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 一、一、GISGIS应用模型的分类应用模型的分类 1、根据所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分为: 理论模型,经验模型,混合模型。 模型分类理论依据应用领域模型 理论物理或化学原理地表径流运动方程 经验数理统计+观测实验水土流失统计、回归 混合用理论原理确定的确定性 变量+用经验确定的不确定 性变量 资源分配运输方程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2、按照研究对象的瞬时状态和发展过程,分为: 静态、半静态、动态模型 模型分类模型分类应用目的应用目的 静态静态分析地理现象及要素相互作用的格局 半静态半静态评价应用目标的变化影响 动态动态预测研究目标的时间、空间动态演变及趋势 地
2、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二、二、GISGIS应用模型的构建应用模型的构建 将要解决的问题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从问题开始从问题开始,一步步地推导出解决问 题所需要的原始数据、精度标准、模 型的逻辑结构和方法步骤。 将已经形成的模型逻辑结构与GIS 技术相结合,从各类数据开始从各类数据开始,一步 步地将数据转换为问题的答案,必要 时还需要进行反馈和修改。 从目的目的出发: 目的导向分析目的导向分析 从数据数据出发: 数据导向操作数据导向操作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明确分析的目标和评价准则 准备分析数据 空间分析操作(叠加、缓冲区、网络。) 结果分析 解释、评价结果 制图输出 1、构建步骤
3、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n例:道路拓宽改建中的拆迁指标计算 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n目的是计算由于道路拓宽而需拆迁的建筑物的 建筑面积和房产价值,道路拓宽改建的标准是: 道路从原有的20m拓宽至60m; 拓宽道路应尽量保持直线; 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10层以上的建筑不拆除。 准备进行分析的数据 n本例需要涉及两类信息,一类是现状道路图; 另一类为分析区域内建筑物分布图及相关信 息。 进行空间操作 n首先选择拟拓宽的道路,根据拓宽半径,建 立道路的缓冲区。 n然后将此缓冲区与建筑物层数据进行拓扑叠 加,产生一幅新图,此图包括所有部分或全 部位于拓宽区内的建筑物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 n首先对全部
4、或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建筑物进 行选择,凡部分落入拆迁区且楼层高于10层 以上的建筑物,将其从选择组中去掉,并对 道路的拓宽边界进行局部调整。 n然后对所有需拆迁的建筑物进行拆迁指标计 算。 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和表格的形式打印输 出。 用宏语言开发所需的空间分析模型 如:ARCINFO 的 AML语言 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即既利用GIS提 供的分析功能模块,同时根据需要开 发其它所需的分析功能。 GIS环境内内的 模型建造 混合混合型的模型 建造 2、构建途径 GIS外部外部的模 型建造 用其它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模型,然 后与GIS连接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n3 3、应用模型建模的方法、应用
5、模型建模的方法制图建模制图建模 制图建模的目标:获得某研究区坡度大于20度 的区域占整个区域面积的比例。 面积 比例 / / 20 面积 整个 面积 ? ? 20 面积 整个 面积 计算 面积 区域 范围 计算 面积 20 区域? 20 区域 坡度 分类 坡度 图 ? 坡度 图 坡度 分析 DEM ? DEM 空间 插值 数字 等高线 第二节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土地定级就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质量和使用效 益及其在土地空间上的分布差异状况的评定,并用等级序列表 示其差异或优劣程度的过程,属于经济性评价。其基本原理如 下图所示: 反映土地 质量和效 益的指标 综 合 分 析 排序 空间 定
