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体育教学对不良心理承受的预防和矫正_第1页
军事体育教学对不良心理承受的预防和矫正_第2页
军事体育教学对不良心理承受的预防和矫正_第3页
军事体育教学对不良心理承受的预防和矫正_第4页
军事体育教学对不良心理承受的预防和矫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军事体育教学对不良心理承受的预防和矫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培育学员的健全人格和独立灵魂。现在,相当一部分90后;大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成长于衣食无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进入大学校园开始人生第一次独立生活后,他们很难面对和正确处理新环境中遭遇的挫折,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很有可能因一时冲动而酿成大错。在大学期间,如果不能正确地应对90后;学员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并改善这一现象,那么当这些人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踏入军营后会出现许多问题,更加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通过多年的军校军事体育教学实践发现,军事体育课程可以有效增强军校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军事体育教学训练中,

2、军校学员在运动中不仅经受身体上的锻炼,也面临心理上的考验,这将促使军校学员去正确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挫折。因此,军事体育课程教学会潜移默化地增强学员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1、不良的心理承受带给军事体育教学的影响不良心理承受也称为心理挫折,是复杂的、多层次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军事体育教学训练中,这种心理挫折表现为:学习技术动作和进行练习受阻,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并经历紧张状态。心理挫折会显著降低学员学习运动技能的效率,妨碍学员掌握有效的练习方法,挫伤学员的运动积极性,需要加以克服。2、不良心理承受形成的诱因在军事课程体育教学中,引起不良心理承受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和主

3、观两个方面。前者指自然和人际环境的限制;后者指人的体质限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智能力水平、健康情况和某些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及个人运动需要所受到的限制。按照心理学的层次,又可解读为外部挫折和内部挫折两种。21外部挫折。形成心理挫折的客观原因是外部条件的限制使得个人目标、兴趣、需要等得不到满足。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观察,本文将学员军事体育课中所遭遇的外部挫折归结为突变性挫折、干扰性挫折和欠缺性挫折三类。211突变性挫折。指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由于外部条件的突然变化而失去了这种满足所造成的挫折。如某学员在中学阶段是体育骨干,运动成绩良好,但进入军校后可能成为成绩中等甚至较差的学员,失去了

4、本来具有的自尊与满足,因而产生焦虑和痛苦等心理状态。212干扰性挫折。指目标需要的满足受到外界的干预、阻止而引起的挫折。如教员对正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的学员过多地指责,甚至讽刺挖苦,使学员有失意和沮丧之感;在课上不实事求是地批评,主观上认为此学员应接受批评,使该学员产生烦恼、不满和紧张情绪。213欠缺性挫折。指外部条件不足、不理想而造成的心理挫折。许多学员进入军校后具有通过军事体育课程掌握多项运动技能使身体强壮的愿望,但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学员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致使学员的学习愿望难以满足,使其对课程的积极性减弱。22内部挫折需要的满足和目标不能实现,均由自身内部条件的影响所造

5、成。本文将内部挫折归结为目标性挫折和自身缺陷性挫折两类。221目标性挫折。学员希望通过军事体育课使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过高,超出了个人的身体素质条件。当目标实现受挫时,其自我评价往往又向另一个极端转变,丧失自信心,一蹶不振,形成消沉、失望的心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成熟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学员的典型心理特征。例如,某学员400米障碍单个动作训练成绩均十分突出,然而连贯起来成绩就不那么理想,但并没有正确地去发现是耐力不够的原因,只是一味进行消极处理,长时间后形成对障碍课程的抵触。222自身缺陷性挫折。学员身体素质基础比较差,且运动基础较弱,技术动作学习明显落后于他人,为此自尊心和自

6、信心受到了挫折,产生自卑、孤独的不良情绪。很多学员考进军校前在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十分简单,而家长也单纯强调学习,忽略体育锻炼,考进军校后,各项军事体育课程中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看到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3、不良心理承受的反应由于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对挫折的承受力各有差异,因此每个学员反应挫折的方式也不相同。31推卸反应。把挫折的原因归结为外部条件,认为授课教员所教授的内容、选择的运动项目均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对课堂纪律、教员示范、组织教法等产生一系列的不满,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失败加以辩解,将挫折的责任推给他人。这属于一种消极的潜意识自我防御,对于个体的成长与心理发展是非建设性的。3

