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长征之歌二.《长征组歌》两首》研讨课教案_19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长征之歌二.《长征组歌》两首》研讨课教案_19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长征之歌二.《长征组歌》两首》研讨课教案_19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长征之歌二.《长征组歌》两首》研讨课教案_19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征之歌课案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3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4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教学重难点】、了解毛泽东,了解长征的背景;、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课时】 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 准备长征的有关视频资料,制作相关课件。、学生: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长征背景的资料。【教学步骤】一、导入师生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渲染气氛)

2、。二、新课、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简介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单元导读: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单元的课文,一、二课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第三

3、课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程;第四课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行象;第五课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在预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1)、七律长征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 “不怕”、“只等闲 ”、“更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2)、长征组歌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点? 内容上: 都是通过一个中心句来直接表达主题,都有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做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

4、 形式上 :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地句式、 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 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 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 、激烈、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 不同之处:过雪山草地主要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则既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3)、长征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么样克服的? (敌人的围追堵截,敌机的狂轰滥炸,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苦) “长征精神”(4)、概括长征精神5、观看长征的节选视频,感受

5、红军长征的艰辛。6、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三、学生集体朗诵七律长征 【朗诵指导】 这首诗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历,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四、配乐诗朗诵长征组歌两首五、长征组诗欣赏(各小组自由朗诵) 告别、遵义会议放光辉 、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 大会师6、 结合中招讨论学习长征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红军长征已经成为了永恒的历史,但长征精神却像一座永久的丰碑一样激励着我们一点又一代英雄的儿女。同学们,中招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攻关的战鼓已经擂响,让我们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拿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决心,策马扬鞭,勇往直前,用勤奋铺平通往成功的道路,用拼搏增强金榜题名的实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