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研究_第1页
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研究_第2页
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研究_第3页
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研究_第4页
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研究姓名:陈图农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指导教师:傅宏20080520摘要抑郁症患者对负性信息的偏向可能是维持抑郁的心理机制,现有研究结果并没有完全支 持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信息偏向,也没有专门的实验研究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负性信息偏向是 否与自我参照有关。本研究运用加工分离法,通过三个研究检验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负性信 息偏向,并分析内隐记忆偏向与自我参照的相关。研究一,抽取抑郁症患者和正常被试各24名,实验材料为180个情绪效价词(正性、 中性和负性各60个),实验顺序依次为语义加工、再认测验、自我参照评定、回忆测验和 BDI测试

2、,在电脑上实施实验。结果显示:在有意识提取R与无意识提取A上,抑郁症患者 在负性情绪效价词上成绩高于正常被试,而正常被试在正性情绪效价词上成绩高于抑郁症患 者。抑郁症患者更多用正性情绪效价词与自我关联,同时也用负性情绪效价词与自我关联。 有意识提取R、无意识提取A与自我参照没有显著相关。研究二,抽取郁症患者和正常被试各24名,实验材料同研究一,实验顺序依次为自我 参照加工、再认测验、语义加工、回忆测验和BDI测试。结果显示:在有意识提取R上, 组别主效应有显著的统计意义,抑郁症患者不仅偏向于负性情绪信息,而且也偏向于正性情 绪信息。在无意识提取A上,组别与情绪效价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抑郁症患者

3、更多用负性 信息与自我关联,而正常被试更多用正性信息与自我关联。有意识提取R、无意识提取A与 自我参照没有显著相关。研究三,有意识提取R的多元方差分析显示:组别的主效应具有显著统计意义 (F=IO935,pO01),材料的主效应有显著统计意义(F-3861,pO05),其他均没有显 著统计意义。无意识提取的多元方差分析显示: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5484,pO01),其 他均没有显著统计意义。综合三个研究结果,抑郁症患者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特点,在外显记忆上,抑 郁症患者在负性信息和正性信息上均表现出更多的偏向,这种偏向与自我参照关联,表现出 自我参照效应。在内隐记忆上存在负性信息偏向,

4、但是与自我参照没有关联,本研究结果提示,抑郁症情绪与记忆的网络模型与图式模型是融合的。抑郁症患者对外 界信息加工时,既以网络形式加工也以图式形式加工,以何种方式加工取决于当时的加工策 略。关键词:抑郁症内隐记忆自我参照AbstractImplicit biases for negative information may be important maintenance mechanism in depression,which was not completely supported by the past researchesThere are no researches as to th

5、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licit memory biases and self-reference in depressionWith 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 in this current study,thre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implicit biases for negative information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elf-reference in depressionIn study one,24 depresse

6、d people and 24 normal controls were enrolled;1 80 emotional valence words(60 positive,60 neutral and 60 negative words)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semantic processing,recognition test,self-reference,recall test,and Beck DepressionInventory(BDI)were sequentially administered on the compu

7、ter in terms of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epressed people remembered more negative emotionalwords than the normal controls,while the normal controls remembered more positive emotionalwords than the depressed peopleThe depressed people showed more negative biases in

8、their self reference than the normal controls,the normal controls showed more positive biases in their self-reference than the depressed peopleBoth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memories were not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self-referenceIn study two,24 depressed people and 24 normal controls wer

9、e enrolled;1 80 emotional valence words are the same as study ones;self-reference,recognition test,semantic processing, recall test,and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were sequentially administered on the computerin terms of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effect of diagn

10、osis achiev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conscious memory,depressed people showed biases not only for negative but positive informationIn unconscious memory,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diagnosis and emotional valenceDepressed people showed more negative biases in their self reference

11、 than the normal controls,the normal controls showed more positive biases in their self-referenceBoth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memori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self-referenceIn study three,MultiANOVA on conscious memor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in effect ofdiagnosis,F=1 0935,p00

12、 1,achiev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main effect of materials, F=386I,pO05,also achiev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Other main effects or interactions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imilarly multiANOVA on unconscious memory revealed that themain effect ofdiagnosis,F=5484,pO0 1,achieved statistic

