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_第1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_第2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_第3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_第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沧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智能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批准时间:北京市太极肯思捷信息系统咨询有限公司海沧行政服务中心监理项目部1 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工程名称:海沧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智能化系统工程 工程地点:厦门市海沧区行政中心广场建筑面积:40586平方米建设单位:海沧投资总公司承包单位: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二)本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本工程包括以下智能化系统:1、2、3、4、5、6、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安全防范系 统;通信网络系统:分语音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 统、公共广播系统和电子信息显示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机房设计与装修;智能化系统集成。2 智

2、能化工程建设目标本智能化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1) 提供政府行政办公自动化的信息流通与共享的网络平 台;(2) 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与活动环境;(3) 提供大厦的设备(或系统)、功能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管理环境,提高大厦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4) 提供未来发展所需的智能建筑功能升级与扩展的余量。 3 执行的标准、法规(1) 智能化工程招投标文件(2) 设计院相关的设计文件(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

3、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8) 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9)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1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8) 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dgt j08-601-2001)(8) 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相关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 (13) 国家、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4监理工作控制重点1施工前期监理工作的重点1)审核本工程智能化系统方案或有关设计文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对于有可能进一步优化的系统方案,应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完善 系统设计方案。2)审核

4、智能化工程承包单位资质,其中包括:企业系统集成资质、工商执照、企业业绩、特殊专业的施工许可证、项目经理资质等。要 求上述资质符合要求,并在法定有效期内。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其中包括:(1) 适时性;(2) 技术保证;(3) 人力、施工设备保证 ;(2) 质量安全保证;(3) 施工条件及计划进度保证,施工前对土建及安装其它专业的 要求明确,施工计划进度符合本工程总工期要求。4)审核进场材料、设备(1)进场的智能化系统设备、线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进口材料设备还需提供国家商检部门证明及中文的有 关技术文件。(2)光缆等新材料、新设备进场应具有法定的准用文件及有关性 能测试

5、报告。5)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图纸及本工程有关智能化系统文件,在土建等其它专业的配合下,熟悉智能化各子分部工程,智能化与土建、电气及其它安装专业的施工界面。(2) 审核智能化工程系统供配电及临时mang施工用电的配置,容 量及其电源质量,审核用电安全措施。(3) 审核土建预留孔洞的几何尺寸、轴线标高(特别是地下室板墙、人防工程等防水、防渗漏措施)及设计要求的其它事宜。(4) 审核本智能化系统工程对室内外环境的防静电要求。(5) 检查设计要求的安装接地线到位及通断情况。2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重点1)线槽、线缆敷设安装工程(1) 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及排污沟道的位置;

6、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 工艺设备、管道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2) 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 径的10倍。(3) 应保证kbg钢管与桥架之间跨接接地的连续性。桥架间跨接应在两端用4mm2的铜线连接。(4)保护管埋设于墙内或混凝土内时,其保护层应15mm。 (5)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6)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 2)设备接地工程(1)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4 ,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

7、大于1 。(2) 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3) 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 架内,钢管及桥架均应接地。(3) 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构成避雷系统,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 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 (5) 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 。(5) 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智能建筑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 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相距大于 3m。(6)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接地干线应与强电系统的接地干线分开敷设,在设计无规定时,其接地干

8、线截面不宜小于 25mm2的绝 缘铜导线,并固定在绝缘子的接地排上。3)通信网络系统安装工程(1) 工程中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电缆所附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电缆型号、生产厂名、制造日期和电缆盘长)、清晰;电缆应附有出厂检验合格证。 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2)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盘中进行抽样测试。(3) 线料和电缆的塑料外皮应无老化变质现象,并进行通、断和绝缘检查。局内电缆、接线端子板等主要器材的电气性能应抽样测试。当相对湿度在751:2下,用250伏兆欧表测试时,电缆芯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0m ;接线端子

9、板相邻端子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500m 。(4) 剥开电缆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 出类别和序号。(5)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 良好。(6) 光纤跳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光纤跳线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接头端面应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跳线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 用应符合设计要求。(7)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8)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受(rx)明显标志。(9) 双绞电缆 (utp) 电气性能、机械特性、传输性能及插接件 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9) 剥除护套均

