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3.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4.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5.连加、连减运算式题。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写字”“发饮料”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3、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材第62页)时,借助发书的场景,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一共有多少本书”“左边有多少本”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为

4、了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教材第62页“做一做”)。之后,让学生看图,通过思考,想出得数。教学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

5、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以外,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讲究练习形式。练习要以课内为主。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和其他客观条件,积极创设运用新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6、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中进位和退位的口算比较难,要突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对比较容易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就可以适当减少练的次数。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练习,减少盲目性,讲究练习效果。(3)多进行口头练习。小学生书写有一定的困难,并且速度较慢,减少书面练习,多进行口头练习,可以增大练习容量,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同时,口头练习的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上述要注意的问题外,还应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7、,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帮助他们尽快赶上自己的小伙伴。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解决简

8、单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的成功,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4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6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材第62页内容及练习十四第3题。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2.掌握整十数加、减整

9、十数的计算方法。图片或投影、课件、小棒。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口算题,学生读题说出得数。3+2=2+7=6-3=9-4=5+1=7-2=5+1=8-5=2.口答下面各题。(1)80里面有几个十?(2)50里面有5个几?(3)多少里面有7个十?(4)6个十是多少?1.教学例1。(1)用挂图、投影或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学生看电脑演示,老师描述。开学了,老师要为同学们发书。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课件演示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该怎样分析呢?(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

10、本,求一共有多少本,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本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0+20)板书:10+20课件演示有30本书,老师把其中左边的一包发给一位同学。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有30本书,其中一位同学搬走10本)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现在还剩多少本?该怎样分析呢?(有30本书,从30本里去掉10本,求还剩多少本。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0-10)板书:30-10(2)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老师提问:10+20和30-10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算法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甲: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0加20,因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

11、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30减10,因为30里面有3个十,10里面有1个十,用3个十减去1个十是2个十,所以30减10等于20。学生乙:我们组通过摆小棒进行计算。先摆一捆表示1个十,再摆上两捆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三捆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2.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并独立计算,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40+20是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就是60,所以40+20=6060-20是6个十减2个十,是4个十,就是40,所以60-20=4060-40是6个十减4个十,是2个十,就是20,所以60-40=20。3.

12、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比一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纵向一组一组说一说计算方法。(3加2我是这样想的:3个一加上2个一是5个一,3加2等于5;30加20表示3个十加上2个十是5个十,30加20等于50)比较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从题目本身比较,上面每道题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下面每道题是几十加几十或者几十减几十。从计算方法上看,上面每道题几个一与几个一相加、相减,下面每道题是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相减)1.练习十四的第3题。2.计算下面各题。20+50=20+30=70-50=30+60=40+10=20+60=90-30=80-70=40+30=10+

13、20=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人,组长的后面有4人,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课堂作业新设计1.40+3=4340+30=702.70502090508060107030思维训练3+4+1=8(人)教材习题教材第62页“做一做”1.6040202.550990220440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的结果末尾添上一个0。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

14、,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发书的情景图,生活气息浓厚,吸引学生进入情境。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画面上的小精灵请同学们“说一说都是怎样算的”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相互交流的编

15、写意图,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节课重视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成10以内加减的过程。结合教材,精心准备挂图、投影、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教学中激励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新知识和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它是以“十”为计数

16、单位,渗透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意思。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开始分散,而且书写较慢,用游戏的方式多进行口头练习,既能增大练习容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练习课教材练习十四的第1、第2、第4、第5题。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3.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1.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2.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图片投影,课件等。1.口算。8-7=3+2=50+40=30+50=80-70=30+20=90-60=80-30=2.让学生说一说8-7和80-70是怎么算的。3

17、.口答。3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9个。7个十是。里面有6个十。40里面有个十。2个十是。1.让学生说一说1+3+4和9-4-3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把上面这两道题改为10+30+40和90-40-30。板书:10+30+4090-40-30让学生观察并比较,10+30+40和90-40-30与1+3+4和9-4-3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是整十数连加、连减)2.让学生试算这两道题,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10+30+40先算10加30等于40,再算40加40等于80;90-40-30先算90减40等于50,再算50-30等于20)