7、2自责反应。把挫折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属于典型的内归因,表现的方式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方式是敢于正视并能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主客观原因,虚心学习、积极锻炼;消极方式则是因挫折而产生自卑,丧失信心,放弃争取好成绩的努力。33淡漠反应。无视自己所面临的受挫状态,对原先追求的目标不去努力争取,失去任何兴趣,表现出冷淡、无所谓的情绪状态,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应对方式,学员承受的挫折压力由于不能释放而被持续压抑。4、军事体育教学对不良心理承受的预防和矫正在军事体育课程教学中,学员经历的心理挫折如同其他心理变化一样,具有双向变化的特性。尽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消极的、令人不快的,但若处理得当,也可转化为积极因素,不

8、仅对军事体育课程收效显著,更为90后;学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41通过观察个体及早发觉。针对性进行教学军事体育教员的职业特点使其与学员沟通比较容易。学员认为教授体育的教员比较平易近人,会愿意将心里话倾诉于教员,那么教员在进行军事体育课程中就需更加细心,观察每个学员的情绪变化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直接或间接采取简短的询问方式,及时掌握所发生的问题,尽快处理解决。还可以针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员,进行课后开小灶的教学方式个别交流,交流时教员的态度必须和蔼,使内向性格学员更加感到教员的可亲可敬和值得信赖。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教员在工作中动情是手段,晓理是关键

9、,转化是目的,这是消除学员挫折心理的主要途径。42转化偏爱效应。重视弱势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学员之间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的差距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员的思想感情极易受偏爱效应的影响。表现在对身体素质较好、表现突出的学员产生好的印象,对其亲近热情,很少注意不足之处;相反,对身体素质弱、接受动作慢的学员却很少发现其的优点和进步,辅助练习时态度冷淡,缺乏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致使这一弱势群体的自尊需要和渴望学习的心愿都难以满足,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为此,教员要克服这种人际知觉偏见,公正、平等、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员。43鼓励施压同步走。形成融洽课堂气氛在军事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如400米障碍、500

10、0米越野、武装泅渡等十分艰苦,90后;学员在进入军校前从没有经历过这么艰苦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员会出现放弃念头,这时教员的有效鼓励和适度的施压是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关键。当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后,其自信心、成就感将会成倍增长。在进行课堂鼓励和施压时,教员要了解每个学员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说话方式,对有些性格倔强的学员要以鼓励激励为主,而对于那些比较随和同时又有些爱偷懒的学员,在提要求时就要采取直接严格的方式进行。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为90后;学员带来快乐、和谐、勇气和信心。44加强团队意识。发挥积极的群体感受的感染力团队意识、群体感受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11、,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充满生机、团结互助的团体心理气氛有助于增强学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特别有利于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基础弱的学员克服自卑感,消除悲观、紧张等情绪。在集体的帮助鼓舞下,在这种积极团体氛围的感染下,努力掌握运动技能,精神振奋地投入训练,如进行耐力训练时,集体跑步带来的效果极为突出,统一的步伐、团队的鼓励,集体的力量最终将每一个学员带向成功。5、结语实践证明,通过军事体育课程可以增强、改善90后;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在军事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员要善于发现学员的不良心理状况,尽快把消极的心理状态消灭在萌芽之中,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手段,提高其战胜挫折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

12、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1 Fernando Gomez Pinilla The influences of diet and exercise onmental health through hormesisJ Ageing Research Reviews,2008( 7) : 49 622 Elisabeth Zschucke,Katharina Gaudlitz,Andreas Strhle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Mental Disorder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 J Prev Me

13、d Public Health 2013,46 ( Suppl1) : S12 S213 Mehdi Zarghami,E Haghali,M Nikbaht,et al The effect of eight weeks hydrotherapy exercise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en staffs of bid boland gas purge company of omidiyeh city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46( 2) : 5392 53964 E J C de Geus,M H M de Moor A genetic perspective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J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2008( 1) : 53 615 张春心 现代心理学M 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 56 576 胡佩诚 健康心理学M 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