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知识体系_第1页
必修一知识体系_第2页
必修一知识体系_第3页
必修一知识体系_第4页
必修一知识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知识体系11、化学实验安全(A)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操作的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化学火灾的扑救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常用仪器的使用容器与反应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 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酒精灯的使用试纸的使用 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第10页共15页V

2、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过滤原理: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主要仪器: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蒸发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主要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

3、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注意:何时开始搅拌?何时转移蒸发皿?蒸馏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主要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1/3到1/2,最多不超过2/3。 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萃取原理: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检漏 将

4、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静置分层。分液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3、几种离子的检验(D)Ba2+ + Sq2 = BaSQ JAg + Cl =AgClJHNO3后,生成的气体使澄SO42-: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 HN03后,再加入BaC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 HN03后,再加入AgN0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O32-:向待测溶液中加入 BaC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或稀清石灰水变浑浊。2+ 2Ba + CQ-= BaCQjBaC03 + 2H

5、NO3 = Ba(NQ)2 + CQ f + H2O4、多种离子共存时,如何逐一除尽,应把握什么原则(B)分离提纯时,先考虑物理方法(一看,二嗅),再考虑化学方法(三实验),后综合考虑。三个必须:加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必须最佳实验方案。四个原则:不增(新杂质);易分(被提纯物与杂质);不减(被提纯物); 复原(被提纯物)。除杂要注意:为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 过量”,但 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的操作中便于除去。知识体系25、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n)的单位是摩尔(mol)。把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 x IS5)个粒子的集体定义为 1

6、摩尔(1mol )。 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探N = n Na(N :微粒数) 摩尔质量(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探m = nM (m :物质的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单位是L/ mol。 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相等。推论1 在标况下,任何气体 1mol所占有的体积相等,约为22.4L。推论2在相同条件下,任何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等,但不一定是22.4L。 气体摩尔体积(V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探 V = n Vm(V:气体的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 定义:在同温同压下,

7、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V1/V2 = ni/n2同温、定容时,任何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P1/P2 = ni/ n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pi/ p= M1/M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倒数比,即m1/m2=M1/M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倒数比:W/V2=M2/M1物质的量浓度(c)Cb = nB / V物质的量浓度(inol/L )-物质的量液度与质量分数

8、的关系:100 0 X沼液密度X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3摩尔題注意: 物质的量的科学表达,它的计算对象是微观粒子。概念要清晰,分清楚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注意物理量的单位别混淆。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是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落质的质星物质的虽摩尔质量犀尔质量NaNa濬液液的的忸炼的烷积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配制步骤a、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b、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c、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

9、流注入容量瓶里。d、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e、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 - 2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f、装瓶g、贴签称量溶解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误差分析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因变量c (mol/L)m (溶质)V (溶液)1.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增大偏大托2.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刻度线的右端减小偏小盘3.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减小偏小天4.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 NaOH)时间过长减小偏小平5.用滤纸称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

10、)减小偏小6.溶质含有其他杂质减小偏小量7.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增大偏大筒8.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减小偏小烧杯9.溶解前烧杯内有水无影响及玻10.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减小偏小璃棒11.移液后未洗烧杯和玻璃棒减小偏小12.为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减小偏大13.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减小偏小容14.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减小偏小15.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增大偏小量16.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减小偏大17.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增大偏小瓶18.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的试剂瓶时,不慎溅出部分溶液无影响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请大家自行总结。7 溶

11、液的稀释:溶质在稀释前后其物质的量不变。c1V1=c2V2 (C|、c为稀释前后的摩尔浓度,V1 V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体系1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A)物质分类的方法厂组成氧化物气性质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r金属氮化物非金爾化物碱性 厂成盐甄化物醐生 I两性*不成盐氧化物如NQ CO, NOj 特殊氧化物如NaaOz灯九FeA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化合反应C+O2 点熾 CO2A+B=AB分解反应Ca

12、CO3 ffiSL CaO+CQ fAB=A+B置换反应C+CuO SH Cu+COfA+BC=AC+B复分解反应AgNO3+NaCI=AgCI J +NaNOAB+CD=AD+CB 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分解反应反应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胶体的性质2. 分散系及其分类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组成:J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剂一一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分类: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分散系粒子的直径v 1

13、nm1nm 100 nm100nm分散质粒子的组成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均一、透明大多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一般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r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糖水淀粉胶体、Fe(OH3胶体泥水胶体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I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可见,同种分散质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a J布朗运动在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胶 体粒子在做不停的、无秩 序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胶体粒 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

