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_第1页
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_第2页
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_第3页
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_第4页
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生专业课程论文题目:环境工程技术姓名: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2015 年 1 月 4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基因芯片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作者 王汉宇 指导老师 蔡天明摘要 :基因芯片技术是 21 世纪生物技术的重要发展,是生命科学与物理学、化学、微电 子学以及计算机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高新技术。该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并行 性、多样化、微型化、自动化,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功能基因研究、杂交测序、药物筛选 诊断、基因表达、基因多态性和突变检测等,除了在生物学、医学、制药学、司法和农林 业等领域上都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外,在环境保护上,一方面可以

2、快速检测污染微生物或有 机化合物对环境、人体、动植物的污染和危害,同时也能够通过大规模的筛选寻找保护基 因,制备防治危害的基因工程药品、或能够治理污染源的基因产品 。关键词 :基因芯片;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微生物检测Gene Chip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ProtectionAuthorInstructorAbstract: Gene chip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it

3、 is a high technology which the life scientific and physics, chemistry,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intersect at.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this technology is its high degree of parallelism, diversification, miniaturization, automation, Gene chip technology has been use

4、d in functional genomics research, hybridization sequencing, drug screening, diagnosis, gene expression, gene polymorphism and mutation detection, etc. Apart from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on the field of biology, medicine, pharmaceutics, judicial and agroforestry,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e

5、 one hand it can quickly detect the pollution and harm comes from microorganisms or organic compounds of environment, human, animal and plant. But also to seek protection through large-scale genetic screening, and prepare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 to hazard Prevention or gene product which can contr

6、ol pollution.Key words: Gene Chip;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vironment pollution ;microbial detection 前言基因芯片, 又称DNA 微探针阵列 (microarray), 是一种最重要的生物芯片的一条分支, 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而产生的,该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并行性、多样化、微型 化、自动化,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继基因克隆技术、基因自动测序技术、PCR 技术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是近年来不仅在分子生物学及医学诊断技术的重要进展。它 的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是一致的 , 都是

7、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作为探针与互补 的靶核苷酸序列杂交 , 通过随后的信号检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基因芯片在一微小的基 片(硅片、玻片、塑料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的分子识别探针 , 能够一次分析大量的基因 , 进 行大信息量的筛选与检测。基因芯片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污染源, 检测由微生物、有机物 等引起的污染,对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与评价。同时能够帮助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的筛选 制备能够治理污染源的基因产品或寻找到保护基因并制备防止危害的基因工程产品。1 基因芯片的原理和种类1.1 基因芯片的产生1985 年, 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由此揭开人类生命科学史上的伟大工 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

8、,大量的动植物、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得以测定,基因序列数 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怎样去面对如此众多的基因并探讨其在生命活动中担负的功能 就成了生命科学者们共同的任务。有人就曾设想利用计算机半导体技术生产基因芯片,以 对人类基因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和检查 ,直到 1994 年,由于光电化学的进展、光刻技 术的诞生 ,Pease 等人创造的光导原位合成 (Light-direetedsymothesis)高密、微化的寡核昔酸阵列 (ODTA)技术得以问世,这才使设想逐步成为现实。基因芯片采用微加工和微电 子技术,可在大小 1cm的固相表面组装固定若干、几十、成千甚至上万个不同 DNA探针, 以形成

9、生物分子高密、二维阵列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能够实现对基因分子信息个别 及大规模的分析和检测。1.2 原理基因芯片的原理是基于核酸分子碱基之间 (A 一 T/G 一 C)互补配对的原理,利用分子 生物学、基因组学、 信息技术、 微电子、精密机械和光电子等技术将一系表面构成微点阵, 然后将标一记的样品分子与微点阵上的 DNA杂交, 以实现对多到数万个分子之间的杂交反 应, 并根据杂交模式构建目标 DNA的序列,从而达到高通量大规模地分析检测样品中多个 基因的表达状况或者特定基因 (DNA)分子是否存在的目的。例如将由 A、T、C、G4 种核普 酸任意组合形成的八聚体寡核昔酸探针 (65536

