者通气策略及血气分析的比较(略)aP0.05, bP0.01 vs C. 括弧内为平均值.3 讨论ARDS/MOD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也是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 中度高原地区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迅速发展为极严重的低氧血症.近年来虽然在 救治呼衰方面取得一定疗效,但救治 MODS勺效果尚无实质性

11、突破,虽然救治的 关键在于原发病及病因的治疗,但及时纠正严重缺氧,赢得治疗基础的宝贵时 间尤显重要.建立ARDS/MOD评分诊断系统,以评分系统为切入点,在低氧血 症开始前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从我院所处的位置(海拔1500 1600 m)正是动脉氧分压逐渐接近氧解离曲线“ S陡坡部位,氧合氧离的剧烈 波动恰好给低氧血症提供了一早期警告信号,为早期治疗提供了重要契机.总结我院SICU 11年收治的71例ARDS/MOD治疗结果表明,影响疗效的主 要原因是: 诊断标准不统一、转入专业性ICU时间和使用呼吸机不及时、通气 策略有差异,其中早期治疗是一个关键因素.A组多习惯于传统的诊断认识

12、,C 组则明显倾向于对ARDS/MOD动态化评分诊断和早期治疗1-2 ;在通气策略 上, A组习惯于传统的通气策略,C组明显地改变为高海拔地区可允许性 PaO2,SaO2和 PaCO冰平的通气策略3; A组被迫性延迟进入ICU的病例较 多,而C组进入ICU和上机时间明显早于A,B组.由于A组收治的大多是外科 普通病房或抢救室救治困难无效,被动转入 SICU的病例,3组时间跨度较大, 诊断治疗技术条件变化多,可能是影响结局的综合原因.早期的通气模式、吸气压力、潮气量设置多以理想的 PaO2,SaO2为前提,带机时间最长33 d,上机超过5d的病例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与此形成对照的C组收治的

13、病例 基本是按照课题组设计的创伤、感染、危重急症手术3类,可满足MOD评分标准早期进入ICU病例3;入ICU时间平均3.8 h ( PvO.01),通气模式通气 策略也有较多概念上的转变.特别在如何评估高原地区PaO2与 SaO2的“理想 水平”及其与 FiO2,VT 设置上均有较大调整,因而带机时间也有相应缩短,平 均为5.8 d ,没有发现与呼吸机相关的肺炎并发症 . 结果 28例中有 6例(21.4%) 死于 MODS.综上所述, A,B,C 三组病死率所以出现差异,主要与诊断标准、上机适应 症不统一有关,我们认为低氧血症是上机的一个主要标志,本地区氧合指数(PaO2/FiO2)w 17

14、0 mmHg,SaO2 85是启动通气治疗的主要依据.C组多是按 照这一方案进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治疗效果 . 凭籍评分系统,加强早期诊断和机 械通气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4 . 连续性血气监测是指导呼吸机正常运作 的基本操作,熟练识辨各种参数的关联性变化、特别是中度高原地区低氧血症 及其酸碱的变异是使用好呼吸机的重要环节.因为本地区正常人PaCO2匀值为 34 mmHg pH均值为7.43,已有微弱的呼碱倾向,因而在评估酸碱变化时应将 这种高原环境中的血气变化考虑进去 5 .【参考文献】1 张世范,刘惠萍,罗晓红,等. 高海拔地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评 分诊断标准(中华高原医学分会推荐标准2005兰州会议)J.中国危重病急 救医学,2006,18(2):65-68.2 张世范,刘 毅,高 伟,等. 高海拔地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评分诊断 标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32-235.3 张世范,张德海,高 炜,等. 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系统 :3 个评分标准 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局关联性和准确性的比较和评估 J . 中国危重 病急救医学 ,2005,17(6):346-352.4 姚咏明,刘 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