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_第1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_第2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_第3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_第4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2.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试题回放】阅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

2、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考点分析】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答 题 示 例1、阅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

3、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二、学习内容表达技巧的内容繁杂,这节课我们用分类举例的方法进行,我们将表达技巧分为三类:1.常见的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等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3)无边落

4、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4)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辨别修辞手法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了解作者借助这些修辞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达到什么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两首诗,看看他们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1、阅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雪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拟人 嫌、故(2)用拟人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2、阅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枝词

5、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二) 表达方式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表达方式有哪些?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诗歌中不常用)。2、概述四种表达方式(1)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2)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3)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4)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4、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6、。(记叙)(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写)(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议论)(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抒情) 描写:有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细节、白描等。1、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动静结合)(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细节描写)(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白描) 抒情1、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2、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1)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

7、于写景之中。(2)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3、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2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托物言志)4、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

8、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5、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6、乐(哀)景哀(乐)情 、(对比)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

9、情的写法。如唐代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7、烘托 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

10、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表达方式综合练习1、阅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记叙、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后的愤慨和哀怨之情。 2、阅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提问: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刻画了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操守。 (三)表现手法用典、联想、

11、想象、象征、抑扬、照应1、判断下列诗句中的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作者用这个典故,其实是以廉颇自比,抒发自己不得志的的忧愤。(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我们可以想象,在广阔辽远的空间,充满浓密深沉的烟霭,离愁就象这些烟霭一样,可见离愁之深。(3)人 闲 桂 花 落,夜 静 春 山 空,月 出 惊 山 鸟,时 鸣 春 涧 中。(以动衬静)(4)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先抑后扬 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

12、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四)、总结大致说来,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主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等*其他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等三、综合练习。 1、阅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 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 “ 解行舟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 人已远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提示: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

13、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2、阅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答: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 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3、阅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 的手法。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

14、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静来衬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4、阅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 刘邠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

15、、“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5、阅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6、阅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