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发电的显热蓄热技术进展_第1页
太阳能热发电的显热蓄热技术进展_第2页
太阳能热发电的显热蓄热技术进展_第3页
太阳能热发电的显热蓄热技术进展_第4页
太阳能热发电的显热蓄热技术进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32 卷 第 7 期2014 年 7 月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vol.32 no.7 jul. 2014太 阳 能 热 发 电 的 显 热 蓄 热 技 术 进 展汉京晓, 杨勇平, 侯宏娟(华北电力大学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北京 102206)摘 要: 介绍了太阳能热发电显热蓄热的 3 种技术:单一流体蓄热,直接接触蓄热和间接接触蓄热。 单一流体 蓄热,主要有导热油、熔融盐和蒸汽 3 种选择。直接接触蓄热,使用廉价材料作为蓄热介质,节约了成本。间接接 触蓄热使模块化安装成为可能,进一步克服了直接接触蓄热的缺点,为蓄热技术发展提供了便利。关键词:

2、 太阳能; 热发电; 蓄热; 显热中图分类号: tk512; tk51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5292(2014)07-0901-05doi:10.13941/ki.21-1469/tk.2014.07.0010引言在石油、煤炭等资源储量日益枯竭的背景下,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 近 年来,以美国、西班牙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力建设 大容量(50 mw)的太阳能电站。 由于太阳能资 源存在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因此达到稳定的电力 输出是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太阳能热发电分为独立运行和联合运行两大 类。 前者以太阳能作为唯一的能量来源;后者是 以太阳能

3、和化石燃料联合发电。 一个独立运行的 太阳能热电站,如果没有蓄热装置,只能在有足够 日照强度的情况下发电,当日照强度较高时,超出 发电负荷的电量又得不到利用而白白地浪费。在 独 立 运 行 的太阳能热发电站设置蓄热 (tes)装置,可以平稳电力输出、延长太阳能电站 设备的使用时间。 联合发电电站设置蓄热装置, 还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例如,某太阳能-火 力联合电站在无蓄热的情况下,太阳能系统一般 只能承担总负荷的 13%25%2, 而一个有蓄热装 置的槽式太阳能电站, 以存储 6 h 满负荷容量计 算,则可以承担总负荷的 40%3。常见的蓄热方式有显热蓄热、潜热蓄热和热 化学蓄热4。 显热

4、蓄热方式一般是通过流体和蓄 热材料的单纯显热交换来实现。 该方式包括单一 流体蓄热、多种介质直接蓄热和间接蓄热。 潜热 蓄热方式通过相变材料的相变,在一定的温度范 围内蓄热和放热4;热化学蓄热方式利用热能催 化化学反应, 一般通过制氢的方式来存储能量。 考虑到成本、技术难度以及传统火力发电厂的设 备类型,采用直接显热蓄热技术最为简易。不同热发电方式的运行温度不同, 蓄热系统 选用的工质和蓄热器形式也不同, 若要准确地设 计建造足够容量的蓄热设备, 就要掌握蓄热器内 蓄热、放热过程的特性。 本文在对常见的 3 种显热 蓄热技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 着重对间接接触蓄 热方式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进行讨

5、论。1 单一流体蓄热双罐蓄热是常见的单一流体蓄热形式。 工作 流体既能在集热场中充当换热流体吸收热量,又 能在蓄热罐中充当蓄热介质。 如图 1 所示的太阳 能热电站中有两个蓄热罐,分别为冷罐和热罐5。集热器冷罐热罐定日镜发电装置图 1 双罐蓄热原理图fig.1 schematic of dual-tank thermal energy storage收稿日期: 2014-01-07。基金项目: 国家“863”项目(2012aa050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206049)。作者简介: 汉京晓(198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太阳能蓄热技术。e-mail:csphj

