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_第1页
【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_第2页
【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_第3页
【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9 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150 分钟16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孟浩然虽然仕途稍有挫折, 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 这可能与他那_的性格有关。孟浩然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 _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_。A. 不瘟不火以致品味B. 不温不火以致品位C.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不温不火以至品位解析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以至: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

2、种结果。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品味: ( 物品的 ) 品质和风味。品位: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指人的欣赏水平高,也指人的素质高,修养高。答案D2.(2018 江苏泰州中学3 月检测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欢迎下载。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 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

3、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 B. C.D.解析首先浏览语段, 把握中心议题, 议题是“画家摄影师的作品的作用”;然后再分析所给句子,根据关联词、句子的开首和结尾的词语来判断句子间的关系,连缀句子。根据前一句“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可以确定应紧跟其后;然后从内容、风格、主题几方面来说作品的特点;也可以根据关联词“因此”串起和。答案C3.(2018 江苏南通考前卷五 )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一项是()(3 分)A.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B. 日

4、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C.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D.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解析D项,上下联“花”字重复,且多处结构不一致。答案D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 A. 某卫视台综艺节目进入众嘉宾点评环节,分)主持人对某嘉宾说: “请这位嘉宾先生先对各位选手的表现加以点评,以抛砖引玉,先生您请 ”B. 同欣公司经理杜伟与九州公司王大民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当得知王经理因缺少技术装备时,便打电话说:王总遇到的困难,本公司将鼎力相助。C.著名文化学者张期鹏的微信公众号中有一条评论:张教授,

5、读罢大作书影剑录,不禁拍案称奇:教授不愧是巨匠宗师,学者鼻祖啊!D.徐清写了一本民俗著作, 寄给一位评论家, 请其为自己的作品写一篇评论:不才后学,不揣冒昧,现呈上拙作一本,敬请先生雅正。解析 A项抛砖引玉:意为抛出砖头,引来白玉。借以比喻用没有价值的事物引出有价值的事物, 泛指用粗浅、 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 B项鼎力相助:鼎力, 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意为大力相助,特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C项“巨匠宗师,鼻祖”都是溢美之词,称谓失当。答案 D5.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 分)A. 找到了喝水的

6、新办法,就能喝到更多水。B. 换了新的环境,就找不到对策。C.爱护水资源,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3/203/20D.没有合适的石头,困难面前无能为力。解析漫画以“乌鸦喝水”的故事为题材。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用石头来取水的, 而现在乌鸦眼中含泪, 改用吸管去取水,说明了水很少,寓意是让大家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 (18 分)(2018 江苏扬州一中模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新序目录序刘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目录一篇,隋唐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臣既考正其文字,因为其序论曰:古之治天下者,一道德,同风俗。盖九州之广,万民之众,千岁之远,其教已明,其

7、习已成之后,所守者一道,所传者一说而已。故诗书之文,历世数十,作者非一,而其言未尝不相为终始,化之如此其至也。当是之时,异行者有诛,异言者有禁,防之又如此其备也。故二帝三王之际,及其中间尝更衰乱、而余泽未熄之时,百家众说未有能出于其间者也。及周之末世,先王之教化法度既废,余泽既熄。世之治方术者,各得其一偏,故人奋其私智,家尚其私学者,蜂起于,皆明其所长而昧其短,矜其所得而讳其失,天下之士各自为方而不能相通,世之人不复知夫学之有统、道之有归也。先王之遗文虽在,皆绌而不讲,况至于秦为世之所大禁哉!汉兴六艺皆得于断绝残脱之余,世复无明先正之道以一之者。诸儒传记百家之言,皆悦而向之。故先王之道为众说之

8、所蔽,暗而不明,都而不发。而怪奇可喜之论,各师异见,皆自名家者,诞漫于。一切不异于周之末世,其弊至于今尚在也。自斯以来,天下学者知折衷于圣人,而能纯于道德之美者,扬雄氏而止耳。如向之徒,皆不免【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乎为众说之所蔽,而不知有所折衷者也。孟子曰: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豪杰之士, 虽无文王犹兴。汉之士岂特无明先王之道以一之者哉?亦其出于是时者,豪杰之士少,故不能特起于流俗之中、绝学之后也,盖向之序此书,于今为最近古,虽不能无失,然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要在慎取之而已。故臣既惜其不可见者, 而校其可见者