14、不 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 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 做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 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分离蛋白质、氨基酸; 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 病;电泳电镀聚沉(胶体凝聚)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 何,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 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 散剂里析出的过程胶体粒子带电,加电解质或带 相反电荷的胶体,中和了胶体 粒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 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 作用下沉淀析出制豆腐、果冻等胶体的分类类型分散剂状态实例固溶胶固态有色玻璃、烟水晶液溶胶液态淀粉溶液、Fe(OHb胶体气溶胶气态烟、云、雾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

15、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 荷,互相排斥而稳定存在。一般说来,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 体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法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水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胶体的应用:土壤的保肥作用、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明矶净水等。 胶体中的分散质一一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或分子集合体 胶体聚沉后一般情况下都生成沉淀,但有些胶体聚沉后,胶体粒子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成为不流 动的冻状物,这类物质叫凝

16、胶。 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能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向阳极或阴极移动。而有些胶体如淀粉溶液, 胶粒为中性分子,无电泳现象。知识体系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B).电离、电离方程式 电离:酸、碱、盐等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化学方程式。.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 的化合物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强碱、盐),强极性 共价化合物非极性共价化合物、弱极性共价化 合物、大多数有机物能否直接电离溶于水或熔融时,直接能电离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直接导电通电时的

17、现象溶于水或熔融时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导电实例H2SC4、HF、CaO等SQ、NH3、CH4 等.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相同点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不 同 占 八、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用 =”电离方程式用鼻”水溶液中微粒存在形式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 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 电解质分子实例绝大多数盐:NaCI、BaSQ等。 强酸:H2SO4、HCI、HClO4 等。 强碱:Ba(OH)2、Ca(OH),等。弱酸:H2CO3、CfCOOH等。 弱碱:NH3H2O、Cu(

18、OH)?等。 极少数盐。2.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B).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多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自由移动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 Ba2+与 CO32-、Ag+与 Br-、Ca2+ 与 SO42-、Ca2+与 OH-、Mg2+与 CO32-、OH-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与OH-、CO32-、HCO3-、S2-、HS-、HSO3-、SO32-等之间发生离

19、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女口H+与CH3COO-、CO32-、S2-、SO32-、F-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水也是种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解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的物质、 气态物质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删: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查:检查是否满足元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等。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要正确,其规律是:一般易溶于水的强酸(H2SC4、HNO3、HCk HBr、HI)、强碱(NaOH、KOH Ba(

20、OH)2、Ca(OH、大多数可溶性盐均写成离子符号(拆);而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极难溶于水的物质均写成化学式(不拆)。微溶物有时拆,有时不拆。例:稀H2SC4与Ba(OH)溶液反应H+ + OH= H2O(错误)Ba2+ + SQ2 = BaSQj(错误)+ 一 2+2H + OH + Ba + SO4 = BaSQ J+ H2O(错误,不符合反应实际)Ba2+ + 2OH 一 + 2H+ + SQ2 一 = BaSQj+ 2 H2O(正确)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注意两守恒: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电子数必须守恒。若是氧化还原 反应,还须遵守得失电子守恒。例:铁与FeC3溶液反应

21、Fe + Fe3 + = 2 Fe+(错误,电荷未平)Fe + 2Fe3+ = 3 Fe+(正确)I、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的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亦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例:NH4CI固体和Ca(OH) 2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第7页共15页写化学方程式。OH + 2NH4+ H2O + NHsf(错误,反应物是固体,虽是强电解质不能拆)Ca(OH+ 2NH4CICaC2+ 2出0+ 2NH3 T(正确)、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弱酸(HF、H2S、HCIO、H2SO

22、3等)、弱碱(如NH3 H2O) 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BaSO4、FeS、PbS、BaSO?、Fe(OH) 3等)必须写化学式。例:碳酸钙与乙酸反应(弱电解质、难溶物不能拆)一 +2+CaCQ + 2CH3COO + H =Ca + 2CHsCOO- + 出0 + CO2 T (错误,弱电解质不能拆)CO3+ 2CH3COOH = 2CHCOO + 也0 + CQf (错误,难溶物不能拆)CaCQ + 2CH3COOH = ca+ + 2CH3COO + 也0 + CCU (正确)例:氯气与水反应CI2 + H2O = 2 H + CI - + CIO -

