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培计划”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田径运动教材教法专题理论部分教案(讲稿)“国培计划”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田径运动教材教法专题:理论部分教案授课教师:王文武2010-10-20 中小学田径运动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应用 (2学时)授课教师:王 文 武田径运动是集走、跑、跳、投、全能等项目的总称,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方法内容也较多。在谈到田径运动教学的问题上时,我们首先有必要,对田径运动的属性应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一、田径运动的属性比较对于田径运动的属性,我们主要划分为两大属性。就是:田径运动的竞技属性和健身属性。(幻灯显示)田径运动:竞技性主要指的是:(
2、PPT)(PPT显示)1. 面向少数具有田径运动天赋的运动员。2掌握完善的特定技术,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达到向运动极限冲击的目的。3. 以专业训练理论为指导,科学训练。4有规定的比赛项目、规则和要求。5. 对运动场地、器材有严格的规定。6. 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口述: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中的田径课程体系,从小学到大学,田径教材的内容都是以田径竞技项目的学习为主,田径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掌握专项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目标。口述: 然而,在田径运动系统性、完整性和高难性等特征的规定和约束之下,在学校体育中的田径运动教学,对发展人的基础运动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掘和实施。口述: 近十年来
3、,经过教学实践和改革尝试,人们在转变: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观念上,已达成共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口述: 田径运动:健身性主要指的是:(PPT显示)1. 面向全体学生和练习者。2. 掌握基本技术,选择健身性运动负荷,达到最佳健身锻炼效果。3. 以健身基础理论为指导,科学健身。4. 有丰富的练习内容、形式和方法。5. 对运动场地、器材没有严格规定。6. 全面发展基础运动能力。口述: 从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我们不难看出:(PPT)口述: 田径健身运动是以健身为目标的,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运动与健康基础理论为基础,全面发展人的基础运动能力。多种走、跑、跳跃、投掷的练习或运动方式的总合。在学校体育
4、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口述: 总之,无论是田径竞技运动,还是田径健身运动,都具有竞技与健身的双重属性,两者各有所侧重。(PPT)口述: 田径运动的健身性表现在: 运动训练过程对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发展的积极作用。 口述: 而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则表现在: 练习者自身或练习者与同伴之间的基本运动能力的比较。口述: 因此,了解两种属性,可以更好地理解田径健身运动的概念,推动其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发挥其重要的基础功能与作用。另外:还有两个概念: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二、运动教学和身体锻炼的两个概念。(PPT)(PPT) 运动教学和身体锻炼是两个有着不同含义的概念。运动教学是指
5、: 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学习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身体锻炼是指: 用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进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口 述:因此: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既应包含运动教学,又必须包含身体锻炼。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这里,我想要和大家谈的也正是上面谈到的两个概念问题: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也就是说:如何能够在中小学田径运动教学中,将 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 有机的结合并加以应用,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增强学生体质目的的一个方法问题。(PPT)三、中小学田径运动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口述: (PPT) 在身体锻炼过程中需要贯彻:自觉积
6、极性、经常性、适量性、渐进性、全面性和从实际出发等原则,需要运用重复、间歇、变换、循环和综合等方法。(在具体的技术教学方法有:如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预防纠错法等)。这些原则和方法,在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等课程中已经详细论述,在此不再重复。口述: 今天,利用这个时间,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田径运动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涉及的3个方面: 1.树立和加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意识 2.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3.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跟大家作进一步探讨(从中涉及到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的方)(PPT)(一) 要树立和加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意识口述: 在体育教学中不难发现,通常存在两种意识:一种是传授
7、运动技能的意识;一种是身体锻炼的意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能教学而忽视身体锻炼。为了完成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必须加强田径运动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意识。口述: (PPT)因此,为了加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意识,教师在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前提下,(ppt)首先应该做到:1) 钻研教材:分析田径运动某一项目的锻炼价值和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2) 选择采用有效的练习手段和锻炼方法: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和锻炼。口述:例如: 蹲踞式起跑教材,从增强学生体质来看,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