9、特详焉, 亦足以知臣之攻其灾者,岂好辩战?臣之所不得已也(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注】一偏:一个方面。方:方术,学说。断绝残脱:散落佚失,残缺脱漏,指记载经术的竹筒破碎残缺。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防之又如此其备也备:完备,齐备。B. 及其中间尝更衰乱更:交替。C.皆明其所长而昧其短昧:隐藏。D.要在慎取之而已要:关键。解析B项“更”意思是“经历”。故选 B。答案B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九州,代指。我国古代分天下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B. 二帝三王,指帝尧、帝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禹、 汤、周文王、周武王

10、。C.,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D. 六艺,诗书礼乐春秋和左传六种经书的合称。5/205/20解析D 项,“六艺,诗书礼乐春秋和左传六种经书的合称”说法错误,六艺应该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故选D。答案D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 先王之遗文虽在,皆绌而不讲,况至于秦为世之所大禁哉!译文:(2) 如向之徒,皆不免乎为众说之所蔽,而不知有所折衷者也。译文:解析 重点关注得分点。 (1) 句中“遗文”,遗留的文章;“绌”,被废弃; “至于”, 等到;“世”,指统治者; “大禁”, 大加禁止;“为 所”,表被动。 (2) 句中“

11、如”,像;“之徒”,一类人;“为”,被;“众说”,众学说; “蔽”,蒙蔽;“知”,了解;“所折衷者”,调和中正的。答案 (1) 古代圣王遗留的文章虽然还在,都被废弃不讲,何况等到秦朝先圣学说被统治者大加禁止了!(2) 像刘向一类人,都免不了被众学说所蒙蔽,而不了解有调和中正的学说。9.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 (4 分)答:解析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自斯以来,天下学者知折衷于圣人,而能纯于道德之美者,杨雄氏而止耳”“如向之徒,皆不免乎为众说之所蔽,而不知有所折衷者也”“豪杰之士, 虽无文王犹兴。汉之士岂特无明先王之道以一之者哉?亦其出于是时者,豪杰之士少,故不能特起于

12、流俗之中、绝学之后也”“盖向之序此书,于今为【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最近古,虽不能无失,然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故臣既惜其不可见者,而校其可见者特详焉”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答案 (1) 肯定新序的价值, 指出其有不足之处。 (2) 呼吁天下学者学习先王之道、调和中正,从世俗中崛起。【参考译文】刘向汇集编排新序三十篇,目录一篇,隋唐年间还是全书,现在能见到的只有十篇而已。 我已经考证了它的文字, 因而为它作序论道:古代治理天下的人,总要使道德标准统一,让风俗相同。九州,地域广大,万民,人口

13、众多,千年,时间久远,那么教化已很明白,风习已经形成之后, 所遵守的就是一个思想, 所传承的就是一个学说而已。所以诗经尚书等经典文字,经历了几十世,写作的不是一个人,但他们的言论未尝不是前后一致,教化到这种境地,也达到了顶点。在那个时代,行为不同的人有人谴责,言论不同的人有人禁止,防范他们又是这样完备。所以二帝三王时代,以及中间曾经经历衰败变乱,但余留的恩泽尚未消亡的时候, 百家众派的学说没有能够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来的。 到了周代末期, 古代圣王的教育感化法则已经被废弃,余留的恩泽已经消亡,世上研究学问的人,各自收获某一个方面 ( 的学说 ) 。因而充分发挥个人智慧的人, 崇尚私人办学的流派,像

14、群蜂飞舞一样在中原地区兴起, 都张扬自家的长处而掩盖自家的短处,自夸他们所了解的而避忌他们所缺失的。 天下的读书人各自形成自己的理论而不能互相沟通, 世上的人不再知道先王先圣思想学说有一个正规的传继系统。 古代圣王遗留的文章虽然还在, 都被废弃不讲,何况等到秦朝先圣学说被统治者大加禁止了!7/207/20汉代兴立,儒家六经都是从散落佚失、 残缺脱漏的遗编中得到的,世上再也没有了解先王的学说并拿来统一思想的了。各位儒者如果见到解释诸子百家的文字, 都高兴地趋向它。 所以古代圣王学说被百家杂说掩盖,昏暗不明,文采不能焕发光华。而稀奇古怪令人发笑的言论,各个效法异端邪说,都自我标榜一家,在中原大地蔓

15、延传布。这一切与周代末年没有不同, 它的弊害到现在还存在啊。 自从汉兴以来,天下学者知道像圣人那样调和中正,而能够在道德美方面保持纯正的,只有扬雄一人罢了。像刘向一类人,都免不了为众学说所蒙蔽,而不了解有调和中正的学说。孟子说: “等待文王出世而后奋发的,是一般民众。才能出众的人,纵然没有文王也能奋发。 ”汉代读书人,难道是偏偏没有了解先王学说并用来统一思想的吗?也不过是生在这个时代的,出色人才太少,所以不能特别地从世俗之中、圣王之学失传之后崛起啊。刘向编排这本书, 于今天来说是最接近古代的了, 虽说不能没有偏失,然而远到舜禹, 其次到周秦以来, 古人的精妙言论、 美好行为,也往往显现在那里了