10、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剥除后应与接插件的屏蔽罩作 3600全圆周接续,屏蔽 层的长度应覆盖到不使双绞线暴露。(11) 双绞线在与信息插座 (rj45) 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按设计规定。(12) 光纤互连和交叉连接装置 (光纤连接盒,以下简称 liu)可以为固定和抽屉两种方式,其装配应按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的 方式、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3) 交流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 (110v 或 220v) 必须有接地保护线;直流电源线成端接续时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保证电压 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14) 从接地体引入

11、机房的地线,其截面积可按接地电阻和地线长度算出,一般宜为 95mm2,最小不得小于75mm2。(15) 引入机房的接地线不得少于两根,连接接地母线的接地体与建筑物防雷地线在地下应连通,应尽量利用地下各点金属设施作为 接地装置的组成部分。4)计算机网络工程(1) 为保障设备安装的安全,设备安装前应严格做好环境 (设备的重量、体积和安装空间;供电、设备接地、设备工作温度、湿度及电磁环境等)检查,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技术文件和安全技术标 准的规定。(2)网络设备应遵循的协议、标准网络设备的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ieee、iso、atm论坛和国际公 认的其他协议标准。(3)网络规划网络设备安装前,应做好

12、网络规划,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 设备安装位置图、网络地址分配表、路由设置表等。(4)交换机的物理安装交换机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l9”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机 柜或交换机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5)交换机的系统配置按各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相关配置表格,填写的表格同时应符合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配置表格,通过控制台或终端仿真软件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保存配置结果。 (6)交换机测试自检测试:交换机上电后会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交换机上的指示灯,确认交换机上的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连通性测试:从接

13、到交换机的atm端口或太网端口的站点上ping交换机的p地址,检查网络端口的连通性,确认所有端口均应正常连 通,非tcpip局域网系统可参照此方法进行。系统配置的测试:确认交换机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7)互联网接入设备、路由器的安装物理安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19”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 机柜或接入设备、路由器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系统配置:按各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相关配置表格,如端口地址,路由协议等,填写的表格同时应 符合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配置表格,通过控制台或终端仿真软件对路由器进行

14、配置, 通过路由器对互联网接入设备进行配置,保存配置结果。(8) 互联网接入设备、路由器的测试自检测试:互联网接人设备、路由器上电后进行自检测试,通 过观察广域网接入设备上的指示灯,确认互联网接入设备正常工作,通过观察路由器上的指示灯,确 认路由器的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连通性测试:连接相关的互联网接人线路(如ddn,frame-relay,adsl等),观察互联网接入设备的指示灯,确认互联网的ip地址,确 认路由器与互联网接入设备正常连接和路由器配置正确。系统配置的测试:确认路由器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9)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和配置按照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手册和随机文档,安装网络管

15、理软件。 根据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网络管理软件。(10)网络管理软件的测试网络管理软件功能测试,应符合设计或合同规定;确认网络管理软件能够监测所需管理的设备 ( 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pc机等 ) 的状态和动态显示网络流量, 并据此设置这些设备的属性,使网络系统得到优化。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工程(1)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管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2)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管压力传感器、 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3) 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 流开关的安

16、装应在工艺管道安装同时进行。(4) 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 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之后。(5) 水管型压力、压差、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 验前进行。(6)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受其它辐射热影响的位置和远离有高振动或电磁场干扰的区域;室外温、湿度传感 器不应安装在环境潮湿的位置。(7)并列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允许偏差为1mm,同一区域内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高度允许偏差为5mm。(8) 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宜远离墙面出风口,如无法 避开,则间距不应小于

17、2m。(9) 墙面安装附近有其他开关传感器时,距地高度应与之一致,其高度允许偏差为士5mm,传感器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 底边高度为准。(10)检查传感器到ddc之间的连接线的规格(线径截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镍传感器的接 线总电阻应小于3 ,lk 铂传感 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 。(11)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 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死角的位置安装。(12)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

18、侧面或底部;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 件的附近、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13)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气流流束稳定和管道的上半部位置;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 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14)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高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送风口,低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 应装在回风口。(15)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取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压段小于管道口径的213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

