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2012版教材_第1页
磁粉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2012版教材_第2页
磁粉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2012版教材_第3页
磁粉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2012版教材_第4页
磁粉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2012版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TLM工程技术部QHSE作业指导书 磁粉探伤检测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 版 本 号: E修 改 码: 0受 控 号:2012-02-15 发布2012-03-01实施工程技术部 发布磁粉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TLM/GCJS/QHSE/JC0版本号: E修改码: 0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塔里木油田公司工程技术部1作业流程检查工件表面选择磁化方法磁悬液浓度测定待报废评定是否有缺陷 是否标识抽检记录作业前准备安全讲话穿戴劳保准备设备工具磁粉探伤

2、检测作业流程图作业要求2 实施步骤2.1 作业前准备2.1.1 作业前由项目组长或带班人员进行安全讲话,注意作业过程存 在风险和事项,如:挤伤、砸伤、碰伤、滑倒、触电、中暑、冻伤、 紫外线辐射损伤人、落地油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风险危害 , 并做好 记录。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2.1.2 劳保穿戴 : 作业人员要按规定穿戴劳保(工作服、手套、工作 鞋、护目镜、外出探伤时戴安全帽等) 。2.1.3 准备设备工具:钢丝刷、毛刷、手沙轮机、扳手、砂轮片、煤 油、荧光磁粉、磁轭、磁化线圈、螺栓荧光磁粉探伤机、组合磁粉探 伤机、紫外线灯、反光放大镜、喷壶、

3、磁轭、磁力称量试板、电源线、 试片、磁场指示器(八角试块) 、磁悬液浓度沉淀管、护目镜。2.1.4 作业过程中风险危害及控制应急措施:见附表一2.2 作业要求2.2.1 检测人员要求a. 检测人员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检测人 员资格证书。取得磁粉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 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应负相应的技术责任;b. 检测人员应有一定的钻具、工具、井控装备结构、受力情况和 钻具、工具、井控装备使用一般常识;c. 检验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1.0 ,且不得有色盲、色弱。2.2.2 工件表面要求由清洗、辅助人员用对钻具螺纹表面进行清洁,无油脂、铁锈、 氧化皮和其

4、他附着物,被检工件表面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 伤。2.2.3 环境要求a. 电源稳定,仪器固定良好避免摔落损坏;b. 保护仪器,防止水或化学物品泼洒;c. 使用时,远离大型电子设备或其它影响仪器正常使用的磁场、电场;d. 设备适应的环境温度: 10 40,相对湿度: 85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2.2.4 安全要求a. 探伤现场应满足安全要求,滚动钻具时,两端作业人员精力集 中,互相关照,以防钻具挤伤;b. 荧光磁粉检测时,操作人员须配戴必要的防护品,以防止紫外 线损伤;c. 使用磁粉探伤机时 , 要按仪器规定接电源和地线 , 以防漏电伤

5、人。2.2.5 检验时机要求 检验原则上应安排在一切加工及处理工序结束后进行。对于有延迟裂 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验应安排在焊后 24 小时进行。2.2.6 设备要求a. 磁轭: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 45N 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 177N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 118N提升力; 注:提升力将磁轭放在磁力称量试板上通以电流提起的最大重量即为该磁轭提升力。b. 线圈:满足检测时所用灵敏度试片的要求;c. 螺栓专用磁粉探伤机:有周向磁化、纵向磁化、复合磁化三种 工作方式;退磁后剩磁 2Gs;满足检测时所用灵敏度试片的要求。2.2.6 辅助设备a. A 型试片和 C型试片;b. 磁场指示器(八角试

6、块) ;c. 磁悬液浓度测定管;d. 2-10 倍放大镜;e. 紫外线灯:在工件表面的紫外线强度应不低于1000 W/cm2, 紫 外线的波长应在 0.32 0.40 m的范围内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2.2.7 磁悬液要求a. 磁粉:选用非荧光黑磁膏或荧光磁粉。b. 磁悬液的配制各类磁悬液的配置方法见 附录 A磁悬液的配置方法 。c. 磁悬液的浓度 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以及施加方法、时间来确定。一般情况下, 新配制的非荧光磁粉浓度为 10 25g/l, 荧光磁粉浓度为 1 3g/l 。d. 磁悬液浓度的测定测量前充分搅拌磁悬液,使其均匀后,取

