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库全书乾隆谕旨中的“不收、改、删、销毁”等问题评议5500字 摘 要: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举。然而其在编纂过程中曾经删改甚至销毁过许多书籍,对于这样的做法,学者持否定态度的比较多,然而历史的事实又是怎样呢?拟从乾隆在四库全书编修过程中下达的二十五道谕旨入手,以期对这一问题给以客观的评判。 毕业关键词:四库全书;乾隆谕旨;不收;改;删;销毁中图分类号:K22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206-03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浩大的一项文化工程。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著录书籍3 461种,79 309卷;存目书籍6 793种
2、,93 551卷;合计10 254种,172 860卷 1 。它不仅囊括了先秦至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书籍,而且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专业领域。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享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之美誉的鸿篇巨制,后人对其评价却毁誉参半,尤其是对它在编纂过程中的“不收、改、删、销毁”书籍的做法,更是大加鞭挞。其中,比较激进的如肖一山在清代通史?乾隆之鼎盛及嘉庆之中衰讲“清廷对于明季之野史及稍涉嫌疑之诗文集,一经拟定,概付焚毁,故当时著述之消灭者,不下一万余部,致宝笈之中,减一巨观。世或比之于秦皇之焚书云。” 2又如任松如在四库全书答问?序中说:“吾国王者专断,以乾隆为极致。其于四库
3、书,直以天禄石渠为腹诽偶语者之死所,不仅欲以天子黜徒生杀之权,行仲尼褒贬笔削之事已也。删改之横,制作之滥,挑剔之刻,播弄之毒,诱惑之巧,搜索之严,焚毁之繁多,诛戮之残酷,铲毁凿仆之殆遍,摧残文献,皆振古所绝无。虽其工程之大,著录之富,足与长城、运河方架,迄不能偿其罪也。” 3显而易见,在上面的论述中两位学者将四库全书的编纂与秦始皇焚书修长城、隋炀帝开凿运河对举而言。客观地来讲,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中国古代典籍的保存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其在编纂过程中确实存在删改书籍、销毁书籍的做法。对这样的做法,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客观评判呢,怎样的评价才更接近于当时历史的真实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乾隆皇帝在编纂四库
4、全书过程中下达的二十五道谕旨中得到一些体悟。一、“不收”书籍的谕旨乾隆皇帝在决定编纂四库全书之后,不仅采辑永乐大典珍本、挑选内廷各处所藏典籍、采购社会上流传书籍、下令编纂各种图书,而且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征书活动。数年之间,翰林院即“收过各省采进及各家进呈各种书籍,共计一万三千五百零一种。” 4 如此丰富的文献典籍,无疑为四库馆的采择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然而,面对这些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庞杂的书籍,如何进行甄别采择,却绝非易事。乾隆皇帝对于这些书籍的收录尤其是不收录的情况曾多次下达谕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初四日下达谕旨云:“除坊肆所售举业时文及民间无用
5、之族谱、尺牍、屏幛、寿言等类,又其人本无实学,不过嫁名驰骛,编刻酬倡诗文,琐碎无当者,均毋庸采用外。”1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昨阅四库馆进呈书,有朱存孝?文类聚补遗一种。内载美人八?诗,诗意?狎,有乖雅正。夫诗以温柔敦厚为教,孔子不删郑卫,所以示刺示戒也。故三百篇之旨,一言蔽以无邪。即美人香草以喻君子,亦当原本风雅,归诸丽则。所谓?兴遥深,语在此而意在彼也。自玉台新咏以后,唐人韩?辈,务作绮丽之词,号为香奁体。渐入浮靡。尤而效之者,诗格更为卑下。今美人八?内所列丽华发等诗,毫无寄?,辄取俗传鄙亵之语,曲为描写,无论诗固不工,即其编造题目,不知何所证据。朕辑四库全书,当采诗文之
6、有关世道人心者,若此等诗句,岂可以体近香奁,概行采录。所以美人八?著即行撤出。至此外各种诗集内有似此者,亦著该总裁督同总校、分校等详细检查,一并撤出。以示朕?正诗体,崇尚雅醇之至意。”以上两则谕旨明确规定了哪些书籍是不能被收进四库全书的,其不收录的情况如下:1.所售举业时文及民间无用之族谱、尺牍、屏幛、寿言等类,不收。2.本无实学,不过嫁名驰骛,编刻酬倡诗文,琐碎无当者,不收。3.意?狎,有乖雅正,毫无寄?者,不收。为什么不收录上述情况的书籍呢?我认为,这与乾隆皇帝编纂的目的有关。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谕旨云:“朕稽古右文,聿资治理,几余典学,日有孜孜。因思策府缥缃,载籍极博。其钜者羽翼经训,
