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练习题2017_第1页
导论练习题2017_第2页
导论练习题2017_第3页
导论练习题2017_第4页
导论练习题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C )第一章 导 论、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D )A. 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B. 奴隶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C. 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C )A. 15 世纪中叶产生的 B . 16 世纪中叶产生的C. 17 世纪中叶产生的 D . 19 世纪中叶产生的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 ( A )A. 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 批判地继承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C. 批判地继承庸俗经

2、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D. 批判地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 C )A. 17 世纪中叶B. 18 世纪中叶C. 19 世纪中叶D. 20 世纪中叶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 C )A. 近代西方经济学C.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B. 现代西方经济学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C )A. 商品交换B.社会生产力C.物质资料生产D.社会生产关系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D.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8马克思主义政治

3、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B )A.揭示剩余价值规律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揭示价值规律D.揭示社会发展规律9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A. 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劳动、技术、管理10构成生产资料的因素是( C )A. 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C.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A )B. 劳动、资本、土地D. 价格、供求、竞争B.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D.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D.A.原料和材料B 道路和土地C.生产工具D.厂房和仓库12.正在施工中的建筑物是( C )C. 劳动对象D.劳动产品A. 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13.天然存在的矿藏属于 ( B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

4、动手段D.生产工具.在炼钢厂中运输铁水的火车属于( C )A.劳动对象B.原材料C.劳动资料D.辅助材料15. 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B )A. 二者都是劳动对象B.前者是劳动对象,后者是劳动资料C. 二者都是劳动资料D.后者是劳动对象,前者是劳动资料16. 奶牛和肉牛在畜牧场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C )A. 二者都是劳动对象B.二者都是劳动资料C. 奶牛是劳动资料,肉牛是劳动对象D. 肉牛是劳动资料,奶牛是劳动对象17. 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A. 劳动者 B.劳动资料C. 劳动对象 D. 生产管理18.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B )A. 生

5、产的产品B.生产工具C. 劳动者的劳动技能D.劳动对象19.在人类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家庭关系B.生产关系20.C. 分配关系D.政治关系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 AB .政治利益关系D .自由买卖关系A. 物质利益关系C .平等交换关系21. 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 A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产品的分配方式D.社会的上层建筑22.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C )A. 交换B.分配C.生产D.消费23社会生产方式是 ( A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

6、统一C. 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A )A.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生产方式D.经济规律25.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构成该社会经济基础的是( B )A. 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 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 占主导地位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总和D. 占主导地位的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的总和26.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C )A. 价值规B.剩余价值规律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 按劳分配规律27. 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

7、律是(C )A. 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D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8. 决定社会经济制度更替的规律是(B )A. 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D.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BD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B 无产阶级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C.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D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其提供了理论来源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是(ACD

8、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熟B 简单商品经济的形成C.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D.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需要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有(BD )A.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D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ABCD )A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B. 植根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土壤之中C. 不是封闭的、凝固的、静止的学说D. 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完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于无产阶级5. 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BCD )A. 同广大劳动人民的

9、根本利益是一致的B. 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C. 能突破剥削阶级私利和偏见如实反映客观真理D. 能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6物质资料生产是( ABCD )A. 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B.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C.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7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 ABCDA.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B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C.它是人类政治、科技、艺术等发展的基础D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8.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是 ( ACD )A.劳动者的劳

10、动B科学技术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9.劳动资料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ABD )A.生产工具B.各种容器C.原材料D.厂房、仓库等10.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ACD )A. 土地B.种子C.道路D.仓库11. 生产工具是( BD )A. 生产的主体B.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因素C. 首要的生产力,是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D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12. 劳动对象主要包括(BC )A.劳动工具B.矿藏、原始森林等自然物C. 棉花、砖瓦等劳动生产物D. 机器设备及各种基础设施13. 在构成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 ( AD )A. 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B. 劳动资料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C. 劳动对象

11、是生产的主体D.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14. 科学技术 ( ABD )A. 是第一生产力B.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C. 是生产关系的标志D.推动了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15. 下列有关社会生产力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 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水平B. 反映其发展水平与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C. 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D. 它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16.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BCD )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ABCD )D. 消费B.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C.社会生

12、产关系的基础17. 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包括(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18.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 ( ABCD )A.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C.交换关系19.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重视生产力的状况,这是因为( ABC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B.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D. 生产力状况如何,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20. 下述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D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B

13、. 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C. 生产关系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上的相互关系2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BCD )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2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概括地说表现在( ABCD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C. 生产力决定着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D. 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23.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它是 ( ACD )A. 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

14、发生作用的B. 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没有关系C. 既不能被人们消灭,也不能被人们改造的D.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发生作用的 2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CD )A. 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B.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 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D.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31. 人们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能够( B D )A.改造经济规律B.利用经济规律C. 制定经济规律D.认识经济规律25. 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 BCD )A. 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B. 前者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后者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C. 前者绝大多数只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作用,后者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D. 对前者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受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对后者则不受这种局限26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ABC )A.共有的经济规律B.特有的经济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27. 马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