13、al significanceOther main effects orinteractions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results of three studies indicate that explicit memo巧and implicit memory of depressed people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In explicit memory,depressed people show biases for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14、,and the bias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ir self-referenceIn otherwords,there are self reference effects of explicit memo巧in depressionIn implicit memory, depressed people show biases for negative information,and the biase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ir self-referenceIn other words,there are no self r

15、eference effects of implicit memoD,in depres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net model and the schema model of emotion and memo叮in depression be integratedDepressed people apply not only the net model but also the schemamodel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Which model depressed people choose depends on their

16、processing strategyKey Words:Depression Implicit mem01)r Self-reference前刖言舀一、选题理由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 心境障碍(mood di sorders)。单纯药物治疗不能对所有患者起作用,而且药物治疗有其缺陷。 认知治疗在治疗抑郁症上与药物治疗及其它心理治疗同等有效或更为有效,但是,认知治疗 对部分抑郁症患者没有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的认知特点。以往大多数抑郁 症的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显认知,对内隐认知缺乏了解。内隐记忆(implicit me

17、mory)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 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目前主要用任务分离法和加工分离法测量。任务分离法 (task dissociation)用不同的认知任务表征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任务分离法基于记忆底 层心理过程“纯净”的假说,也即不同测验所反映的心理过程是单一的。过去有关抑郁症患 者内隐记忆研究中采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是任务分离法。但事实上,外显记忆测验和内隐记忆 测验并不一定是“纯净”的,可能是相互“污染”的(杨治良,1997)。加工分离法(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运用包含测验(the inclusion t

18、est)和排除测验(the exclusion test)两种测验模式,通过计算分离出有意识记忆加工 和无意识记忆加工。R表示有意识加工完成测验的概率,A表示无意识加工完成测验的概率, P(I)表示在包含测验中用学习过材料来完成测验的概率。P(E)表示在排除测验中用学习过材 料完成测验的概率,则:R=P(I)一P(E),A_P(E)(1-R)。通过加工分离程序,就可以分离 出被试在记忆认知活动中有意识加工成分和无意识加工成分,更能说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的效应。近二十多年来,抑郁症的负性信息偏向(biases for negative information)成为研 究的热点之一。总的来说,研

19、究沿着两条路径开展,一条路径是临床心理学,另一条是认知 心理学,主要使用三种理论框架解释抑郁情绪和认知的关系。第一种理论框架是自我图式 (self-schema)理论,以Beck的抑郁认知理论(Beck,1967,1971,1987)为基础,此理论关 注抑郁症患者存在的负性自我图式,第二种理论框架是心境一致性记忆,注意情绪刺激的效价和个人心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以Bower(1981)提出的语义联想网络模型为基础。第三 种理论框架是主动加工模型(Williams,1988),将认知加工分为主动加工与控制加工。三 种理论框架均得到部分实验支持。至今,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负性信息偏向的观点并没有完全得

20、到实验支持。不同实验结 果不完全一致。实验结果不完全一致有多方面的原因,Barry(2004)从研究对象、内隐记 忆测量方法以及编码方式等几个方面总结Y20年来关于抑郁症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研究对 象上,有的是符合DSM-HI-R或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被试,有的是BDI筛选出来的抑郁状 态被试。在研究方法上,以往研究采用的内隐记忆测量方法主要是词干补笔、残词补全等任务分离法。编码方式主要分为知觉加工和概念加工两类。虽然以往实验结果不完全一致,也没有支持哪一个理论更为正确,但是无论哪一种理论 取向都认为,抑郁症对负性信息的偏向可能是维持抑郁的心理机制。Watkins(2002)总结 认为

21、。内隐认知是抑郁个体维持抑郁的重要心理机制,如果这种内隐加工不能被治疗所矫正,那么个体可能有不完全康复或复发的危险。到目前为止。相对于外显认知,抑郁症内隐认知 研究相对较少(Friedman,2004)。本研究重点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记忆。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成绩 比其他编码条件好。一般来说,人们倾向于用正性词与自我相关联,因此,不同效价词与自 我关联时,人们会更多地记住正性效价词。根据现有研究文献,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负性信 息的记忆偏向,与正常人的记忆偏向正好相反。抑郁症患者的负性信息是否与自我参照有 关?抑郁症患者内隐记

