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二轮复习全攻略第七讲_第1页
生物二轮复习全攻略第七讲_第2页
生物二轮复习全攻略第七讲_第3页
生物二轮复习全攻略第七讲_第4页
生物二轮复习全攻略第七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讲第七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的基本规律和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考纲点击考纲点击】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基因的分离 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4.伴伴 性遗传性遗传()。5.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类型()。6.人类遗传病的监人类遗传病的监 测和预防测和预防()。7.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必考点必

2、考点4 两大遗传定律相关问题整两大遗传定律相关问题整 合合(5年年46考考 )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1(2012江苏,江苏,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 高考经典高考经典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的基因型 DF2的的3 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

3、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本题考查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 的分析推理能力。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的分析推理能力。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若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若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则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存在相互作用,则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存在相互作用,A项错误;杂合子和项错误;杂合子和 显性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不同,但都表现出显性性状,显性纯合子

4、的基因组成不同,但都表现出显性性状,B项项 错误;测交实验可以用于检测错误;测交实验可以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也可用于判定的基因型,也可用于判定 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C项错误;项错误;F2出现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多种条件,如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多种条件,如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有胚胎成活率相等、位基因控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有胚胎成活率相等、 群体数量足够多等,群体数量足够多等,D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D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答案

5、答案:B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3(2012全国卷,全国卷,34)果蝇中灰身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与黑身(b)、大翅脉、大翅脉(E) 与小翅脉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 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只为灰身大翅 脉,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只为黑 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在上述杂交子

6、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 _和和_。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雄蝇的基因,雄蝇的基因 型为型为_。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其理,其理 论比例为论比例为_。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_,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_ _。 解析解析:(1)子代中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只为灰身小翅脉, 17只

7、为黑身大翅脉,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体色是一对相对性只为黑身小翅脉;体色是一对相对性 状,灰身状,灰身474996,黑身,黑身171532,所以灰身,所以灰身 黑黑 身身96 323 1;翅脉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大翅脉;翅脉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大翅脉47 1764,小翅脉,小翅脉491564,所以大翅脉,所以大翅脉 小翅脉小翅脉 64 641 1。(2)雌蝇为灰身大翅脉,可知基因型为雌蝇为灰身大翅脉,可知基因型为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B_E_,雄果蝇为灰身小翅脉,可知基因型为,雄果蝇为灰身小翅脉,可知基因型为B_ee,而后代中

8、,而后代中 出现黑身出现黑身(基因型基因型bb),也出现小翅脉,也出现小翅脉(基因型基因型ee),而后代的基,而后代的基 因来自双亲,由此可知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基因型为因来自双亲,由此可知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基因型为BbEe,灰,灰 身小翅脉的雄蝇基因型为身小翅脉的雄蝇基因型为Bbee。(3)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可知雌蝇可知雌蝇(基因型为基因型为BbEe)产生卵的基因组成有产生卵的基因组成有BE、Be、bE、 be 4种其比值为种其比值为1 1 1 1。(4)由于亲本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产由于亲本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产 生四种基因组成的配子:生四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 Be bE

9、be1 1 1 1,而,而 亲本中灰身小翅脉的雄蝇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亲本中灰身小翅脉的雄蝇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 be 1 1,所以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所以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BBEe和和BbEe,子代中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子代中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答案答案:(1)灰身灰身 黑身黑身3 1大翅脉大翅脉 小翅脉小翅脉1 1 (2)BbEeBbee(3)4种种1 1 1 1(4)BBEe和和BbEebbEe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历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理综卷历年高

10、考全国卷及各省理综卷(单科单科 卷卷)命题的重点,多以大题综合题形式出现,往往作命题的重点,多以大题综合题形式出现,往往作 为考量学生学科能力的压轴题!为考量学生学科能力的压轴题!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押题押题1】 (杭州第一次质检杭州第一次质检)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简称黑鲤) 和红色鲤鱼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简称红鲤)杂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皆表现为黑鲤,F1相互交相互交 配的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配的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命题猜想命题猜想 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应用

11、及显隐性判断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应用及显隐性判断 取样取样 地点地点 F1取样取样 总数总数/条条 F2表现型及数量表现型及数量/条条 黑鲤黑鲤红鲤红鲤黑鲤黑鲤红鲤红鲤 1号池号池1 6991 59210714.881 2号池号池6258414.501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A.鲤鱼体色中黑色是显性性状鲤鱼体色中黑色是显性性状 B控制鲤鱼体色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控制鲤鱼体色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F1与红鲤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之比为与红鲤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之比为1 1 破题

