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意外”点亮精彩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 ,许多教师都避之不及。其实,许 多意外是有一定开发价值的信息、思维趋向、突然爆发的思维火花等动态资源, 如果教师 能够恰如其分地利用这些动态资源, 一定能点亮精彩的课堂。 本文从“从 容地面对意外、敏锐地捕捉意外、机智地处理意外”三方面谈谈自 己的一些看法。关键词:意外 课堂意外 精彩叶澜教授说: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 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意 外”,顾名思义是意料之外, 课堂意外就是课堂中发生教学预设之外的偶然事件。 大部分教师都希望学生能顺
2、着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能精彩体现自己的教学设 计。特别是公开课上,老师最怕学生出现意外,尤其是错误答案。一旦出现“意 外”,不是避之不及,就是快刀斩乱麻,有时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更 有甚者“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这样一来,课堂因为没有及时有效 地处理“意外” ,让听课教师颇感遗憾。 我也曾经为课堂上的 “意外”而苦恼过, 困惑过。可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 外出学习的增多, 我常常为那些优秀教师面对 意外的从容与智慧而感动,而惊讶,而震撼。面对突发的种种“意外”,他们能 够从容地面对、 敏锐地捕捉、 机智地处理其中的“问题”资源, 利用这些动态生 成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演
3、绎精彩课堂。 这时“意外”就成为课堂中最大 的“亮点”,化“意外”为神奇, 用“意外”点亮精彩。心理学家盖耶认为: “谁 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课改的 今天,教师要用一颗平常心来重新审视课堂, 善于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巧妙运用 恰当的教学法, 使意外乃至错误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将精 彩无极限。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听课心得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从容地面对“意外”横看成岭侧成峰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可以归为两类: 正确意外、错误意外。教师对正确意外往往会忽悠过去,可面对错误意外,心里 却有一股怨气
4、,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华罗庚曾经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 有说过错话, 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题, 天下没有数学家没错过题的。 这句话 折射到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有错误的意外就不足为奇了。如果学生都没有错误, 那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1、善待学生的错误爱因斯坦初到普林斯顿大学的时候, 有人问他需要什么?他曾幽默地说过: , 我要一个大的纸篓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呀! ”这幽默的回答, 给我们教育工作 者深刻的启示: 教师就是一个回收学生错误的 “纸篓”,要善于接纳学生的错误, 化解学生的错误。 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 他们每一次的实践, 都是 “摸着石头前进”,错误自然不可避免。“十个
5、指头,各有长短”,我们学生的 思维水平不尽相同,那些活跃而又缺乏思考的孩子特别会创造“意外”。记得在 b、p、m、f 一课教学中,在教学拼读时,学生在学习 b、p、m能和 a、o、i 拼读后,我们班的杨璐嘉就大声喊起来:“老师,我知道了, f 也能和 a、o、i 拼读,他们有一定的规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叫声, 我很愤怒, 回了一句:“不 会说就不要说。”他看了看我,只好委屈地坐下了。课后,我把自己在这节课上 的遭遇告诉了办公室的老师。一位老教师告诉我: “孩子有这种想法,说明他有 很好的举一反三能力,尽管明显有错,但每一个错都是儿童进步的足迹,阻 止了他迈向错的脚步,等于阻断了他迈向成功的
6、道路。”学生的错误意外不 一定是件坏事, 因为这一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如果我能从学生角度去 看待问题,就不会断然否定。如果我能够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就会试 着让学生去发现拼读的规则,那么,他对这一课的拼音一定会铭记在心的。2、巧用学生的错误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 “错 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利用 好学生的错误资源,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 记得在教学 跨越海峡的生 命桥第一课时,我在备课时就注意到本课有“骨髓”容易读成第二声,并采用 了多种形式的认字,可一放到句子中去,学生又读错了。
7、面对此情此景,我为不 能顺利实施自己精彩的教学设计而苦恼。 可我总不能发火呀, 我平息了一下火气, 对原先的教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示范了读准“骨髓”的方法,并联系语言环境 去感受,没想到几次训练之后,学生既能读通课文,又体会到骨髓的来之不易。 同时,也让我懂得这是本课字词的难点, 为下一轮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是呀, 从不同角度看待错误意外,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二、敏锐地捕捉“意外”一石激起千层浪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已经由封闭走向自主、开放。这样一来, 课堂中除了错误意外, 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顿悟、 灵感的萌发, 瞬间的创造所展 现出来的意外,
8、 这往往是我们教师没有想到, 又容易忽略的。 这些意外往往稍纵 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 敏锐捕捉和充分肯定, 并利用这意外的动态生成资源 引导教学进程,以实现课堂生成,使课堂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1、相信学生,倾听缘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在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中提到: “学生在课堂 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 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 成性资源。”教师面对课堂的意外,要相信学生,理解解学生出现意外的原因。记得六年前,我在
9、全县退休教师教育调研活动中,上了丑小鸭的第二课 时,年轻的我充满激情,带领孩子学习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当学到“天越来 越冷,湖面结了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一句时,一学生读得很忧伤,很 缓慢。我说: “你已经体会到丑小鸭的可怜了,所以你读得特别慢。”这时我们 班最可爱的小不点姚健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我想这个平时能说会道的小家伙肯定 是想展现一下他的朗读水平了吧。 面对台下二十几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我 微笑着请他朗读, 没想到他把这句话读得特别快, 和我预想的截然相反。 我刚想 用“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来搪塞过去,可转念一想,不对呀,他平时回答问题可 是出彩的呀,我总要了解原因吧。于是
