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我们周围的土壤重 难 占 八、1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2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教材分 析本课学生需要了解土壤是各种物 体的混合物,土壤中既有沙石土, 也有动植物残体。了解土壤中的居 民及它们在干什么。教 学 目 标1、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2、知道土壤里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 植物和它们的遗体。3、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4、认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5、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程 序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师学生组织教 学提问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讲 授 新 课1、实验前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对 土壤知道些什么?我们可能在土 壤里发现什么?1、记录自己在挖土
2、过程中所看到 的,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收获。2、观察土壤的样品,完成观察记录。3、学生讨论自己的研究方法。4、汇报。培养学生仔 细观察,合 作探究的精 神。实 验 操 作1、告诉学生去干什么,向学生交 代 安全注意事项。2、分发工具, 和学生一起到一块空地去挖土。3、带领学生观察土壤样品,4、将学 生分成两人一组,课桌用报纸铺好 后,让每组的材料员 到班级的资 源角取土壤样品。1、采集土壤样品。2、清理现场, 恢复土地原来的样子。3、用放大镜 观察土壤样品,然后两人合作,一 个人观察,一个人记录。教师学生教学意图31实 验 操 作延 伸 与 拓 展提问:现在你们已经观察过土壤, 你们想研究关于
3、土壤的什么新问 题?1、学生提问题。2、学生对所提问题分类,然后讨论 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资 料获得答案,哪些可以回家作为 一项长期观察的任务进行,哪些 可以当场完成研究任务。对本 教案 的意 见或 建议课题土壤的保护重难点1、了解土壤为人类(生命) 提供了仕么?2、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 造成了什么危害。3、激发学生为保护土壤而 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 识。教 材 分 析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 壤为人类提供了仕么,为生命提供了什 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 危害。并由此引发学生的行为变化,引 发学生为保护土壤而行动。教学目标1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 够差异讨论。、2、知
4、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I- P 、贝献。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 破坏土壤的4、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 害5、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 够感激土壤6、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 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学程 序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师学生组织教 学问题导入:想知道土壤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激发学生 的兴趣讲 授 新 课一:出示讨论。1、土壤里生长的哪些东西直接提供给我们人 类?2、土壤里的那些东西被动物们利用了?3、我们的生活里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二、小结。小组活动。小组阅读自己的“土壤资料”卡片。 讨论、交流自己的 新发现。汇报。让学生了 解土壤对 我们人类 的重要性,让学生结 合自己的 体验来充 分交流。实
5、验 操 作一出示图片资料。二.提问: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 三演示实验。1、洗涤剂对土壤的影响;2、电池对土壤中生物的影响;3、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五.出示讨论:1、根据以上现象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做才 对?2、你看到过那些破坏土壤的行为和现象3我们家乡土壤被破坏的程度?假如地球上 没有土壤回岀现什么现象?观察、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汇报观察、讨论、谈 看法。同桌讨论、汇 报。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表达能力。由此延伸到人们的 日常生活、生产建 设和发展经济方面 的行为。延 伸 与 拓 展一、提问:我们能为土壤作什么?二、作业布置:1、办一份宣传小报。2、组织班级的实际行动。激发学生表达自己
6、 的愿望并附诸实际 行动。评 价反 思对 本 教 案 的 意 见 或 建 议课题肥沃的土壤重 难 占 八、1、死的动物如何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 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的。2、蚯蚓在改良土壤方面的作用。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教材分析1、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探究烂 树叶和土壤颜色之间的关系。2、制作和观察肥料袋探究动物的生 活会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什么影 响。教 学 目 标1、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2、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 分。3、知道在成肥的过程中蚯蚓的作用。4、建立腐殖质的概念。5、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和安全 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师学生组织
7、教学教师检查学生材料准备的情况。学生检查自带材料。为实验作好 准备。讲 授 新 课一、教师举例讲述:不同地方的 土壤有时么不同。问:为什么我们所观察到的土壤 的颜色各不相同。二、带领学生观察土层剖面,引 发学生讨论:为什么表层土 和底层土颜色不同?三、引导学生探究表层土的形 成,引出腐殖质的概念,使 学生了解到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四、探究土壤动物的生活会对土 壤肥力产生那些影响,了解一些 常见的土壤动物。一、学生预测表层土壤与第层土壤 颜色不同的原因二、学生观察林间的落叶,然后挖 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面看到了什 么。三、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四、寻找土壤中的烂树叶,根据落 叶的变化推测落叶在
8、土壤里是怎样 变化的。五、讨论: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在土 壤里变成了什么?引导、启发 学生提出问 题,想办法 解决问题。实 验 操 作指导学生制作肥料袋,讲解具体 的步骤,给学生发塑料袋。巡视、指导。一、学生到资源角领取土壤。二、学生将土壤和他们带来的一些 植物装进塑料袋。三、用小棒将土壤和其他物品混合 在一起。四、往肥料袋里加上一些水。五、在土壤里放上蚯蚓。六、填写好标签内容,并在肥料袋 上贴上自己的标签。七、将肥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的 观察、动手、 分析等综合 能力。教师学生教学意图实 验 操 作延 伸 与 拓 展为蚯蚓安一个家。引导学生讨论 蚯蚓的家需要什么。观察蚯蚓在土
