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叠合式施工技术在转换层施工中的应用一 叠合构件的 受力特点叠合式施工技术是指混凝土构件不是一次浇灌成型,而是分成两次或多次浇灌,在叠 合时,做好施工缝处理。叠合式受力构件可分为“一阶段受力叠合式受力构件”和“二阶段叠合式受力构件” 两类,前者指在施工阶段在构件下有可靠支撑,能保证在施工阶段的荷载不使构件受力而 直 接 传 入 支 撑 , 这 类 构 件 称 为 “ 施 工 阶 段 有 可 靠 支 撑 的 叠 合 式 结 构 ”。 “ 二 阶 段 受 力 叠 合 受力构件”是指在施工阶段简支的构件下不加支撑,而由预制构件承受施工阶段的恒载和 施工荷载,待后浇的砼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在预制构件已经受
2、力的基础上(此时施工荷载 已经)由二次浇筑后形成的截面继续承担后加的恒载,以及使用阶段的楼面或屋面活荷 载 , 这 种 叠 合 式 受 弯 构 件 亦 可 称 为 “ 施 工 阶 段 无 支 撑 的 叠 合 结 构 ”。 由 于 转 换 层 叠 合 梁 的 施 工方法的原理与 “二阶段受 力叠合 式受弯构件”相同, 所以,必须弄 清是“二阶段 受 力 叠 合 式 的 受 承 载 力 的 变 形 能 力 与 整 浇 梁 有 何 异 同 ”。二阶段受力叠合式受弯构件的受力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叠合梁受拉钢筋应力超前, 二是后浇砼的受压应变滞后,应力超前只影响钢筋提前达到流限,从实际中知道,对叠合 梁
3、的极限强度并不降低,但“应力超前”现象并不为常值,当叠合后二次加载到受拉区砼 塑性弯形时,叠合梁的受拉钢筋应变挠度和曲率随荷载的增长速度反而比较慢,但钢筋达 到流限后又加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变化着的“荷载预应力”起作用的缘故, “ 应力超前”是不利因素,必须 加以控制,荷载预应力是有 利因素. 后浇 砼的“受压应 变 滞后”现象二次受力叠合梁在一次受力时,是由预应力构件的受压区砼承受压力,但在二 次受力时,主要由后浇砼承受压力,这种由两种砼交替受压的情况,使得后浇砼受力应变 比相应的对比梁在相同的弯矩作用下受压应变小,这种现象叫“受压砼应变滞后” “应力超前”和“应变滞后”现象是二次
4、受力叠合梁受力性能的一对孪生现象,两者的变 化规律是随着M1的增大而增大,随着hl的增大而减少,它在二次受力叠合梁受力性能中起 到重要作用。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叠合梁与相应的现浇梁相比, 存在“受拉钢筋应力超前”和“受 压砼应变滞后”现象, 但在二次受力时, 其受拉钢筋的应变, 挠度增长速度反而比相应对 比梁慢, 但钢筋达到流限后以变快, 最后破坏时承载力与对比梁基本相同, 只是挠度变大 裂缝变宽而已。二 在转换层施工中的应用目前 , 转换层施工主要采用 以下几种方法:a. 常规浇灌法:考虑一次支模浇灌砼成型,由于转换层的底模承受的荷载比较大, 其支撑往往需要从转换层一直支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
5、底板, 该方案需要大量的模 板及支撑材料, 在经济上 极不合理;b. 叠 合 梁 施 工 法 : 应 用 叠 合 梁 原 理 将 转 换 梁 或 转 换 厚 板 分 两 次 或 三 次 叠 合 成 型 , 该 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灌的混凝土形成的梁或板支承第二次浇灌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 载, 利用第二次浇灌的砼与第一次浇灌的砼形成的叠合梁支承第三次浇灌的砼的自 重及施工荷载, 采用这种施工技术, 转换梁或厚板下的钢管支撑系统只需要考虑第 一次砼自重和施工荷载, 因而可大为减少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 减少大量的模板材 料, 同时因砼分层浇灌可缓解大体积砼水化热过高, 温度应力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 响 ;
6、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 的 处理, 必要时在叠合面处 采取特殊的 构 造处理, 该种 方 案主要考虑转换层下的梁板的承载力, 不需另增加支撑系统。c、荷载传递法:将转换梁或转换厚板的砼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由若干层 梁板共同承担, 支撑模板的数量通过计算确定, 该方法必须经过计算, 且增加的支 撑数量比较大, 增加了投入;d、埋设型钢法: 在转换结构中的埋设型钢或钢桁架, 将型钢或钢桁架与模板连成 一体, 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 大梁一次浇灌成形, 由于型钢埋设后, 不 可取出,增加了施工成本。综合以上几种施工方案,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可以看出,采用叠合梁浇灌方案是所有 转换层施工方案中