7、垂范方来,故足称千秋法鉴。即在识小之徒,专门撰述,细及名物象数,兼综条贯,各自成家,亦莫不有所发明,可以游艺养心之一助” 1。由此可知,“稽古右文,聿资治理”是他的基本文化政策,亦即编纂四库全书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更深层则是出于其禁锢民众思想、麻痹人民的反抗情绪、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及此种狭隘的统治者心理的存在,就使得许多不合统治者胃口的优秀典籍而惨遭销毁或湮灭,由此使我国古代文献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二、关于改与删书籍的谕旨对于收录的书籍又该怎样处理呢,是照搬全抄,还是有所选择呢?出于“聿资治理”的目的,乾隆皇帝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收录书籍的内容有的进行改动,有的则是予以删
8、除。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呢?请看乾隆谕旨的指示: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上谕:若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忠荩溢于简牍,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又如熊廷弼受任疆场,材优干济,所上封事,语多?切,乃为朝议所挠,致使身陷大辟。尝阅其疏,内有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于边塞二语,亲为批识云: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可见朕大公至正之心矣。又如王允成南台奏稿,弹核权奸,指陈利弊,亦为无惭骨鲠。又如叶向高为当时正人,颇负重望,及再入内阁,值逆阉弄权,调停委屈,虽不能免责贤之备,然视其论扉奏草,请补阁臣疏至七十上,几于痛哭流涕,一概付之不答。其朝纲
9、?脞,可不问而知也。以上诸人所言,若当时能采而用之,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是其书为明季丧乱所关,足资考镜。惟当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又彼时直臣如杨涟、左光斗、李应?、周宗建、缪昌期、赵南星、倪元路等,所有书籍,并当以此类推。即有一二语伤触本朝,本属各为其主,亦止须酌改一二语,实不忍并从焚弃,至令湮没不彰虽诸疏中多有乖触字句,彼皆忠于所事,实不足罪。惟当酌改数字,存其原书。使天下后世晓然于明之所以亡,与本朝之所以兴又若汇选各家诗文,内有钱谦益、屈大均所作,自当削去。其余原可留存,不必因一二匪人,致累及众。或明人所刻类书,其边塞、兵防等门,所有触碍字样,固不可存。然只须削去数卷,或削去数篇,或改定字
10、句,亦不必因一二卷帙,遂废全部。他如南宋人书之斥金,明初人书之斥元,其悖于义理者,自当从改。其书均不必毁。使无碍之书,原听其照旧流行1。通过上述的乾隆谕旨,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的“改易违碍字句”的书籍,主要是针对明末诸人的著作,如刘宗周、熊廷弼、王允云、叶向高、左光斗等。乾隆这样做是为了达到其“使天下后世晓然于明之所以亡,与本朝之所以兴”的目的。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奉上谕:据四库馆总裁将所辑永乐大典散片各书进呈,朕详加批阅。内宋刘?学易集十二卷,拟请刊刻。其中有青词一体,乃道流祈祷之章,非斯文正规。前因题胡宿集见有道院青词,教坊致语之类,命删去刊行,而钞本乃存其旧。今刘
11、?所作则因己身服药交年琐事,用青词致告,尤为不经。虽钞本不妨姑存,刊刻必不可也。盖青词踪涉异端,不特周、程、张、朱诸儒所必不?为,即韩、柳、欧、苏诸大家亦正集所未见。若韩愈之送穷文,柳宗元之乞巧文,此乃拟?神灵,游戏翰墨,不过借以喻言,并非实有其事。偶一为之,故属无害况青词之尤乖典则者乎?再所进书内有拟请钞?之王质雪山集,内如论和战守疏,及上宋孝宗书诸篇,词旨?切,颇当事理,竟?付之剞劂,但其中亦有青词一种,并当一律从删至现在纂辑四库全书,部帙计盈数万,所采诗文既多,自不能必其通体完善。或大端可取,原不妨弃瑕?瑜。如宋穆修集有曹操帐记,语多称颂,缪于是非大义,在所必删。而全集或?存,亦不必因此
12、而废彼该总裁等务须详慎抉择,使群言悉归雅正,副朕?古斥邪之意 1。 以上两则乾隆谕旨,明确了删削书籍的几种情况:1.明人所刻类书,其边塞、兵防等门,所有触碍字样,须削去数卷,或削去数篇。2.书籍中含有“道院青词,教坊致语”类内容的,删去。3.书籍中有“缪于是非大义”内容的,删去。在对这些含有所谓“违碍字样”书籍的处理中,也有不改不删的特例。如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奉上谕:前日披览四库全书馆所进宗泽集,内将夷字改写彝字,狄字改写敌字。昨阅杨继盛集内,改写亦然。而此两集中又有不改者,殊不可解。夷狄二字,屡见于经书,若有心改避,转为非理。如论语“夷狄之有君”,孟子“东夷西夷”,又岂能改易。亦何必