19、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 的地方。(16)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 侧;高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进水管侧,低压水管其压力传感 器应装在回水管侧。(17)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管道顶部或下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夹角的范围内;蒸汽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蒸汽压力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蒸汽流动呈死 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1 8)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风压压差开关引出管的安装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 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

20、管与压差开关连接;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放空口;空气压差开关内的薄膜应处于垂直平面位置。(19)水流开关上标识的箭头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20) 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取样段大于管道口径的 1 2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样段小于管道口径的 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 或底部。(21) 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 大的地方;水管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上,距弯头距离应不小于6倍的管 道内径。(22) 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 动的场所。(23) 流量

21、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 并应接地。(24) 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直管段,长度l为10d(d-管径),下游段应有4-5倍管径的直管段。(25) 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 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26)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方向 判断流向: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27) 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

22、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并距测压点 3.55.5倍管径的位置,测温 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倍管径的位置。(28) 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 10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 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流量传感器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带有绝缘护套的电缆。(29) 严防电压传感器输入端短路和电流传感器输入端开路。(29) 电量传感器裸导体相互之间或者与其他裸导体之间的距 离不应小于 4mm ,当无法满足时,相互间必须绝缘。(29) 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回

23、风通道内。(29) 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 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30) 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沉没气体比重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 下部。(34) 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允许偏差为 lmm ,与其他开关安装于同一室内时,高度允许偏差为 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 准;(35) 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36) 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37) 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35) 空气速度传

24、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 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35) 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现象;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 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绝缘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 求;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力距相匹配并符合设计 要求;当风阀控制器不

25、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时,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 围。(40)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与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动阀一般应装有旁通管 路。(41) 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 设计要求。(42) 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 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操作。(43) 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 能有倾斜;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 置;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适当的防

26、晒、防雨措施。(44)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闭力 (关阀的 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力距相匹配并符合设计 要求;当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 挡板轴相连时,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40)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与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动阀一般应装有旁通管 路。(41) 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 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

27、道口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42) 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 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操作。(43) 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 能有倾斜;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 置;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适当的防晒、防雨措施。(44)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闭力 (关阀的 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阀体强度、阀 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产

28、品说明书有关规定;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其阀体部分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 (45)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与空气处理机和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 管路;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 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46) 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47) 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 间的绝缘电阻;如条件许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29、 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6)安全防范系统工程(1) 各类人侵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可选用产品的特性及警戒范 围要求进行安装。(2) 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要对准,防区要交叉。室外入 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要求和防护范围;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 外接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3)摄像机的安装:应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并具有防损伤、防破坏能力。安装的高度:室内距离地面不宜低于2.5m;室外距离地面不低于3.5m;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左侧(或右侧)上角,并应 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各类摄像机应保持牢固、绝缘隔离

30、,注意防破坏;摄像机在安装前,应逐个通电检查和粗调,调整后焦面、电源 同步等性能,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摄像机经功能检查、监视区域的观察和图像质量达标后方可固 定;在高压带电的设备附近安装摄像机时,应遵守带电设备的安全 规定;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应分别引入,并用软管保护,不影 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配套装置(防护罩、支架、雨刷等设备),安装时应灵活 牢固。(4)云台安装在支架上应牢固,转动时无晃动;根据产品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检查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定准云 台转动起点方向。(5) 解码器(箱)应安装在云台附近或吊顶内(但须有检修孔)。(6) 楼宇对讲设备门口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31、门口机的安装高度离地面宜1517m处,面向访客;对可视门口机内置摄像机的方位和视角作调整;对不具有逆光补偿 功能的摄像机,安装时宜作环境亮度处理;管理机安装时应牢固,并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操作与运行;用户机宜安装在用户出入口的内墙,安装的高度离地面宜 1315m处,保持牢固。(7)有线巡更信息开关或无线巡更信息钮,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在 各出入口或其他需要巡更的站点上,其高度离地面宜1.31.5m处;安装应牢固、端正,户外应有防水措施。(8)车库管理设备的读卡机(ic卡机、磁卡机、出票读卡机、验 卡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