7、投入相当小的一种方案,也正因为此,叠合梁施工技术才越来越广地应 用于转换层施工。一) 设计思路确定第一次混凝土浇灌的高度T验算第一次浇灌混凝土的承载力T计算第一次混凝土施工 的模板参数T验算转换层下一层结构的承载力。选取验算的主梁断面为1200 X 2000,上部通筋为16 32,下部通筋为30 32,净跨为7250mm,箍筋为 14100(8),本次验算所涉及到的材料参数:C50 砼 :f c=23.1n/mm2,ft=1.89n/mm2,a1=1,C40 砼 , ft=1.71n/mm2,Fc=19.1n/mm2,HRB400钢筋,fy=360n/mm2, Z b=0.518钢管. 48
8、X 3.5,A=4.89cm2 ,G=3.84kg/m,lx=12.19cm4,Wx=5.08cm3,钢 模 板 : 选 用 P3025 300 宽 平 板 钢 模 ,l=36.3cm4 , W=8.21cm3 。二) 确定第一次混凝土浇灌高度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保证砼受压区砼的完整性,第一次砼浇灌高度必须在中性 轴 上 , 0.55h=1.1 米 。三) 第一次浇筑的砼承载力验算;1 计算 h0 :h0=1100-60=1040mm,p =As/bh=30 X 804.3/1200 X 1100=1.8%0.24%2 计 算 Muas= Z (1-0.5 Z )=0.255Mu=as
9、a1fcbh02=7645397760n.mm=7645.4kn.m,3 第二次浇筑砼的 荷载计算;a 模板自重, 1.4 X 1.6=2.24kn/mb 砼 自 重 24 X (1.2 X 1.8+1.6 X 0.2)=59.52kn/md 振 动 荷 载 2 X 1.6=3.20kn/me 施工荷载 2.5X 1.6=4.0kn/m荷载设计值 q=1.2 X (a+b)+1.4 X (d+e)=84.2kn/mM=qL2/8=553.2kn.m Mu第 一次浇筑的砼完全可以满足要 求,四 )、 模 板 支 承 验 算 ;1 、荷载计算a 模板及支架自重 G1K=1.4X 1.6=2.24n
10、/mmb 新浇混凝土自重 G2K=24X 1.1 X 1.2=31.68n/mmc 钢 筋 自 重 标 准 值 G3K=5.3n/mmd 竖向振动荷载: G4K=2 X 1.1=2.2n/mm,e 施工人员及施工 荷载: Q1K=2.5X 1.6=4n/mm,验算强度时Q=1.2 X (G1K+G2K+G3K)+1.4X Q1K=52.6 n/mm,验算挠度时Q/=1.2 X (G1K+G2K+G3K)=47 n/mm,2 、小横杆计算;确定小横杆间距(按钢模的强度及挠度确定 ):按强度要求:按挠度要求:为 安 全 起 见 , 小 横 杆 间 距 L 小 取 300mm 。 在 小 横 杆 中
11、 间 增加一 个 支 点 ,则小 横 杆 就 变 成两等 跨 的 连 续 梁 , 小 横 杆 每 跨 跨 度 L=(1200+400)/2=800mm, , 利用结 构 力 学 的对称 性 原 理 , 参照 按 施 工 手 册 P49 “ 一 端 简 支 , 另 一 端 固 定 ” 计 算 , 计算简 图 如 下 :q=QL 小 /B=13.15n/mm, q/=Q/L 小 /B=11.753n/mm, b=B/2=600mm,a=L-b=800-600=200mm,RB=qB-2RA=12174n。1 、 抗 弯 强 度 验算MB=qb2/2-RAL=924600n mm=M/W=182 N
12、/mmv 205N/mm,达到 要求。2 、 挠 度 验 算3 大 横 杆 验 算大横杆跨度L大=2 x L小=600mm, 按三跨连续梁承受一个集中力验算,计算简图如下: P=RA=1803n1 、抗弯强度验算 ( 支座处的小横杆与立杆直接相连, 该力直接传给立杆, 不参加大横杆 的受力计算 ) :MB=MC=0.175PL大=189315n/mm,=M/W=37.3 n/mm 205 n/mm,达到要求.2 、挠度验算3、扣件抗滑能力验算(单个扣件的抗滑力为6000n):RA=1.156P+P=3887n 6000n ,达到要求。4 、 立柱验算承载力验算:查根据简明施工计算手册440页表
13、8-18知48 X 3.5,对接立管,横杆步 距为1800mm时,承受的垂直荷载为27.7kn ,边立杆承载的荷载:RB=RC=1.156P+P=3887n 2770n, 满足要求边立杆刚度验算,L0=1800mm, i=(D2+d2)0.5/4=15.78mm,入=L/i=114由 JGJ130-2001 附 录 C 查 得 =0.489满足要求;中 间立杆强度验算:P=12174n fyAS=1590516n, 属 于 第 一 类 T 形 截 面 ,As=9 x 490.9 p minbh=0.002 X 500 x 600=600mm2,as=0.188,Ms=asa1fcbho2=52
14、3.54kn.mMmax , 满足要求 ,验算支座处承载力;M=-QL2/12=-45kn.m,支座处断面 500 X 600,配筋 13 25, Ho=540mm查表 as=0.349 ,Mu=asa1fcbho2=971.9kn.m45kn.m, 满足要 求 ,六)结束语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 转换层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转换层存在的本身自重大、钢筋工 程 量大、砼水化热大等问题, 是 每一个做转换层的施工人员 必须要处理的 , 本文拟从施 工 的角度去解决一个现浇混凝土蜂巢楼盖( 结构盒 ) 技术 专利号 ZL03214972.7技术特点1 用本项技术建造的楼盖, 由网格梁形成骨架, 梁
