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1页
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2页
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3页
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4页
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1.作者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 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 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 “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 “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知人论世 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 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 影响极其深远。 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 资料。 2.写作背景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 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室日渐衰微。孔子对社 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的统 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 “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 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希望施展自己 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说:“苟有用我

3、者,期月而已, 三年有成。”真是踌躇满志。他最初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升为司 空,又升为大司寇。先是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占领的鲁国的城 池,后又诛杀了乱臣少正卯。治理国家仅仅三个月,路不拾遗,四 方之客都宾至如归。齐国害怕孔子执政会使鲁国强大,威胁自己, 所以送了一些美女给鲁君,鲁君于是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孔子见 自己的抱负难以施展,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 国,开始了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常遭困厄,都不受重用。最后 只得返回鲁国,专心修订诗书礼乐,教授弟子。 鲁哀公16年(前479),孔子卒。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合作探究 奇文共

4、欣赏,疑义相与析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 马未都 我们的文化基因构成了我们文化的绚烂。我们的基因是什么呢?就是 我们的汉字。当我们的先人在龟甲上刻上第一个字时,没想到它能够跨越 数千年,将信息传递至今日。我们幸福啊!能与祖先沟通。一个美国汉学 家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太幸运了,能看懂几千年前的文章,而英文却不 能。”原因是,我们的汉字是表意的,英文是表音的。人类的声音一直在 改变,人类的情绪一直在延续。 哲思短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出 自汉书。至于出自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

5、逑”,今天读来依旧亲切。古人的智慧,通过文字的积累,铸成丰碑。 中国字,形象、声音、辞意,三者一体,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漂 亮的中国字一字一音,有四声,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杜甫有诗: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严谨,平仄悦耳。黄绿白蓝,四种颜色, 一幅画面。上句满足听觉,下句强调视觉,描绘内容如此丰富,调动感官 如此愉悦,只需区区十四个汉字。 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即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 班牙文。凡文件都必须同时出具这六种文字版本,具有同等效力。在这六 种文件中,中文文本永远最薄,这表明了中文非凡的表达能力。 我们的文化曾经给我们带来过什么呢?自汉代起,唐、宋、元、

6、明、 清,我们的祖国曾数次成为世界最强国,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凡是那时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惊叹中国的文明程度,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盛赞那时的中国繁盛昌明,工商业发达,城市繁华热闹,马可波罗写下的 游记,使每一个西方人都对中国无限神往。 可是,19世纪以来,仅百年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开始衰落, 积贫积弱,一败再败;1840年的鸦片战争,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都将西方觊觎了许久的东方神秘大门打开了。今 天世界各国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大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流失出去的。 这长达一百五十年的痛楚,中国人不堪回首啊!我们曾错误地将挨打 的局面归咎于文化的

7、厚重,似乎中国人已背负不起。错误地将自己的文化 视为落后,使中国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一百 多年过去了,蓦然回首,发现出路仍是我们的文化。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灿烂文化,浩瀚无际,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今天的中国人,重新接受并享受这迟来的愉悦。重新把自己的文 化置放在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熟的体现。 我们今天已清晰地看到,文化的创造力,文化的软实力。汉字的基因 构成了我们灿烂的文化,灿烂的文化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传统文化 为中国人民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教育了国人怎样去尊重文化,善待文化。 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带

8、给了每一个中国 人内心的尊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赏读: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 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要守规则,讲 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 凡为士大夫者,宁可在官场有山林气,不可在山林有官场气。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赏读: 大凡作为一个文人或官吏,宁可在官场上有点傲骨表现出一种超逸的情怀, 也不可不做官成了闲云野鹤以后还摆架子打官腔。“官场有山林气”表现的是个 性,是不为功名所累的飘逸风致,让人生敬;“山林有官场气”表现的是功名挂 心,是虽在山野仍慕荣华的世俗气,让人生厌。 修身名句 返

9、回 自主积累 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发 1.通假字 是鲁孔丘与_ 而谁以易之_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_ 植其杖而芸_ 使子路反见之_ 问于桀溺_ 答案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通“尔”,第二人称代词,你 通“避”,躲避 通“耘”,除草 通“返”,回去 通“杰”,形容高大 2.一词多义 答案 见 仪封人请见 子见夫子乎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项伯即入见沛公 汝真女子之见也 才美不外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引见 看见 表被动 会见 见识、见解 显露 出现 答案 道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怀其璧,从径道亡 于是废先王之道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食 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而不知其味