8、动作速度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那么,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1)慢跑中听信号(如击掌)迅速改变方向跑、2)身体呈各种姿势(如下蹲、坐地、跪地、俯卧撑等)听信号迅速起跑、3)各种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追逐游戏、4)完整的蹲踞式起跑练习。等一系列多样化的手段,并且在适宜负荷下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练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使他们明确田径运动锻炼对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性。(二) 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是体育课涉及到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则 )口述: (PPT)适量性(适宜性)身体锻炼原则就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
9、行身体锻炼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对增强体质要起到的良好作用。口述: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 人体进行锻炼时所承担的生理负荷是引起人体机能变化的主要因素。我们要求:1)负荷量必须是适宜的,过大:损害身体,过小:身体得不到锻炼。2)既不损伤身体,又能有效增强体质的负荷,就是适宜的负荷。因此,(PPT)1. 适量性原则的运用在田径教学中,为了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体育课的心率曲线要合理。即从课的开始起,心率要逐渐上升,在课的中后部出现高峰。然后再逐渐下降。无论是单一的田径教材教学,还是田径教材与其他教材搭配,都应尽量做到这一点
10、。(2) 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应使田径运动的练习和锻炼在“有效心率范围”内进行(详见:高等学校教材田径第二版第4章第2节)。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揭示:体育锻炼的有效心率范围在120次/min140次皿n之间。为什么呢? 因为,心率在110次/min以下时,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次/min左右时,每搏输出量接近和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min左右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心率增加到160次/min170次/min之间时,虽无不良反映,然而也未能呈现出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确定为心率
11、在120次/min一140次/min之间。(这一范围是专指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体育锻炼,不包括最大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3) 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口述以下全部)运动负荷是指练习的次数、时间、密度、强度等指标的总和。就是在一定运动负荷下进行身体锻炼,人体将会逐步适应这个负荷,此时,要适当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锻炼水平。 在一定运动负荷的练习之后,经过一段适宜的休息,身体内能量物质的合成(恢复)不仅可以达到练习前的水平,甚至可以超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在运动训练学原理中把这种人体对运动负荷的加大一适应一再加大一再适应的过程,称作为:“超量恢复”。运动负荷对人体的影响有3
12、种可能:有益、有害和无助。合理设计练习负荷,是保证田径健身、运动锻炼效果的重要生理学依据。适当的量和强度的刺激下,对于健康的青少年学生来讲,锻炼的实效性将大大增强。这里讲的运动负荷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宜,它要符合上述讲到的第二点的要求。(4)要做到区别对待。由于学生体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相同的运动负荷对不同体质的学生来讲,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差别较大。因而在安排锻炼时要做到区别对待。比如,在锻炼活动中可以把学生按运动能力分成几个组,对各组学生提出不同的锻炼要求,并安排不同的运动负荷,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来体质水平的基础上,通过锻炼得以提高。教师应按照以上4点要求,根据不同田径项目的特点以及课的
13、类型,合理搭配教材和选择教学手段,安排好课的练习密度,获得适宜的运动生理负荷。2. 检查适量性原则贯彻情况的方法在田径运动教学实践中,检查适量性原则贯彻情况,通常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1) 心率测定法 口述:教师通过测定学生每个练习前后的心率,以了解每次练习的生理负荷是否适宜,以及各练习之间间歇时间是否合理。口述:具体方法已在运动生理学等课程中阐述,此处不再重复。心率测定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判断每次负荷的大小,缺点:是教学中教师不可能经常、直接用测心率的方法去指导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进行锻炼。(2) 观察法 口述:教师通过对学生疲劳程度的观察,来判断负荷是否适宜。观察的内容与判断方法见第4章第
14、4节。不同运动疲劳程度的人体外部表现观察指标疲劳程度轻度中度非常面色汉量呼吸动作表情稍红不多中速稍快步态轻稳愉快相当红较多显著加快不稳、自控力差疲倦苍白大量急促、节律紊乱动作失调、反应迟钝精神疲倦(PPT)(三)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由于当前我国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条件还不理想,存在着学生人数多、场地小、器材少等不利因素。因此,如何使各种田径运动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适宜的生理负荷,就是一个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跑的项目由于强度较大,基本上不受场地、器材和学生人数的限制,比较容易获得适宜的生理负荷。但是,跳跃和投掷项目要取得适宜负荷量,就必须处理好练习密度。要加大跳跃、投掷项目的练习密度,采用适宜的课的
15、组织形式就尤为重要了。(PPT)1. 除了采用分组轮换或分组不轮换等课的组织形式以外,我建议多采用“循环练习法”:是一种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可以广为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一点,在我们正常的室外教学活动中已经充分说明。应着重采用。(PPT)口述: 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若干个练习和动作,分设若干个作业点,使学生(个人或小组)在规定作业点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练习的循环往复的练习方法。口述:例如,在田径运动教学中,把田径运动项目练习,专门性练习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等有机地组合起来进行循环练习,以增加练习密度,从而取得适宜的负荷量和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PPT)2.