22、忆与自我参照的关系,至今没有专门的实验研究。只有少量研究涉及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与自我参照的关系,但是结论并不一致。而且在 研究方法上采用的也是任务分离法。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与正常被试一样,在自我参照 下更多地记住正性情绪效价词;还是与正常被试正好相反,在自我参照加工下更多地记住负 性情绪效价词?本研究想通过加工分离法,选择抑郁症患者为被试,比较抑郁症患者与正常 被试在语义加工和自我参照加工负性信息内隐记忆偏向,检验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与自我参 照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将所得到的结果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为诊断和治疗抑郁症患者提 供参考。如果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信息内隐记忆偏向,那么在心理治疗

23、中需要使抑郁症患者 认识到这种无意识偏向,使无意识中的负性信息偏向转到意识层面进行矫正。如果抑郁症患 者不存在负性信息内隐记忆偏向,心理治疗中没有必要寻找无意识中所谓的内隐记忆偏向, 治疗工作可直接在意识层面进行。如果负性信息记忆偏向(无论是外显的还是内隐的)与自 我参照加工有关,那么心理治疗就可以从信息加工策略角度,矫正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参照加 工策略,从而改变抑郁症患者认知偏向。另外,研究结果也可以为理论上弄清情绪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数据。过去有关 外显记忆与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而近20年来内隐记忆研究的兴起,情绪与内隐记忆之 间的关系又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针对特殊情感障碍抑郁症

24、患者的研究结果,可以 丰富情绪与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选择符合DSM-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运用加工分离法测量内隐记忆, 使用语义加工和自我参照两种编码方式。分三个研究,研究一考察语义加工编码下抑郁症患 者是否存在内隐记忆的偏向,分析内隐记忆偏向与自我参照的关系:研究二检验自我参照编 码下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偏向,分析内隐记忆偏向与自我参照的相关;研究三比较自我参 照编码和语义加工编码下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偏向,分析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效 应。二、实验研究(一)语义加工下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偏向1研究方法选取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24名,正常对照被试24名。实验材料为

25、180 个情绪效价词,分为Set A和Set B两个子集,每个子集由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效价词各 30个。考虑实验材料内容和顺序的影响,每组研究对象中一半被试实施实验程序A。另一半 实施实验程序B。本研究包括三种测量,再认测验、回忆测验以及自我参照评定。对于每一种测量,均采 用2(组别:抑郁组和正常组)X3(情绪效价:正性、中性和负性)X2(分组:包含组和 排除组)设计,组别和分组为组间变量,情绪效价为组内变量。实验在电脑上实施,程序用DMDX31软件编写。每位被试接受的实验顺序为:语义加工, 再认测验,自我参照评定。回忆测验和BDI评定。语义加工阶段,要求被试对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的词进行情绪效

26、价评定。被试用卜5个数 字表示愉快不愉快的等级,按键反应。在对90个效价词评定之前呈现6个缓冲词,供被试 练习之用,不计入结果。语义加工结束后,接着一个干扰试验,然后进入再认测验阶段。再认测验阶段,每一组 被试分成包含和排除两组。包含组和排除组测验由指导语控制。自我参照评定,是对呈现的效价词与自我的关联程度进行评定。要求被试对呈现的词评 定适合描述自己的程度,用1、2、3、4、5五个数字评定。随后进行回忆测验,每一组被试分成包含组和排除组,测验由指导语控制。最后进行 BDI量表评定。2研究结果根据朱滢(1997)加工分离公式计算有意识提取R和无意识提取A,有意识提取R与无 意识提取A分别表征了