10、个) 和 1 个长度为 12个寡核昔酸碱基组成为 AGCCTAGCTG的AADNA单链进行杂交反应 , 结果有 5 种探针可以和目标 DNA互补结合,它们 分别是 TCGGATC、GCGGATCG、AGGATCG、ACGATCGAC和T ATCGACT。T将这些具有重叠序列的 探针进行重排就可以构建目标 DNA的互补序列。1.3 种类基因芯片的类型较为繁多,其分类方法较多:根据载体基质不同分为 : 无机片基基因 芯片,指其基质基片是无机物,如 : 玻璃、硅片等,有机片基基因芯片,指其基质基片是 有机物,如 :凝胶、尼龙膜等;依据探针合成的顺序分为 : 原位合成基因芯片和预先合成后 上样的基因芯

11、片,前者通过聚乙二醇或硅烷类化学试剂在不同位点合成不同的探针,后者 比较简单,先制备好 cDNA 或寡核营酸,然后在经特殊处理的玻片、硅片或膜上点样;按 照基因芯片的用途可分为 : 基因表达芯片和 DNA测序芯片,前者可以将克隆到的成千上万 个基因特异的探针或 cDNA片段固定在一块 DNA芯片上,对来源不同的个体 ( 正常人或患 者) 、组织、细胞周期、发育阶段、分化阶段、不同的病变、不同刺激 ( 包括不同诱导和不 同治疗手段 ) 下的细胞内 mRNA或反转录后产生的 cDNA进行检测,对这些基因表达的个体 特异性、病变特异性、刺激特异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将某个或某几个基因与疾病联系 起来

12、,极快地确定这些基因的功能,且可进一步研究基因与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后者则 是对大量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按基因芯片组装的探针可分为 : 寡核昔酸和 cDNA芯片,前 者可用于基因组学及表达谱研究,后者仅用于表达谱研究。2 基因芯片技术2.1 DNA 阵列的构建和印制根据芯片种类的应用目的的不同,芯片核酸阵列的构建方式也不相同,首先是根据研 究目的选用合适的寡核苷酸、 cDNA 片段或特定的功能基因等,按统计方式事先构建成点 阵列,然后,将所需用的核酸片段就位合成于芯片上,或以大致相当的浓度,变性后采用 手工或机械的方法,按一定的排列方式点样在特定的固相支持物上,前者称为原位合成, 后者可有压电

13、打印和直接点样两种方法。2.2 靶样品的准备靶样品就是DNA样品,主要来源是从生物细胞中提取 mRNA后经转录成 cDNA通常采 用常规的基因分离、反转录、扩增的标记等,为了获得杂交信号,在扩增过中加同位素或 化学荧光进行标记。同位素常用 P33/S35,使用荧光标记,没有同位素的放射危险性,通过 激光共聚焦扫描仪器寻址测读,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极高的灵敏度和定位功能,是目前 广泛用于芯片杂交结果判读的标记方法,荧光标记染料已开发出了数 10种。2.3 杂交和检测杂交 :芯片杂交过程与传统的 Southern 印迹杂交等类似,属于固液相正相杂交: 探针分子固定于芯片表面,与液相的靶分子进行反应

14、。但这种方式不仅使得检测过程平行 化,可以同时检测成百上千的基因序列,而且由于集成的显微化,使得杂交所需的探针及 待测样品均大为减少,杂交时间明显缩短。检测:对于荧光标记芯片应用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扫描仪等采集各杂交点荧光信 号如位置和强度;同位素标记多采用放射自显影检测杂交信号;最近发展的纳米金标记, 通过银放大后可直接在裸眼或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最终再用相关软件进行信号的分析 处理,得出待测样品的核酸信息。2.4 数据收集和分析 将经荧光或激光共聚焦扫描得到的图像输入计算机,按不同的研究目的,用专门软件 对杂交产生的印迹进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定量分析。其基本步骤为样品斑点的确定、图 像

15、背景的识别和扣除,所得的数据经正态化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基因的表达图谱。3 基因芯片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1 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31.1 探究群落中微生物的意义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持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 成以及它们对环境干扰的反应和适应性,对于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理想的生态功能是很重 要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包括环境样品的微生物分布、种类、功能、动力学变化及气候、 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改变对其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等。3.1.2 基因芯片技术用于环境微生物研究具有更多优势与传统的核酸检测技术相比, 基因芯片技术用于环境微生物研究具有更多优势: 首先,DNA或寡核苷酸