6、x可再生能源2014,32(7)在集热场的光热转换过程中,阳光经定日镜 反射到集热器上,低温的换热流体在集热器中被 加热到高温,然后被送入到热罐中蓄存起来;在发 电机组的发电过程中,可以利用换热器放出热量, 换热流体温度降低后被送入冷罐中蓄存起来,阳 光充足时由泵送回集热场中加热。早期的双罐系统,采用导热油作为换热和蓄 热介质。 常用的导热油主要成分是联苯和联二苯 氧化物的共溶混合物6。 19841991 年,以色列 luz 公司在美国加州建成了 9 座槽式电站, 总装机容 量为 354 mw。 该电站即采用了双罐蓄热系统,利 用导热油显热蓄热。 电站运行时,冷罐蓄存的导 热油温度为 240

7、, 热罐蓄存温度为 307 。 其式。 在槽式热发电领域,直接蒸汽发生技术(dsg)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9。 dsg 能使水直接在吸热管 中吸热蒸发得到高温水蒸气, 既能节省导热油成 本和换热器投资,又能避免导热油的泄露和污染, 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发电技术。图 2 是一种滑压运行的蒸汽蓄存器10。 当集 热场中热流强度发生变化时, 该类型蓄热器内蒸 汽流量保持不变, 仅仅通过滑动调节蒸汽的压力 来改变蒸汽的焓值, 在低负荷时做功能力损失较 小。由于蒸汽的密度较低,单位体积所蓄存的能量 较少,因此单纯储存蒸汽的蓄热器性价比较低。如 果将热量蓄存在饱和水中, 则可以大大提高蓄热 器的经济性。中,seg

8、s i 电站发电能力为 13.8 mw, 蓄热罐蓄 热能力为 120 mwh,能够满足满负荷发电 3 h。 研 究发现,对于大容量热发电站, 如果蓄热容量增 大,投资成本将急剧提高。 在 segs 电站中,导热 油成本占总投资的 42%7。蒸汽出口蒸 汽水水的进出口蒸汽进口若要降低投资,就应考虑采用低成本的蓄热 流体。 在电站中使用熔融盐为蓄热体就是一种不 错的选择8。 最常见的是二元硝酸盐(如 nano3 和kno3 的混合物), 其凝固点可低至 220 ; 包含nano2、nano3 和 kno3 的三元硝酸盐混合物凝固 点为 120 , 包 含 ca(no3)2、nano3 和 kno3

9、 的 三 元硝酸盐混合物凝固点为 130 。1995 年,solar two 采用二元硝酸盐 (60%的 nano3 和 40%的 kno3)作为蓄热介质,冷罐温度 为 290 ,热罐蓄热温度为 565 ,蓄热罐能够蓄 热 105 mwh,大约可以用于满负荷发电 3 h。 这个 成熟的技术后来又被应用到西班牙塞维利亚附近 的 gemasolar 电站。 建于 2008 年的 gemasolar 商 用电站,装机容量 20 mw,蓄热罐的蓄热能力可 维持 15 h 的满负荷发电。 该电站达到了全天候发 电,年发电时间达 6 500 h。 2011 年成功商用运行 后,单一流体双罐蓄热技术正式走向

10、成熟。 但是, 双罐蓄热模式要求每个罐体都能够储存系统中所 有的流体,这就造成了一部分罐体空间未被利用, 提高了投资成本。 此外,由于双罐罐体的体积增 大,对环境的散热也增加。 在 solar two 电站所有 设备关停后,连续监测 18 h 发现,热罐和冷罐的 放热功率分别为 102 kw 和 44 kw。水蒸气蓄热是另一种单一流体显热蓄热的方图 2 滑压运行的蒸汽储存器fig.2 scheme of sliding pressure steam accumulator在商业电站中,西班牙塞维利亚附近的 ps10 塔式电站采用了蒸汽蓄存技术。该电站从 2007 年 起开始发电 , 装机容量

11、11 mw, 可以产 生 275 饱和蒸汽, 多余的饱和蒸汽被送入饱和水蓄热器 中蓄存。我国的八达岭塔式电站中,应用了蓄热器 存储 2.5 mpa、224 的饱和水/蒸汽11。饱和蒸汽蓄热代替熔融盐或导热油蓄热,虽 然节约了换热介质的成本, 但是蓄热设备承受的 压力较大,也会增加设备成本。 此外,蒸汽蓄热的 温度较低,发电效率也不高。2 直接接触蓄热采用单一流体来充当换热流体和蓄热介质, 无论是采用导热油,还是熔融盐,成本都比较高。 如果利用相对便宜的介质来充当蓄热介质, 则有 望大幅降低投资成本。 对于一个填充有多孔介质(如碎岩石、沙砾等)的蓄热单罐,高温换热流体从 罐体顶部充入蓄热罐后,