27、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相关分析表明,再认R与A,回忆R与A之间 没有显著相关,提示R与A之间相互独立。分别对再认R及A,回忆R与A进行2(组别: 抑郁和正常)X3(情绪效价:正性、中性和负性)2(材料:材料A和材料B)重复变量 方差分析,情绪效价为重复变量。结果表明:在有意识提取R和无意识提取A上,组别主效应及情绪效价主效应均没有显 著统计意义,但是组别与情绪效价具有显著相互作用。提示抑郁症患者在不同情绪效价词上 R与A有显著差异。R与A的结果显示,抑郁症忠者在负性情绪效价词上成续高于正常被试, 而正常被试在正性情绪效价词上成绩高于抑郁症患者。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上,抑郁症患 者均存在负性信息记

28、忆偏向,而正常被试均存在正性信息记忆偏向。结果与心境一致性记忆 假设相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R的成绩与实验材料有一定相关,A的结果与实验材料没有相关。 这一结果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特点一致,一般来说,外显记忆易受材料等诸多因素影响, 而内隐记忆不受材料等因素影响。根据郭力平(1997)的研究,抑郁被试外显记忆存在心境一致记忆,而内隐记忆没有心 境一致性记忆。但是郭力平的研究被试是通过抑郁量表筛选出来的抑郁状态学生而不是临床 意义上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患者与抑郁状态被试在心理特点或心理结构上可能有明显不 同。由此提示,在心理治疗中对抑郁状态来访者和抑郁症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根据Mann

29、-Whitney U检验,不同情绪效价词的自我参照等级没有显著差异。方差分析 显示,组别与情绪效价词的效价有显著相互作用。从自我参照等级看,抑郁症患者比正常被 试更多地用负性和正性与自我关联。正常被试用更多用正性和中性情绪效价词与自我相关 联。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更多用正性情绪效价词与自我关联,同时也用负性情绪效价词与 自我关联。研究假设认为,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偏向与自我参照相关,抑郁症患者记住更多与自我 参照相关的负性信息,正常被试记住更多与自我关联的正性信息。相关分析显示,无论在再 认测验上还是在回忆测验上,有意识提取R、无意识提取A与自我参照没有显著相关,此结 果与研究假设不一致。(二)

30、自我参照加工下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记忆偏向1研究方法符合DSM_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24名,正常组被试24。实验材料、研究设计与研究 1相同。每位被试接受的实验顺序为:自我参照加工,再认测验,语义加工,回忆测验,BDI 评定。每一部分的实验要求同研究1。2研究结果统计分析方法与研究l相同。相关分析表明,有意识提取R与无意识提取A之间没有显 著相关,提示R与A之间相互独立。重复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在有意识提取R上,组别主效应有显著的统计意义,表明不同 组别在情绪效价词上外显记忆有显著差异。而且抑郁症患者不仅偏向于负性情绪信息,同时 也偏向于正性情绪信息。在无意识提取A上,组别与情绪效价存在显著的相互作

31、用,表明不 同组别在不同情绪效价词上内隐记忆成绩有显著差异。有意识提取R与无意识提取A的结果 稍有不同,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在意识层面对负性和正性信息均有偏向,而在无意识层面 仅对负性情绪信息有所偏向。在自我参照结果上,正常被试更多地用正性情绪效价词与自我参照,而抑郁症患者更多 地用负性惰绪效价词与自我参照,方差分析表明组别与情绪效价有显著相互作用,抑郁症患 者更多用负性信息与自我关联,而正常被试更多用正性信息与自我关联。但是,与研究I 相同,无论是有意识提取R还是无意识提取A与自我参照没有显著相关。这一结果与研究假设不一致,研究假设认为,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偏向与自我参照相关,抑郁症患者记住更

32、多 与自我参照相关的负性信息,正常被试记住更多与自我关联的正性信息。研究l的结果表明 记忆与静态的自我图式之间的相关。而研究2自我参照加工编码下的结果,表明是自我参照 加工过程对记忆偏向的影响。结果也没有发现自我参照与外显记忆及内隐记忆之间的关联。 这一结果似乎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即: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外显记忆还是内隐记忆存在负性信 息的偏向,但是这种负性信息的偏向与自我参照没有关联。(三)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1在抑郁组中自我参照与语义加工的比较在再认测验上,自我参照组在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效价词上有意识提取R高于语义加 工组。语义加工组在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效价词上无意识提取A高于自