9、壤中的生活,壤和蚯蚓发生的变化记录土培养学生的爱 心、耐心。评 价反思对本 教案 的意 见或 建议课题了解土壤重 难 占 八、1、用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的成分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教育学生保护土壤资源。教材分析研究土壤的一般组成物质:沙子、 黏土和腐殖质之间的比率关系。 用沉淀法分离土壤中的三种成 分,比较二种土壤的渗水性。教 学 目 标1、能够用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 分的多少2、能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成分。3、挖取土壤样品时既要注意安全,又要保 护土地资源,用完的土壤样品回归原处。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师学生组织 教学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问:你看到了什么
10、?将看到的用图画、文字记录下来。观察、记录。为下面的实验作铺垫讲 授 新 课一、研究土壤成分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土壤 问: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记 录下来。问:用什么方法分解土 壤中的沙和土?创设情景引导学 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把土壤放到 水中的欲望。引导学生做土壤沉 淀的实验。二、研究土壤的种类,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检测干燥的 沙、黏土和腐殖土的土样,问: 你认为沙子和黏土来自哪里,你 为什么这样认为/三、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先讨论实 验的条件,确定条件后,对实验 作出预测一、观察土壤,用图画或文字记录 。二、小组讨论分解土壤中的沙和土 的方法。三、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
11、渗 水性,在实验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 设计。四、汇报。培养学生的 观察、预测、 设计、实验 及分析能 力。实 验 操 作一、指导学生做分解土壤的实验二、指导学生做沙土、黏土、和 壤土的实验。三、讨论、汇报结果。问:1、你发现了什么?和你预测 的结果一样吗?2、能试着说一说通过发现你 明白了什么?一、把土壤放到水里,观察土壤再 水里的变化,土壤分解后静置观察 并描述看到了什么。分析沉淀物的 成分。二、做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 水性的实验。三、记录观察结果并分组讨论。四、汇报。同上教师学生教学意图巩 固 练 习问: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2、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汇报。
12、引导学生善 于总结、分 析问题。激 发学生探究 的兴趣。延 伸 与 拓 展一、鼓励学生写一些关于土 壤的诗歌。二、二、鼓励学生从第一课 的学习开始,搜集自己开展 土壤研究的活动记录,在单 元结束的时候,装订成册一我的土壤。课外自行活动。培养学生搜 集资料的习 惯和书写、 记录、整理 资料的能 力。评 价反思对本 教案 的意 见或 建议单元小结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1、植物和我们教学目标 : (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二)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三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植物及果实的图片、西红柿植株的图片。2、学生准备:各种植物及果实(如:土豆、胡萝卜、豆角、油白菜、香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 评价都不过分。 (板书: 1、植物和我们)你能具体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 贡献吗?2、学生回答(二)播放各种植物图片。1、你们看一看图片上的植物对人类有什么贡献?2、学生回答。(三)自主学习。1、认识植物的局部。(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植物,请学生分析一下。今天你们都吃植物了吗?你知道吃的是植物的哪
14、一部分吗?(2)师生交流。2 、调查研究,小组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植物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向人类 提供食物的有关信息,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2)在我们所吃的植物中,有哪些部分被我们食用了?(四)拓展活动。1 、教师出示西红柿植株的图片。( 1) 同学们,让我们来认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你能说一说它是哪 几部分组成吗?(2)学生回答。2 、请同学们画出一株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五)教师小结。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2 、果实和种子一、教学目标 : (一)教程与方法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 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
15、结果。2 、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 时需要的条件。3 、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 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二)科学知识1 、认识果实和种子。2 、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3 、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4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2 、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各类植物的图片、浸泡过的蚕虫种子、镊子等。2、学生准备:各类植物果实如:花生、玉米、茄子、辣椒、豆角等。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果实
16、就是植物种子的“家”,它们在果实中受到保护,现在 请你找一找哪里有种子?(二)小组研究讨论。1、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各类果实进行研究,并找出它们的果实。1)学生进行分析,并找出果实中的种子。2)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进行分析。2、说一说种子是怎样进行旅行的?1)学生先自己自主发言。2)教师播放关于种子传播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主学习。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先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再把预测的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2)用镊子仔细地剥开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 内部构造,画下你所看到的。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1 )先让学生说一说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2 )课外拓