10、,我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呀?”他说: “丑小鸭都冻僵了,它渴望大家赶快去救它呀。”有道理呀,我没有批评他,反 而表扬他会思考。 在他的带动下, 许多同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没想到一句 话的朗读,竟激起了许多讨论的浪花。 试想,如果教师不及时捕捉这一亮点资源, 课堂上怎能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2、独具慧眼,恰当引导。面对课堂出现的众多稍纵即逝的意外, 教师必须独具慧眼, 善于捕捉有价值 的教育资源, 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这样 的课堂教学将魅力四射。 记得,我曾在一本教学杂志上看到一位教师紧紧捕捉住 学生读错词语的意外进行教学, 那真叫“绝”。在教学浙教版
11、的 赤壁之战 时, 一位同学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一生把“船 帆”读成了“帆船”。 同学们都没有发现, 老师也没有直接纠正, 而是让那位同 学再读一次,这时有同学发现了。老师紧追一句:围绕他读错的这个词,联系上 下文,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一个认真的同学说: “为什么士兵报告说船帆, 而曹操看见的是帆船呢?” “为什么呢?” 教师的一个问题让安静的课堂泛 起了一层层涟漪,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士兵看时一定离 得很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船上的帆,而曹操看时,他看到了带帆的船,说明船 离得近了。”“士兵来报时,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船帆,可是等曹操定睛一看
12、, 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一队帆船,可见东吴的船速度太快了。”“可见东风很急。” 此时,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补充得更棒!这可是赤壁之战胜利的一 个重要因素: 东吴很好地利用了“天时”东南风。 正是这位教师敏锐地捕捉 到读错词语的小小意外, 才演绎了那精彩的课堂, 正如人们说的 “一石激起千层 浪”。三、机智地处理“意外”为有源头活水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 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到相应的变动。 ”然而课堂上的 意外,往往会让教师不知所措, 甚至尴尬到不知如何把教学活动衔接下去。 这就 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新的思想,要有
13、拓宽教学视野、灵活驾驭课堂、正确处 理教学资源的能力。1、灵活调控,变错为宝。许多课堂意外是违背常规教学思路的, 甚至是不符合常理的。 面对这样的意 外,教师要灵活调控,要机智地处理这些“意外”, 恰到好处地点拨提示、对 话交流,灵活地组织教学,在意外中开启智慧,带领孩子迈入知识的殿堂,从而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记得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我让学生说说这是怎样的白骨 精,有的说:“诡计多端。”有的说:“不择手段。”可还同学却说:“白骨精为了 吃唐僧肉, 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它想尽办法想吃到唐僧肉, 可见它具有坚持不 懈的精神
14、。”哎,说得有道理,可仔细一想,不对,这不是是非不分吗?怎么办 呢?我灵机一动,问: “如果让白骨精这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地捣乱下去的话,会 产生怎样的后果?”同学们纷纷探究后果: “总有一天,它会把唐僧吃了。 ”“白 骨精越坚持,伤害的人会越多。 ”“这样的话,老百姓可遭殃了。 ”当学生讨论得 差不多时,我进行了引导: “对啊,我们不能把这种精神付于它身上,否则危害 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正是有了灵活机智的调控, 才让学生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2、深挖细节 , 成就精彩每当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的时候, 老师总会想方设法地把学生拉回课堂教学 主题上来。我们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这时,我们教师就必须机智调控
15、,深挖细 节,那样也许会成就一番精彩。 我们学校的中学高级教师刘爱玲老师, 她扎扎实 实地为我上了一堂巧妙处理意外的课, 让我受益匪浅。 那天上的是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在初读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环节,经过同学的补充,已达 到了预期的目标, 这时“智多星”刘玮涛高高举起了右手, 刘老师示意他站起来。 “老师,他会淹死的!我觉得丢剑的人不能跳入大江,这样太不安全了。 ”听他 这么一说,几个胆大的男生也随声附和。这下,听课老师都为刘老师捏一把汗。 片刻,只见刘老师笑了笑,试探地问: “真的像刘玮涛所说的他会淹死吗?同学 们,你们怎么看?” 这一问竟让有点骚动的课堂安静下来, 同学们都认真思考起
16、来。不一会儿,教室热闹起来: “他可能会游泳,不会被淹死。 ”“可能江水不太 深,不会有危险,再说,船上有那么多人,大家不会见死不救的。 ”“他还可以借 助工具打捞,不需要非得人下去捞才行。 ”“老师,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告 诉我们丢剑的人应该在剑丢失的地方捞剑,而不是等船靠岸了,在江边捞剑。 ” 学习委员一语中的,终于把话说到了点子上。这时,刘老师继续问道: “假如你 现在和这个丢宝剑的楚国人同船,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老兄,你的做法太 愚蠢,太可笑了。”“这位大哥,你听说过会走路的剑吗?” “你不知道时间在变 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吗?”是啊,一段小小的插曲打乱了教学思路, 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学们懂得了要更加深刻地看待问题。 正因为老师 巧妙地处理意外,学生已探求到事物的本原,正如大家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小吃店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办公设备维护与资产管理工具
- 中国脚动式摩擦压力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强度劝质保温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胶带离型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全自动变裁面板簧轧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野营铝合金水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防爆电动锯轨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花生皮颗粒饲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小麦麸颗粒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芳香疗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 2022年宝信软件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
- 高级工电工题库:501-600
- 煤矿皮带顺槽锚索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PPT课件(完整版)
-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
- 第七章产品策略PPT课件
- 初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考试填空题
- 某创业公司员工的自我修养PPT课件
- 《诗经_魏风_伐檀》
- DFMEA--白车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