33、我参照加工组。t 检验显示,语义加工组和自我参照组R与A没有显著差异。有意识提取R的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在外显记忆上存在自我参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效价词上自我参照加工比语义加工成绩好,方差分析也表明,不同加 工方式对情绪效价词的有意识提取R具有显著主效应。仔细观察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正性 情绪效价词上自我参照加工组明显好于语义加工组。在中性情绪效价词和负性情绪效价词上 两组没有显著统计差异。抑郁症患者在自我参照加工编码之下可以促进正性情绪效价词的记 忆。在无意识提取A上,抑郁症患者没有明显表现自我参照效应。从研究结果可见,在正性 情绪效价词、中性情绪效价词和负性情绪效价

34、词上语义加工组和自我参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表明,语义加工与自我参照加工对情绪效价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多元 方差分析结果也表明,语义加工和自我参照加工的不同对情绪效价词的有意识提取有显著影 响,对无意识提取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与邢乃愈(2006)的研究一致,邢乃愈(2006)研究表明,内隐记忆中没有自我参照效应。根据此结果可能说明,抑郁症患者在意识层面和 无意识层面的加工方式有别。有意识层面更多用受自我参照效应影响,外界刺激可以激活自 我图式,而在无意识层面符合心境一致性记忆,外界刺激可以激活网络扩散。对正常对照组采用与抑郁症患者组同样的分析方法。结果与抑郁症患者相同,正常被

35、试 在有意识提取R上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在无意识提取A上,没有自我参照效应。2抑郁组与对照组在语义加工和自我参照加工下交互分析以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效价词R为因变量,以组别(抑郁与正常)、启动方式(语义 加工与自我参照)和材料为因素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的主效应具有显著统计 意义(F=IO935,pO01),材料的主效应有显著统计意义(F=3861,pO05),其他均没 有显著统计意义。同样,以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效价词A为因变量,以组别、启动方式和 材料为因素迸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的作用显著(F-5484,pO01),其他均没 有显著统计意义。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外显记忆和

36、内隐记忆有不同的特点,在外显记忆上,抑郁症患者在 负性信息和正性信息上均表现出更多的偏向,这种偏向与自我参照关联,表现出自我参照效 应。在内隐记忆上存在负性信息偏向,但是与自我参照没有关联,似乎语义加工比自我参照 影响更大。有意识层面,抑郁症患者虽然有明显的负性信息偏向,但是会用正性信息与自我 关联。在无意识层面,抑郁症的负性信息偏向可能与语义加工有关,符合Bower的网络扩散 模型理论。无意识层面以一种网络模型储存负性信息,一旦被激活,就扩散到其它节点,因 此表现出语义加工对内隐记忆影响大。三、讨论(一)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记忆偏向本研究的结果认为,抑郁症患者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上均有情绪信息的

37、偏向,过去研 究中多数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外显记忆上存在负性记忆偏向,而内隐记忆未表现出负性记忆 偏向。本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信息的内隐记忆偏向。Watkins等人(2002)假设在概念驱动测验可以出现心境一致性内隐记忆效应。本研究运用的加工分离程序,分离出表征 外显记忆的有意识提取R及表征内隐记忆的无意识提取A。结果支持内隐记忆心境一致性效 应,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情绪信息的内隐记忆偏向。研究结果支持TAP模型。(二)记忆偏向与自我参照的关联本研究中,在意识层面抑郁症患者用更多的负性情绪效价词与自我关联,而正常被试 比抑郁症患者更多地用正性情绪效价词与自我关联;在无意识层面抑郁症患者比正常

38、被试用 更多的负性情绪效价词与自我关联,同时抑郁症患者也用较多的正性情绪效价词与自我关 联。单独从研究1和研究2的结果看,抑郁症患者的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与自我参照没有显 著相关。但是,从综合了研究1和研究2数据的研究3结果看,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被试一样在外显记忆上存在自我参照效应,自我参照加工比语义加工能增加有意识提取R的成绩。而 在内隐记忆上,无论是正常被试还是抑郁症患者均没有自我参照效应。内隐记忆没有自我参 照效应与邢乃愈(2006)的结果一致。过去关于抑郁症患者记忆研究中没有专门研究记忆与自我参照的关系。有少数涉及到自我参照的相关研究中也没有发现记忆与自我参照的相关。(三)记忆情绪模型验证