16、为基础的基因芯片技术是研究功能基因组学的有力工具,它允许研究者全 面地研究不同条件下活细胞的生理学。第二,基因芯片技术不需要知道保守序列,不同种 群的同一功能组的所有多态性基因序列可以构建在芯片上,并且以此作为探针来检测它们 在环境样品中的的相应分布。第三,不需要枯燥费时的配对杂交。第四,基因芯片需要的 样品量少,适宜于环境微生物检测。第五,基因芯片具有定量特性。基因芯片在环境微生 物研究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芯片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将加速复杂环 境微生物系统的生态、生理、结构和功能的了解。3.1.3 常用基因芯片的种类(1) 系统寡核苷酸芯片系统寡核苷酸芯片建立在系统标记基因如

17、 rRNA 基础之上。 rRNA 是研究细菌进化和亲 源关系的重要指标, 是细菌系统分类学最有用和常用的分子钟。 16S rRNA 是最常用的作 为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的系统进化标记分子。它由多个高度保守的区段和可变区段组成,保 守性序列基本保守, 反映生物物种的亲缘关系, 因此可以利用恒定区序列设计引物将 16S rRNA 片段扩增出来; 高变性则揭示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 其序列因不同细菌而异, 因此可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来设计不同菌属、菌种的探针。系统寡核苷酸芯片是目前应 用最广的一种基因芯片, 利用该技术已经成功对堆肥、土壤、活性污泥、铀污染含水土 层等环境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检测、菌群动力

18、学、多样性和结构分析。(2) 功能基因芯片功能基因芯片通常建立在催化生化反应的关键功能基因之上, 这些基因包括了那些 与研究对象有确定关系的基因, 或至少是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有待考证的基因。 作为 FGA 候 选基因应该具有的特点: (1) 该基因是参与生化过程的关键酶或蛋白质编码基因; (2) 进 化保守但在不同微生物之间具有足够的变异, 从而可以对不同菌株设计探针; (3) 不同 的基因在数据库的序列信息量是不同的, 应该选择在公共数据库中具有翔实序列信息的 有关基因。根据 FGA 的目的及其杂交靶标的种类, FGA 分为功能分类基因芯片和基因 表达芯片。 前者的目的主要是研究菌群是否具有这

19、些特定反应过程及其功能的分布、变 化、多样性, 其杂交靶标是菌群 DNA的 PCR 产物。而后者用于研究这些特定功能基因的 生理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情况, 需提取环境样品的 mRN,A 其杂交靶标是菌群 cDNA的 PCR产 物。(3) 群落基因组芯片 (CGA)群落基因组芯片 (CGA) 是一种将可培养微生物的全基因组 DNA 作为探针的技术, 它 的特异性高, 可以鉴定到种甚至菌株水平; 敏感性强, 只需 0.2 ng 的待分析基因组 DNA 就可检测。 CGA在 微生物检测、鉴定、量化、不同环境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相关性或不同微 生物基因组的相关性分析等方面将有着广泛的前景。(4) 宏基因组芯片

20、 (MGA)未培养微生物组成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主体,据估计, 自然环境中超过 99%的微 生物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纯培养, 因此, 人们开始通过免培养的技术即宏基因组或直 接从环境样品中抽提克隆微生物的混合 DNA 来研究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基因组的功能和序 列分析。目前, 利用该技术已进行了酸矿外排液和 Sargasso Sea 的微生物群落、活性污 泥和土壤细菌 PHB 代谢遗传学等的研究。该技术可以分析环境样品微生物结构和功能; 可以通过不同环境样品宏基因组芯片的比较分析获得某环境样品菌群的代表 DNA 探针。3.1.4 研究方法(1) 基因指纹图谱法:指纹图谱法是指用各种技术来评估 PC

21、R产物在凝胶上的谱带类型,有下述的许多方法 可以用于区分群落间的差异,但当它们用于像多样性指数等更精度的分析时,必须首先确 定每一谱带类型只代表一个种。酶解技术,如扩增 rDNA 限制性片段分析、限制性酶切片 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等方法,每一个种都有多个谱带类型,使它们难 以单独用于群落多样性分析,而更适合于在基因测序之前对克隆文库及分离物进行筛选。 其缺点是,由于仅有末端片段长度被分析,获得的信息较少,不足以分析非常复杂的微生 物群落,如土壤微生物群落,因为多种微生物的酶切末端片段长度可能相同,造成对物种 丰度的估计过低。(2) 分子杂交法直接将 PCR产物或样品 DNA/R