17、展实验: 在 4 只瓶里都放入两面三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将 1 号瓶瓶盖拧紧。 分别在 2、 3 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 4 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 然后都拧紧盖子。 将 1、3、4 号瓶放到碗柜里, 2 号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观察 4 只瓶 子。(四)拓展活动: 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如: 大种子发芽快还是小种子发芽快?把蚕豆种子头朝下放,根会向上长 吗?(1 ) 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2 )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测。(3 ) 作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五)课后作业:1 、 让我们在土壤中种植一株植物,并精心培育,直到它们产生自己的 种
18、子。并将种子用牙签轻轻按到湿土里,并覆盖一层细土。2 、做好观察日记,描述植物生长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六)教师小结: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3、根和茎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根和茎;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根和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设计实验或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已有的结论;能够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茎横切和纵切的实验;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的根一般分为直根和须根,茎一般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等多 类;知道在自然界中,植物的根和茎都有一些变态;了解植物的根具有支持作用和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了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持作用和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情感
19、、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体会到各种不同植物的根和茎与植物本身的特点、 与生存环境式与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紧密联系的;意识到植物的不同部分发挥的作用虽不相同但却是有紧密联系的,懂得分工与合作的重 要性;养成合理怀疑、大胆质疑、敏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一些植株完整的蔬菜、庄稼带进课堂 (老师也相应提前准备一些菠菜、香菜、大蒜、小葱等植物) ;2、两天前及课前 20 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以 备教学观察;3、提前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许;4、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 (箩卜、莲藕
20、、大蒜、姜、荸荠)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1、出示根雕:它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谈话:很多植物的根常常埋藏于土壤里面,平时难以看到它们的模样。今天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和茎, (板书:根和茎)让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吧!3、出示菠菜和大蒜,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4、学生观察、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蒜的根有什么不同?5、提问:你们可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6、学生交流汇报。7、小结:科学上把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植物的根叫做直根;而没有明显主根,每一 条根都想胡须一样粗细的根叫做须根。8、小组活动: 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
21、,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9、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1、小组活动: (出示图片)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2、交流汇报。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4、出示竹子、 牵牛花、 黄瓜、西瓜等植物的挂图, 观察、 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5、交流讨论。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 而靠特化的结构攀援在其它物体上, 才能上升, 如豌豆的茎
22、(叶卷须)、葡萄的茎 (茎卷须)、 爬山虎的茎(吸盘)等) 。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 应的。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3、学生讨论、交流。4、小结: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的第一个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 成一个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6、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7、( 1)分组讨
23、论并汇报实验装置。( 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 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 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 (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 认为?(5)小结: 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 它阻止了水分蒸发, 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 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 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8、讨论:植物的茎是如何传输水份和土壤中的养料的?你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茎传输水分 的过程吗?( 1)交流方法。(2)(出示课前 20
24、分钟老师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 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芹菜的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思考: 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 (植物体内有运输水分的管道)(3)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可以把老师前两天插入红水中的茎切开,看看 里面是不是有运送水分的管子。演示讲解茎的横切和纵切的方法。(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讨论。在茎的横切面上的一圈小红点是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的一条条红线是什 么?(6)小结: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去 的。9、总结: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植物的茎承担着运输 的任务把水和
