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报告中国总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组长:xx 组员:xx 指导老师:xxxx2012年6月27日 宏观经济运行综合实训组织策划一、 组织分工实验数据收集:全体组员数据分析:全体组员参考文献搜集与整理:全体组员报告撰写:全体组员将组员按消费(xx),投资(xx),财政支出(xx),净出口(xx),回归分析与建模(xx)分为五组,每组分别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最后进行汇总得得出实验报告。二、技术路线设定题目 :中国总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收集相关数据 :19912010年中国GDP、消费、投资、财政支出、净出口进行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统计图)
2、,回归分析,建立模型根据分析数据研究趋势 对总需求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优化三、时间安排2012年6月25日:数据收集2012年6月25日2012年6月26日:收集分析参考文献、集中讨论2012年6月26日:报告撰写2012年6月28日:报告汇报目 录一、 引言 1 二、 总需求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一)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2 (二)我国投资形式的变化分析 4(三)财政支出总额的变动趋势分析 7(四)净出口 9三、 回归分析与建模 11四、 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 14 (一)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14(二)提高居民消费倾向的税收政策14(三)控制投资需求增长的速度,合理优化投资结构 15参考
3、文献 15中国总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摘要:基于中国总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消费增长率持续下降,投资占总需求的比例也逐年增长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口急速下降,中国内需问题日益严重等总体特征的研究。通过对近20年(1991-2010)相关数据的收集,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总需求的四个因素居民消费、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及净出口,绘制一系列的图表,进而研究中国总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并对总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验证四因素的影响及其强度。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合理优化总需求的结构,实现总需求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
4、、稳定、快速的增长。关键词:总需求 回归分析 最小二乘法 经济增长一、 引言有效需求是成熟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总需求结构的变化预示了其总量变化的基本趋势程度,与此同时,总需求结构又通过居民消费比率直接反映了经济增长的社会福利效益。因此,以战略视角来优化总需求结构是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社会福利的重要前提之一。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2008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在重创欧美经济的同时,导致我国商品和劳务出口的严重萎缩。如此背景下,保持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增长,如何拉动内需,优化我国总需求结构是当务之急。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组
5、成,即国民经济核算等式:GDP=C+I+G+(X-M)。其中GDP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C为居民消费,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消费,X-M为商品劳务净出口。本文利用我国(1991年2010年)近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影响我国总需求的四个因素居民消费、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及净出口,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绘制一系列的图表,验证四因素的影响及其强度,进而深化思想,分析最适合的有效的需求结构,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二、 总需求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需求通过GDP来反映,总需求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经济是否能持续稳定增长,因此研究总需求的组成因素,是合理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图1 各因素在DDP中所占百分比从
6、图1可以看出,近20年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的50%,其次是财政支出,占30%,最少的是消费4%,如此的总需求结构存在着很多弊端。依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不仅不带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反而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经济运行的较大波动。所以,总需求及其内部结果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有重要意义。(一)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图2给出了历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这20年的居民消费水平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平稳地增长,但是增长水平较低;第二阶段:(2003-2010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最高达到了100
7、00元,这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路途。图2 1991-2010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分析图图3给出了全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呈同方向变化,且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2005年可以看作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转折点,2003年之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保持一种稳步的增长,而2003年之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转为快速增长,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其消费能力与消费结构也逐年升级。
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91年的602元增加到2010年的5004元。20年平均增长了35%。1996-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呈稳健增长,而1991-1996年,2003-2010年,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呈现了较快增长的趋势。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的,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2000年下降到40%,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93年增长1.90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图3 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二)我国投资形势的变化分析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是
9、国民经济再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按照现行国家统计制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设改造、房地产开发、农村投资(包括农村非农户和农户)。自1997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为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项目;自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调整为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项目。2.历年投资总额的变动趋势分析 图4给出了历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总额的变动趋势。从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的投资总额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1-2003年)投