22、NA与已有的探针杂交来检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能够用于识别种间或种内差异性,其特点是不需要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因此可以避免 PCR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但是同样因为未对目标基因进行扩增,目标基因浓度较低,容易给检 测带来困难;且有时目标类群的目标基因序列并非完全同一,而是有亚类群之间的差异, 结果所设计的探针 DNA序列与某些亚类群的目标基因互补性较差,从而导致对该类群的估 计过低;此外,它只能用来检测事先估计到其存在、己知其目标基因序列、并为之设计好 引物的类群。(3) 定量 PCR分析法通过定量 PCR可以直接测定目标基因在微生物群落中的拷贝数或相对量,目前有稀释 PCR(Limiting

23、 Dilution PeR) 、动力学 PCR(Kinetic PCR)! 竞争性 PCR(Competitive PCR) 和适时荧光定量 PCR。稀释法定量 PCR尽管简单,但它却不能提供准确的定量测定数据, 因为在 PCR的指数扩增阶段,微小的变异将显著改变 PCR产物的产量。是迄今为止定量最 准确、重现性最好的定量方法,己广泛用于基因表达 ! 转基因研究,药物疗效检测、病原 体检测等诸多领域。(4) 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法该方法是应用 DNA测序技术直接将目标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基因文库中己有的序 列进行比较分析来确定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该方法能提供各个克隆分类 地位的

24、可靠信息,但需要很长的试验周期、大量的试验材料,实际工作中对所有的克隆进 行测序难以实现,通常需要与 RFLP法或 T-RFLP法结合,或者只随机挑选部分克隆进行测 序;而且根据克隆的拷贝数估计种群丰度将导入随机误差。3.1.5 基因芯片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挑战理论上,基因芯片技术提供了为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全面的和定量研究所必须的优 点,然而,与纯培养的研究比较,基因芯片在对环境核酸样品的分析面临几个重要的技术 挑战。首先,基因芯片杂交的内在变化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很难用同一种方法在不同 的实验室和甚至同一个实验室的不同实验间进行数据比较;第二,当有些环境样品提取的 DNA或 RNA量不够

25、时,基因芯片杂交的灵敏度仍然不够,不清楚是否基因芯片杂交的灵敏 度足够检测环境样品中所有类型的微生物;第三,基因芯片研究环境样品产生的数据数量 可能很大,但是快速的处理和发掘分析杂交数据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第四,整个群落的基 因数量可能远远超出目前基因芯片的容量;第五,尽管确定微生物群落性状的基因芯片一 旦构建成功,该芯片可以提供一种快速方法,但是制备适合于基因芯片分析的高质量的样 品成为了研究的瓶颈;最后,基因芯片仅仅是研究的工具,它们应该结合到解决生态或环 境的问题和假说中去,只有这样,分析微生物群落基因芯片的力量才能够得到肯定。3.2 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2.1 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应

26、用目前病毒感染的诊断以经典血清学方法、现代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为主,但 在对那些遗传变异频繁的病毒感染进行诊断时,这些方法的程序复杂、工作周期长,不利 于快速诊断。 PCR技术应用以来,为病毒感染的诊断提供了高灵敏度的检测工具,但同时 非特异产物的增多也容易导致临床诊断错误。在 PCR基础上,利用核酸杂交特异性高的特 点,基因芯片能通过平行分析 PCR扩增产物快速、准确地鉴别多种病原体,用于高通量、 大规模的病毒检测和分型。3.2.2 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应用应用基因芯片诊断病原菌的原理,在于细菌的 16S rRNA 基因的高度保守性。 rRNA基 因包括 313kb长的 23S、116k

27、b长的 16S和仅 0112kb长的 5S三个基因。其中 16S rRNA基 因的长度最合适,是目前最常被选用作为细菌鉴定和分类的基因。目前,几乎所有已知细 菌 16S rRNA基因的碱基序列均被测定并存入基因库,由于 RNA易于降解,多采用检测 16S rRNA对应染色体上的 16S rDNA序列。细菌检测基因芯片中 16S rDNA 靶基因的选用国内 外多有利用 16S rRNA靶基因制备的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报道,如美国学者 Warsen在 2004 年根据细菌 16S rDNA设计寡核苷酸探针构建基因芯片,对 18 种细菌进行检测,其中包括 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28、15 种鱼类常见病原菌,结果能 100%特 异性地检测出这些病原菌。细菌检测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例如:已经在水产中微生物的鉴定、水产 动物疾病的快速诊断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它的优越性主要有: (1)以各类 致病基因的特异片段为检测样品,可同时检测多种疾病,提高检测效率; ( 2)整个过程无 需机体免疫反应,少量检测样品就可做出早期诊断; (3)能够测定病原体的耐药性问题, 有利于对症下药;(4)该技术由 DNA杂 交技术和 PCR 扩增技术相结合,有极高的灵敏度、 特异性和可靠性;(5)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3.2.3 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29、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平台,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研究领域。随着该技术的 不断完善,其将在食品研究和食品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食 品中常见致病菌的基本原理、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基因芯片的基 本原理是将各种基因寡核苷酸点样于芯片表面,微生物样品DNA经 PCR扩增后制备荧光标记探针,然后再与芯片上寡核苷酸点杂交,最后通过扫描仪定量和分析荧光分布模式来确 定检测样品是否存在某些特定微生物。常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生化培养检测法、探针杂交、 PCR法。传统方法是采用细菌 培养、生化鉴定与血清分型,由于操作简单、经济而被广泛采用,但检测时限长 ( 一般要