25、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同时还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 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植物的根和茎有了哪些了解?2、拓展活动(一) :有些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根会产生特异功能,让自己和别人不一 样,我们称之为“变态根” 。出示实物:常见的变态根(包括储存根、块根、气生根、支柱 根、水根等)3、拓展活动(二) :你知道吗?这些也是植物的茎。出示实物:芋头、荸荠(球茎)、马铃薯(块茎)、大蒜、洋葱(鳞茎) 、姜、莲藕(根茎) 。五、课后作业回家搜集关于根和茎的相关知识。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4、叶和花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叶和
26、花;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叶和花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设计实验或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已有的结论; 能够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花的解剖实验;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的叶一般分为扇形、羽形、卵形等形状,花的构造 知道在自然界中,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植物的叶和花的作用;了解植物的花的传粉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体会到各种不同植物的叶和花与植物本身的特点、 与生存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紧密联系的;意识到植物的不同部分发挥的作用虽不相同但却是有紧密联系的,懂得分工与合作的重 要性;养成合理怀疑、大胆质疑、敏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准备1、课前
27、学生分别准备各种各样的叶,准备两株大小、品种相同的植物;2、提前准备纸盒、胶带、剪刀、几粒种子、花盆、放大镜、镊子;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实物,认识叶的不同类型1、讲述:一粒种子从土壤里钻出来,先长出什么?它像什么?(板书:叶)2、观察:(出示植物的叶)这片叶的正反面有什么不同?3、学生汇报4、小组活动:拿出你们准备的叶子,认真观察他们的相同和不同5、学生观察、比较、讨论6、学生交流汇报。7 提问:谁能给这些相同的叶子取个好听的“名字”8、小结:科学上把植物的叶按形状区别,有扇形叶、卵形叶等,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关、泥 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9、(猜一猜)阳关对植物生长
28、是否有影响呢?10、小组活动:研究阳关对植物生长是否有影响(课前准备向阳性实验)1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12、你还能旧叶子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其他问题吗?13、学生汇报14、小结:植物的叶子是植物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作用需要我们继续刻下研究。 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花1、小组活动: (出示图片)找一找,你认识这些美丽的花吗?(板书:花)2、交流汇报。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花,花有多种多样的种类。4、出示一朵花:你们知道花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吗?5、交流讨论。6、教师演示解剖花7、学生活动:解剖花8、观察:(出示雌蕊)你们知道他上面有什么吗?9、学生活动10 它有什么用途?他怎样传播?11、学生
29、汇报12、阅读小资料13、小结:植物的花形态各异,他又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 可能结出种子。三、课后拓展:继续搜集叶和花的资料四、课后作业:1、小组活动:你种的植物张的怎么样?2、小组活动:研究叶子的其他问题3、认真作好记录 (教师及时引导)五、板书设计:4、叶和花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单元小结请选择一个教学片段写出教学分析和反思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3、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4、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
30、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2、知道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3、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2、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二、教学准备:瓶子、铅笔盒、杯子、水、勺子、牙膏、胶水、涂改液、牙刷、石块、螺帽、玻璃、 橡皮、米、各种豆子、锺子、擀面杖、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筛子等。三、教学课时: 2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大家看,今天我给大家都带来了哪些物品? (学生边看边说出名称)2、师:请大家把这些物品按固体、液体分类。3、学生活动。往水里加面粉, 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往牙刷上
31、挤点牙膏。 (师强调面糊和牙膏只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二)学习新课(1)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1、师:在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曾经观察过水,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用哪些感官来认识 它的?(生:看、闻、尝、听、摸)2、师:下面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研究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的性质。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研究的结果。5、师小结。( 2)了解固体间存在硬度差异1、师: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的桌面上都有什么?2、师: 请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 把这些固体弄碎, 并根据弄碎的难易程度给它们排序。 把排序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3、学生进行实验。4、汇报排序结果。(3)认识固体混合和分离
32、的现象1、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2、师演示:糖拌花生米混合及分离的现象。3、提问: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4、师小结。(4)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情况1、师出示:黄豆、玉米粉、绿豆三种物体,同时将这三种物体放到天平上称一下。请 学生记下各个物体的重量。2、师:请大家预测一下,假如老师将这三种物体混合在一起重量会怎么样?(生:预 测)3、师:将三种物体放在天平的称,学生记下克数,然后请学生将原先称得的三种物体 的克数相加,看结果与老师称的克数是否一致。4、师小结:固体混合后重量没有变化。5、师:用量简将黄豆、玉米粉、绿豆测一下,分别记下各自的毫升。6、学生预测,三种物体混合