39、网络模型认为:概念与特征(节点node)的联结(association)存于记忆中,信息相 互交错地形成了一种网络。节点表征概念、事件、观点和意见。网络内的激活扩散引起相邻 节点的激活,使相邻节点处于意识状态。图式被认为是一种较大的实体(entity)以及概念 原型,这种概念原型组织和储存过去的经验并且指导我们接下来的知觉和经验。早期研究工 作倾向于认为语义记忆是网络模型,情节记忆是图式模型。现在的记忆研究并不用这种狭义 的方式区别这两个概念术语。根据网络模型假设,当抑郁症患者对情绪效价词进行加工时,一旦认知结构中某个负性 节点被激活,这种激活就会扩散开来,与其联结的负性节点就被激活。本研究中

40、回忆测验结 果可以用网络模型来解释。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信息偏向,对负性情绪效价词敏感,当某个 负性效价词激活,这种激活扩散到其他负性节点。因此负性情绪效价词的回忆成绩相对好于 正性情绪效价词。根据图式模型假设,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存放在一起,当其中一个信息被激活,就会激活 相关联的自我信息。本研究中抑郁症患者既用负性效价词与自我关联,也用正性效价词与自 我关联,说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图式中既有负性信息又有正性信息。网络模型节点之间的联 系以语义为基础,语义越接近,节点联系越紧密。图式模型以自我相关联的信息为基础,语 义上不一定接近。本研究的记忆测验结果似乎支持网络模型,而自我参照加工的结果似乎支 持

41、图式模型。本研究结果提示,情绪与记忆的网络模型与图式模型是兼容的,网络和图式两者融合在 一起。节点是基本单位,表征事件、概念、特征等语义信息,也表征以往创伤、失败等情感 经验信息。节点之间以纵横交错的网络形式联系,不同节点组合形成不同的图式。对外界信 息加工时,既以网络形式加工也以图式形式加工。用何种方式加工取决于当时的加工策略。抑郁症患者在不同情况下可能采用不同模型进行加工。当抑郁症患者分析与自我关联信息 时,启动图式模型,当进行语义分析时可能启动网络模型。(四)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记忆的加工策略假说迄今为止,内隐记忆并不被看成是独立的记忆结构或亚系统,可以被看成与其他记忆 类型一样的加工过程。

42、因此记忆系统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忆的应用。加工策略与网络 理论和图式理论不同,不强调内在心理结构,关注加工过程,即编码加工和提取加工过程。 John和McDowall(2001)在一项研究中试图确定TAP模型还是记亿结构模型适用于解释抑 郁症患者,结果支持加工说而不是结构说。加工策略,不像网络理论或图式理论那样重视认知与情绪的结构,而是将重心放在认 知加工过程。但分析可知,抑郁症患者的加工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认知风格,成长经历及早年创伤事件会影响到认知风格。抑郁症患者具有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认知风格,所以对情绪效 价词的精细加工策略就会不同,抑郁症患者情绪效价词的自我参照与内隐记忆结果就不同于

43、正常人。所以。抑郁症患者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上采用了不同加工策略。(五)本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抑郁症患者样本数量有限,不能完全代表各种症状组合的抑郁症患者。实验材料对于不 同被试可能具有不同情绪效价。实验材料做到对每位被试均具有相同的正性、中性和负性情 绪效价具有难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验材料只设计了一种呈现时间,没有考察不同材料呈 现时间对自我参照加工、再认测验及回忆测验的影响。自我参照被描述为用效价词描述自己 的适合程度,被试可能产生不同理解。以往研究文献及本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均存在负性信息偏 向,未来研究不必再重复研究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负性信息偏向。本研究结

44、果提示,抑郁 症的网络模型及图式模型是融合的,很难用单独一个模型解释所有的实验结果。因此今后研究不必花费精力去验证网络模型正确还是图式模型正确。将来研究重点可放在融合了网络模 型和图式模型的更高一层的模型上。可以重点探讨抑郁症患者加工策略与内隐记忆偏向的关 系。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 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