7、100ml 磁悬液注入沉淀 管使其沉淀。煤油和水配制的磁悬液须静置 30 分钟,沉淀在管底的容 积即表示磁悬液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非荧光磁粉沉淀体积值为 1.2 2.4ml/100ml ,荧光磁粉的沉淀体积值为 0.1 0.4ml/100ml 。使用螺栓专用磁粉探伤机检测高强度螺栓,磁悬液浓度的测定方法见 附录 A磁悬液的配置方法 A.3.1 条。2.3 灵敏度试片及灵敏度的校验方法 在磁化作业前必须进行灵敏度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磁化作 业。2.3.1 采用 A型或 C型试片时, 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 朝外,为使 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平整的粘贴在被检面上, 注意胶带

8、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测试时,应该使用连续法。2.3.2 钻具推荐采用 15/50 的 A 型灵敏度试片。其它工件按照标准或客 户要求使用相应的灵敏度试片。2.4 磁化方式方法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所检工件的磁化方式全部采用连续法。2.4.1 磁扼法a. 使用前进行提升力测试;b. 采用磁扼磁化工件时,在工件表面至少进行两次不同方向的磁 化检验。两个方向检验时的磁力线应尽量相互垂直。或者使用旋转磁 轭;c. 磁扼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 200mm之间,检验有效区域为两极连 线两测各 50mm范围内,磁化区区域每次应有 15mm的重叠;d. 磁轭

9、与工件应接触良好,不允许点接触。2.4.2 线圈法a. 采用线圈磁化工件时, 工件被检测部位位于线圈半径长度以内; b.磁化每次通电时间为 0.5 1s,重复通电 35 次后停止磁化。2.4.3 复合磁化方法磁化 对高强螺栓应采用复合磁化法磁化,使用螺栓专用磁粉探伤机检测。2.5 磁悬液的施加方法2.5.1 工作时应确定整个检测面能被磁悬液良好的润湿后, 再施加磁悬 液。2.5.2 磁悬液的施加方法可采用喷、 浇、浸湿等方法, 不可采用刷涂法, 磁悬液在检测表面的流动速度不能过快。2.5.3 使用连续法时磁悬液的施加必须在磁化的同时施加, 通电时间为 13S,停施磁悬液至少 1S 后才可停止磁

10、化。2.5.4 在检测过程中已形成的磁痕不要被流动的磁悬液破坏。2.5.5 作业人员喷洒磁悬液时,每喷 1根钻具螺纹摇晃 1次磁悬液喷壶,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以防磁粉沉积。2.6 检测中磁痕的观察2.6.1 荧光磁粉检测时, 磁痕的评定应在暗室进行, 暗室内可见光照度 不大于 20LX,工件被检面处的紫外线强度不小于 1000m/cm2 。2.6.2 非荧光磁粉检测时, 磁痕的评定应在可见光下进行, 工件被检面 处的可见光不小于 500LX 。2.6.3 除能确认磁痕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当造成的 之外,其他一切磁痕显示均作为缺陷

11、磁痕处理。2.6.4 当辨认细小缺陷磁痕时,应用 210 倍放大镜进行观察。3 缺陷评定3.1 依据 SY/T5448-92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钻具螺纹磁粉探伤 、 JB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4 部分 磁粉检测标准对所探 钻具螺纹和工件进行判断,评定有无缺陷。3.2 对有缺陷的钻具螺纹确定车修切除量(切除定位) 。4 标识4.1 在缺陷切除位置的圆周上画红油漆环带, 并按车修切除量的距离在 距台肩面相对应的管体上画红油漆切除定位标识“ ”。4.2 用油漆在钻具两端距台肩面 0.5m 的管体上探伤画识: X 表示无 缺陷, X- 表示缺陷,“X”为探伤工代号。4.3 如果确认

