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实施方案_第1页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实施方案_第2页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实施方案_第3页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实施方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实施方案1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 题 报 告项 目 名 称 :项 目 编 号 :负责人 :联 系 电 话 :所 在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指 导 教 师 :课题性质、来源:项目起止时间 :便携式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的实验研究郑 志 勇机械工程学院7 级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赵 炳 利郭 长 虹独立课题 导师的子课题其它自拟.11- .7教 务 处 制11 月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一、 课题论证 ( 可另附页 )1课题的立项背景、目的和意义 ( 明确指出学生自己对课题的理解)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

2、,各国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太阳能以其蕴藏丰富、可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等优势而在各国迅速发展。截止 末, 中国民用轿车保有量 1958 万辆 , 增长 26.7%, 其中私人轿车 1522 万辆 , 增长 32.5% 。汽车 , 在为社会经济、 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 , 它也成为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大户 ,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 ,汽车数量快速增加所引发的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汽车燃油不但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也产生了严重的城市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和温室效应问题。能源问题、城市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及温室效应问题,早已是人类亟待解决

3、的大问题。例如 ,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纷纷采取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了解决汽车尾气污染这个问题 , 当前 , 一些厂家已经研制出了利用电力和汽油的混合动力汽车 , 并已投放市场。但其使用的电力 , 仍需消耗煤炭等传统能源 , 产生环境污染 , 而对于大多数无车库的车主来说 , 充电的电源也是个大问题。据我们对周围拥有私家车的上班族调查 , 她们每天平均行驶 1030 公里。在车主上班时 , 汽车行驶或露天停放的 89 个小时 , 正是一天中太阳光最强的时间段 , 合理利用在这段时间内照射在车表面的太阳能为汽车充电 , 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 , 而且能极大地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

4、改进城市人们的生活环境。本项目的目的就是为混合动力型汽车研发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系统。该系统利用照射在汽车表面的太阳能 , 经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并储存于电池中 , 为汽车提供一定的动力 , 使其在中、 短途行驶时 , 基本上达到汽油的零消耗。本项目的意义在于该技术得以应用并推广后,对于车主来说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油费的开支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改进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其次 ,从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为我们后代节约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 ,对人类的发展及生存有重大意义。1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2课题研究现状评述由汽车产业

5、迅速发展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消耗问题亟待解决。为此 , 低能耗、 清洁型交通工具 , 成为汽车研发的主流方向。当前 , 研发的节能环保型汽车 , 主要有燃料电池汽车、 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三大类。就研究现状 , 总体而言 , 燃料电池的基础设施投入巨大 , 车辆成本极高 , 不易短期实现产业化 ; 纯电动汽车由于受到电池性能的约束 , 续行里程较短 , 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 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低消耗、 低污染、 高续行能力的特点 , 具有技术、 经济、 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因此 , 混合动力汽车已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例如 , 普锐斯是丰田于 1997 年开始销售的混合动力汽车

6、, 也是世界上首个实现量产的混合动力汽车。中国在”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课题中 ,一汽、长安、 奇瑞、东风等几家汽车厂家都在进行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城市客车的开发 , 有些已进入示范运行和小批量生产。在北京奥运期间 , 就有 60 辆混合动力乘用车试运行。然而 , 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电力依然为需消耗传统能源而产生的电力 , 与之配套的充电系统也是传统的充电系统。因此 , 不可避免的仍会带来环境污染。太阳能将成为未来能源的主流,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基本成熟 , 充分利用太阳能为混合动力汽车充电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 已有太阳能手机充电器、 便携式太阳能多功能充电器 (

7、主要给照相机充电 ) 、 太阳能电动车充电器、 太阳能汽车充电器 ( 用于给汽车电瓶充电 ), 而与混合动力型汽车相配套的便携式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还未被研发出来 , 因此 , 本项目的研发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毛励融 .混合动力汽车的明天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3.庚晋 .新能源汽车 J. 交通与运输 , ,(2)4.廖红 . 太阳能未来能源主流J. 科技日报 , ,( 3)5.李申生 . 物理学与太阳能M.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6.沈辉、 曾祖勤 .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7.陈汉鸣 , 梁志峰 .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与发展J. 机电工程技术 , , (5)8.王志新 ,韩秀芹 .解析混合动力汽车J. 公路与汽运 , , (1)9.日至 . 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J. 现代通信 , ,(06)10.冯垛生 . 太阳能发电原理与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