16、 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采用循环练习法的范例如下:单一田径教材的范例教材:投掷垒球教学时,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4个练习手段,分设4个作业点,将学生分成4个组进行循环练习。第1组 先通过单人或双人的体操棒练习来发展投掷垒球所需要的肩带和脊柱的柔韧性、灵活性;第2组 先通过举哑铃或举杠铃来发展投掷垒球所需要的力量素质;第3组 先通过手持小鞭抽打悬挂物这一诱导性练习,来体会掌握投掷垒球最后用力时的“满弓”和“鞭打”动作;第4组 先做投掷垒球练习。各组在规定的作业点上完成规定数量的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进行练习。双田径教材的范例教材:跳高和掷实心球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4个练习手段(
17、跳高、掷实心球各两个),分设4个作业点,将学生分成4个组进行循环练习。第1组 先进行短助跑起跳用摆动腿的脚踢高悬物的练习;第2组 先做跳高练习;第3组 先通过举哑铃或举杠铃来发展掷实心球所需要的力量和协调性;第4组 先做掷实心球练习。各组在规定的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即转到下一作业点上进行下一手段练习,跳高练习。口述: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问题;要求体育教师:(1)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开拓创造的精神,(2)不断进行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和途径的科学实验与研究,积累经验,指导实践。口 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这一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一、作业
18、:(一)概念:1. 运动教学:2. 身体锻炼:3. 运动负荷:4. 循环练习法:(二)问答题:1. 你对田径运动健身的内涵是如何理解的?2. 中小学田径教学中,如何选择采用有效的练习手段?3. 试析适量性原则的运用4. 为什么运动教学和身体锻炼要在“有效心率范围”内进行?5. 运动教学实践中,为什么教师总是测定学生练习前后的心率反映情况6. 运动教学课中,你是怎样判断适宜负荷量并观察学生疲劳程度的?举例说明7. 举例阐明循环练习的方法二、主要参考材料:1. 张贵敏.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田径运动教程人体出版社.2007年出版.2. 周 兵. 高等学校教材田径健身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19、3. 孙庆杰. 高等学校教材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二版授课结束推荐参考书: 我们在这里为同学们列出了田径课程的一些参考资料,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启发。田径运动教学训练主要参考资料1. 文 超 .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07 2. 周明诚 .M 天津电子出版社 3. (修订版)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 . 4.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5. 赵承福 陈泽河主编 . M 济南 :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4 6. 钱杰等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1 7.田径(体育学院函授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
20、 年出版 8.田径运动教程体院普修通用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2001年出版 9.田径理论题型解答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年出版 10.田径运动技术英汉双语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3 年出版 11.实习原理与方法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12.(美)费尔奥斯坦著 . 王建平译 . M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13.田径(体院专修通用教材)人体出版社1993年出版 14. 陈兴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研究.J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 15. 陈伟霖.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田径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 以跨栏跑教学为例.J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一 ) 200
21、4.10 656 16. 柴国荣.我校体育教育田径专业教学与训练改革与发展研究.J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一 ) 2004.10 652 17. 李正荣 .21 世纪我国高校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研究 .J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一 ) 2004.10 695 18.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 (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 年出版 19. 刘 明.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分类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改革 .J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一 ) 2004.10 704 20. 周贤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规格的调查分析研究 .J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
22、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一 ) 2004.10 80221. 周之华.体育教育专业 ( 术科 )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J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一 ) 2004.10 22. 余学锋.高等体育院校坑成体系的状况与分析 . J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一 ) 2004.10 48 23. 陈晓星.重庆山峡学院体育系田径课程改革的设想 . J 重庆山峡学院学报, 2002.395-97 24. 石伟铮.高师体育院系体育专业田径选修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 J 浙江体育科学 1996. ( 1 ) 45-48 25.田径(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
23、91年出版 26. 严 伟.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5 27. 韩维群 体育教育田径专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4 28. 李维军.从田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谈田径教学改革 . J 阴山学刊, 1996. ( 3 ) 90-93 29. 于 军.高师体育系田径专修课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J 体育学刊, 1996. ( 2 ) 92-94 30. 郑 贺.对体育院系田径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 J 四川体育科学, 1998 ( 3 ) 14-15 31. 陈仁伟.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