16、, 关键是要慎重地择取它罢了。 所以我可惜它散失不可见的篇章, 而校订它能够读到的就特别详尽, ( 这) 也充分说明我批评它缺失的地方,哪里是偏好辩驳呢?我是有不得已的地方啊!三、古诗词鉴赏 (11 分)(2018 江苏冲刺预测卷一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 题。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注】 唐代宗大历三年 (768) 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17、,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 褚公:初唐褚遂良, 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10.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5 分)答:解析 此题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作者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 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 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自己送行。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借写“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写自己的怀才不遇。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

18、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答案羁旅愁思,漂泊无定 ( 辗转流徙、沦落天涯 ) ;怀才不遇、孤寂寥落;忧国忧民、沉郁悲愤。11. 请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这首诗颔联进行赏析。(6 分)答:解析 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 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 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颔联表现手法:借物抒情 ( 拟人 ) 、渲染 ( 烘托 ) 。第二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渲9/209/20染一种十分悲凉冷清的气氛。答案第二联运用拟人、情景交融手法,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渲染一种十分悲凉冷清的气氛。生动地

19、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若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四、名句名篇默写 (8 分)12.(201 8江苏南师大附中考前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 _。”(论语颜渊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蟹六跪而二螯, _。( 荀子劝学 )(4) 山水之乐, _。( 欧阳修醉翁亭记 )(5)_,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 )(6) 飞湍瀑流争喧豗, _。( 李白蜀道难 )(7) 蜂房水涡, _。( 杜牧阿房宫赋 )(8) 牢骚太盛防肠断, _。(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20、)答案(1) 以友辅仁(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 荡胸生曾云(6) 砯崖转石万壑雷(7)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8)风物长宜放眼量五、现代文阅读 ( 一)(20 分)(2018 江苏全真模拟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 题。【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少年哀歌 日 西村寿行少年时代, 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 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 客船货轮往来不断, 这给我们艰辛的捕鱼生活蒙上了阴影。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

21、船有所避让。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小船摇荡着波涛,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父亲睡去了。 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当客船临近我们时, 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 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 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 那树枝轻轻落

22、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矫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形象。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 11/2011/20哦!我想起来了: 前面有一座繁华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 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

23、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20 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下来了,我当上了作家。? 我是海的儿子。 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 河水流速很慢, 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 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 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代的工作,他正在为

24、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 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 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 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

25、瘦削的肩头。? 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 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文章有删改 )13.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 ? 段“我”感到一阵悲哀的原因。 (4 分)答:解析 文中“我”感到一阵悲哀的原因, 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 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 妇人所在的时髦的客船给我们的捕鱼生活带来不便,蒙上阴影;红男绿女的生活、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与我无缘;这种悲哀是底层人民的悲哀。答案 我是贫穷渔夫的后代, 过着艰辛的捕鱼生活。 贵妇人所在的时髦的客船给我们的捕鱼生活带来不便, 蒙上阴影。 贵妇人所过的红男绿女的生活、 远方辉煌灿烂

26、的都市与我无缘。 底层人民受到贵族轻视甚至鄙视。14. 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语句。注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方面,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情感等。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暗含文章主旨。结合语句内容具体分析。答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我的愤懑与烦躁比喻成灼烧我脑海的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内心的恼火与烦躁。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贵妇人的笑与我脑海中的灼烧形成对比,突出我此刻的愤懑与烦躁。暗含文章主旨,我们不应该因贫贱而自卑,更不能因富贵而不尊重他人。13/2013/2015. 分析文中第段和第 ? 段两处加点字的意义的异同点。 (6 分)答:

27、解析 理解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相同点:第段中“沉重冰凉”是指冬天衣服吸了潮气后变得沉重、 冰凉;第?段中“沉重冰凉”也是指冷风所带来的感受。 不同点:第段是对环境的身体反应,第 ? 段指作者内心感受。答案 相同点: 都是指衣服吸了潮气后给人带来的沉重和寒冷。 不同点:第段纯粹是对环境的身体反应, 第? 段指作者因看到了江面上打鱼的父子二人而产生的内心感受, 是一种沉重的、 深刻的自我反思。16. 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文章结尾“我抛下名片的意义”。 (6 分)答:解析 探究文本结尾“我抛下名片的意义”, 理解“名片”的具体内涵,可以是自己的名片的本意,也可以指名片是可以改变的等