32、,应考虑防水及防撞装置措施; 读卡机与闸门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2.42.8m。(9)感应线圈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埋设深度距地表面不小于 0.2m 、长度不小于 1.6m 、宽度不小于 0.9m 。感应线圈至机箱处的线缆应采用金属管保护, 并固定牢固;应埋设在车道居中位置,并与读卡机、闸门机的中心间距保持 在09m左右。(10)闸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基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 闸门机与读卡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2.42.8m。(11)信号指示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应安装在车道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其

33、底部 离地面高度保持2.02.4m左右;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 水措施;车位引导显示器应安装在车道中央上方,便于识别引导信号;其离地面高度保持 2.0 2.4m ;显示器的规格一般不小于长1.om,宽 0.3m。(12) 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3) 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 1 2m,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距离,在主要走道不宜小于 1.5m,次要走道 不宜小于0.8m; 应竖直安装,保持平稳;台内接插件与设备连接应牢靠;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控制台装机容量应根据需要留有扩展余地;控制台布局

34、、尺寸和台面及座椅的高度应符合国家标准电子设备控制台的布局、形式和基本尺寸 (gb7269)的规定。 (14)监视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监视器安装在固定的机架和机柜上,小屏幕监视器也可安装在控制台操作柜上。当安装在柜内时,应有通风散热措施,并注意电磁 屏蔽;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 光照时,应有避光措施。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1)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加上工程甲所远用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做好 测试记录。(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 若工程需要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要求如下: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若

35、测试结果超出标准 (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 ),应采用光功率计测试 复测以确定衰减超标原因。若在同一盘光缆中,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 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试验以判定断纤情况。(3)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合适的保护盖帽。(4) 机架、机柜安装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3mm。(5) 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 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或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 齐平。(6)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座盒宜采用预置扩张螺钉固定等方 式。(7) 缆线终接后,应留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 度宜为0.51.om ,工作区为lo30m

36、m ,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 留存。(8) 非屏蔽 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4倍;屏蔽 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6 10 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10 倍;光缆的弯曲半 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9) 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 pvc 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50 60 ,弯管道应为 4050;暗管布放 4对对绞电缆或 4芯以下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预埋线 槽宜采用金属线槽,其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50。(10)

37、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 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 缆线护套应阻燃。(11)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讯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 定。(12) 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 宜按单层设置, 每一路由预埋线槽不应超过 3 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 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 300mm。(13) 电管、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变时, 宜设置过线盒。(14) 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接线盒间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 设。(15) 暗管敷设不应有s弯。(16) 网络地板线缆采用金属线槽

38、敷设。(13) 金属线槽敷设时,在线槽接头处,每间距 3m 处,离开两 端 0 5m 处,转弯处等宜设置支架或吊架。(14) 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 可在立柱中布放线缆。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离,间距应符合设计 要求。(19) 综合布线系统干线子系统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 供汽、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19) 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20) 对绞电缆终接(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 ,(21) 终接时,每对双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 类不应大于13mm。(19) 双

39、绞线与 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可采用 a 类或 b类连接方式,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24) 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屏蔽置必须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 360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 宜小于lomm(25)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双绞线跳线不应超过 5m,光缆跳线不应超过lom。(26) 5 类及光纤综合布线工程测试项目为长度、 衰减、接线图、近端串音、电缆屏蔽层连通情况 (以上为电缆系统);衰减与长度(以 上为光缆系统)。(27)5 类及光纤综合布线工程测试仪表要求达到二级精度( 测试仪的性能参数包括:随机噪声最低值、剩余近端串音

40、、平衡输出信号、共模抑制、动态精确度、长度精确度、回损等)。(28)现场测试仪应能测试3、5类对绞电缆布线系统及光纤链路。 3系统测试及调试1)通信网络系统(1) 光缆线路的主要传输特性(光纤线路衰减、光纤后向散射信 号曲线、色散等)测试,要求达到设计要求。(2) sdh 光缆传输设备系统测试及功能检查(包括误码性能测试、光通道衰减测试、激光器保护功能检查、光缆线路系统保护倒换 准则检查等)应符合系统及设计要求。(3) 远端模块的系统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3) 程控用户交换机、接入网设备、数字数据网 (ddn) 节点机、会议电视系统、 vsat 端站、通信电源等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要求。 2)