33、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7、师演示实验。8、师小结:固体混合后体积会变化。(5)学会分离混合固体的方法 1、师:请大家用桌上的筛子把两种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2、学生分组实验。3、师简单小结:并提醒学生将桌面,地面收拾干净。(三)总结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学生自由发言。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2、把固体放到水里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借助水认识固体的性质。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科学知识1、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2、知道固体与水能混合也能分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2、
34、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二、教学准备:水槽、蜡烛、橙子、苹果、方糖、黏土、沙搅捧、小树枝、盐、颜料、小碟、热水、 杯子等。三、教学课时: 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及其性质,谁来说一下,固体有哪些性质?(生答) 2、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固体及固体的性质。(二)学习新课(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与浮1、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物体,请大家来看一下是什么?假如我把它们放到水里,会出 现什么现象呢?请大家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2、学生进行实验。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师小结。(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师:请大家把方糖、沙子放到水里搅拌几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2
35、、学生进行实验。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师小结。(3)认识生活中固体与液体混合与分离的运用1、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固体与水混合,如药水比药片、药粉好服用多了。往 汤里加点味精汤更鲜。2、师: 在生活中, 有时候又需要把固体与水分离, 如海水中可分离出盐,供人们食用。 (4)认识溶液的结晶现象1、师出示彩色树枝:大家看,好看吗?大家想做吗?2、师:请大家按照 P34 页制作彩色树枝的步骤动手制作一根彩色树枝。3、学生动手制作。4、师进行点评。(三)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自由发言。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3、认识液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的颜色、轻
36、重、黏稠度方面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多种方式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教学重点: 液体轻重,黏稠度的性质。教学难点: 液体轻重的性质。教学准备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天平、食用油、蜂蜜、牛奶等液体、量杯、天平、勺子、 塑料袋、表格等。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许多液体,说说你都知道有哪些液体? 2、出示两种没有名称的液体, (酒精和醋)请同学们帮帮忙,判断这是什么液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气味”)3、讲解:气味是液体的一个特点,液体还有很多特点,今天
37、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液体 好吗?(板书“认识液体” )(二)引导探究1、认识液体的颜色、气味和味道是液体的性质。 请看讲桌上摆了很多种液体,这些液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讲桌上的液体有牛奶、豆油、蜂蜜、酱油、醋和红色的水)(根据回答板书: “颜色”) 出示食用油和蜂蜜,这两种液体你们每个桌上都有,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 来辩认它是什么液体。(根据回答板书: “味道”) 讲述:刚才我们大家提到颜色,气味和味道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书“性质”)但液体的性质不仅仅表现在颜色,气味和味道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说说你还想研究液体的哪些性质?2、研究液体的其他性质 板书
38、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生:液体的轻重,液体的形状,将液体混合后会怎样,什么样的液体流动得快等问 题) 和学生一起把提出的问题合并归类,选出将要研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请12个小组来汇报,其他小组给他们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 发表格,先假结论是什么样的,并先把预测写在纸上。实验过程预测结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把水倒在不同形状的容器里。2、把水装塑料袋里,捏一捏。3、倒出相同多的油和蜂蜜在天平上和水比一比。4、把油,洗洁剂,水同时倒一点到斜放的板上。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请12名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轻重不同,黏
39、度不同。(三)教师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4 、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2、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过程和方法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2、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做科学”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知道液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性质。教学准备烧杯、量杯、蜂蜜、油、水槽、托盘(分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认识了液体,知道了液体有许多性质,谁能记得它们都是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二
40、)引入新课(1)点题1、今天我们要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来继续研究液体更多的性质。(同时板书“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2)猜想激趣1、指导液体在水中沉浮的实验, 大家看面前的托盘有三杯液体,分别有水、 油、蜂蜜, 如果把它们依次倒入前面的空烧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倒的顺序不同?又会怎样?2、学生自由猜测大胆想象。3、组内商讨实验顺序。(三)学生分组实验1、师巡视各组实验,做的适当指导。2、小组汇报实验顺序及实验结果。3、师讲述:大家都得出了一个结果,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组内交流一下(同时 板书)4、教师:现在请大家帮一个忙,三个小烧杯都脏了,愿意。把它们都洗干净吗?那么 你们想怎样洗呢?在