18、3.把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与1+3+4和9-4-3这两道题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发现它们都是连加、连减式题,分两步来计算,运算顺序相同。10+30+40和90-40-30是把几个十连加、连减,而1+3+4和9-4-3是把几个一连加、连减)1.还剩多少个花生?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条件)。学生说图意。(猴妈妈有50个花生,小黄猴要10个,小棕猴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50-10-20、50-20-10。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19、并让其他学生判断这样列式可不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告诉学生随着今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今天这样的计算也可以用一个式子来完成,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2.投影或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图文题)出示第一个问题: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算法。(买一件上衣需要的50元和买一条裤子需要的30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0+30=80)出示第二个问题: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后订正答案。(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20元)出示第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计算下面各题。40+10-20=1

20、7-9+8=70-10-20=80-50+60=12-7+20=30+40-10=20+30+40=5+4-2=7+6-3=40-30+10=课堂作业新设计3016409025609071020教材习题练习十四1.50708090303050102.40+30=7080-80=090-40=509+30=3970+7=7720+20=4060-50=1095-5=904.8802205.(1)50+30=80(元)(2)100-80=20(元)(3)略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教材第64页内容。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重视培养学生发现

21、问题、寻找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分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体会,主动学习的习惯。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课件、投影、图片、小棒等。1.比一比,填一填。足球比排球3个,排球比足球3个。2.口答下面各题。8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5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6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口算下面各题。5+3+40=2+6+70=60+20+5=20+40+9=4.计算下面各题。34=3

22、0+()34等于几十加几?(34等于30加4)57=7+()57等于7加多少?(57等于7加50)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65等于60加5)1.教学例1。(1)演示课件。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小林和小红在比赛写字,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小红才写了20个字)课件出示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老师提问: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仔细观察画面,要想解决每一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要想求“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我从画面上发现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把已经写的25个和还要写的2个合并起来,列式是25

23、+2)板书:25+2(要想求“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把小林已经写的25个和小红已经写的20个合起来,列式是25+20)板书:25+20(2)研究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小结)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怎样算?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甲组同学通过摆小棒计算这两道题。25+2=27先算5+2=7,把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并。再算20+7=27。25+20=45先算20+20=40,把整捆的和整捆的合并;再算40+5=45。乙组同学用分解法计算这两道题。25+2=27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也就是

24、再加上2个一,把5个一和2个一合并是7个一,再用2个十加7个一是27。25+20=45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0也就是再加上2个十,把2个十和2个十合并是4个十,再用4个十加5个一是45。丙组同学通过讨论,发现:25加2就是在25的个位上加上2,25加20就是在25的十位上加上2。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在计算方法上不同:加一位数是加几个一,在个位上加几;加整十数是加几个十,在十位上加几)2.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进行计算,订正结果时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让学生比较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1.教材第64页“做一

25、做”第2题。2.计算下面各题。43+5=24+60=23+70=32+20=77+2=35+50=91+8=80+9=课堂作业新设计1.80908090889489972.4884935279859989教材习题教材第64页“做一做”1.88904038889345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时,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1.在探讨算法时,我加入了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起到了巩固算法的作用。2.我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两位数加一

26、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节课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教材呈现一幅写字比赛的情景图,并提出“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两个问题。要让学生根据画面上提供的信息数据自己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教材在算式25+2=和25+20=的下面配有两个小朋友摆小棒、交流算法的插图。意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探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材的设计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接着,教材上

27、直接提出:“上面两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各自的计算方法。通过讨论、对比,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学生已经扎实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本节课着重解决的是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把计算方法最后抽象到“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这一算法,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打好基础。从开始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自主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再到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都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28、验,紧紧抓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寻找更广阔的伸展空间。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感悟、共同进步。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生成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材第6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五第5、第6题。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课件、投影、小棒等。1.口算。(投影出示)36+2=70+29=60