10、资总额水平持续增长,投资绝对额保持在不到五万亿元的水平但是增长水平较低;第二阶段:(2003-2010年)投资总额跃上了二十几万亿的新高,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图 4 1991-2010年投资总额的变动趋势分析图图5可看出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保持稳定,仅从2003-2010年看,7年间投资总额的速度始终保持在16%-30%之间。这样快的速度与我国的加大投资项目的有关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其中1993年更是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当时由于改革开放程度加大,固定投资需求旺盛,对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再者是2009年以来,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国家把增大投资作为应对危
11、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图 5 1991-2010年投资总额同比增长比率图图6给出了1991-2010年城镇和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城镇和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这20年来都有所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明显高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且从2000年开始迅速扩大,增长迅速,在2006年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缓慢,2010年投资额接近5万亿元。也是从2000年开始,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差距逐渐拉大,到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已接近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倍。投资差距拉大势必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不利构建和谐社会。图6 1991-20
12、10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变化趋势图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目前在以城市为导向的经济政策下,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城镇,导致农村投资萎缩。农村经济增长缺乏有力的推动力,农村经济无法提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容对于启动内需至关重要,但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有效需求不足,直接抑制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容。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对于拉动内需显得尤为重要。3.对我国投资的形势的基本评价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确实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增长的时期,是1993年以来的又一个投资高峰,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市
13、化进程加快的角度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缓慢,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其加速发展,必将形成巨大投资需求。4.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的建议(1)必须保持投资较快平稳增长的趋势;(2)投资政策的重点要从总量调控向结构调整转变;(3)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微调;(4)加强投资资金的监管,防止投资风险。总之,当前政策要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重点加大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型产业,节能减排以及民生等领域的投资,严格限制过剩行业的投资。同时,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的监控和管理。(三)财政支出总额的变动趋势分析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购买市场中商品
14、与劳务的总支出,例如政府花钱修建道路、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开办学校等。确切的说,这部分支出应该属于政府购买性支出,应为政府支出中有一部分不计入GDP,例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后者所形成的购买需求体现为世人消费或投资。财政支出决定着国家财政活动的规模,是政府实现经济社会进步繁荣的物质保障。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图7 19912010年财政支出变动趋势分析图根据图7的相关数据,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两个阶段:
15、第一阶段:(19911997年):财政支出保持在万亿元的水平;第二阶段(19982010年):财政支出突破了万亿元的高峰。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图8 19912010年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图由图8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具有特殊性。在1995年以前这段时间,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路下滑,直到1996年才停止下滑,1997年又开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较快,这种发展趋势明显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具体来看,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另一方面,在GDP的分配上
16、,实行“统收统支”制度。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GDP的增长,其逐年下降趋势得到扼制,1997年以后就得到回升。2财政支出增长率图9 19912010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动趋势分析图 从支出绝对数来看,除个别年份以外时逐年增加的,如2006年支出40422.73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6492.45亿元,增长了16.06%。从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看,增长的速度年均在15%左右。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其财政支出增长率都是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大小的两个指标,从以上图标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的大小从相对苏来看,是不稳定的,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在默写年份是上升的,但是在另外些年
17、份来看,财政支出的规模确实下降的。(四)净出口净出口反映的是国外市场对本国产品的净需求,它是出口和进口两部分的差额。当本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时,进口的增加可以补充本国市场上的供给,从而增加国内市场上的最终消费量,进而带动GDP上扬。 而出口则减少了国内供给,出口动力不足,出口即使增加,其上涨幅度必低于进口增加的幅度,体现在净出口上即为净出口的减少或贸易顺差减少,甚至出现逆差。图10 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趋势图11 净出口总值变动趋势图10和图11给出了国内净出口与GDP的变动趋势。可以发现,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现状显示,净出口的贡献率往往与国民经济增长成反向运动,至少可以说是与GDP的增长非
18、强度相关。19911993年,国内经济过热,GDP增长速度不断攀升,可是净出口却一路下跌至负值,创90年代最低;相反,1994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并趋稳,外贸却开始出现顺差,净出口止跌返升。据此,有人提出“贸易顺差与GDP增长之间呈负相关 关系”、“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往往与国民经济增长成反方向运动趋势”等所谓“ 贸易顺差悖论”的论断。这显然同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相悖,但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在2008年华尔街进入危机时,我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有一定的冲击,导致我过净出口减少。影响一国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汇率、贸易协定、贸易壁垒、本国和
19、外国的景气循环状态。贸易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调整他们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其内容主要包括:进出口商品货单和进出口贸易额及优惠关税等问题,通过限制进出口来改善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景气是经济景气状况呈周期性循环变动的情况,主要分为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状态。本国和外国的景气循环状态也影响着一国的净出口额。这里主要以汇率作为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图12 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人民币升值会造成贸易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外贸赤字的增加或顺差的减少;相反人民币的贬值则会造成贸易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图11给出了19912010年20年间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可以发现,从1994年开始,人民币猛然