6、位 对象: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 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综综 合合 作作 用用 分分 P P 因因 素素 作作 用用 分分 P Pi i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 特点分析特点分析 定级因素因定级因素因 子体系确定子体系确定 定级实体因子定级实体因子 指标分析指标分析 定级因素因定级因素因 子权重确定子权重确定 作用半径作用半径 R Rjk jk 功能分功能分 F Fjk jk 定级定级 因素因素 影响影响 空间空间 分析分析 土地级别聚类划分土地级别聚类划分 土地级别结果检验土地级别结果检验 土地定级成果整理土地定级成果整理 评估区面积评估区面积 S S 土地定级单元
7、分土地定级单元分 类划分类划分 因 素 权 重因 素 权 重 WWj j 编绘土地定级编绘土地定级 工作底图工作底图 资料外业调查资料外业调查 空间定位空间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土地使用价值土地使用价值 城市土地的利用实质即是对城市区位的利用,影响土地使用价值的实 体因素在城市地域空间上分布形成复杂的土地区位。将这些实体因素按照 人们逻辑思维归纳成为如图所示的相互关联的多层递阶因素体系。 城市 基础设施和 公用设施结 构密度、布 局和可达性 及其环境状 况等具有实 体特征的空 间要素。 对具有实体特征的因子按照其功效等特征进行的逻 辑归类,其层次可以为多层,归类结果根据衡量标准不同
8、 而不同 (一)因素分类与层次体系 对外交通便利度 环境质量优劣度 道路规划 用地规划 供水状况 火车站 长途汽车站 码 头 绿地覆盖率 噪音污染 地质状况 地形状况 商服中心 人口密度 商服繁华影响度 基础设施完善度 医院门诊部 电讯营业厅 大气污染 自然条件优劣度 公用设施完备度 排水状况 (二)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实例 因子层 派 生 因 素 层 道路通达度 公交便捷度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定级因素权重定义:定级因素权重定义:定级因素权重反映定级因素对土地级别的影响 程度的大小,权重值与因素对土地级别影响的大小成正比,权重值 越大,说明该因素对土地级别影响程度越大。 定级因素权重特点
9、:定级因素权重特点:(1) 权重值与因素对城镇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 大小呈正比,数值在0-1之间,各因子最终的权重值和为1;(2) 不同 因素对不同用地影响程度不一样,分类定级应该选取相应权重;(3) 同一因素对不同城市同一类用地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应该因地制宜 考虑实际情况。 定级因素定权方法:定级因素定权方法:调查方法和多元回归等模型方法 (1)特尔菲法 (Delphi法) (2)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 (3)因素成对比较法 权重精度: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 算法复杂度: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 作用指数作用指数 根据
10、各种定级因子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特点和规律,确定因素的影响土地利 用的属性指标,通过对单项指标的定性指标量化、指标无量纲化、量化指标 的标准化等过程,并加权计算能反映因子实体的对土地利用影响的综合性指 标。 在同一类因子的实体间进行比较排序 功能等级功能等级 对影响大小和空间范围存在等级差异的因子实体,根据其功能分进行聚类 和等级差异划分,以更准确反映该因子对土地使用价值的影响特征。 对同一类因子的实体的作用指数进行聚类 作用半径作用半径 具有影响外溢因子,对同一因子中具有相近功效因子实体,按照区位相关 理论划定因子实体在空间上的作用范围,并获取因子实体到范围边界的最大 距离(直线距离、路径距离、
11、费用距离等) 影响外溢因子的相近功效 实体空间影响范围的划分 (一)相关指标的概念 (二)定级因子分类与指标内容 定级因子 点状因子 线状因子 面状因子作用指数 作用半径 按照定级因子综合指标空间载体的几何特征和按照定级因子综合指标空间载体的几何特征和 影响是否具有外溢特征进行分类。影响是否具有外溢特征进行分类。 同一类因子实体空间尺度上表现的特征一致。同一类因子实体空间尺度上表现的特征一致。 影响外溢特征因子特有指标影响外溢特征因子特有指标 1、总体思路(以因子医院为例) (三)因子实体作用指数计算 实体 记录 医院 等级 病床数 (张) 职工人数 (人) 日均就诊人 数(人) 作用 指数