28、,结合人物形象分析。如我抛下自己的名片; 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答案 我抛下自己的名片,希望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这是一种善意和关爱; 与少年时“我”贫困艰辛的生活和痛苦的人生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告诉读者,不应该因贫贱而自卑,更不能因富贵而不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作家, 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贵妇人的“树枝”有一定关系, 借此告诉少年: 一个人的命运通过努力是会改变的,身处生活艰辛中的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而应发愤图强,创造美好的生活。六、现代文阅读 ( 二)(18 分)(2018 江苏泰州中学3 月检测 ) 阅读下面的作品

29、,完成1719 题。【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 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总的说来,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 他们强调传神, 但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 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很多年以前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 我

30、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 精神陡然一震。 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长卷。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 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 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 在古代画家中, 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 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明确延续着这种在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 便是朱耷。他具体的遭遇

31、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这些鸟鱼完15/2015/20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 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 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 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毫无疑问,这样的物象也都

32、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征。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金枝玉叶老遗民。他虽与朱耷很要好, 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但是,当这种悲剧意识泛化到他的山水笔墨中时, 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风格也就蔚成气候。沉郁苍茫,奇险奔放,满眼躁动,满耳流荡,这就使他与朱耷等人一起与当时一度成为正统的四王( 即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 )潮流形成鲜明对照,构成了很强大的时代性冲撞。有他们在,不仅是四王,其他绘画史上种种保守、因袭、精雅、空洞的画风都成了一种萎弱的存在,一对比,在总体上

33、显得平庸。徐渭、朱耷、原济这些人,对后来著名的扬州八怪影响极大,再后来又滋养了吴昌硕和齐白石等现代画家。 画的一个新生代的承续系列,就这样构建起来了。17. 结合原文,请简要分析徐渭、朱耷、原济三人画风成因的不同点。(6 分)答:解析首先根据题干的要求到文中圈出徐渭、朱耷以及原济三人画风的成因,然后再归纳出不同点。【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四含解析答案不同点: (1) 徐渭惨遭家庭变故和政治牵连;(2) 朱耷、原济都是明朝遗老,遭遇没有徐渭那么惨;(3) 原济广泛接触自然,悲剧意识泛化。18. 作者说,朱耷的悲剧性感悟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为什么这样说

34、? (6 分)答:解析首先依据题干要求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本题的答题区域主要在第二、四两段,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即可。答案徐渭主要表现个人的不驯和无奈, 朱耷从整体上突出了丑陋的个性生命对畸形的社会的白眼。19. 理解“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中的“悲剧意识”的内涵。(6 分)答:解析“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是文章的标题,故本题的答案应涵盖全篇,且这种“悲剧意识”应借助画家的作品体现出来,故考生应到文中圈出写画家作品特色的句子,尤其是体现“悲剧意识”的句子。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答案指艺术家在画幅背后的精神痛苦:苦恼、焦灼、挣扎、痴狂;不驯和无奈;沉沦和敏感;沉郁和躁动。七、作文 (70

35、 分)20.(2018 江苏南通考前卷三 ) 根据以下材料, 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在马戏团做了半辈子的小丑改行了。新工作很体面, 是在快餐店里卖汉堡。没有人鼓掌,没有人笑,没有人需要他翻跟头,摔跤,做鬼脸。小丑后来写了一封信,寄给当年还在马戏团的自己。信里只写了一句话“我一切都好,只是想你。”17/2017/20题目: _【作文指导】 作文材料很真实地表达了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一个人做了一种选择, 他认可他当下的选择可是他又想念他曾经的选择, 当下的选择是他现在真实的选择, 当下的想念是他当下真实的感受, 真实的选择和真实的感受可能是相违背相

36、矛盾的, 肯定了一个就否定了另一个,可是神奇的是小丑把这矛盾的二者都接纳了, 他说“我一切都好,只是想你”,既认可现实,又怀念过去。注意紧扣“新工作很体面”和“只是想你”立意。发散角度:我们口口声声宣称的“当初”或“如果那时 ”, 我们活在自己勾画梦想的概念世界里,而当下的呼吸、今朝的阳光,我们反而视而不见。当下最精彩,过去,无需怀念。无需怀念的,如童年,如那时花开,如彼时,如昨日 我们都会因生存而屈就, 放弃内心的欲求, 最终成了那个只能在心中怀念自己的小丑。于此, 我们需要做好人生的每一份抉择,让每一份角色,不离本心、初心 ,选择后断无怀念。“人生两条路,走一条念一条”, 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 参照佛罗斯特诗歌 ) 。做自己喜欢的,响应自己的内心的呼唤,遵循本心和初心( 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