45、示了谢意。作者签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作者签 日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一、文献综述(一)抑郁症概述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or

46、der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 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常有复发倾向。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据报告,在 一般人群中大约有25女性在其一生生活经历中经历过抑郁症,男性中约有10左右经历过 抑郁症(张春兴著,1994)。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欧美国家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2-20,WHO 在1993年组织的多中心全球合作研究发现,在综合性医院就诊者中心理障碍,抑郁症和心境 障碍者达125(龚绍麟,2003)。我国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O83。15的抑郁患者以 自杀告终,75的自杀者与抑郁有关(姚芳传,1998)。抑郁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生化改交、童年经验、应激等多种

47、因素有关。双生子研究和家系调查均发现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生化研 究表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和相应受体功能的改变以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可能 与心境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5-HT)在突触间隙的浓度 减少可引起抑郁发作(蔡焯基,2001)。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精神因素与抑郁症关系密切,动 物与人类的研究均显示,早期暴露于应激环境下,与遗传秉赋相互作用提高了患抑郁的危险 性(Gilmer和McKirmey,2003)。以往6个月内经历重大生活事件者,抑郁症发病的危险性增加6倍,自杀危险性增加7倍, 慢性生活事件,如长期的不良处境、家庭关系不和睦、贫困

48、、失业、持续2年以上的慢性躯 体疾病,也与抑郁症发生有关。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改变 (Maj。1999)。总之,抑郁症是多基因作用(单基因单独作用有限),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抑 郁症是相当复杂的,表现形态多样,种类较多(翟书涛,1998),不同的抑郁症类别也难以 区分(Maj,1999)。抑郁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抑郁本身,通过影响认知、社会心理、 生理功能和提高了其它疾病的发病,可以改变发育的进程(GiImer和McKinney。2003),可 能直接导致自杀等。弄清抑郁的机制对于治疗抑郁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抑郁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方面。

49、抑郁的药物治疗,过去采用三环类抗 抑郁剂(TCAs),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选择性5一盯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进入临床应 用,它选择性地抑制突触间隙5一HT再摄取,从而影响了突触间隙5-HT的含量。SSRIs副反应 较TCAs明显减轻,有的不仅治疗抑郁,还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徐 俊冕,2006)。抑郁症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以后,大多数能够治愈,但并非全部都能治愈。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经抗抑郁剂治疗后的痊愈率约为60-70,如果之后不再维持治疗,约半数以上 患者在未来5年内复发(蔡焯基,2001)。在头五年复发率高达61(喻东山,2003)。临床发现单纯药物治疗有其缺陷

50、。其一,药物治疗起效慢,存在自杀的危险性;其二、长时药物使 用可能造成抑郁症患者的被动依赖,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其三、很多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 思维方式及性格缺陷,须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心理治疗。总的来说,心理治疗对抑郁的疗效是肯定的(刘培毅,刘协和,2000)。研究发现:认 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对抑郁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单独心理治疗,与药物共同治疗均能改善抑郁(Giles,1993;Connolly,2002;Wang,2002)。Vittengl 等人经过两年的追踪研究,表明认知治疗可改变抑郁症状和社会一人际功能。社会一人际功能 的改善与抑郁症状改变有关,但两者的进步

51、之间一定程度上是彼此独立的(Vittengl,2004)。认知治疗在治疗抑郁上与药物治疗及其它心理治疗有同等效果或更为有效。但是,也 有不少抑郁症患者对认知治疗无反应,或仅有部分反应。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的 认知特点,发现能提高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再者,大多数认知治疗效果的评价是针对自我 报告所得到的意识的、外显的认知,对内隐认知的影响缺乏了解。Watkins(2000)认为内 隐认知是抑郁个体维持抑郁的重要心理机制。如果这种内隐加工不能被治疗所矫正,那么, 个体可能有不完全康复或复发的危险。研究抑郁的内隐认知十分必要和重要。(二)内隐记忆概述1内隐记忆概念内隐记忆(implicit