12、级别 1三甲80020001200 2二甲500400600 3三乙120400200 n三甲10002000560 指标 等级病床数职工人数日均就诊人数 权重0.50.20.150.151 2 2、计算公式说明、计算公式说明 (1 1)无量纲化)无量纲化: 采用没有单位的相对数来替代各属性指标,通过相对数来反映原来指标的 优劣差异。包括: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 (2 2)标准化:)标准化: 将无量纲化后的相对数全部按比例映射变换到设定的数值范围(0 100)。由极值标准化和位序标准化两种方式。 极值标准化公式:极值标准化公式: 标准化指数值=(原指标值-同类指标的最大值)/ (
13、同类指标的最大值-同类指标的最xiao值)100 标准化指数值=(原指标值/同类指标的最大值)100 位序标准化公式:位序标准化公式: 标准化指数值=100*( 实体总数-该指标排序数+1)/实体总数 (3)特殊情况介绍 商服中心:高级商服中心包含低一级商服中心的功能,因此需要对 商服中心的功能分进行分割计算 人口密度:在居住用地定级中,该因子对土地质量影响作用分大小 与指标值是否接近最佳人口密度相关。 规划设施:通过规划折扣系数对功能分进行修正,规划折扣系数修 正公式如下: M l M i M i IIf MM If minmin Di n DinDi e r eKe )1( 1 )()(1
14、00 minminDgDDiDDi XXXXe 对影响大小和空间范围存在等级差异的因子,例如:以商服 中心的影响为例,许多商业服务必须在高等级商服中心才能获取 ,相应高等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就比低等级的影响的空间范围大。 按照空间对象竞争原则,在分析这类因子影响空间范围并计算 作用半径时就应该分等级进行。 (四)因子实体功能等级划分 100分 71.8分 51分 市级商服中心 街区级商服中心 区级商服中心 小区级商服中心 作用半径作用半径(米米) 34.8分 功能分功能分 01798017980 1、点状因子 理论上同等级的因子功能在空间进行竞争,所有因子设施的影响范围应该 覆盖整个评估区。 按照
15、空间直线距离影响的方式,点因子的影响范围是一个圆。其作用半 径D就是圆半径r。 推导有: (五)因子的作用半径确定(确定范围作用半径) )/(nSrD 2 rsi 2 rnnsS i 方法特点: 1、统计意义上的,将宏观尺度 的区位论直接应用到中观尺度, 准确度不高。 2、影响的盲区和重叠区并存 3、算法简便, 2、线状因子 与点状因子分析方法类似,同样采用影响范围的面积总和等于评估区面 积。 按照空间直线距离影响的方式,线状因子的影响范围是以因子本身中心 线向两边展开距离为D的缓冲带。推导有: DS/2L Dls ii 2DLlDsS m i i m i i 22 11 3、特殊情况 受行政
16、或其他因素影响,限定了因子的作用范围。直接量 取所有因子到其作用范围边界的最大距离作为半径。 例如:中学和小学划分就读范围。 (一)土地定级单元 空间离散 空间聚类 土地定级单元:土地定级计算指标的空间载体基本单位,是 土地级别聚类统计的基础。是按照一定规则将评估区进行空 间图形分割后的可供比较的均质的地块。 (二)土地定级单元划分方法 1 1叠置法叠置法 叠置法又称为主要因素分值重叠法, 在资料收集、调查基础上,按照前面提 及的土地评价因素分析法,得到影响土 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将收集到的资料, 通过数学变换得到可比较的分值。 利用分层设色法或等值线法,分别构 成各自的影响分值分别图,然后讲采
17、用 的两个或更多主要因素分值图重叠,由 此而产生不同的图斑,再依单元划分的 原则进行图斑的修订,最后形成单元图。 步骤:主要因素的确定和分值图绘制; 利用等值线图或分值图进行叠加得到 封闭图斑;划分定级单元。 因素因素1 1分值分值 分布图分布图 因素因素1 1分值分值 分布图分布图 边界叠加边界叠加 分割图分割图 图层叠加分 析过程 2 2主导因素判定法主导因素判定法 主导因素即对土地级别有重大影响,在定级因素权重体系中所占权重 较大的因素。 (1)选择两个以上的主导因素,作为划分单元的标准。 (2)根据据主导因素分值变化规律特点,选择突变曲线段突变点的位置 作为单元边界,结合城市结构和其他
18、定级因素分值变化特点,把因素得分基 本一致的区域,划为一个单元。 1 2 3 4 5 6 P2 P1 L 特征曲线和突变点确定 1 L 2 6 5 4 3 f l P1P2 特征曲线与突变点剖面投影 3 3网格法网格法 网格法分为固定网格法和动态网格法。这两种方法均是以一定大小 的网格作为定级单元的。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土地定级时,可直接把 城镇划分为若干面积相同的矩形网格。 0.25ha 正方形边长矩形其它形状 (2)规则网格单元能保证单元划分的相对均质;从而保证分值计算的精 度(Fig2) ,其缺点在于不能很好与地物边界拟合 ? PLPR PB C 当网格足够小时有:有:fT+ fL+ f