12、会在罐体内部形成一个 温度跃升的薄层,薄层上部为高温区域,下部为低 温区域,中间维持稳定的温度梯度,该现象被称为 斜温层12 ,13。 研究显示,该薄层能够维持很长的时 间。对于电站发电运行而言,该模式可以有效地减 少蓄热罐体的体积。902汉京晓,等 太阳能热发电的显热蓄热技术进展图 3 为一填满岩石的单罐蓄热器14。 罐体内 填充岩石作蓄热材料,其孔隙率 (换热流体与罐 体体积之比)越小,即使用的换热流体越少,成本 越低。 位于美国加州的 solar one 塔式电站是最早 应用该蓄热技术的太阳能热电站,其斜温层单罐 中就是使用岩石和沙砾作为蓄热介质,导热油作 为换热流体15 。 该电站于

13、19821988 年进行了试 验发电。发电单元集热 场单罐图 3 斜温层单罐蓄热器示意图fig.3 schematic of thermocline single tes tank采用多孔介质,特别是采用岩石等固体材料 蓄热,要注意化学稳定性问题。 以导热油为换热 流体时,导热油不易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但要避 免岩石在长时间运行中粉碎开裂产生粉末,因此 要在罐体顶部和底部增加过滤装置。 以熔融盐作 为换热流体时,就要防止偏碱性的熔融盐与岩石 发生化学反应,而污染熔融盐。3间接接触蓄热要避免换热流体和蓄热材料之间发生化学反 应,防止换热流体被污染或分解,可以采用换热器 将二者完全分隔开来的间接接

14、触蓄热。 同时,较 为简单的布置形式也便于准确计算其蓄放热效 果,有利于电站运行控制。位 于 西 班 牙 granada 的 andasol i 槽 式 电 站 应用了间接接触蓄热装置 。 电 站 装 机 容 量 50 mw,2009 年开始发电,槽式电站产生的过热蒸汽 通过换热器与熔融盐进行换热。 蓄热系统采用双 罐结构,热罐温度 384 ,冷罐温度 291 ,能够 提供 7.5 h 满负荷发电所需热量。 2013 年,世界最 大的热发电站,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 solana 槽 式电站建成投产。 该电站装机容量 280 mw,也采 用了熔融盐作为蓄热介质, 能够满足 6 h 满负荷 运行需

15、要。在大规模太阳能热电站蓄热系统中,要想节 约成本,加快安装速率,可以考虑模块化生产蓄 热单元, 常见的蓄热单元有管式 、 柱 式 和 板 式 3 种形式(图 4)16。管式蓄热单元的蓄热方式:换热 流体在管内流动,蓄热材料在管外 ; 柱式蓄热单 元的蓄热方式:换热流体在管外流动 , 蓄热材料 在管内;板式蓄热单元的蓄热方式 : 换热流体和 蓄热材料成板式交替布置 。 以管式蓄热模块为 例,管道中流过导热油或熔融盐 , 管道外是更加 便宜的碳酸盐等熔融盐,蓄热介质可以在封装的 区域内流动。(a)管式(b)柱式(c)板式图 4 模块化蓄热单元的主要形式fig.4 main configurati

16、ons of tes modulus固体介质蓄热与模块化蓄热结构相似,蓄热 介质采用耐高温的混凝土或耐火陶瓷,与换热流 体流经的管道紧密凝固在一起17。 图 5 为高温固 体介质蓄热结构的断面图。 由图可见,蓄热固体 材料与换热管道接触紧密。 经长期测试发现,混 凝土结构容易开裂,而耐火陶瓷比较稳定。(a) 混凝土结构(b) 耐火陶瓷图 5 高温固体介质蓄热结构断面fig.5 cross sec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solid media tes structure要采用固体介质显热蓄热,须要使固体材料 膨胀系数与管道金属的膨胀系数相近,否则在长 期蓄放热过程中,会