41、小组商量一下吧?5、学生活动。6、老师:提问哪个杯子洗得最干净?蜂蜜跑到哪里去了?7、学生回答。8、老师小结:在水槽中一点也找不到蜂蜜的影子,这个现象叫做溶解。9、教师:哪个杯子洗得最不干净?怎样才能想办法把它洗干净。10、学生回答。11、教师:在这个小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2、学生回答。13、教师: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举几个这样例子吗?(四)总结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液体的什么性质?2、学生自由发言。(五)布置作业 今天晚上吃完晚饭后由同学们来涮碗,同时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哪一种洗洁精是最省 水的。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
42、里的物体浮起来;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知识与技能: 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里加盐能增加浮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 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课时建议:建议根据课堂活动实际情况,用 1-2 教时完成本活动设计。器材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沫板、 生鸡蛋、土豆、食盐、回形针若干、灌水小药瓶、塑料“潜水艇”学具(配套学具箱中 有)。2 、学生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 沫板、硬币若干、生鸡蛋、土豆
43、、食盐、小刀、“潜水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都看到实验台上的物品了吧?大家会想,这些物品好熟悉呀,现在就请你们把它们轻轻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情境, 让学生先动起来,玩起来,在玩中发现问题。)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问题1、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问题想问?2 、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3、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整理问题。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重要,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下全部研究出来,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好不好?三、探究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一)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1 、提问: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时候是沉还是浮的?用 什么样方法使它浮起来呢?2、学生预想推测:(
44、可以放在泡沫上;可以捏成船形;可以捏成半空心的球状)3、你们想出来的这么多方法,很好。下面就请根据你们的想法设计实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橡皮泥 浮上来?浮上来之后,请你在橡皮泥上放回形针。在橡皮泥 不沉的情况下,看看谁放的回形针最多?(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浮力大小与增大的空间大小的关系,空间大 受到浮力大,反之受到的浮力小。 )4、学生实验(比赛开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记录卡)我想用什么办法使橡皮泥浮起来?(用图和文字描述探究过程)浮上来后装了多少个回形针? 如果没浮起来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自我反思、调整,再探究) 班级 组 记录: 年 月 日5 、学生边实验边完成
45、实验记录卡。6、交流实验结果,评出获胜者。(教师引导学生找 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回形针装得多的原因:改变形状、增大空间; 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二)探究土豆和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1、提问:橡皮泥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使它空间变大。如果把土豆放入水里,怎么能使 它浮起来呢?2、学生预想、推测:(可以把土豆挖空)3 、教师鼓励,让学生分组试一试。4、学生分组活动、汇报。 (此处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如学生的土豆挖成碗形且均 匀,那放在水中会浮;也可能挖空后不均匀土豆灌水后还是下沉,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 论为什么同样挖空会出现不同情况?该怎么办?指导学生意识到应该把挖空开口处密
46、封 住,才是真正减轻了土豆的重量。 )5、那如果想让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该怎么办呢?(选择生鸡蛋,旨在激发学生新的认 知矛盾,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维,新的科学探究又开始)6、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设想。7 、介绍死海有关知识(播放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如果学生一时想不到,利用这一设 计,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学生现想到加盐的方法,我们同样可以把这一资料作为联系生活 实际加以应用。)8、教师:往水里加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下面大家就自己 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鸡蛋真的能浮起来吗?9、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相机进行指导)。10 、小组交流(认识到水中加盐能增加水的浮力)。
47、(三)探究物体沉浮的奥秘及其应用。1、研究“怎样让沉在水中的小药水瓶浮起来”。2、学生动手做。(把药水瓶中的水倒掉即可,但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由于学生到掉 的水有多有少,所以可能出现,浮、悬浮、沉三种可能。)3、你的药瓶浮起来了吗?想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现象说明,由于小 瓶的重量改变不同,所以沉浮现象也不同。)4、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应用,你知道是什么吗?(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 到解释实际生活现象即“潜水艇”的工作原理。)5、让学生分组玩“潜水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6、学生讨论、交流: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引导学生说出潜水艇里面灌进空气,
48、重量变轻,就会上浮;灌进水,重量变重,就会下沉即可)。2、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沉浮的性质?(利用潜水艇原理,让 学生突然领会到,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有时需要让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有时也需要让 浮在水中的物体沉下去,从而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以及科学灵活地使用浮力知识来解决问 题。此处可结合教材上面的图,如竹排、救生圈、救生衣、鱼鳔、鱼钩、鱼网上的铅坠、 潜水艇、船等。学生一直在研究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4、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有关浮力应用的知识。(课堂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 该通过课堂活动中捕捉学生新的问题激发并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更大的空间进行主动的科学 探究。)附 板书