15、顶和 梁底带有薄板 , 整体现浇而 成 。梁板合二为一, 其空心率最 高达 80%以上。因此结构的 自重很小但承 载力极大。2 结构盒既是叠合受力构件 又是模板。它与后浇的肋梁 锚结成一个整 体, 不再拆除 。 它 的上顶板和下底板成为工字形 肋梁的翼缘, 盒体的侧壁成 为肋梁的一部 分 , 参与共同 受 力。3 此项技术使得楼盖底模非 常简单, 现浇混凝土量大大 减少, 因此施 工很方便, 而 且 能缩短工期。并能减少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4 因为自重小, 钢筋用量和 混凝土用量就大大减小, 因 此降低了工程 造价。5 一般的楼盖结构都有一个 较高的梁和相对较薄的板, 用本项技术形 成的楼
16、盖, 梁 板 组 成 一 体 , 其 结 构 厚 度 仅 为 跨 度 的 1/201/40 , 降 低 了 层 高 , 而 且 板 底 平 整无 需抹灰, 无需吊顶。5. 楼 盖 的 保 温 隔 声 效 果极 好 。6. 用此技术现浇成的楼盖, 具 有二个方向的截面和构造都 相同的工字形 截面, 是双向 受 力结构。适用范围1. 用于多层高层大跨度结构, 如图书馆, 商场, 展览馆, 大会议室, 阶 梯教室, 电视 演 播厅, 高层公共建筑, 厂房等 。无需预应力, 跨度可做到24米。2. 用于高层小高层住宅, 除了 卫生间厨房外, 各户的楼盖 就是一块板, 所有的隔墙直 接 安 装在楼板上,
17、 给住户自由分隔 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用此结 构, 省去了敷 设在地面上的 水 平暖气管道的80-90mm厚的混凝土垫层。3. 用 于 多 层 仓 库 , 由 于 自 重 轻 承 载 力 大 , 可 以 加 大 仓 库 的 柱 网 。4. 用 于 旧 建 筑 的 加 层 。 由 于 结 构 厚 度 小 , 特 别 适 合 于 加 层 。 技术简介结构盒以及 用结构盒形成的 蜂巢楼盖构造 , 见附图。结构盒是一个中空封闭的盒体, 用高强薄壁复合混凝土制成, 它的底板顶板的厚度和配筋 由结构整体受力计算确定, 并与后浇肋梁筋钩锚在一起。 为了保证结构盒与现浇混凝土肋 梁的整体受力,采取了下列构造措施
18、:A: 顶 板 或 底 板 的 受 力 筋 伸 出 盒 体 外 , 与 肋 梁 钢 筋 笼 子 钩 锚 在 一 起 。B: 在顶板或底板四周设有嵌固 槽。其作用是加大肋梁与嵌 固槽的接触面 ,主要是 让二部分混凝土有了机械咬合的作用。C: 在嵌固槽内侧设有传力凸键 。其作用是使得肋梁与盒体 顶底板或顶板 之间的传 力更加平稳。D: 在侧壁是留有叠合池。其作 用是让肋梁与盒体侧壁有了 机械咬合的作 用。E: 在叠合池处有叠合筋。其作 用是 加强了肋梁与盒体侧壁 之间的连接。其它说明:计算方法,工程实例,经济分析,相关参数的选择等内 容及图片:另有专题资料介 绍。 欢迎联系。0531-8272125913791106957关于现浇混凝土蜂巢楼盖( 结构盒)设计问题的说明现浇混凝土蜂巢楼盖的计算模型实质上就是空心板,只是与传统空心板相比较它有 以下几个特点:1 现浇蜂巢楼盖有赖于结构 盒这个叠合构件才能形成。 结构盒在楼盖 加工过程中一 方 面起模板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它成为整个楼盖结构的一部分,结构盒的顶板、底板分别 作为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国开自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 历年社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管理学 自考试题及答案
- 乐途考试题及答案
- 兰溪党员考试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有色矿石磨细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聚丙烯酰胺装置操作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警用汽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石膏空心墙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山东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文科)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GB/T 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GB/T 12730-2008一般传动用窄V带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基层医院如何做好临床科研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