41、计算机网络系统(1) 按合同或应用软件设计文件逐条测试执行功能。(2) 采用渐增测试方法,测试应用软件各模块间的接口及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系统集成测试的结果应符合合同及相关标准要求。(3) 采用设置故障点及异常条件的方法,测试应用软件的容错性 和可靠性。(4) 按应用软件设计说明书的规定,逐条进行可维护性和可管理 性测试。(5) 对应用软件的操作界面风格、布局、常用操作、屏蔽切换及显 示键盘等抽样进行可操作性测试。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 系统设备及受控设备的单体调试 (包括:ddc 的点对点;空调系统单体设备;给排水系统单体设备;变配电照明系统单体设备; 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等)。(2) 系统

42、调试(包括:系统接线检查;系统通讯检查;系统监控性能测试等)、系统功能测试,应按建筑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和 本工程的调试大纲实施。4)安全防范系统(1)单机通电检查(包括:入侵探测器;防盗报警控制器;摄像机;视频控制矩阵;前端解码器、控制器;控制编码器;监视器;视频处理器;录像机;出入口设备;巡更设备;对讲访客、车库管理、 通信等设备)。(2)按现行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调试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出人口系统、巡更系统、访客报警系统、车库管理系统、通讯系统。 要求系统连续运行120小时内无故障。5)综合布线系统(1) 对绞布线原则上全部测试(测试项目主要为:接线图、长度、衰减、近端串音衰减等)。若

43、需抽样测试时,线对与信息端口(点)的 测试比例应大于10。(2)光缆布线时的光衰减测试方法,应满足gbt8401的要求。 (3)综合布线的自检,可采用基本链路测试形式。(4) 综合布线的应用验收应采用信道测试形式。(5) 测试不合格的光纤、双绞线、信息端口(点)应及时修复,并经重测,直到合格。4工程验收1)通信网络系统工程验收(1) 信息通信系统施工阶段验收,应包括:随机检查、系统测试 和初验检查。(2) 信息通信系统通过初验测试后,即可进行系统验收。系统验收应包括:割接准备、试运转验收测试、最终验收各阶段,并按建 筑物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的规定进行。(3)应核查的质量控制资料文件(包括:系统文

44、件;计划文件;维护手册;命令手册;安装手册;硬件技术手册;软件系统文件;电路说明;程序说明;程序清单;安装设计文件;局数据及用户数据; 系统测试记录等)。2)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验收(1)按合同或有关标准的规定确认oa系统工程各阶段进行的测试、检查和验收结果,确认设备、子系统和系统的测试结果;对 oa系统的功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性等进行全面的鉴定;确定 oa 系统必须复测及复验的项目。(2) 检查实物质量及技术文档符合合同及标准规定后,对本工程 oas进行评定和签收。(3) 应核查的技术文档资料文件(包括:工程合同及附件;供货合同及附件;补充合同及附件;系统设计方案;应用系统设计文件;工程技

45、术文件;设备选型和供应商选择论证文件;设备或子系统测试记录及验收文件;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工程重大事故记录及报告;系统测试和试运行记录;系统设计报告;工程实施报告;系统测试和试 运行报告;用户报告等)。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验收(1) 依照建筑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及本工程 bas 工程调试大纲规定的程序、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用的仪器仪表和相 关的技术规程,对建筑bas进行过程及竣工验收。(2) 应核查的质量控制资料文件 ( 包括:系统图;技术设计图;施工管线平面图及接线端子图;监控点表;软件参数设定值及逻辑图;产品说明书及随机资料;工艺流程图;监控点测试数据表;单 体设备测试报告;软件功能测试报告等)。4)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1) 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验收一般由建设单位会同公安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安排,有关人员必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并将知密 面控制在最小范围。(2) 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验收一般按试运行、技术培训、竣工初验、系统测试等阶段进行;检测报告应体现正确、公正、完整、规范,并注重量化;系统检测抽查项目一般为:电视监控系统 前端设备2030,其它系统1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