29、+15=48+50=4+81=91+7=23+40=9+20=20+23=15+3=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8+6=7+9=8+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教学例2。(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老师描述:在联欢会上,同学们唱歌跳舞表演节目,老师给他们搬来了饮料。(课件显示桌上的一箱饮料有24瓶,零散的有9瓶,一名女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2)求“一共有多少瓶”。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板书:24+9分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4+9。组织交流计算方法。甲组代表回答:24+9可以这样算,先把24根小棒凑成30,从9根里面取出6根,凑成30根后,再用30根

30、加上剩下的3根是33根,所以24+9=33;也可以先把9分成6和3,用24加6等于30,再用30加3等于33。因此算出了有33瓶。老师板书:24+6=3030+3=33乙组代表回答:24+9,我们是这样算的,通过摆小棒,把单根的合并,4加9是13根,满了10根打一捆,20+10=30,30+3=33,所以24+9=33;还可以先把24分成20和4,4+9=13,再用20+13=33,通过摆小棒想到了24+9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4+9=1320+13=33丙组代表回答:24+9,我们是这样算的,因为9接近10,把9看成10来算,先用24+10=34,因为多加了1,再用34-1=

31、33。老师板书:24+10=3434-1=3324+9=33同学们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24+9=33。2.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老师板书:6+7=1340+13=5346+4=5050+3=538+2=1010+61=718+3=1111+60=715+5=1010+30=408+9=1740+17=5748+2=5050+7=571.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1题。2.计算下面各题。26+7=2+39=6+18=26+9=57+5=29+4=48+5=9+83=37+9=25+6=3.哪道题计算错了,把它改正过来。

32、+468()753()+295()437()()()()()课堂作业新设计1.317+4=1120+11=31446+8=1430+14=442.334124356233539246313.思维训练+468(54)753(60)(53)(61)教材习题教材第65页“做一做”2.53714057+295(34)437(41)(33)(4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在用个位上的数加一位数后,还要加上整十数。1.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探究解题方法,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算法的优

33、化,可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出更简便的方法。2.教学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避免学生感到枯燥,进而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活学活用。3.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一直都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在这节课中,我就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教材的内容分两层:第一层,呈现开联欢会的部分场面,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计算问题和所需要的一个相关数据,图下配有算式。第二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讨计算方法。学生有前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又有动

34、手操作的基本能力,计算时,不难发现:可以先把24凑成整十数,把9分成6和3,24+6得30,30+3得33;还可以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下面的两幅图,分别用小学生的话说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用实物图(整捆和单根的小棒)分别显示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计算完成的基础上,小精灵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交流自己探索的成果(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使计算教学蕴含具体的生活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显示不同的算法,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从提出问题到动手、动脑探索解决

35、问题的方法,再到交流成果,都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意图。学生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去学习新知识。1.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节课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境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习、研究的材料;探究阶段,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巩固发展阶段,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在方框里填数,加深了对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认识,

36、通过小组合作在填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2.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两位数加一位数”一课,从情境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3.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

37、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达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要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既使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练习课练习十五部分习题。1.进行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2.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38、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课件、投影、题卡和信箱。口算下面各题。(投影出示)26+3=57+5=29+4=26+7=48+5=9+83=49+7=6+18=说一说26+7和9+83的计算方法。1.练习十五的第7题。(1)课件演示,老师描述。池塘里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和小鹅,它们在池塘里快乐地游玩着。观察这个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有25只鹅和8只鸭)看到这些鸭和鹅,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板书: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2)用数学知识解决上面的问题。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交流方法。(有25只鸭、8只鹅。把鹅的只数和鸭的只数合起来,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列式是25

39、+8=33,所以鸭和鹅一共有33只)老师板书:25+8=33(只)2.练习十五的第11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结果。再让学生观察体会:左边三个加数不相同,每个数都加上相同的数“6”,得数相同吗?(得数也不相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加数(6或34)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得数也随着变化。3.练习十五的第10题。分给每个同学几张题卡,制作写有得数的信箱。要求学生投递时认真计算,投准信箱,不要把“信件”投错地方。同时,可以选出检查员把关,及时查出投错的“信件”。1.练习十五的第1题。2.练习十五的第2题。3.练习十五的第9题。和分别代表什么数?+=40=()-=72=()课堂作业新设计1.39754