23、(错误,弱酸不能拆)-CI2 + H2O = H + CI + HCIO(正确)川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强酸的酸式根在离子方程式中要拆开写例:NaHS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为:HSO3+H+=SO2f +H0;NaH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例:NaHCQ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 + 0H= H2O(错误,HCQ 一酸式弱酸根不能再拆)一 一2HCO3 + 0H = CO 3 + H2O(正确)W、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在 生成物中有微溶物如Ag2SO4、CaSO4、Ca(OH)2析出时, 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当 反应

24、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 (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 当反应物里有微 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例:CO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J +H0;在石灰乳中加入 Na2CO3 溶液:Ca(OH) 2+CO 32-=CaCO 3 J +20H。与量有关的复杂的离子方程式 NaOH 溶液与少量 Ca( HCQ) 2 溶液反应:20H- + Ca2+ + 2HCQ- = CaCO J + 2出0 + CQ2一 NaOH 溶液加入过量 Ca (HCO3) 2 溶液反应: OH- + Ca2+ + HCQ- = CaCOJ + 2出0 NaHSQ 溶液中加入

25、过量的 Ba(OH)2溶液 H+ + 0H+ Ba2+ + SQ2 = BaSQj+ H2O NaHSQ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Ba(OH)2 溶液 2H+ + SO42 + 20H+ Ba2+ = BaSO4 J + 2出0 FeB 溶液通入过量氯水 2Fe2+ + 4Br + 3CI2 = 2 F$+ 2Br2 + 6CI -FeBrs 溶液通入少量氯水2Fe2+ + Cb = 2Fe3+ + 2CP3. 物质溶解性规律:CO32-、SO2-、PQ3、HPO42一的盐的溶解性基本相同,只有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CH3COO、HCQ-、H2PQ一的盐一般可溶。4. 离子共存题易错点:(B) 在题

26、目中告知是无色溶液,应排除具有颜色的离子Fe2+ (浅绿色)、Fe3+ (黄色)、Cu2+ (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忽视因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共存女口:CQ与 I一、SQ2一、S2一、Fe?+,强酸性条件下N03一与I一、SQ2、S2、Fe24,强酸性条件下SQ2一与S2一,强酸性条件下 MnO4一与C。Fe?+与I一、SO2: S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0H大量共存 HCQ 、HSQ-、知识体系31 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B)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I还原

27、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第13页共15页非氧化还原反应: 凡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判别方法):化合价发生变化。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B) 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实质: 化合价升高,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原子在 反应中得到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或偏移)。3. 氧化剂和还原剂(C)定义: 从化合价角度定义: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从电子转移角度定义: 在氧化

28、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偏近)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偏离)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如C12.O2.Bl2等. 含有高桥态元素的化合物t浓HS0八,KCL03 常见的氧化剂 K2Cr2O7o 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高价态离子:Fe ,Ag+.a?#等口、过氧化物;Na20?.HO2等口常见的还原剂2 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用一、已出厂、比迅.Na2SO3等- 低价阳离子尊.I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H3 X.C0.NH3尊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 元素为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I-, S2等。 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F

29、e3+, H+, S+6等。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S SQ , Fe+, I2, H2O2。一般来说,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酸性对氧化性的影响影响氧化性的强弱。如:常温下,NO3SO32 在酸性下有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下无氧化性,需要酸化才能表现出氧化性。又如:CQ在酸性下比在碱性下氧化性更强。 温度影响氧化性。女口:常温下,so2 无氧化性,加热时可以表现出氧化性。最高价元素未必有氧化性。女口:常温下,稀硫酸、碳酸、硅酸、磷酸及相对应的盐无氧化性。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性越弱。 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价态有时与反应物的量

30、有关。化合价升娥 失壮植氧化 +貞 +|C + 2 2so4 = C02 f 1 2 SO2f 卜 211.0还原剖 靈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丨 T化合价降Z X 2.得2 X 2e,械还原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1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B)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第9页共15页第3周期第I A族。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密度小,PNa)=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熔点和沸点低,熔点97.81 C, 沸点882.9C ;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化学性质: 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2O = 2NaOH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装置:图图

31、钠与氧气的反应: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 +O=2Na2O (白色固体)钠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2Na + O2 Na2O2 (淡黄色固体)钠的保存及用途 钠的保存: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起反应,因此,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由 于p(Na) p煤油),钠沉在煤油下面,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钠的用途:钠钾合金(室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制备Na?。作为强还原剂制备某些稀有金属。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化学式Na2ONa2O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与出0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zO=4NaOH+Q f与CQ反应Na2