10、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德政 小路 法令制度 说 拿东西给人吃 吃 粮食 答案 与 是鲁孔丘与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鸟兽不可与同群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为 子为谁 杀鸡为黍而食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句末语气词,通“欤”表示疑问 连词,“与”“其” 连用表选择 连词,跟 动词,参与 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动词,做 动词,担任,充当 介词,对,向 答案 而 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耰而不辍 子路拱而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通“尔”,代词,你 表承接 表修饰 表转折 3.古今异义 子路从而后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

11、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古义:_ 遇丈人 今义:岳父。 古义:_ 从:跟随。而:连词。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答案 子见夫子乎 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古义:_ 君子之至于斯也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_ 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到。 答案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耰而不辍_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_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_ (3)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_ 用耰耕地 唱歌 使洁,使乱 使止,留下 答案 5.文言句式 奚自_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_ 子路行以告_ 二三子何患于丧

12、乎_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状语后置句 答案返回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主旨归纳 本课5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孔子的言行 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 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 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与坚韧的品质。 重点突破 一、如何理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提示提示这一句出自有“楚狂人”之称的接舆讽劝孔子的凤歌,意思是 说过去的事情已无法挽回,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改变。接舆认为,孔子周 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做法是徒劳的,已经过去的就算了

13、,希望 他从现在起就不要再过问政治了。后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 两句就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格言,但含意与原来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的意 思是说人不能一味追悔既往,而应奋发努力,争取今后有所作为。 答案 二、第2则选文中桀溺和孔子都通过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应该如何理解 他们所说的话? 提示提示桀溺的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天下到处都像洪水横流一般混乱, 你同谁去改变它呢?另一层是说,你子路与其追随孔子,为什么不跟着我 们这些避世之士,出世而隐居呢? 孔子的话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自己只会跟世 间众生在一起;他要告诉桀溺等人,自己只会生活在世间众生之中。另一 层是说,自

14、己之所以要改变这个世界,是因为天下没有德政。他要告诉桀 溺等人,天下越是混乱自己越不会选择避世。 答案 三、试比较孔子跟长沮、桀溺、荷蓧丈人这类人的异同,并简要说说自己的看法。 答案 提示提示 类别相同不同 孔子 对混乱污浊的现 实强烈不满 力图改变现实,并且不屈不挠;重视社会 道义的担当,对自我考虑较少 长沮、桀溺、 荷蓧丈人 面对现实,不想改变,选择了消极避世的 生活态度;不太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担当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孔 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积极入世),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 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

15、的。 四、如何理解“不仕无义”? 提示提示儒家学说的支柱是伦理,试图用固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来维系社会的安定。 朱熹说“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 也。” 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俸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 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 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 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而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 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

16、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朱熹说:“仕所 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 不可苟者,是以虽不洁身以乱伦,亦非忘义以徇禄也。”儒家认为“行义”和“行道” 是不同的,“行道在君,必在遇而后行;行义在我,遇与不遇皆然”。 答案 文本审美 “高手过招高手过招”,数语风流,数语风流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艺术特色赏析 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除了为后人留 下了无数光彩照人的传世名句之外,还有不少篇章以漫画笔法和高超的艺术手 段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明的艺术 形象。天

17、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就是这样一篇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几章所记,大部分是孔子周游列国、路遇隐者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 孔子及其弟子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与隐士在处 世态度上的分歧。文中对孔子、子路及几位隐士形象的刻画,颇为精彩、传神, 真可谓“高手过招”,数语风流;境界高下,片言立判。 文章的精彩之处,首先表现在人物的尖锐对立与相映成趣上。例如 “子路问津”和“子路从而后”这两段文字,直接出现在前台的是子路、 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但实际上孔子才是跟长沮等人对立的核心。长 沮等人的特立独行、超然避世以及对子路的挖苦调侃,显示了隐士阶层愤 世嫉俗的性格与对孔子师徒的不解与不屑;子路在每次碰壁之后的“行以 告”,显示了传统儒生的恭谨与内敛;而孔子每次的开解与应对,看似尴 尬与无奈,实则又处处显示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诚。而 这种情怀与境界又是众隐士所难以理解和企及的。正是在这种妙趣横生、 情态各异的人物的映衬下,孔子的形象才变得更加鲜明和有力,人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