12、关键破题关键 答案答案D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1显隐性性状判断显隐性性状判断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2鉴定个体基因型的方法选取鉴定个体基因型的方法选取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 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 法、自交法均可使用,但自交法较简便。法、自交法均可使用,但自交法较简便。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

13、嘱” 【押题押题2】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在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的 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 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 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 基因基因H又突变为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突变为rr 从而抑制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基因本身并没有

14、控制具体性 状,其中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基因的表达。只有 出现出现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因第一种原因 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真回复体”,因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因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 复体称为复体称为“假回复体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问题。请分析回答问题。 综合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综合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解析解析(1)由题意可知,果蝇表现为正常翅的条件是含有由题意可知,果蝇表现为正常翅的条件是含有h基

15、基 因或有因或有H基因和基因和rr,其基因组成为,其基因组成为hhRR、hhRr、hhrr、 HHrr、Hhrr;果蝇表现为毛翅的条件是含有;果蝇表现为毛翅的条件是含有H基因且不含基因且不含 rr,其基因组成为,其基因组成为HHRR、HHRr、HhRR、HhRr。(2)纯合纯合 野生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野生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其与回复体,其与回复体HHrr或或 hhRR杂交:若子代全为毛翅,则回复体为杂交:若子代全为毛翅,则回复体为HHrr;若子代全;若子代全 为正常翅;则回复体为为正常翅;则回复体为hhRR。(3)回复体回复体HHrr与与hhRR杂杂 交,交,F1为为HhRr,F1

16、自由交配得自由交配得F2,根据题意毛翅性状的基因,根据题意毛翅性状的基因 组成为组成为H_R_,其他均为正常翅,据此可判断:若,其他均为正常翅,据此可判断:若F2中毛翅与中毛翅与 正常翅的比例为正常翅的比例为9 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 上;若上;若F2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 7,则这两对基因位,则这两对基因位 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答案答案(1)hhRRHHrrHhrrHHRRHhRRHhRr (2)子代果蝇全为毛翅子代果蝇全为正

17、常翅子代果蝇全为毛翅子代果蝇全为正常翅 (3)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 7 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 7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一、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常用解题方法一、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常用解题方法 1分离定律其实质就是在分离定律其实质就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 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2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据子代性状判断据子代性状判断 考点探源考点

18、探源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3应用分离定律推导亲代的基因型方法应用分离定律推导亲代的基因型方法反推法:反推法: (1)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 隐隐3 1亲代一定是杂合子。亲代一定是杂合子。 (2)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 隐隐1 1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双亲一定是测交类 型。型。 (3)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二、自由组合

19、定律的实质及常用解题方法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常用解题方法 1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 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常用方法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常用方法分解组合法。将多对分解组合法。将多对 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分别分析,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分别分析, 再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如下案例:再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如下案例: (1)正推案例正推案例1AaBbCc与与AaBBCc杂交,其后代

20、有多少杂交,其后代有多少 种基因型?多少种表现型?种基因型?多少种表现型?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2)逆推案例逆推案例若已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推导亲本基若已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推导亲本基 因型因型 9 3 3 1(3 1)(3 1)(AaAa)(BbBb) AaBbAaBb。 1 1 1 1(1 1)(1 1)(Aaaa)(Bbbb) AaBbaabb或或AabbaaBb。 随堂精练

21、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1自交和自由交配自交和自由交配 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AAA、 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 行随机交配,即行随机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 AAAa、AAAa等随机组合。等随机组合。 名师叮咛名师叮咛 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相同基因、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

22、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上图中上图中Bb与与Cc(或或Dd)之间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之间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 Cc与与Dd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会出现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会出现 9 3 3 1分离比。分离比。 3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原因如下:原因如下: (1)F2中中3 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 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

23、离比变化,如隐性致 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如下面如下面)。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4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几种情况分析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几种情况分析 (1)具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具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 2 1显性纯合致死。显性纯合致死。 1 2 1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即即AA、Aa、aa的的 表表 现型各不相同现型各不相同)。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若连锁现象:若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

