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治_第1页
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治_第2页
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治_第3页
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治_第4页
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治厌学而旷课、逃学,是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中常 见的不良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具危害性的问题。 (一)旷课、逃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旷课、逃学往往是 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的态度 甚至惧怕的心理状态,而在其行动中形成的不良表现方式。 经常旷课的学生其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等方面呈现出下列 特点: 1、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些学生往往认知活动水平差,在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 被动的应付状态。他们对学习普遍有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 分散,听讲心不在焉,记忆的方法和习惯不良,加之缺乏学 习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动力不足、效果不

2、好。由 于这些学生不愿学、不会学而学不会,必然导致学习成绩差 并形成恶性循环。调查发现,经常有旷课、逃学行为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 抑郁、焦虑的厌学情绪,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性和偏执 心理方面也明显高于一般对照组的学生。据一些接受个别访 谈的家长和班主任反映,这些学生往往会随着上学时间的迫 近,心情由平静变得不安起来。如果强迫其上学,他们就会 闭门不出, 没有任何反应, 甚至会发脾气、 破坏东西。 可见, 经常旷课、逃学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是明显低于一般学生水平的。 2、自尊程度较低调查中发现,经常旷课、逃学的学生自尊、自信水平也较低。由于学业成绩差,他们很 少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关注与重视,

3、开始表现为惭愧、 内疚、掩饰自己,继而发展为满不在乎、不以为然和自暴自 弃,失去了应有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他们会积极寻找其他 途径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表现出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 教师对着干, 直至旷课、 逃学。 他们经常出没于校外游戏房、 舞厅、网吧等青少年不适宜的场所,寻找刺激、混日子、消 磨时光。 3、人格特征大多呈内向、情绪不稳定型根据调查中运用艾森克个性量表测量的结果表明,经常旷课、逃 学的学生个性内向型的明显多于外向型的,情绪不稳定型的 明显多于稳定型的。 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孤独、 焦虑、 忧郁、 冷漠、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 等不良人格特征。这些学生往往心

4、情容易激动,行动异常。个别学生早上 情绪明显不安定,有病态反应,午后恢复正常,夜晚却能非 常安定地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而且时间很长。这时,他们 可能表示出“明天早起一定上学去”的决心,但第二天天一 亮,他们又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赖床、迟起,甚至于闭门 不出、睡大觉而不上学。有的学生往往是星期一情绪最不安 定,双休日、节假日心情愉快、行为正常。另外,这些学生 往往还表现出特别小心、谨慎,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二)学生旷课、逃学的原因学生旷课、逃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1、来自学校 教育内部的原因比如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重大变化,如升留级、换班或转 学、新入学、升学等学习环境的变迁等。与学

5、校生活有关或 在学校遭遇到的痛苦、失望、挫折和打击等不愉快的情绪体 验等,特别是升学竞争的压力造成学生沉重的精神负担。课 程教材设置不合理,过难、过深,不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 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枯燥、 “满堂灌”;教师对个别学生的歧 视与惩罚等。 2、来自社会的原因 比如新“读书无用论” 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日益恶化的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的 影响,社会规范的失调等。 3、来自家庭的原因 比如不 完整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环境、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 等,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分离焦虑”所产生的一种对父母和 家庭的病态情感影响等。 4、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学生的不良学习动机和兴趣为标志的较低的心理健康

6、水平和 学生的人格缺陷。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学生心 理健康状况对其旷课、逃学行为的影响 低水平的心理健 康状况是导致学生讨厌学习,甚至产生旷课、逃学行为的一 个重要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 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知觉、 思维、记忆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归纳,可以指引认识的进程 记忆的恢复、思维的构成和知觉的形成等。相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人际敏感、敌对、强迫、焦虑等心理状态,极易导致厌学的情绪和行为。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特 别是情绪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 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敏捷性、精确性和灵活性,影响 学生智力水平的正常发展。以至于使学生课堂上不能积

7、极思 考,作业、考试错误百出,学业成绩不良。在当前激烈的升 学竞争背景下,如果他们一直处于失败的心理体验中,进而 产生不良的自我意识,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动机,更 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则这种低自尊的心理水平会进一步加 重其厌学的情绪,进而导致旷课、逃学行为的发生。(2)学生不良的人格特征对其旷课、逃学行为的影响 与一般的 学生相比较,那些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神经质型个性的学 生更易产生厌学情绪和旷课、逃学行为。这是由于其不良的 人格特征会影响到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度和平衡 度,从而使他们的知觉、记忆、思维的功能受到阻碍,智力 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最终导致他们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 时极

8、易疲劳,注意力极易分散,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下降, 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讨厌学习、害怕上学的旷课、逃学 行为。(3)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理想和世界观水平对其旷、 逃学行为的影响有的心理学家将厌学旷课的学生分成多种类型,但无论 是“品德不良型” 、“学习不适应型” 、“人际关系不适应型” 、“有意拒绝型”,还是大多数的“混合型”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一缺乏“自我能动性”。他们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能自觉排除来自环境的各种 干扰,不能自觉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而是采取消极 的旷课、逃学行为来逃避学习困难。究其本质,在于他们缺 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没有远大的理想。青少年正处

9、于人生价值观和理想、世界观的形成期,但还很 不成熟。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增强、知识面的 扩大,在感受到成长喜悦的同时,一些学业基础好、成绩好 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良性循环,他们 就会乐意去上学。相反,如果学生感到学校生活很无聊、乏 味,甚至是痛苦,他们就不愿意上学,更愿意躲在家里或校 外娱乐场所寻找乐趣,获得精神寄托。此外,在当前激烈的 升学竞争中,学生预感到自己升学无望时,就会认为“去不 去一个样”,“去也没什么意思,反而难过、受罪”,倒不如溜出校外自由自在。这也正是初中生旷课、逃学比例相对高 于小学生和高中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至打高中阶段, 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10、和理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生的目标已 经比较明确,因而,虽然学生中仍有厌学情绪, 但随意旷课、 逃学的行为也就相对减少。(三)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矫 治策略如何有效地防止和矫治学生的旷课、逃学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呢?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 一些策略。 1、消除导致学生旷课、逃学的各种影响源,树 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努力使学生愿学、乐学。 由 于厌学心理是导致学生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直接因素, 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的行为,首先就要 努力消除导致学生厌学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学生愿意学习、 乐意学习。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学生过重 的学习负担、 教师不当的教

11、育方式、 教师对部分学生的歧视、 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社会风气及传媒中消极因素的不良暗 示、不良友伴群体的消极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要努力消除的 负面因素。 2、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心理与人 格的健康发展。 由于中小学生的不良心理和人格特征与 旷课、逃学行为高度相关,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 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 的。(1)要建立心因性旷课、逃学学生的心理档案,认真了 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状况,以保证对这些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帮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2)要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结 合学科教学,对厌学旷课和逃学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3)要将厌学旷课和逃学的学生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 重点对象,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厌学、旷课和 逃学的根本原因。可根据“成功性原则”指导学生运用积极 的心理暗示方法予以“积极强化” ,建立学业自信。(4)要努力培养旷课、逃学学生的自尊人格,提高他们的 自尊水平。对于旷课、逃学学生不能马上就认定为特殊学生 而另眼看待,甚至“打入另册” 。否则,他们会因为教师的 歧视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失败的情绪体验而自暴自弃,失去自 尊。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