19、B + fR 4 4fc PT (四)目前通常采用的土地定级单元 目前通常采用的混合土地定级单元: (1)定级基本评价单元定级 基本评价单元是因素的作用分计算的基础,以固定网格单元作为基本评价单 元(固定网格法) (2)应用评价单元应用评价单元是以道路和河流等 要素为依据来划分的,将整个评估区分割生成面状或者条状单元(主导因素、 叠置或均质地域法)。 (1)一个应用评价单元包含多个网格单元,首 先计算网格单元的作用分值;通过应用评价单元 包含多个网格单元空间叠加进行面积加权平均, 计算应用评价单元的各种因素影响分值。 (2)网格单元优点:克服因素指标取样的中心 等计算问题,可以据此确定任意形状
20、土地的相关 属性指标(因素作用分等)。保证单元均质性, 适于计算机处理,同时保证空间离散固定性。 (3)采用应用评价单元可以保证级别划分结果 具有明显的地物边界特征,应用方便。保证均质 地域不被级别边界分割。 (一)定级因素影响分析的主要环节 1 1、明确定级因子影响特征明确定级因子影响特征 (1)明确是否属于辐射影响因素 (2)明确定级因子的几何特征 点状因子(空间几何特征可以是多边形、点)点状因子(空间几何特征可以是多边形、点) 对于空间几何特征可以是多边形的点状因子,落入多边形内的网格点, 直接取因子的作用指数作为该网格的作用分值; 对于其外作用半径内的网格点,根据因子与各评价单元之间的
21、相对距离, 选择适宜的作用指数衰减模型衰减模型计算该因子对各网格点的作用分值。 线状因子线状因子 以线状因子作为中轴线,在其作用半径内计算网格点到线状因子的垂直 距离,选择适宜的作用指数衰减模型衰减模型计算得到该因子对各网格点的作用分 值。 面状因子面状因子 将面状因子与评价单元网格进行空间叠加,中心点落入其内的网格单 元直接取面状因子的作用指数作为网格的作用分值。 设定级因子与定级单元之间的距离(路径距离、空间直线距离)d Fi某因子的作用指数 D某因子的作用半径 rd/D (当dD时 r=1) ri 1 0.5 150100 fi0 )1( iii rFf (a) 1 0.5 150100
22、 fi0 )1( i r i Ff (b) 2 2、明确、明确定级因子作用指数的衰减模型定级因子作用指数的衰减模型 注意:对同一个类因子,不同用地类型其作用指数可能不同( 如道路通达度、人口密度等),作用指数衰减模型可能不同 (如道路通达度对商业和工业采用指数,对住宅采用线性) 3 3、明确、明确定级单元因子作用分的取值方法定级单元因子作用分的取值方法 (1)单元内因素作用分取样 C 以单元所包含的因素等分线 平均值代表单元分值 f1 f2 以单元跨越不同分值区的面 积加权平均分代表单元分值 f1 f2 单元面积较小时,以单元几 何中心点分值代表单元分值 以单元各转折点、明显变化 点的平均分值
23、代表单元分值 (2)单元内对多个因子实体影响取值方法 当多个辐射影响点状或线状因子的实体共同作用于同一个定级单元时情况 取值方式为1或者2 当因素为非辐射影响的面状因子时,取值方式为3 当因素作用指数与土地级别关系为负相关时,在通过方式1或者方式2计 算的结果基础上按照方式为4进行处理。 序号取值方式说明 1同级取最高值,多级累加如:商服中心 2取最高值如:长途汽车站 3范围内直接取值如:规划条件 4100-因素最高作用分地质裂缝 点状点状因子因子 取值方式取值方式1 1 点状因子取最高 值取值方式2 作用范围相交,多个因子实体竞争 多个因子实体竞争结果作用分等直线图 线状因子取最高 值取值方
24、式2 作用范围相交,多个因子实体竞争 多个因子实体竞争结果作用分等直线图 面状因子直接取值(取值方式3) 线状因子取100-最高值(取值方式4) 抗震能力指标等值线图(局部) 地质裂缝作用范围 对因子:指标灾害等级 对单元:预防灾害能力 抗震能力指标= 100-灾害等级指标 1 1、点状因素对定级单元的作用分计算点状因素对定级单元的作用分计算 (二)各类定级因子影响的空间分析 指数衰减模型 线性衰减模型 分值相等分值相等 2 2、线状因素对定级单元的作用分计算线状因素对定级单元的作用分计算 指数衰减模型 线性衰减模型 分值相等 3 3、面状因素对定级单元的作用分计算面状因素对定级单元的作用分计
25、算 n j ijijj WFP 1 m i iiW PP 1 (三)定级单元的多因素综合作用分计算 单元级别总分值计算(目标层) 因素综合分计算(逻辑层因素) (一)土地级别聚类指标与方法体系 级别总分值 定级因素作用分 总分数轴法 总分剖面图法 总分频率曲线法 多元统计聚类判别法 指标方法 确定总分 值界限 判定单元属 性相似程度 (二)土地级别划分要求 1评定每个单元的因素及数目必须相同; 2土地级别按照总分值变化状况划分,不同得土地级别对应不同的总 分值区间,按照从优到劣的顺序对应于1、2、3、n个级别值。 3任何一个总分值只能对应一个级别, 4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及定级类型,参
26、照以下土地级数目: 城市规模城市规模 定级类型定级类型 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市 综合定级综合定级5-105-104-74-73-53-5 商业用地定级商业用地定级6-126-125-95-94-74-7 住宅用地定级住宅用地定级5-105-104-74-73-53-5 工业用地定级工业用地定级4-84-83-53-52-42-4 (三)土地级别聚类结果表达土地级别图 在土地资源开发时,对开发活动的分析,这些开发活动包括农业应 用、城市化选址、作物类型布局、道路选线、选择重新造林的最适宜的 土地等。 (1)确定具体的开发活动开发活动 一、主要步骤一、主要步骤 (2)选择其影响因