52、memory)是指在不需要意识(consciously)或有意(intentionally)回忆的情 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杨治良,1999)。内隐记忆 这个术语相对较新,但所涉及的主题,即:过去经验对现在正在进行的活动无意识的影响, 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却有很长的历史。某种意义上说,弗洛伊德口误之类现象的研究,艾宾浩斯的重新学习的节省实验,均可看作现在称为内隐记忆的研究。由于内隐记忆涉及的是对 现在进行行为的无意识影响,因此内隐记忆也被称为无意识记忆,或无觉察记忆,或不自觉 记忆。现代对内隐记忆的研究源于英国学者Warrington和Weiskrantz的实验

53、。Warrington和Weiskrantz(1968,1970,1974)报告了一组由于脑损伤而患健忘症的患者。这些患者在自 由回忆和再认测验中成绩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而在词干补笔测验任务上显示出与正常对照 组相似的启动。健忘症患者正是由于在大多数学习和记忆测验中表现糟糕而得名的,因此这种词干补笔上显示出的正常启动令人惊讶。随后又有一些研究证明了健忘症患者词干补笔之 类的测验上启动水平保留完好。Graf和Schacter把这种自动的不需要有意识参与的记忆称为 内隐记忆;而传统的、需要意识回忆的记忆则被统称为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需要指出的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只是一种描

54、述性概念,针对个体在信息提取时的心2理经验,并不表示两种记忆现象,也不表示两种独立的记忆系统,也不表明任何心理机制。 但是,它们存在于记忆现象之中,可能有各自的潜在机制,并且有助于对记忆系统的重新认 识(杨治良,1999)。2内隐记忆测量在外显记忆测验中,被试知道测验的性质,回忆指向过去学习经验。传统上外显记忆测 量用有意识地再认和回忆,如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的测试。而内隐记忆因为是无意识 地影响心理操作,被试并不知道影响,不存在有意识地再认或回忆。因此内隐记忆的测量就 不可能像外显记忆一样,采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及再认等传统记忆测量方法。启动测量是 目前测量内隐记忆最为典型的方法。启动(

55、priming)指的是一种测验情境对测验成绩影响的技术,也就是测量首次呈现的刺激 (启动刺激prime)对测验刺激(目标刺激target)操作任务影响程度的技术。启动效应(pdming effect)指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启动效应往往是无意识的和自动的,而内隐记忆标志的是无意识的心理经验。因此,研究者往往通过启动效应来证明内隐记忆的存 在。不过启动效应并不等于内隐记忆。目前,测量启动效应的测验有十几种之多,如残词补全(fragment completion)、词干补笔 (word stem completion)、词汇判断(1exical decision)等。启动测量一般分学

56、习阶段和测验阶段。 测验中不要求被试,实际上被试也不可能,有意识地(consciously)或有意地(intentionally)回 忆以前学习过的信息或者情节本身。例如,被试先在词表中学习了“student”一词,在测验中要求被试将残词s u e t补全,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词,(残词补全);或者填充三个字母snL词干开头的词(词干补笔),或者辨认快速呈现的(30ms)的词。在每种情况下,被试并未 意识到现在的测验与过去学习词表的关系,或者并没有有意地回忆学习过的词表,被试完成 这样的测验是在无意识下进行的。先前学习过词表比起没有学习过词表,测验成绩有明显提高。这种测验成绩的提高反映了先前词表

57、的学习对测验操作有启动效应,因此也就可以证明 内隐记忆的存在。在实验研究中启动效应的测量一般是运用实验分离技术。目前实验分离技术是内隐记忆 研究中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任务分离法和加工分离法。任务分离法(task dissociation),被试在不同的记忆任务上出现了不同的记忆效果,这种 记忆效果的分离现象可以作为独立的加工过程存在的证据。有一些记忆任务,如回忆、再认, 反映了有意识的控制加工,可以用来测得被试的外显记忆成绩;还有一些任务,如词干补全(stem completion)反映了被试的无意识的自动加工,可以用来测量被试内隐记忆成绩。 如果自变量影响被试在一项记忆任务中的成绩,但不影响另一记忆任务(单一分离),或者自变量对记忆任务的影响是相反方向的(双向分离),可以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