20、贬值,从1993年的100美元兑换576.20元贬值到100美元兑换861.87元。而1994年开始到2006年,汇率一直在8左右上下浮动,在这13年间,人民币的贬值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致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但却由于我国净出口长期为正值,使得从2008年开始,人民币不断升值,到2010年至,100美元兑换人民币676.95元人民币,我国的贸易出口也有一定的下滑,改变了长期贸易顺差的状态。三、 回归分析与建模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组成,总需求及其内部的结构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一国的宏观经济均衡包括两个方面: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内部均衡主要是指一国国
21、内经济出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局面。外部均衡主要是指一国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总需求结构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一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本实验根据GDP=最终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即GDP=C+I+G+NX,由此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eviews软件中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实验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5/12 Time: 16:34Sample: 1991 2010Included observations: 20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22、C-3702.6723693.017-1.0.3319X.5250X.0004X.0000X.0000R-squared0.Mean dependent var.8Adjusted R-squared0.S.D. dependent var.7S.E. of regression3844.542Akaike info criterion19.55901Sum squared resid2.22E+08Schwarz criterion19.80795Log likelihood-190.5901F-statistic3924.13
23、3Durbin-Watson stat1.Prob(F-statistic)0.由此表可以看出,=0.,模型拟合优度好,整体显著。在95%的置信度下,X1的P值大于0.05,这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需进行模型的修订。相关系数矩阵x1x2x3x4x110.994470.0.x20.9944710.0.x30.0.10.x由此可以看出,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因此存在多重共线性。用逐步回归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通过eviews软件得到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5/12 Time: 16
24、:41Sample: 1991 2010Included observations: 20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C-9095.9386910.476-1.0.2056X.0000X410.6519000R-squared0.Mean dependent var.8Adjusted R-squared0.S.D. dependent var.7S.E. of regression7492.112Akaike info criterion20.81857Sum squared resid9.54E+
25、08Schwarz criterion20.96793Log likelihood-205.1857F-statistic2060.065Durbin-Watson stat1.Prob(F-statistic)0.因此,采用变量x2,x4建立回归模型。修正多重共线性后得到回归结果如下:由此可知,影响国民经济的主要有两个因素,即财政支出和消费总额。财政支出每增加一单位,GDP增长2.646个单位,消费总额每增长一单位,GDP增长10.652单位。这是因为消费需求作为经济运行的最终环节和最终实现形式,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力量。依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不仅不带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
26、长,反而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经济运行的较大波动。所以,总需求及其内部结果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有重要意义。就我国现状来看,居民消费过低,而储蓄较大,由此导致投资过剩,造成社会资源的过度利用,经济结构不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广大人民依然生活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倾向应当是不断提高,因此加大我们的消费性支出,增加内需才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 表1 1991-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表年份 GDP固定投资总额(x1)财政支出(x2)净出口(x3)消费总额(x4)199121781.55594.53386.62428.418401992269
27、23.58080.13742.20233.02262199335333.913072.34642.30-701.42924199448197.917042.15792.62461.73852199560793.720019.36823.721403.74931199671176.622913.57937.551019.05532199778973.024941.19233.563354.25823199884402.328406.210798.183597.56109199989677.129854.713187.672423.46405200099214.632917.7315886.501
28、995.668502001.237213.4918902.581865.271132002.743499.9122053.152517.673872003.855566.6124649.952092.379012004.370477.428486.892667.586792005.488773.6233930.288374.494102006.4.240422.7314220.3104232007.3.938149781.3520263.5119042008.4.399862592.6620868.4135262009.8.767976299.9313411.3151982010.0.8549
29、89874.1612323.516765四、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结合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需求结构失衡的成因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经济发展阶段成因论,认为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城镇建设和产业投资较多,但经济粗放式增长,投资效率不高,因此投资率较高。二是体制机制成因论,认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存在投资冲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增加了居民的不确定性预期,导致投资率偏高和消费率持续偏低。三是收入分配失衡论,认为近年消费率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拉大。四是商品供给结构失衡论,认为国内商品生产与消费结构不匹配,造成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出口增强。五是文化环境成因论,认为中国长期存在“重储蓄,轻消费”的行为习惯,消费政策不完善,从而导致投资率攀升和消费率走低。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从近年来看,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邮储银行2025威海市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三沙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材料
- 工商银行2025忻州市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沈阳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四平市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2025行业全球市场发展策略
- 2025数字乡村建设与行业发展报告
- 中国银行2025七台河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太原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廉租房承包物业合同范本
- 文学社教学课件
- 中小学心理健康c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污水厂工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卷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
- 2025年黑龙江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分级护理落实率
-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新)
- 幼儿园改造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贵州省行政执法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