32、O+CQ=Na2COb2Na2O2+2CQ=2Na2CQ+O2生成条件在常温时,钠与O2反应燃烧或加热时,钠与 Q反应用途呼吸面罩、潜水艇的供氧剂, 漂白剂钠盐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硫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晶体NazSQ WH2O 俗名芒硝主 要 性 质色态白色粉末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溶液呈碱性使酚酞 变红易溶(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 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稳定性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Q= Na2CQ+ CQ f + H2O与酸反应2H + CQ2 = H2O +CQfH+ + HCQ = H2O+ CQf相同条件下放出 CQ的速度NaHCQ比Na2CO3快与 Ca(OH)?反 应Ca

33、+ CO3= CaCOj反应实质:cq2与金属阳 离子的复分解反应Ca2+ + HCO3+ OH = CaCQ J +H2O与OH反应不反应HCQ+ OH = CO32 + H2O与CaC2反应2 +2Ca + CQ = CaCO J不反应与出0和CQ的反应CQ2 + 出0 + CO2H CQ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咧加眾陽沁碱金属元素(A) 位置:第I A族。 化学性质: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强还原性,能跟卤素、氧气、硫等多数非金属直接化合。由到,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焰色反应:是指金属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显

34、现出特殊的颜色;属物理变化。2. 从海水中提取镁步骤: 将海边的贝壳煅烧成石灰,再制成石灰乳,加到海水沉淀池,得到氢氧化镁沉淀; 将上制得的氢氧化镁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MgCb 6H2O晶体,并使其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脱水得到氯化镁。 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即可得到镁。化学方程式:3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B)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物理性质:密度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银白色金属;化学性质跟O2及其它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在空气中都因生成氧化膜,具有抗腐蚀能力。占靡点燃4AI+3O22AI2O32AI+3 AI2S3 跟水反应2AI + 6H2O 2AI(OH)3 + 3H2 f (一般不反应,只有氧化膜被

35、破坏后反应) 跟非氧化性酸的反应+3+2AI+6H =2AI +3H2 f (常温下,在浓 H2SC4、浓 HNO3 中钝化) 跟碱反应2AI+2NaOH+2H2O = 2NaAIC2+3H2 f 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铝的化合物化学式AI2O3AI(OH)3属类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颜色状态白色固体,天然产称为刚玉(红宝石、 蓝宝石)白色胶状沉淀溶解性不溶于水难溶热稳定性稳定加热分解为氧化物化和水与酸反应+3+AI2O3 + 6H = 2AI + 3H2O+3+AI(OH)3+ 3H = AI + 3H2O与碱反应AI2O3 + 2NaOH = 2NaAIC2 + H2OAI(OH)3

36、 + NaOH = NaAIQ + 2H2O其他性质强还原性,用于冶炼难熔金属制备方法2AI(OH)3AI2O3 + 3H2O3+|+|2 Al + 3NH3 H2O = AI(0H)3 J + 3NH2AIO2 + CO2 + 3出0 = 2AI(0H)s J + CQAI + 2AIO2+ 3H2O = 2AI(OH)3 J +知识体系24. Fe的性质(B)周期表中的位置位于第4周期 第忸族,是过渡元素的代表。它是一种变价元素,通常显示+2价、+3价,其化合物和其水溶液往往带有颜色。Fe与。2反应3Fe + 2C2(纯) 点燃 Fe3O4 (黑色、有磁性)生成Fe3O4的反应还有:3Fe

37、+4H2O(g)高温FesO4+4H2铁锈的成分及形成钢铁发生电化腐蚀时,Fe参与电极反应的产物为Fe2+,后与OH反应生成Fe(OH;因其不稳定,又转变成Fe(OHb失去部分水变成 Fe2O3nH2O。(在常温下,铁和水不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二氧化 碳的共同作用下,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铁与酸的反应:铁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Fe + 2H+ = F+ + H2O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铁与过量稀硝酸的反应:Fe + 4H + NO3-= Fe + NO f + 5HO (反应后溶液呈棕黄色)Fe + 4HNO3 (稀) = Fe(NQ)3 + NOf + 2H2O 铁粉过量:3F