12、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应在缺陷所在位置用红色油漆标 出。并在两端接头做出判废标记。报废用红油漆画“ ”。5 钻具磁粉检测特殊要求5.1 磁悬液浓度测定测定前充分搅拌磁悬液使其均匀后,取 100ml 磁悬液注入沉淀管 使其沉淀。煤油配制的磁悬液须静置 30 分钟,宜使用小磁铁或磁化线 圈加速磁粉沉淀,沉淀在管底的容积即表示磁悬液的浓度。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荧光磁粉的沉淀体积值: 0.2 0.5ml/100ml 。5.2 每次作业前磁化规范的确认5.2.1 钻具磁粉检测应采用连续法,被检工件的磁化、施加磁粉的工 艺以及观察磁痕显示都应在磁化通电时间

13、内完成, 通电时间为 1s 3s, 停施磁悬液至少 1s 后方可停止磁化。5.2.2 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钻具螺纹磁化至少应转 动钻具 90分两次磁化操作。5.2.3 每次检测第一根钻具应使用 15/100 A试片确认磁化规范。5.3 磁粉检测环境的要求5.3.1 室外磁粉检测作业必须使用遮光布。5.3.2 厂房内检测必须将作业区域窗户拉上窗帘,否则使用遮光布。5.4 缺陷的确认及验证5.4.1 钻具螺纹发现磁痕显示时,应使用钢丝刷或锯条对磁痕进行处 理。5.4.2 钻具管体损伤及焊缝发现磁痕显示时,应使用砂轮机对磁痕打 磨处理。5.4.3 对磁痕处理后重新磁化、施加磁悬液进行复

14、检,除能确认磁痕 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他一切磁痕 显示均作为缺陷磁痕处理。5.5 钻具螺纹磁粉检测5.5.1 钻具螺纹磁粉探伤前应严格进行全面清洗, 螺纹大端根部、 末扣 3扣牙底必须清理彻底, 无任何油污, 黑光灯照射下无蓝色荧光背景显 示。建议用水溶性清洗剂进行乳化清洗。5.5.2 钻具螺纹磁化操作每个螺纹磁化应转动 90两次以上磁化。5.6 方钻杆接头和管体机械损伤、焊接标尺部位磁粉检测5.6.1 磁粉检测前应使用砂轮机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打磨, 打磨部位应 平滑过渡。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5.6.2 发现小裂

15、纹应打磨清除,最大打磨深度不应超过对角和对边极 限尺寸。5.6.3 焊接标尺部位裂纹应使用冲子在裂纹端头打上圆点,防止裂纹 扩展。并在综合信息系统中标注“ MT跟踪”,下次回收跟踪检测。5.7 加重钻杆接头与管体焊缝部位磁粉检测5.7.1 磁粉检测前应使用砂轮机对凹槽部位进行修复打磨, 打磨部位应 平滑过渡。5.7.2 发现裂纹磁痕, 确认后对磁痕部位进行打磨, 打磨部位均匀圆弧 过渡。深度 4mm内裂纹磁痕消除的判为合格,超过 4mm仍然有裂纹磁 痕显示的,判为报废。6 抽检 项目组技术核查人员应对钻具螺纹的磁粉检测结果,按当日检测数量的 10进行抽检; 抽查结果若有偏离, 则该批螺纹重新磁

16、粉检测 , 经抽检合格后交技术核查人员确认。5.2 抽检结果应和当日检测记录进行比对。6记录和报告6.1 对磁粉探伤的缺陷进行记录, 由技术核查人员复验确认, 填写磁 粉检测记录。6.2 每次探伤结束,应由 II 级或 II 级以上人员签发 磁粉检测报告。6.3 本作业指导书产生并保持以下记录:磁粉检测记录 ZH-JL03/01-02磁粉检测报告 ZH03/01-02无损检测部位示意图 ZH07无损检测中心探伤工作量记录 ZH-JL15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7 编制依据SY/T5448-92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 钻具螺纹磁粉探伤JB4730.4