30、1-2 周) ,效率低、灵敏度不高。常规检测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已经不能满足快速检测 的要求,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因此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开 发快速检测致病菌的方法,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技术具有 传统的检测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 基因芯片可以对食品中的致病菌实行高通量和并行 检测,一次实验即可得出全部检测结果; 2 操作简便快速,整个检测在几小时内即可得出 检测结果; 3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随着基因芯片检测食品中致病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 善,将广泛应用于出入境、食品安全指标、突发事件等致病菌的检测,食品安全必将得到 进一步保障,并且将对

31、整个食品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3.2.4 水产动物病原检测基因芯片的应用 随着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水生动物病害迅速蔓延。水产上的细菌病害一直是现代水 产养殖业飞速发展的障碍, 而将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水产病害中, 构建细菌检测基因芯片, 是发展的趋势也是应用的实际。与此同时,不同靶基因的选用也使得细菌检测基因芯片技 术不断完善。目前,分子生物学的核酸探针、斑点杂交和 PCR技术已普遍在海水养殖动物疾病检测 中开发,并通过不同的组合应用,得到了更高的灵敏度或准确率,如Dot-ELISA 、免疫酶标记检测核酸杂交、 PCR-核酸探针杂交和实时定量 PCR技术使人们能在极广范围内对病原 核酸进行精确定量

32、;此外,对水产动物病原的感染机理及病毒生态学研究都有极大的推动 作用。近年来,海水养殖动物的诊断技术已向着同时检测多种病原方向发展,例如同时检 测 WSSV和 IHHNV的 PCR技术、同时检测 TSV、WSS、V IHHNV的 (RT)PCR技术等,这些技术 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提高检测通量所带来的诱人效率。基因芯片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高通 量和快速准确的检测能力必将会在水生动物病害诊断中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3.4.5 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工农业经济的快速

33、发展, 大量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海,对水环境保护的呼声不断增高,客观 上需要大量更具有科学性的、信息内容更加精确丰富的生态毒理学知识来指导和规范人类 的活动. 基因组学等革新生物技术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基因组学信息量,不断有新物种的 全基因组信息被揭示出来,这为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引入到生态毒理学方面风险因素 的评估创造了最佳的时机 . 基于此开展以 DNA芯片研究生态毒理学的方法,对比传统的毒 理学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实验动物数量和实验时间,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毒物作 用机制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的动物实验推导结论,由一些众所周知的生物 扩展到整个生态中。3.

34、3 环境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3.3.1 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潜在应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生态学的一个关节问题, 也是一个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 尽管, 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确立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然而,一般来说,这些方法 都比较费时费工。含有对不同微生物具有特异性的标识基因的基因芯片将为微生物的鉴定 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有力、快速、及时的方法。3.3.2 生态环境中检测的应用 利用基因芯片众所周知的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特点,将这种基因芯片技术引入到 对海洋青鳉鱼的生态毒理学专用型 cDNA芯片的构建上来,从而将海洋环境压力危害性和 基因表达特征联系起来,通过基因表达分析确定毒理因素的

35、危害性,此研究结果不仅有助 于对海洋环境毒理因素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解,也为开发出创新型的海洋生态环 境监测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杨树溃疡病病原种类多样,寄主广泛。无性型多样,种间形态特征有重叠;有性型不 常发现,且病原的检测常受到地理、寄主、分类知识的限制,由此需要发展非依赖分离培 养方法的病原鉴定和林间诊断技术。通过对多种核酸模板和具遗传标记功能的多个靶标核 酸序列(基因)的扩增、测序和比对,多重 PCR 扩增技术及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以直接 用于环境样本的分析。多重 PCR 同时平行通量扩增多个模板或位点,芯片具有同时平行 通量检测多种病原菌的潜力,二者的联合可完成快速高通量并行的检