27、子影响因子 (3)评判各个因子对这种开发活动的适宜程度适宜程度 (4)提供规划决策依据决策依据 第三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技术路线、 预期成果 通过对开发活动的分析、论证后,确定: 影响因素:因素:项目评价目标所涉及的因素。因素。 参评因子:因子:影响每个因素的因子 因子属性:属性:每个因子所涉及的属性 第二步:第二步: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及因子 第三步:第三步:选择某种评判方法,对各个因子进行适宜程度评价 第四步:第四步:将评价结果(方案)提交用户,供用户选择。 第一步:确定具体的开发活动第一步:确定具体的开发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
28、应用模 型 每个有 一组属性 二、一般形式二、一般形式 某项T评价 所涉及的 影响因素 X1 , X2 , , Xm x1 , x2 , xl v1 , v2 , , vm 每个对 应一组参评 因子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根据以上选择的因素,可以得到每个因素每个因素 X Xii 所对应一个属性集属性集: 的对于 都有一个优劣等级,且满足: V1l Vjl Vnl 向量表示属性集:属性集: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各个因素按属性集的优劣可用矩阵表示 其中:P 为 Xi(每个因素)对T 贡献值 W 为 Xi(每个因素)对T 的权重值 P和W的确定:依据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或者经验公式来确
29、 定。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由以上矩阵,可求取基于栅格单元的评价分值: G(Pji) = 1- | R(T) Pji / 100 | 评价分值计算 计算某个 T 的适宜等级 Sj 当使得 G 为最大值时所对应的 j ,即为适宜等级 Sj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适宜等级适宜等级S Sj j评价评价 当适宜等级为 S S1 1 :可认为最适宜 S S2 2 :可认为次适宜 S S3 3:可认为临界值 S S4 4:不适宜 当适宜级为S S2 2或S S3 3时,必须同时确定其限制性因子。限制性因子限制性因子 的计算公式为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例:利用GIS进行土地种植玉米的适
30、宜性评价 1 1、目标、目标 对玉米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将研究区分成四种适宜性等级, S1、S2、S3、S4 三、应用实例三、应用实例 S1(最适宜) S2(次适宜) S3(免强适合) S4(不适宜)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2 2、 评价方法及过程:基于评价方法及过程:基于GISGIS的土地质量评价法的土地质量评价法 对评价对象的生态条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 玉米属于禾本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主导生态条件生态条件是:喜高温、水量大、土壤肥、土层松、根系 要防水土流失; (1)评价对象生态条件生态条件的调查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确定玉米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31、和因子及等级标准因子及等级标准;其影 响因素和因子为: (2)确定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和因子 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和因子体系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和因子体系 供水供水Q1Q1供肥供肥Q2Q2供氧供氧Q3Q3侵蚀侵蚀Q4Q4 水源水源土层厚度土层厚度土有机肥土有机肥土孔隙率土孔隙率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坡向坡度坡向坡度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3)利用GIS生成影响因素数据 通过GIS操作过程,可以有效的生成基于栅格单元的供水条件等级数据文件R1 例如:供水有效性,其影响因子为水源和土层厚度 供水级 别 距水源 (m) 土层厚度 (cm) 1级1005050 2级100 - 20050 - 20 3级2