17、-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4部分 磁粉检测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附录 A:磁悬液的配置方法A.1 磁粉 磁粉探伤是靠磁粉聚集在漏磁场处形成磁痕显示缺陷,磁痕显示 程度不仅与缺陷性质、磁化程度、磁粉施用方法及工件表明状态有关, 还与磁粉本的性质如磁性、粒度、形状、密度活动性、识别度有关; 对于干法用的干式磁粉,一般采用粒度范围为 1060 微米效果较好; 对于湿法用的黑磁粉和红磁粉, 采用粒度范围为 110 微米效果较好, 灵敏度随着粒度的减小而提高。磁粉分为以下几种:A.1.1 非荧光磁粉:包括黑色、红色、灰色、

18、兰色和白色等。由四氧化 三铁或三氧化二铁粉末,用染色或其它方法处理成不同的颜色。A.1.2 荧光磁粉:以磁性氧化铁粉、工业纯铁粉、羰基铁粉为核心,在 外面包裹一层荧光物质而成。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发出鲜明的黄绿色 荧光,与工件表面的颜色形成很高的对比度。荧光磁粉发现微小缺陷 的能力强,探伤灵敏度高。一般只用于湿法检验。A.1.3 特种磁粉:如高温磁粉等, 它能长期附着在工件上, 一般都以干 粉供货。A.2 磁悬液的配制 湿法是利用磁粉和分散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磁悬液,喷洒到 磁化工件的表明来检测工件的缺陷。按分散剂分:有水和油磁悬液; 按磁粉分:有荧光和非荧光磁悬液。A.2.1 非荧光油磁悬液

19、的配制(包括黑色、红色)A.2.1.1 非荧光油磁悬液分散剂, 一般采用煤油或无味煤油与变压器油 或 10#机油混合配制。分散剂配置比例如下: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 版本号: E 修改码: 0配方号材料名称比 例1无味煤油1002煤油变压器油50+503变压器油1004煤油 10#机油5050A.2.1.2 磁粉液的浓度要适宜,一般在每升分散剂中加入 15-25 克磁 粉;A.2.1.3 配制时先取少量油与磁粉混合, 使磁粉全部顺湿, 搅拌成均匀 糊态,再加入其它油。A.2.2 非荧光水磁悬液的配制(包括黑色、红色)A.2.2.1 非荧光水磁悬液配方:配方号材料名称重

20、量或比例磁粉含量1YF-3 分散剂 亚硝酸钠 水2%1% 1000mL15-25g2肥皂 亚硝酸钠 水( 50-60 )5g5-15g1000mL15-25g3磁膏 水60-80g1000mL/4100#浓乳 亚硝酸钠 三乙醇胺 消泡剂 水10g5g5g1-2g 1000mL15-25gA.2.2.2 配制方法:1#配方将磁粉分散剂 YF-3 混和均匀后按用量称取出来,先用 少量的水稀释后加入磁粉搅拌均匀至完全顺湿,再加入少量的水充稀 后加入硝酸钠,搅拌均匀后加入其余的水充分混和后即可使用。2#配方取少量的水将肥皂溶化, 再加入适量的水及硝酸钠及磁 粉搅拌均匀后加入其余的水充分混和后即可使用。

21、4#配方将 100浓乳加入到 1 升 50 度的温水中,搅拌至完全 溶解,再加入三乙醇胺、亚硝酸钠和消泡剂,每加入一种成分后都要 搅拌均匀。加磁粉时,先取少量分散剂与磁粉混合,使磁粉全部顺湿, 再加入其它分散剂。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版本号: E修改码: 0A.2.3 荧光油磁悬液的配制A.2.3.1 配制荧光磁粉油悬液时, 应当采用无味煤油作分散剂, 而不能 采用其它本身可发荧光的煤油,因为这些煤油一方面会使工件表面产 生荧光,干扰缺陷的显示,另一方面会降低荧光磁粉的发光强度。A.2.3.2 配制比例为:每升无味煤油加 1-2 克荧光磁粉。A.2.3.3 配制方法:

22、先用少量无味煤油将磁粉润湿, 然后加入其余煤油。国产无味煤油主要物理性能密度( g/ 3)0.753闪点()57运动沾度(厘斯 托克斯 )2.03色度(密氏)25沸点范围()177 192含流量( %)无冰点() -50/A.2.4 荧光水磁悬液的配制配制荧光磁粉磁悬液的水分散剂要严格选择,除了满足水分散剂 的各项性能要求外,还不应使荧光磁粉结团,溶解和变质。A.2.4.1 建议 YC-2 型荧光磁粉可使用 YF 型磁粉散剂或采用下述配方:材料名称乳化剂( JFC)亚硝酸钠消泡剂( 28#)荧光磁粉水重量5克15 克0.5 1 克1 2 克1升A.2.4.2 配制方法: 将乳化剂与消泡剂搅拌均

23、匀, 并按比例加足水, 成 为水分散剂,用少量水分散剂与磁粉搅拌均匀,再加入余量的分散剂, 然后加亚硝酸钠。A.3 磁悬液浓度的测定 磁悬液的浓度是指每升液体中含磁粉的克数。浓度太低,小缺陷 会漏检;浓度太高,会使降低衬度,而且会在工件的磁极上沾附过量 的磁粉,干扰缺陷的显示,所以配制浓度要适宜。在磁粉探伤检测过程中,每个被检工件在磁化后,都要吸附一定 数量的磁粉,因此,磁悬液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该测定磁悬液的浓度, 以保证磁粉探伤的检测精度和可靠性。A.3.1 用磁悬液浓度检测管测定 检测磁悬液浓度的准确方法是应用磁悬液浓度测定管即磁粉沉淀 管。文件编码: TLM/GCJS/QHSE/JC03

24、版本号: E修改码: 0A.3.1.1 开启设备油泵十五分钟, 待储液桶的磁悬液充分搅拌、 均匀后, 从油枪或喷淋系统取样 100ml,装入磁悬液沉淀管,垂直静置放置。A.3.1.2 煤油磁悬液和水剂磁悬液放置 60 分钟,变压器油和 10#机油 磁悬液放置 24 小时。A.3.1.3 时间到后,观测磁粉沉淀管的磁粉沉淀刻度。A.3.1.4 荧光磁粉的沉淀容积刻度为 0.1 0.5ml ,普通磁粉的沉淀容 积刻度为 1.2 2.5ml 。A.3.1.5 当磁粉的沉淀容积刻度在上述数值的下限值时, 应添加相应的 磁粉或重新调制磁悬液。A.3.1.6 需要准确计算磁悬液的浓度时, 应首先作出三种标

25、准磁悬液 (荧光磁粉磁悬液按: 1g/L 、2g/L 、3g/L 配置;非荧光磁粉磁悬液按: 10g/L 、20g/L 、30g/L 配置,各取样品 500ml)的浓度和沉淀高度的曲 线,然后测出待检磁悬液的沉淀高度,用对比法进行计算。A.3.1.7 完全沉淀后,磁悬液的载液很脏时,应该重新调制磁悬液。A.3.2 根据经验和目测法判定 用户检测磁悬液浓度的最精确的方法是使用磁粉沉淀管。对于经 验非常丰富的操作者或者没有购买磁粉沉淀管的用户来说,也可以根 据经验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A.3.2.1 磁悬液的颜色变化很大,有很多脏物时,应重新调制磁悬液。A.3.2.2 用户在探伤检测时,工件表面的磁

26、粉分布较淡,或者根本没 有磁痕堆积。应考虑添加磁粉或者重新调制磁悬液。附件一 : JC03岗位风险及控制措施序号风险名称预防及控制措施1钻具磁粉 探伤时产 生的紫外 线辐射1、加强对操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2、应有必要的防护措施,正确穿戴防护用品;3、工作完毕后,离开现场,做好收尾工作;4、对操作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5、对身体不适应本岗位工作的人员调换岗位。2计算机工 作时产生 的荧光屏 辐射1、 教育操作者在操作计算机时应距荧光屏30cm 以上;2、 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计算机,注意中间休息;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持正确操作姿势; 4、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3清洗钻具 螺纹用的 清洗油着 火事故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 清洗油保存在阴凉通风处,用铁桶储存;3、 使用清洗油等易燃物品时,严禁使用明火;4、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防止“三违”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