36、测多个物种。将多重 PCR-基因芯片技术应用到树木溃疡病病原的鉴定中,以期将检测性芯片推广应用到树木溃 疡病生态监测中。3.4 用于环境污染检测和防治3.4.1 污染源的检测 基因芯片可以快速大规模的检测污染源,同时帮助寻找保护基因及能够治理污染源的 基因产品。如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研究院的 Barrett 等构建的名为 ToxChip 的 DNA 芯片, 它可以同时检测有害化学物质对几千个不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认为是毒理研究有力的工 具。 Stin 等设计构建了一种基于 16s DNA 区间的针对致病性弧菌的检测芯片,通过对 Chesapeake 港湾的水中各类弧菌的检测、鉴定,甚至定量,从而非

37、常方便地实现对水质的 变化进行监测及季节变化规律预测。因此有环境学专家指出基因芯片技术以及基于芯片技 术构建的集样本采集、加工处理、纯化、检测为一体的微缩实验室必将成为今后水源及相关环境检测的主要工具着着沿海经济建设速度的逐步加快和海洋开发活动的日益频繁,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 渐凸显,近岸海域常常出现水质清洁度不达标,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营养盐失衡等海洋生 态的不健康状态,因而进行海洋生态毒理学的深入研究,探索出快速、准确的污染检测方 法,将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高水平的基础支持,成为“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技术支 撑。3.4.2 基因芯片污染防治上的应用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污水排放、采矿冶

38、炼、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等原因, 以及土壤对污染物的累积富集作用,土壤污染日趋复杂化。土壤 Cd 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而且其进入食物链后对人类的健康将产生严重的危害。随着我国农业栽培耕作方式趋于规 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除草剂的使用量日渐增大。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的生产大国,因此作为 磺酰脲类除草剂中对水稻特异性较强的苄嘧磺隆在我国的使用量十分巨大。利用基因芯片 技术,在 mRNA 转录水平上研究 Cd、苄嘧磺隆( BSM)及其复合污染对水稻的基因应答机 制,能增加水稻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4存在问题及展望 一种技术总是从模糊走向精湛,进而变得更为先进,基因芯片技术就是如此。它在较 短的时间里

39、发展的速度, 是其他技术都不可比拟的。 基因芯片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现在cDNA 芯片需要大量的 RNA ( l0ug 总RNA 或5OOng 的mRNA), 因此必需改进 RNA 的扩增方法以分析更小量的 RNA, 最终进行单细胞表达分析; 第二,需发明新的更 敏感的信号检测系统; 第三, 芯片制备、样品处理、杂交、检测以及数据分析的标准化, 提高基因芯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管基因芯片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 但由于其具有并 行化和高通量的特点, 它的应用前景仍十分广阔。 我国基因芯片研究也紧跟国际前沿, 力争在此高新技术领域里有一席之地,它将对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新药

40、筛选具 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也将对我国人口素质、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作出具大的贡献,同 时带动我国科学整体进步,为各相关高科技产业创造机会。基因芯片将成为21世纪最令人注 目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将使人类早日进入生物信息时代。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是 2O世纪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由分子生物学、物理学、微电子学、计 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基因芯片是一种最重要的生物芯片,它的工作 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是一致的, 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作为探针与互补的靶 核苷酸序列杂交, 通过随后的信号检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过几十年来的锤炼,技 术不断精湛起来,不仅在其他领域如生物学、医学、

41、制药学、司法,农林业等领域上有广 泛的应用,而且在环境保护学也是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参考文献:1 李 晨, 黄 倢. 细菌检 测基因芯片 的简述 及其在 水产 上的应 用. 中 国农学 通报 J 2010,26(4):41-44.2 路 超,姜慧敏, 张建峰等 . 镉和苄嘧磺隆复合污染胁迫对水稻的基因应答机理的基因芯片分析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32(3):426-431.3 张于光 , 李迪强 , 肖启明等 . 基因芯片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J. 微生物学报, 2004 年 6 月,44卷 3期.4 钟 毅 , 张 旭, 梁玉婷等 .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J.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年, 第 50卷 , 第 9期.5 张于光,李迪强,肖启明等. 基因芯片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 报 ,2004,44(3):406 一 410.6 李明, 曾任森 ,骆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