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1、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2、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讲授法,合作探讨。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设计: 我想请问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吗?当你陷入困难和挫折时,你是否感到沮丧、不知所措甚至痛苦呢?老师跟同学们一样,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也
2、会产生这种心理。有一个人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个人所经历的痛苦比我们更深,挫折比我们更多( 多媒体展示:)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贬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的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个人就是苏轼。上节课我们朗读了他的写景文记承天寺夜游,并疏通了文意。可是却还不知他历尽人生沧桑,看尽世态炎凉,为何如此快乐?今天,我们再随着苏轼去承天寺同赏秋月,探寻快乐的真谛。3请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二)课文朗诵。1、老师范读1.5
3、2、同学齐读 1.5( 多媒体展示:)(1) 元丰六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过渡语设计:疏通文意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温习一遍。(三)文意疏通,检查预习。( 多媒体展示)3抢答题: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的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4、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过渡语设计: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你能快速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吗?( 多媒体展示:描写环境的句子)(学生找出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诵)(1)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超级链接一)5(2) 写出了月的什么特点?(超级链接二)5(3) 添一添: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蛙鼓阵阵,流荧飞舞,狗吠鸡鸣,笑语随风散。”)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超级链接三)(四)景物赏析(1)启发: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怎么表现的?超级链接一: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暗喻:月如水(清明澄澈)映衬:影衬
5、光(清丽淡雅)(2)超级连接二: 积水空明(此何时?望日之前,朗朗晴空,明明皓月)月色之明藻,荇交横(若真是水中所见,可见水清)月色之清盖竹柏影也-(影子分明,则说明?光浓)月色之浓(3)超级连接三: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点明时间,秋夜,地点,承天寺,再加上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渲染出清凉幽静、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意境,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而添加语增添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地点,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过渡语设计:记承天寺夜游里的月夜小景,确实美伦美奂。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像承天寺这样的美景每夜都有到处都有,为什么只有苏轼才能领略到?(五)探究苏
6、轼的心境10 (1)师:苏轼讲了原因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师:那么怎么理解“闲人”这一词呢?(课文有注释)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说苏轼以诗讪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师:“清闲的人”。苏轼的“闲”是有特殊背景的。(多媒体展示:)师:可见,苏轼在黄州的“闲”,是迫不得已的,“闲人”之说蕴含着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感慨,可是作者并没有悲叹,而是自嘲、
7、自慰。(2)师:那么,苏轼在黄州的“闲”,是不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呢?老师查到了一点资料,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念一下-( 多媒体展示: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忙”。师:这样看来,苏轼一点都不“闲”,反而很“忙”。那么“闲”字还该这样理解?(学生讨论后明确:忙里偷闲闲情雅致)(3)师:在政治上受打击、生活困窘的时候还能有闲情雅致,这样的“闲人”又能有几位呢?文中说“两人者耳”。“闲”看来很难做到,怎样才能“闲”,苏轼有没有在文中告诉我们?(难度较大,学生一般
8、很难发现。)(多媒体展示:“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师:让我们再次齐读写景的句子,由“景语”来体察“情语”(描写环境的句子)要求学生齐声朗诵师:“景语”流露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发言,教师从中点拨进而作出结论:苏轼心如“积水空明”,空明澄澈的美景体现了内心的宁静旷达与明亮。师:苏轼一生历贬八州,走过无数的穷山恶水,却能始终做到随缘自适,自得其乐: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被贬密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肥,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
9、人。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你从这些诗词中看到苏轼怎样的心境? (学生自由回答)师:是呀!有了豁达的心境,在他的作品中就没有了沮丧、抑郁。 (六)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豁达心境。师:苏轼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不仅在于他的政绩和文章,更在于他的豁达而洒脱的人生观。也让你我用闲适的心情去发现生活的美,用洒脱去面对人生,用豁达去创造诗意的人生。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多媒体展示:)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悲凉感慨景语:空明澄澈情语:“闲”闲情雅致宁静旷达(七)作业:拓展练习10望:齐鲁大地,巍峨泰山,云雾缭绕,归鸟入林,俯视众山小烘托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傲视群峰的气势,读来令人豪情万丈,自然萌发出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游:想象中的神仙、神物、神鸟、神迹泰山似乎已经不够高了,至少没有诗人的心高。 “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一)“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四)“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五)“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六)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笔记本电脑采购合同履约金约定
- 声乐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环保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进展与市场前景
- 安全工程师考试中的计算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育中教师反思文化的塑造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研究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与团队协作的策略探讨试题及答案
- 儿童公约测试题及答案
- 广告学实务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进步的反思试题及答案
- 课题开题报告: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
- 教师形体与礼仪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成都师范学院
- 上海市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 供应链管理流程图及说明课件
- 11 浪花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下册
- 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2025年中石化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湖南省邵阳市2024年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 无处不在-传染病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应用PDCA降低药占比
- 渔业基础设施与装备现代化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