38、e + 8HNO3 (稀) = 3Fe(NQ)2 + 2NO f + 4出0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被钝化,即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Fe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内部的金属继续跟浓硫酸反应。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比较性 质相同点不同点物理性质都是银白色的金属, 都能导电、导热。密度:pFe)p(Na) 硬度:FeNa 熔沸点:FeNa化学性质都能跟氧气、水等反应钠更易与氧气、与水等反应铁的氧化物氧化物FeO (碱性氧化物)Fe2O3 (碱性氧化物)Fe3O4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溶解性不溶于水磁性无无有与非氧化性 酸反应FeO + 2HCI = FeCI

39、 2 +H2OFe2O3 + 6HCI =2FeCl3 + 3H2OFe3O4 + 8HCI = 2FeCI 3 + FeCl2 + 4H2O与强氧化性 酸反应FeO + 4HNO3 (浓)=Fe(NO 3) 3 + NO2f+ 2H2OFe2O3 + 6HNO 3=2Fe(NO3) 3+ 3H2OFe3O4 + 10HNO3 (浓)-3Fe(NO3) 3 + NO2f+ 5H2O弱氧化性与CO、Si、C作用与CO、Al反应与CO、Al反应稳定性不稳定,可被氧化稳定稳定生成2Fe(OH) 3 -Fe2O3 + 3出0铁的氢氧化物(C)氢氧化物Fe(OH) 3 (弱碱)Fe(OH) 2 (弱碱)

40、颜色状态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溶解性难溶难溶稳定性2Fe(OH) 3 Fe2O3 + 3H2O极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转化为Fe(OH) 3 (现象)与酸反应Fe(OH) 3 + 3HCl =2FeCl 3 + 3H2OFe(OH) 2 + 2HCl = FeCl 2 + 2出0其他性质有氧化性(较稳定)有还原性(不稳定)制备方法思考:用可溶性碱分别与Fe2+、Fe3+反应可制得Fe(OHb和Fe(0H)3。通过哪些方法可避免生成Fe(OHb中会有Fe(0H)3?提示:关键在于无孔不入的驱氧法:如用同煮沸过的隔氧法:如用长滴管吸取。2 及 Fe3+存在。4Fe(0Hk + 02 + 2迪0 = 4Fe

41、(0H JNaOH溶液和亚铁盐溶液。Na0H溶液后插入亚铁盐溶液面下加入;又如在液面上加某些合适的有机溶剂液封。驱赶02。盐Fe、Fe2+、Fe?+的相互转化2+Cu剂 nCo 弱氧原剂玄还Fe(还原性)强还原剂氧化剂f、回2、Co、AlCI2、02等) 还原法:在FeSQ溶液中加入Fe钉,或者用Fe与稀H2SQ反应新制的FeSQ溶液,生成的 出又可+2 还原剂:Zn、Fe、CuH 2S S2; HI、I -+3Fe_ Fe还原性(主) 氧化剂:Br 2、Cl 2 0、H Q、Mn0、4HN0 3 (氧化性) 氧化性Fe% Fe3+鉴别1- 2+ Fe1- 3+ Fe水溶液颜色浅绿棕黄加入Na

42、OH2+Fe + 20H = Fe(0H)4 (白色) 4Fe(OH)2 + 02 + 2H2O = 4Fe(0H J 白T灰绿 T 红褐色3+Fe + 30H- = Fe(0H)4(红褐色)力口入KSCN2+-LFe + 2SCN Fe(SCN2无色Fe3+ + SCN= Fe(SCN)f+血红色通入C22+3+2Fe +Cl2=2Fe +2ClL5.下列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请在空格中填上适宜的试剂或方法将杂质除去:物质杂质试剂或方法化学方程式(1) FeC3 溶液FeC2Cl2(2) FeC2 溶液FeC3Fe(3) FeSQ 溶液CuSC4Fe(4) Fe2O3AI2O3NaOH溶液(5

43、) Fe2O3Fe(OH)s加热(6) Fe(0H)3AI(0H)3NaOH溶液注意:1. NO3-与Fe?+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2. 过量的Fe与硝酸作用,或在 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要注意产生的Fe3+还可以氧化单质 Fe 这一隐含反应:Fe+ZFeBFeT。3. 注意FeC3、Fe2(SO4)3的水溶液蒸干所得剩余固体的区别。FeC3溶液加热浓缩时,因 Fe3+水解和HCI的挥发,得到的固体为 Fe(OH)3,如灼烧后得到红色的FG2O3固体。但Fe2(SQ)3溶液蒸干时,因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将不能得到Fe(OH)3固体。4. 忽视亚铁盐及Fe(OH)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三价铁的化合物。如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并不能断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