17、损坏管道,造成漏液,这是固 体介质蓄热难以推广的关键。 为了解决固体蓄热 介质蓄放热速率较低的问题,laing 在蓄热材料中 添加石墨或金属碎屑来强化传热,是较为经济的 18。 对比添加强化传热翅片和不添加翅片的效果 表明,虽然添加翅片可以减少换热管道数量,但经 济性不如单纯使用光管。从成本角度考虑,完全用单一流体蓄热和换 热是不经济的,因而使用较便宜介质作蓄热材料 的接触式蓄热方案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太阳能热 电站的设计阶段,根据所需要的蓄热量,确定最优903可再生能源2014,32(7)的蓄热罐体尺寸和填料用量,能够有效地降低成 本。4结语单一流体蓄热,无论是采用导热油,还是采用 熔融盐,

18、成本均较高,已经逐渐退出了应用;当解 决压力容器问题后,蒸汽蓄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 景。采用岩石和沙砾等廉价的蓄热材料,填充到 斜温层单罐中进行多孔介质直接接触蓄热已受到 了广泛关注。 但是要注意蓄热材料与换热流体的 匹配问题,避免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失效。间接接触蓄热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蓄热技 术,避免了直接接触蓄热弊端,得到了广泛认可。 但对于固体介质蓄热,要解决膨胀性匹配问题和 强化传热问题。参考文献:1 jacobson m z. review of solutions to global warming, air pollution, and energy security j. ene

19、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9(2):148-173.2 herrmann u,kearney d w. survey of thermal energy storage for parabolic trough power plants j. journal 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2002,124(2):145-152.3 price h.a parabolic trough solar power plant simulation model c. hawaii us:ises 2003 international sol

20、ar energy conference,2003.4 adinberg r, zvegilsky d, epstein m. heat transfer efficient thermal energy storage for steam generation 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0,51 (1):9 - 15.5 medrano m, gil a, martorell i, et al. state of the art on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for power ge

21、neration. part 2 -case studies 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0,14(1):56-72 .6 d kearney, b kelly, u herrmann, et al. engineering aspects of a molten salt heat transfer fluid in a trough j. solar field energy,2004,29(5-6):861-870.7 herrmann u, kelly b, price h. two -tank molten salt

22、storage for parabolic trough solar power plantsj. energy, 2004,29(5-6):883-893.8 左远志,杨晓西,丁静,等.熔融盐斜温层蓄热的热特 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2,33(1):135-140.8 zuo yuanzhi,yang xiaoxi,ding jing,et al.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n the molten salt thermoclin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j.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

23、ica,2012,33(1):135-140.9 montes m j,abnades a,martnez val j m. performance of a direct steam generation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for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solar multiplej. solar energy,2009,83(5):679-689.10 sandnes b,rekstad j. supercooling salt hydrates: stored enthalpy as a

24、function of temperature j. solar energy, 2006,80:616-625.11 徐二树,高维,徐蕙,等.八达岭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蒸 汽蓄热器动态特性仿真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12,32(8):112-118.11 xu ershu, gao wei, xu hui, et 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team sccumulators in the badaling solar power tower plant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2,3

25、2(8):112-118.12 yang z,garimella s v.molten -salt thermal energy storage in thermocline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boundary conditions j. applied energy,2010,87 (11): 3322-3329.13 delaquil p,kelly b,lessley r. solar one conversion projectj.solar energy materials,1991,24:151-161.14 li p,lew j v,k

26、araki w,et al. generalized charts of energy storage effectiveness for thermocline heat storage tank design and calibration j. solar energy,2011,85(9):2130-2143.15 biencinto m,bayo n r,rojas e,et al. simulation and assessment of operation strategies for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s with a thermocline s

27、torage tank j. solar energy, 2014,103:456-472.16 xu b,li p,chan c l.extending the validity of lumped capacitance method for large biot number in thermal storage application j. solar energy,2012,86:1709 - 1724.17 laing d,steinmann w,tamme r,et al. solid media thermal storage for parabolic trough power plantsj. solar energy,2006,80(10):1283-1289.18 laing d,steinmann w,fib m,et al. solid media thermal storage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modular storage operation concepts for parabolic trough power plants j. sol en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