24、则说明两,则说明两 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必考点必考点5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5年年54考考 )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1(2011福建理综,福建理综,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型 (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的卵细 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 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

25、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 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的胚 胎不能存活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 代的雌雄比例是代的雌雄比例是 ()。 高考经典高考经典 A雌雌 雄雄1 1B雌雌 雄雄1 2 C雌雌 雄雄3 1 D雌雌 雄雄4 1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解析解析: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雌火鸡: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有的卵细胞有 两种,即含两种,即含Z的卵细胞

26、和含的卵细胞和含W的卵细胞。根据卵细胞形成的卵细胞。根据卵细胞形成 的特点,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的特点,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Z,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 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Z、W、W,卵细胞与这三,卵细胞与这三 个极体结合形成个极体结合形成ZZ、ZW、ZW的后代;若产生的卵细胞的后代;若产生的卵细胞 中含中含W性染色体,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性染色体,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 色体分别是色体分别是W、Z、Z,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极体结合,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极体结合 形成形成WW、ZW、ZW的后代,又知的后代,又知WW的胚胎

27、不能存的胚胎不能存 活,由此可推测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为活,由此可推测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为4 1。 答案答案:D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2(2012四川理综,四川理综,31)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 基因基因(A、a和和B、b)控制,其中控制,其中B、b仅位于仅位于X染色体染色体 上。上。A和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存在而A不不 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

28、果蝇杂交,F1 代全为红眼。代全为红眼。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F1代雌果蝇能产代雌果蝇能产 _种基因型的配子。种基因型的配子。 将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代粉红眼果蝇中雌 雄比例为雄比例为_,在,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 例为例为_。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与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

29、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 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 交,所得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代雌雄比例为3 5,无,无 粉红眼出现。粉红眼出现。 T、t位于位于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 F2代雄果蝇中共有代雄果蝇中共有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染色体的 个体所占比例为个体所占比例为_。 用带荧光标记的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代雄 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

30、胞内染色体上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基因杂交,通过观察 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 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 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个荧个荧 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

31、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F2 TAXBtAXBTAYtAY TAXB TTAAXB XB TtAAXB XB TTAAXB Y TtAAXB Y TAXb TTAAXB Xb TtAAXB Xb TTAAXb Y TtAAXb Y tAXB TtAAXB XB ttAAXBX B TtAAXB Y TtAAXB Y tAXb TtAAXB Xb ttAAXBX b TtAAXb Y TtAAXb Y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本考

32、点历年是命题重点,选择题、本考点历年是命题重点,选择题、 非选择题均频繁出现,命题呈现多样化,多采用伴非选择题均频繁出现,命题呈现多样化,多采用伴 性遗传与自由组合性遗传与自由组合(或变异或变异)综合的形式。综合的形式。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押题押题】 (2012高考高考押题卷押题卷)野生型果蝇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纯合体)的眼形是的眼形是 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 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实验。雄果蝇染色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实验。

33、雄果蝇染色 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列问题。 命题猜想命题猜想 综合考查伴性遗传和遗传定律综合考查伴性遗传和遗传定律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1)由图甲中由图甲中F1可知,果蝇眼形的可知,果蝇眼形的_是显性性状。是显性性状。 (2)若若F2中圆眼中圆眼 棒眼棒眼3 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 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染色体上。 (3)若若F2中圆眼中圆眼 棒眼棒眼

34、3 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 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_,也可能位于,也可能位于_。 (4)请从野生型、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 (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实验步骤:用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实验步骤: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中棒眼雄果蝇 与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用;用_与与_ 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个体出现。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

35、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 _;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 _ _。 破题关键破题关键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解析解析(1)据图甲可知,双亲中一方是圆眼,一方是棒眼,而据图甲可知,双亲中一方是圆眼,一方是棒眼,而 F1中全是圆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棒眼是隐性性状。中全是圆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棒眼是隐性性状。(2) 若若F2中圆眼中圆眼 棒眼棒眼3 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且雌、雄果蝇

36、个体中均有圆眼、 棒眼,则眼形的遗传不符合伴性遗传规律,因此控制圆眼、棒眼,则眼形的遗传不符合伴性遗传规律,因此控制圆眼、 棒眼的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棒眼的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3)若若F2中圆眼中圆眼 棒眼棒眼 3 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 位于位于X染色体的染色体的区段以及区段以及X和和Y染色体的染色体的区段均符合题区段均符合题 意。意。(4)用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选取棒眼雌果中雌果蝇交配,选取棒眼雌果 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若子代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若子

