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 21 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宋国蒙(今 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在政治上,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 于庄子一书中。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和杂篇 11 篇。庄子一书 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 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 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 事物进行极细致、生

2、动的描绘,是先秦诸子文 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 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背景材料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 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 的热忱。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 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 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 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 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他们俩 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文 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 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 秋水。2.文章中心概括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 惠子围

3、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 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 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 的思想。3.写作特点(1) 采用对话的形式。本文通篇采用对话 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 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 的诡辩艺术。(2) 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庄子是 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 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 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 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1 / 4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古今异义循其本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2)

4、一词多义之:子之知鱼之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无义)是鱼之乐也(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乐”) 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全石以为底(整个的)(3)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惠子相梁相:原意为宰相,文中指做宰相(4)重要句子翻译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译文: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 的快乐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 乐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译文:我不是你,

5、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 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译文: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 濠水上知道的。(5)问题探究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 21 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的投射与外化。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答: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 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 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 机智。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6、?答: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 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 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 灵活跃然纸上。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 么?答: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 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 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 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 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答: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 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认 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

7、心境的投射与 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 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 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典型题精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 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 庄子和惠子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其原

8、因是什 么?3. 庄子为什么说“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一)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 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 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 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 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 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 子矣

9、;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 4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 21 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a. 惠子相梁(做宰相)b.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c.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d. 请循其本(本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a. 其:其名为鹓鶵/楚王问其故b. 于:夫鹓鶵发于南海/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c.而: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夫环而攻之d.之:我知之濠上也/游于濠梁之上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一)中,借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人,表现 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b. 鹓鶵的故事中,庄子用“鹓鶵”比喻高洁之 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 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 刻。c. 语段(二)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 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 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 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 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参考答案典型题精选1.(1)鱼(在河里)游得多么

11、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 道鱼的快乐是完全 可以确定的!【解析】本题 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 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 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 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 句中的重点词有:从容,悠闲自在;是,这是; 乐,快乐;句子翻译为:白(在河里)游得多 么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2)句中的重 点词有:固,本来;非,不是;全,确定;句 子翻译为: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

12、知道鱼的快 乐是完全 可以确定的!2.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原因: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立场的不同 - 一个超然物 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另一 个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解 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文章 的内容来看,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焦点是认识事 物的角度。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 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 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 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 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 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是他愉悦心境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他顺应3 / 4自 然、远离现实、

13、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解 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与人物性格的分析。庄 子看到水里的鱼,认为“出游从容”的鱼是快 乐的,动物的情感人是不了解的,所以他这么 说代表的是自己的一种心情,这里表现的当然 是庄子性格洒脱,无拘无束的自由快乐的心 境,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也就不为名利所累, 所以自始至终都是自由的。模拟测试1.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 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 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句 意:惠子在梁国做宰相。相:做宰相。b.句意: 在国都中搜寻了三天三夜。国:国都。 c.句意: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14、游:游玩。d.句意 为: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本:本原,初 始。 故选 d。2.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 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 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 “其”分别为代词,它的/代词,代墨子; b. 均是介词,从; c.“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承接; d.“之”分别为代词,代“鱼 之乐”/助词,的。 故选 b。3.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 要)取代你做宰相。”【解析】本题考查重点 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 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 21 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 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重点词语有: “或”,有人;“相”,做宰相。句意为:有 人对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 取代你做宰相。”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 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 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bd 正确; c“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 全一致的”不合文意。 故选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