13、改易1。又如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历代名臣奏疏,向有流传选刻之本。四库全书内亦经馆臣编次进呈若杨涟、左光斗、熊廷弼诸人,或折冲疆场,或正色立朝,俱能慷慨建议,?切敷陈。设明之君采而用之,犹不致败亡若是之极。其事距今百十余年,殷鉴不远,尤当引为炯戒。则诸人奏疏,不可不亟为辑?也。除明史本传外,所有钞入四库全书诸人文集,均当广为?,裒集成编。即有违碍字句,只须略为节润,仍将全书录入,不可删改。此事关系明季之所以亡,与我朝之所以兴1。由此可知其不改不删的情况如下:1.夷狄二字,屡见于经书,不改。2.杨涟、左光斗、熊廷弼诸人事系明季之所以亡,与我朝之所以兴,不删。这样我们对乾隆在编纂四
14、库全书过程中的“改、删、削”书籍的情况,就可以给以比较客观的评判:其改删明末一些大臣的违碍字句,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并要达到其“使天下后世晓然于明之所以亡,与本朝之所以兴”的目的;其删青词,出于“归雅正,?古斥邪”,维护儒家传统诗教观的目的;其不改“夷狄”出于维护经典本来面目的目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传统文化;其不删“杨涟、左光斗、熊廷弼诸人事关系明季之所以亡,与我朝制所以兴”的奏疏,也是为了达到使其统治地位正大光明、名正言顺的目的。三、关于销毁书籍的谕旨据统计,从修书之始到乾隆四十七年的八年间,共销书二十四次,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中数几与四库收书相埒” 5。正是鉴
15、于此,鲁迅在病后杂谈之余讲“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6 但是查禁和销毁反对自己统治的书籍,是历代统治者共同的本性。有哪一个封建统治者能够容忍反对自己统治的书籍,并不是一概
16、排斥,而是严加甄别,区别处理的呢?对于这样的评价,历史的真实又是如何呢?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上谕云:第其中有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自当在销毁之例如钱谦益在明已居大位,又复身事本朝,而金堡、屈大均则又遁?缁流,均以不能死节,腼颜苟活。乃?名胜国,妄肆狂狺。其人实不足齿,其书岂可复存。自应逐细查明,盖行毁弃以励臣节,而正人心 1。从上面的谕旨中,我们了解到乾隆要销毁的只是那些“腼颜苟活”而反对清朝的明末遗臣和遗民的著作,打击面是很小的。对于那些并非“腼颜苟活”的反对清朝的著作,如上面讲到“删改”书籍的谕旨中提到的像刘宗周、黄道周、熊廷弼、王允成、叶向高、杨涟、左光斗、理应星、周宗建等“彼时直臣”,则只是“改易违碍字句”,或“所有触碍字样,只须削去数卷,或削去数篇”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说乾隆皇帝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确实删改了一些书籍的内容,而且销毁了一些不利于维护其封建统治的书籍。然而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淘宝简易合同
- 2026年南昌交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临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b卷)
- 2025-2030民办家庭教育服务行业市场格局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2030民办学校异地扩张战略与区域市场竞争格局报告
- 2025-2030民办国际学校本土化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报告
- 2025-2030民办双语学校市场定位与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民办体能训练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可行性研究
- 2025-2030民办书法培训行业市场调查及文化传承与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线上案件调解协议书
- 购销各种化工桶合同协议
- 《肺癌化疗的课件介绍》
- DB34T 4666-2024高速公路出行信息发布规范
- 大疆utc无人机考试试题大全及答案
- 小学银行知识课件
- 绿色能源在港口的应用-全面剖析
- 航海气象导航技术研究
- 2023年10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
-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流程、岗位职责
- Unit1 Lesson2课件 小学英语培生朗文NEW BIG FUN 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