24、学改革实践研究 . 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 2 ) 113-116 32. 林萍仙.试论高校田径教学改革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1.3 ( 1 ) 107-110 33. 王 琦.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1.12 ( 6 ) 37-38 34. 邰崇禧等.田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J 苏州大学学报, 2001.1 ( 1 ) 100-106 35. 吴玉华.高师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 . 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 6 ) 107-109 36. 吴学琨.高效田径教学应重视教法改革 . J 上海体
25、育学院学报, 1994.11 ( 4 ) 37. 把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带入 21 世纪 .M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38. 国家教委.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1995.7.5 39. 侯尚琴.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教学改革 . 贵州政协报 ,2004.04.13 第 003 版 40. 王义遒 .教学改革大有可为 - 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想法之七 . 科学时报 ,2002.04.11 41. 金海忠 单泠.着力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浙大拉开新一轮教学改革大幕 . 浙江日报 ,2002.04.19 42. 田径运动(上、下)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1991
26、年出版 43. 田径技术教学法纲要与范例理论、实践、探索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年出版 44. 田径教科书 莫斯科体育与运动出版社 1985 年出版 45. 钟秉枢.应对高校体育转型加速教学改革 . 中国教育报 ,2003.07.26 46. 韩西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教师报,2003.08.03003 版 47. 张荣. 突破传统授课模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 山西科技报 ,2003.12.11 第 007 版 48. 许 弘 调整和发展高校田径课程体系的前瞻性研究 . J 安徽体育科技 ,2002.12 (4) 49. 陈建仙.对集大体院田径普修课教学现状的思考 .J 体育科学
27、研究 ,1999.09 (3) 50. 课题组 .对上海体育学院术科普修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11(4) 51.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实用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52.田径技术图示教学法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年出版 53. 林 松 . 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 8(4) 54. 张洪范 . 对师专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考核成绩评定办法的思考 .J 益阳师专学报 ,1999.11(6) 55. 刘 锐 . 对田径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 J 哈尔滨体院学院学报 ,2001(1) 60-62
28、56. 李越苹等 . 对我院田径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 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8.6(2) 杨梅琳 过平 57. 杨彩云 许 威 . 高师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3.9 第 20 卷第 5 期 106-107 58. 姜银兴 田国祥 . 高师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2002.7(6)83-86 59. 邹国平 . 高校体育改革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 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4.6(2) 47-48 戴伟民 60. 阮小云 . 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教材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11123-12
29、4 61. 徐佶 何秋华 . 高校田径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期 2004.5(3)106-109 62. 董亚玲 张振丰 . 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3.5 (2) 94-96 63. 陈诺娜 . 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的现状与教改对策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2.12.113-116 64. 樊新 夏华 . 体育院 ( 系 ) 田径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4(2) 75-76 65. 周生灵 崔纪芳 . 体育专业田径技术教学课中基本部分的常规教学程序改革初探 . 秦安师专学报 ,1999.11 (6) 88-89 66. 雷艳云 . 田径课教学质量的定量分析 .J韶关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1.3 (3)105-108 67. 田径自学教程(体院函授教材)陕西人民出版1991年出版 68. 冯天佑 .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3 (2)213-215 69. 李振斌 李艳茹 黄瑛 .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 .J 四川体育科学 ,2004 .3 (1) 94-98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山东省中学联盟(普高文化)高三开学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购买电缆线合同协议
- 2025幼儿园数学难易结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暨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B1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商标托管合同协议
- 正规回迁房合同协议
- 商家入驻意向合同协议
- 品牌广告施工合同协议
- 商场购物停车协议合同协议
- 咖啡车摊位租赁合同协议
- 交警酒驾案件培训课件
- 家长会示范课件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 2024老人智能手机培训ppt大全
- 比亚迪销售模式分析报告
- 2024年鱼子酱项目营销策划方案
- 非洲自然灾害
- 《雷达干扰技术概述》课件
- 中韩劳动法比较研究
- 2023借款协议书Word模板
- 博物馆保安服务投标方案
- (完整版)年产3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