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修订 (共44张PPT)_第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修订 (共44张PPT)_第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修订 (共44张PPT)_第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修订 (共44张PPT)_第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修订 (共4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张 江西彭泽二中 吕胜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江西彭泽龙宫洞美丽的景色是江西彭泽龙宫洞美丽的景色是 如何形成的?如何形成的? 第2张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3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云南玉龙雪山 大气大气 水文水文 生物生物 土壤土壤 地形地形 1.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是: 岩石岩石 第4张 1、该景观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可以见到? 为什么西北内陆有这样的景观?构成这些 景观的自然要素有何内在联系呢? 第5张 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海洋 水汽很难到达,形成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气候与水文之

2、间是通过什过程进行的?水 文和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过程进行的? 气候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通过什么过程进 行的? 水循环 由于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力作用显 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气候干旱还可以 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即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其地貌、水文、植被、 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干旱环境特征。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和生物循环 第6张 大气大气水文水文 第7张 岩石岩石大气大气 第8张 水文水文植被植被 骆驼刺骆驼刺 2.2.关系关系:各地理要素之间: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整体。

3、 第9张 各要素通过循环、 循环、循环 和等过程,形成一 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 联系的整体。 在地球外部四大圈层间 进行着 和 。 水 生物岩石圈 大气环流 物质迁移 能量交换 第10张 第11张 第12张 活动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通过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 植物吸收了大气中植物吸收了大气中 的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放出,放出 氧气氧气。 通过降水、土壤通过降水、土壤 和河湖及生物获得和河湖及生物获得 了了水分水分补给。补给。 通过通过植物蒸腾植物蒸腾 和和土壤蒸发土壤蒸发,大,大 气获得了水汽。气获得了水汽。

4、 植物残体进入植物残体进入 土壤,为土壤提土壤,为土壤提 供了供了有机质有机质。 岩石经过风化岩石经过风化 向土壤提供成土向土壤提供成土 物质和物质和无机盐无机盐。 土壤及岩石风化土壤及岩石风化 物被侵蚀,搬运到物被侵蚀,搬运到 低洼处堆积,形成低洼处堆积,形成 沉积沉积岩。岩。 生物、土壤、大生物、土壤、大 气、水、地貌气、水、地貌 第13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植物通过 根系从土壤 中吸收水分 植物的枝 叶截留大气 降水 植物通过蒸腾 作用将水分释放 到大气中 通过大气降 水,补给土壤、 河湖、生物中 的水分 活动活动 收:收: 支:支: 第14张

5、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活动活动 第15张 植物和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 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第16张 自然地理环境对其外部环境中某些事物乃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对其外部环境中某些事物乃至整个 环境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为环境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为地理环境的功能地理环境的功能。 气气 候候 土土 壤壤 生生 物物 地地 貌貌 水水 文文 物质迁移 能量交换 第17张 指自然地理 环境具有合 成有机物的 能力。 叶绿素叶绿素 这种生产功能需要哪些 要素的协调参与? 思考 第18张 把无机物合 成有机物 把太阳光能转 变成化学能

6、,贮 存在植物体内 向大气中 释放氧气 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参与水循环,改善 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光合作用 第19张 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 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地理环境是如何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 即具有一 定的自我 调节能力 植物光 合作用可 能增强, 吸收更多 二氧化碳。 海水中溶解 的钙加速形成 碳酸钙沉淀。 思考 第20张 阅读下文,通过分析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平衡功阅读下文,通过分析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平衡功 能,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能,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

7、动物,分布在青藏高原可 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 却变化显著。 当食物与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和含盐土壤足 以维持其生长时,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反之, 存活率下降。 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 和含盐土壤的不足,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锐 减。但当藏羚羊数量减少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 含盐土壤相对充足,在寒潮低发年,藏羚羊存活率明 显上升,数量恢复。 因此无人干扰时,藏羚羊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 定。 活动活动 第21张 高原地形高原地形, ,寒冷的气候寒冷的气候, ,水源丰沛水源丰沛, ,含盐土壤含盐土壤 相互制约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相互联

8、系 生存的要素是什么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减少的原因?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猎杀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猎杀 数量基本恒定说明什么功能? 平衡功能平衡功能 第22张 第23张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 的变化,保证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协调。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湖泊演化为陆地湖泊演化为陆地 案案 例例 第24张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演变来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演变来的? 汉代的黄土高原,汉代的黄土高原, 草肥水美、山青水秀。草肥水美、山青水秀。 今天的黄土高原,今天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案例

