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1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2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3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4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1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卖。2 陷:刺破。3 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4 或:有的人。5 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 能刺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有的 人说:“用你自己的矛去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

2、答不出来了。什 么都不能刺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上。主题: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 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盾和矛,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诫人们说 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前后不一。【课后习题】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方法指导:先对照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并注意把握好停顿和人物的语气, 体会人物的心理。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边读边理解边背诵。二、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提示:联系下文,楚人说自己的盾很坚固,自己的矛很锋利,这是对自己的矛和 盾的夸耀,所以“誉”应该是“夸耀、

3、称赞”的意思。其人弗能应也。提示:联系上文可知,楚人对自己的矛和盾的夸奖是不符合事实的,所以当别人 提出质疑时,他是回答不上来的。进而推知“弗”应该是“不”的意思。 不可同世而立。提示:联系上文,楚人所讲的矛和盾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所以“立”应该是“存 在”的意思。三、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参考答案:什么都不能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上。楚国人刻意 地夸大了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既不符合事实,又互相抵触,所以当有人问他时, 他“弗能应。”四、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提示:讲述故事前,先要读懂原文,理解原文的意思;再结合字词的注释,逐句 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将其连贯起来

4、,修改不通顺的地方,使整个故事条理清晰,第 1 页1/ 共6 6 页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语句通顺。示例: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他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 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都不能刺破它!” 接着,他又拿起一支矛,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无论多么坚固 的东西它都能刺破!”这时,一个人上前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 果会怎样呢?”卖兵器的人一愣,哑口无言。什么都不能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 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上的。【拓展延伸】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结构简单,多

5、用借喻手法, 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韩非子中的寓言 故事有守株待兔、滥等充数老马识途、画蛇添足、买椟还珠、 郑人买履等。16.田忌赛马【重点生字】 字音:出谋划策(c) 引荐(jin) 字形:“赢”字上中下结构,可用拆字法识记。“荐”字上下结构,可根据这个字有“草;草垫子”的意思,来记住上半部分是 “草字头”。 多音字:着(zho)急 沉着(zhu) 跟着(zhe)出谋划(hu)策 划(hu)船【重点词语】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副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出谋划策

6、:出主意,定计策。【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一一串联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只 要找出这六要素,再将它们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当然,有 些文章的六要素不一定全都体现出来,我们抓住其中的几个要素也可以概括出文 章的主要内容。例如,本文的要素是这样的:人物:田忌、齐威王、孙膑起因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经过孙膑通过仔细观察想出了策略:巧妙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结果一一比赛时,田忌取得胜利。在田忌的引荐下,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孙膑通过仔细观察, 想了巧妙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策略,帮助田

7、忌获得了胜利。在田忌的引荐下,齐 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课后习题】第 2 页2/ 共6 6 页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答案: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他的门客孙膑告诉他有办法取得赛马时的胜利, 于是忌同齐威王和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孙膑告诉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 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巧妙地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后,田忌赢得了赛马的胜利。2.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 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因为孙膑通过观察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所以让田忌最差的马对齐威

8、王 最好的马,输掉这一场;然后分别用上等马和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 这两场一定会赢。这样最终胜两场输一场,转败为胜。3.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示例:官渡之战:东汉末年,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 年(199)率兵十余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 第二年,曹操乘袁军轻敌,内部不和,两次偷袭袁军后方,焚烧其粮车和粮囤。 袁军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灭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 北方的基础。17.跳水【重点生字】字音:放肆(s) 桅(we)杆 龇(z)牙咧嘴字形:艘、航、舱(“舟”

9、作左偏旁时,第五笔横右边不出头。帽:右上部要注意,不能写成“日”。肆:“横”比较多,书写时注意间距。多音字:模(m)样 模(m)仿 吓(xi)唬恐(h)吓 扎(zh)进 扎(z)染挣扎(zh)【重点词语】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主要内容】风平浪静的一天,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水手拿猴子取乐,放肆的猴子 摘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并把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 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在这万分危急的

10、时刻,船长果断用枪 逼迫孩子跳水,水手们救起了孩子,使孩子转危为安。【资料链接】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的 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著作,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第 3 页3/ 共6 6 页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 活等。【课后习题】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 个故事。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爬上桅杆,处于危险境地) (船长机智救孩子)讲述方法指导:本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讲故事时要

11、注意把握故事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同时,要注意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不 同的语气,体现出人物的不同状态,以及情势的缓急。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 事情节发展的联系。参考答案:“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枋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的大笑刺激了孩 子的情绪;“水手们笑得更欢了”,他们的笑声加上猴子的戏弄,使得孩子更加 生气,致使孩子做出冲动的举动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水手们的“笑”推动故 事情节向高潮发展。3.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

12、交流。参考答案:(1) 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2) 海面上风平浪静,孩子跳到海里不至于被大浪冲走,反倒相对安全一些。 (3)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后,水手们能第一时间把他救起。(4)孩子的两条腿已经发起抖来,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而且在这么高的位置, 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所以船长将枪瞄准孩子,逼追孩子第一时间跳海。 综上所知,在当时危险的情况下,逼迫孩子快速跳海是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 【词句段运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吾盾之坚 坚固 应答 弗能应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我的发现:每组两个词语,加

13、点字都相同,而且第二个词是对第一个词的加点字的解释。 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常常对应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第二个词的两个字都是近义词。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写。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一一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 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 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示例:两点,两点半,三点,三点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一次又次地看着表,天 怎么还不亮啊?什么时候才能出发去旅行呀?下面的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完后,你对叶圣陶 先生

14、的修改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第 4 页4/ 共6 6 页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示: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做了仔细的推敲、修改,主要是从以 下四个方面修改的。1.改正错别字和不恰当的标点符号。如,将“象开玩笑似的说中的“象”改成“像。“心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 扑腾一个劲儿地跳。在“鱼”后加上了逗号,删掉了“扑腾、扑腾中的顿 号。2.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如,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课本的包书纸”。“我 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这句话,叶圣陶先生将“不停”改为“悄 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況。“一只手把画给拿走了”“原来拿 画

15、的正是王老师”“忽然他又把画放下”这三句话,叶圣陶先生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 画。3.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如,“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 ”这句话,叶圣陶先生改为 “从口里还吐出来几字”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 可能出声的,这样改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使表达更确切。作文中还写道:“我 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 过其实,叶圣陶先生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而且符合当 时的实际情况。4.增删词句,使语言更规范,意思表达更清楚、完整。如,作文中写“上课了,他挺直了

16、腰板望了望大家,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满都 是军人的风度”,叶圣陶先生把“上课了”的“了”改为铃一响,删掉了“挺 直”后的“了”,在“挺直”前加上走进教室,在“鞠躬后加了一个“,”, 这样,句子不啰唆,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更准确完整了。 【日积月累】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的年纪。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我会读注意读音:蔻(ku) 笄(j)冠(gun)惑(hu)颐(y)我理解豆楚年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蔻梢头二月初”。后来 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束发用的子,古时如女子满十五岁就把头发绾起 来,戴上簪子)。第 5 页5/ 共6 6 页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弱冠古代男子,年至二 +,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 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 祀的权利。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词,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