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毫 不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 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 激情,大声疾呼,抒发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 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 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 石、溪流

2、、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 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借景抒情又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 两者从大的方面说是一致的,只有很细微的差别,下面我们 简单区分下:1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引发联想, 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通常是前面写景,后面生情。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 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四句写登高所闻所见。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奔 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 志难酬的感怆。后四句写诗人因目睹苍

3、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联想到自 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而生出的无限悲愁之绪;诗 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 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2 、寓情于景:是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 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 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更含蓄和间接。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歌以明快的笔调 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 是抒情。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 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

4、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 旌摇荡了。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 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 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蒙的色彩。这首诗将自然风景和人 文景观交织起来进行描写,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 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 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另外有以乐景写乐情,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属于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 种欢乐的场景,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5、“江 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 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 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 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 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前两句是典型的乐景。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 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 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 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 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 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

6、路 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 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 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 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 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 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 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收束 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 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 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

7、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 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 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 诗人在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 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 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 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 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 的爱,等等。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 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 成一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 是抒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