37、代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 基因位于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染色体的特有区段;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 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答案答案(1)圆眼圆眼(2)常常(3)X染色体的染色体的区段区段X和和Y染色染色 体的体的区段区段(顺序可颠倒顺序可颠倒)(4)实验步骤:棒眼雌果蝇实验步骤:棒眼雌果蝇 棒眼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棒眼结果与结论:棒眼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棒眼结果与结论:X 染色体的特有区段染色体的特有区段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染色

38、体的同源区段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1性别决定类型性别决定类型 XY型、型、ZW型:型: XX个体、个体、ZW个体为雌性,个体为雌性,XY个体、个体、ZZ个体为雄性。个体为雄性。 2伴性遗传的特殊性及伴性遗传的特点伴性遗传的特殊性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1)有些基因只存在于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染色体上无相应的 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达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达 的情况,如的情况,如XbY。 (2)Y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

39、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 因,只限于在相同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因,只限于在相同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 考点探源考点探源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3)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这些基因控制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这些基因控制 的性状在后代中的性状表现是否有性别之分,要视具体基的性状在后代中的性状表现是否有性别之分,要视具体基 因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下左图与性别有关,而下因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下左图与性别有关,而下 右图与性别无关。右图与性别无关。 XaXaXaYA XAXaXaYa XaYAXaXa XAXa、XaX

40、aXaYa、XAYa ( 全为显性全为显性)(全为隐性全为隐性) ( 中显隐性比例为中显隐性比例为1 1) (4)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基因型、表现型以及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基因型、表现型以及 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联系。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联系。 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如下: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如下: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1)伴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一般为隔代遗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一般为隔代遗 传。传。 (2)伴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染色体显性遗

41、传病特点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连续遗传(不隔代不隔代)。 (3)Y染色体遗传特点染色体遗传特点 基因位于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3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检测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检测(重难点重难点) 类型类型遗传特点遗传特点诊断方法诊断方法 单基因遗单基因遗 传病传病 遵循孟德尔遗遵循孟德尔遗 传规律传规律 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基因基因 诊断诊断)、性别检测、性别检测(伴性遗伴性遗 传病传病) 多基因遗多基因遗 传病传病 由多对

42、基因控由多对基因控 制,易受环境制,易受环境 影响影响 遗传咨询、基因检测遗传咨询、基因检测 染色体异染色体异 常遗传病常遗传病 不遵循孟德尔不遵循孟德尔 遗传规律遗传规律 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染色体结构、数染色体结构、数 目检测目检测)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1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易混点易混点) (1)病因: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而先病因: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而先 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可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可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 的,也可能与遗传物

43、质的改变无关。的,也可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 (2)关系: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关系: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在个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在个 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后天性疾病也可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后天性疾病也可 能是遗传病。能是遗传病。 名师叮咛名师叮咛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2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控制一对相对

44、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 对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解答这类题的原则如下:对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解答这类题的原则如下: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 (2)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 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典例典例】 (2011海南高考海南高考)如图为某

45、家族甲、乙两种遗传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 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控制, 乙遗传病由另外一对等位基因乙遗传病由另外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控制,这两对等 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 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X、Y、常、常)染色体上,染色体上, 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

46、于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X、Y、常、常)染色体上。染色体上。 (2)2的基因型为的基因型为_,3的基因型为的基因型为_。 (3)若若3和和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 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 (4)若若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 男孩的概率是男孩的概率是_。 (5)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子的概率是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 随堂精练随堂精练必考点必考点4必考点必考点5阅考人考前阅考人考前“叮嘱叮嘱” 解析解析(1)根据根据3和和4后代后代2和和3患有乙患有乙 病,推测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病,推测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4不携带乙病致病不携带乙病致病 基因,因此推测乙病为伴基因,因此推测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两对等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两对等 位基因独立遗传,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位基因独立遗传,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1和和2后代后代2患有甲病,则患有甲病,则2一定为一定为 Aa,依据,依据3和和4的后代患有乙病且的后代患有乙病且4不携带不携带 乙病致病基因,推断出乙病致病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