9、案例 第25张 资料背景: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 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 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 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 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 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第26张 水 土 流 失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 地貌变化地貌变化 水文变化水文变化 植被退化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侵蚀沟谷,沟壑纵

10、横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龙 第27张 湖泊演化为陆地,是地形、湖泊演化为陆地,是地形、 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 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 请根据统一变化过程的原理,请根据统一变化过程的原理, 分析湖泊在演化为陆地的过程中,分析湖泊在演化为陆地的过程中, 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湖泊演化为陆地的过程 活动活动 经过经过a ab bc cd de e五个阶五个阶 段的演化,段的演化, 地形地形 气候气候 生物生物 土壤土壤 水文水文 由湖泊变成了陆地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由湿润变得干

11、燥由湿润变得干燥 由水生生物变成陆地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陆地生物 逐渐由湿变干逐渐由湿变干 水面逐渐缩小至消失水面逐渐缩小至消失 第28张 气候气候 土壤土壤 生物生物 地貌地貌 水文水文 气候由湿润气候由湿润 变得干燥变得干燥 水面逐渐缩水面逐渐缩 小直至消失小直至消失 地形由湖泊地形由湖泊 变成了陆地变成了陆地 生物由水生生物变生物由水生生物变 成了陆生生物。成了陆生生物。 土壤逐渐土壤逐渐 由湿变干由湿变干 第29张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 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变化的动力来 自外部(主要是 人类活动); 变化 具有整 体性; 和 比较容 易受人类干扰。岩石 受人类干

12、扰较小。 生物水 第30张 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 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它平衡大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它平衡大 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改善当地自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改善当地自 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经过但是,经过20世纪的大规模采世纪的大规模采 伐,目前,东北林海已发生了根本伐,目前,东北林海已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性的变化森林面积锐减,现存森林面积锐减,现存 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 案例案例3 b a 第31张

13、森林面积下降,森林面积下降, 一方面造成土壤缺乏一方面造成土壤缺乏 枯枝落叶的补给,腐枯枝落叶的补给,腐 殖质减少,另一方面殖质减少,另一方面 使水土流失加剧,土使水土流失加剧,土 壤变薄,土壤肥力下壤变薄,土壤肥力下 降。降。 森林面积下降和天然次生林与森林面积下降和天然次生林与 人工林增多,降低了森林滞留降水人工林增多,降低了森林滞留降水 的功能,导致降水时形成洪水,无的功能,导致降水时形成洪水,无 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水土流失使地面沟谷纵横,岩水土流失使地面沟谷纵横,岩 石裸露,岩石的风化速度加快。石裸露,岩石的风化速度加快。 案例案例3 d e c

14、 第32张 以龙宫洞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 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九江 龙宫洞 彭泽县 鄱 阳 湖 至武汉 至南昌 庐山 乌龙山 第33张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 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这类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在CO2和H2O的作 用下被溶蚀成Ca(HCO3)2 、淀积作用: Ca(HCO3)2 =CaCO3 +CO2 + H2O Ca(HCO3)2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为CaCO3 。 第34张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条件)最主 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 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

15、 育程度较好。 ()水的溶蚀力: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 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正相关) ()水的流动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 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 隙的类型与连通性。)流动的水可使更多 的岩石在更大的面积上受到溶蚀,从而提 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第35张 第36张 1、峰林 2、落水洞 3、溶洞 4、石笋 5、地下河6、石钟乳 3 3、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第37张 4.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何造就彭泽乌龙山龙宫洞神奇的山山 水水的? 乌龙山水形成和发育的条件: (1)岩石岩石条件:乌龙山地区作为海洋的时间很长,石灰岩的沉 积很多,因此抬升为陆地以后该地区石

16、灰 岩的沉积是很充足的,并且厚度大,岩性 纯,空隙和裂隙的发育也很广泛,所以岩 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 (2)水文水文条件和气候气候条件: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 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和 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 蚀,从而提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3)生物生物条件: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 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 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创造了条件。 乌龙山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 育与该地区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 切相关,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 作用的结

17、果。 第38张 5、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开发利用:喀斯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奇特的地貌景观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地下洞穴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具 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等。 不利影响: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经常发生地 基破裂、水库漏水和地表缺水,给铁路、 公路、水库等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 建设成本; 喀斯特地貌区易产生水土流失。(石漠 化) 第39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案例:生物循环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

18、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或整个自然环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或整个自然环 境的改变(境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改变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结构知识结构 第40张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是( ) 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 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 长茂盛 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 重, 出现石漠化 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C 第41张 2.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 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D.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 B 第42张 3“牵一发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