49、设计 :5、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沉在水中的物体 使它们浮起来的方法 为什么橡皮泥 捏成空心球、碗形、船形、放在泡沫上(图)空间变大、增加浮力土豆挖成空心、加盐(图)空间大、重量变轻、浮力变大生鸡蛋 在水中加(足够的)盐(图)浮力大变大小药瓶把水倒掉(图) 重量变轻课后(自由研究)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单元小结: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本单元是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内 容。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 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关系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的事 实,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
50、着,以及在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下被迫地改变行为方式, 缺乏主动关注天气,了解与认识天气变化的主动意识和行为,所以,在学习本单元时要充 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本单元涉及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1.3 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有效。5.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5.3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6.2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科学知识:1.1 知道可以用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和测量天气。1.2 知道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1.5 体会
51、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1.7 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1.8 懂得天气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活,造成动植物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4 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2.1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4.2 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1、今天天气怎样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2、知道 150 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3、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教学准备1、搜集不同年代观测气象的方法。2、准备设计气象符号的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假期你们经常随父母出门旅游吗?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不便出门游玩?(一)自主学习1、让学生说说
52、今天我去哪里玩?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1)学生汇报。(2)师生小结,板书:今天天气怎么样2、从哪里可以得到关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1)学生讨论。回忆天气预报包括的内容,以及获得天气预报的饿不同渠道。(2)小组汇报。(3)师 生小结。3、认识晴、阴、多云、小雨、风力风向、雪等各种天气符号表示的含义。(1)学生自己设计符号,记录各种天气情况。(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表示天气的符号。(3)知道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现代天气预报的方法。4、150 多年前,人们是怎样观察天气的? (1)小组讨论后汇报。(2)师生小结。5、大家想一想谁最关心天气? 人们所从事的哪些活动,哪些地方受天气的影响,有哪些影响? 分组讨论后汇报。师生小结。(二) 课后作业。1、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词语。2、设计天气符号。课后反思:您对本课教案的意见:2、气温是多少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2、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一、教学准备1、学生备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2、百叶箱。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大家想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多高吗? 2、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使用寒暑表。(二)自主学习 1、介绍持寒暑表的方法和读写温度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2、测测今天的气温有多高。(1)、学生分小组进行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 Natural Disasters主题词汇专项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政务服务办事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水工监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有线广播电视机务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工程测量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纸模切盖子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保安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不动产测绘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竹炭包行业竞争态势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电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课件
- 出血风险评估表
- 露天矿山课件
- 以书为伴 以书为友PPT模板
- 285号附件4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费用参考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
- 带式输送机出厂检验报告
- DB11-T 1828-2021文物保护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供应室pdca质量提高腔镜器械包装合格率品管圈ppt模板课件
- 某大楼建设工程-监理规划
- KDL16变频器更换步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