32、00 - 50020 - 10 4级50010 因素因素F1F1供水供水因素因素F2F2供肥供肥因素因素F3F3供氧供氧因素因素F4F4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因素因素F5F5温度温度 主要因素和因子 叠置分析 供水分级供水分级 水系图土壤图 数字化数字化 缓冲区属性分级 因子1 因子2 同理,可以生成供肥条件等级数据文件R2、供氧条件等级数据文件R3和 土壤侵蚀等级数据文件R4,(温度反映在季节上) 。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由于每个影响因素Fi(i=1,2,3,4)对评价对象的贡献大小和适宜程 度不同,因此,可表述为: 不同因素有不同的权重(wi) 不同级别的因素对评价对象的贡献函数值(Pi
33、j)也不相同。 (4)计算个因素的权重和贡献函数值 可通过计算来获得权重(wi)和贡献函数(Pij)值。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应用模 型 建立建立4 4个因素的重要性比较表个因素的重要性比较表 将4个因素按重要性排队,得Q4、Q3、Q2、Q1按倍数关系比较相互之间 的重要性,即: 令Q4的重要性为1; Q3的重要性同Q4,为1 ; QF2的重要性是Q3重要性的2倍; Q1的重要性是Q2重要性的4倍 求权重(Wi): WWi i = = U Ui i / / mm i=1i=1 U Ui i WW4 4=1/(1+1+2+2=1/(1+1+2+2* *4)=1/12=0.083 4)=1/12=0.
34、083 WW3 3 =1/12=0.083 =1/12=0.083 WW2 2=0.083=0.083* *2=1/6=0.17 2=1/6=0.17 WW1 1=0.17=0.17* *4=2/3=0.674=2/3=0.67 P P值的确定方法:值的确定方法:贡献函数值可以按照影响因素的级别来确定。一般 将各因子最适宜的指标值定为贡献函数值100,将各因子最不适宜的 指标值定为贡献函数值0,在这之间,指标值与函数值按线性关系计 算和确定。 例如:例如:对供水因素,如按上所述分四级,将最适合的定为贡献函数值 为100,不适合的定为贡献函数值为0。 按影响因素的级别确定贡献函数如下: 即 最适
35、合的指标贡献函数为 P1i=100 (供水为一级) 较适合的指标贡献函数为 P2i=67 (供水为二级) 免强适合的指标贡献函数为 P3i=33 (供水为三级) 不适合的指标贡献函数为 P4i=0 (供水为四级) 计算玉米地土地适宜性评价等级,并输出分级图。 通过将不同土地质量数据文件R Rii的等级,切换为与评价指标表相同等级 对应的指标值,便可计算出基于栅格单元的评价分值R R(T T): 指标指标 等级等级 因素因素( (权重权重* *贡献贡献) ) F水水F肥肥F氧氧F侵蚀侵蚀 10.67 *100= 67.00.17*100= 17.00.08*100=8.00.08*100= 8.0 20.67 *67= 44.80.17*67=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领域求职宝典:工资会计面试模拟试题与解析资源
- 学习新修订《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全文
- 2022第九个烈士纪念日专题
- 叶县教师招聘面试实战模拟题库
- 品牌服装成本体系解析
- 物质进出细胞
- 【开题报告】小学语文高段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研究
- 软件绘画教学体系构建
- 十二指肠溃疡治疗要点
- 校庆庆典活动策划与执行框架
- 肩关节脱位-课件
- 对新员工保密基本培训
- 2025届湖北省部分学校新高三新起点暑期效果联合质量检测数学试卷(解析版)
- GB/T 6553-2024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评定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
-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4新科普版英语七年级上单词默写表
- 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 2024年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题)
- 知识题库-人社练兵比武竞赛测试题及答案(五)
-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全册教案
- 出入境证件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