40、572317628912.94973678888775763.80815455414271思维训练=(20)=(92)教材习题练习十五7.25+8=33(只)10.80+9=8959+8=6784+5=8947+20=6749+4=533+86=8923+30=5339+50=8911.263183374294练习课练习十五部分习题。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数字卡片,课件等。1

41、.练习十五第8题。订正答案后,说一说下面这道题的计算方法。25+6=把25分成20和5,先用5+6=11,再用20+11=3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把6分成5和1,先用25+5=30,再用30+1=31。2.“用数学”。(练习十五第4题)(1)课件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回收箱中原有56节旧电池,小女孩儿又放进9节)求现在有多少节旧电池?(2)小组讨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3)学生回答:根据画面,原来有56节旧电池,又放进9节,求现在有多少节,就是用原来的56节和又放进去的9节合并,就可求出现在有多少节,即56+9=65

42、(节)。1.练习十五的第12题。2.练习十五的第13题。3.练习十五的第15题。平平和芳芳都集邮。平平给了芳芳3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平平的邮票比芳芳的多几枚?课堂作业新设计1.1824303642482432404856642.35+7=42(只)3.597080379290思维训练平平只有把自己比芳芳多的邮票,分成同样多的两份,一份给芳芳,另一份自己留下,他俩的邮票才能同样多。平平给了芳芳3枚,自己留下的也是3枚,所以,原来平平比芳芳多6枚邮票。教材习题练习十五4.56+9=65(节)8.2031528183858899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教材第69页内容。1.引导学生理

43、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2.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课件、挂图、小棒等。1.填空。73=()+394=()+9054=50+()68-8=()49=()+()82=()+()2.任意说一个两位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教学例1。(1)课件演示,老师描述。两位小朋友正在统计图书室的各种图书。让学生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有35本动漫

44、书,借出20本)课件出示两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动漫书?课件画面显示并同时出现声音。(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就是用35本减去借出的2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5-2)板书:35-2(要解决第二个问题,还剩多少本动漫书,就是用35本减去借出的20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动漫书。也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5-20)板书:35-20(3)探究算法。老师提问:同学们会计算上面的题吗?大家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通过摆小棒,计算上面两道题的。(先

45、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小棒,从35根小棒里面去掉2根,也就是从5根里面去掉2根小棒,还剩3根小棒,和3捆合起来是3捆3根,是33根)(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发现计算35-2,可以把35分成30和5,先用5-2=3,再用30+3=33)老师板书:5-2=330+3=33(我是这样摆小棒的,先摆上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减去20就是从小棒里面拿走2捆表示减20,3捆小棒拿走2捆还剩1捆小棒,与5根合并是15根小棒)(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发现35-20,就是把35分成30和5,先用30-20=10,再用10+5=15)老师板书:30-20=1010+5=15(4)比较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先比较35

46、-2和35-20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35-2是两位数减一位数,35-2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35-2和35-20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5-2和35-20从计算方法上比较,都要把35分解成30和5,35-2就用分解出的5去减2,35-20就用分解出的30去减20)(5)再次体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2.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第1列第2道题的计算方法。(老师板书)6-4=220+2=223.判断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儿。37+2=57()(37+2应在7上加2,把7个一和2个一合并)66-50=61()(66减50,是

47、减5个十。所以要用6个十减5个十是1个十,66减50等于16)98-20=96()(98减20,是减2个十。所以要用9个十减2个十是7个十,98减20等于78)39-9=30()39-30=9()66-5=61()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用10颗棋子摆成一个三角形,你能移动其中的3颗,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吗?课堂作业新设计2030301028373619思维训练教材习题教材第69页“做一做”1.222444484636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在两位数的个位上减几;两位数减整十数,在两位数的十位上减几。1.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整理图书的生活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同时又给了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2.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收集相关的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