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分析_第1页
风险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分析_第2页
风险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分析_第3页
风险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分析_第4页
风险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险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分析(上)2016-01-19摘要:识别风险认知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对刺激该险种有效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抽样调查数据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加以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人们对长期护理发生概率及护理成本的认知程度以及非正式照料的替代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长期护理风险信息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个基于风险告知的对比试验,即告知被试长期护理发生概率、月均护理成本、平均持续年限及日均家庭护理时间等风险因素客观信息后,对购买意愿转变概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33.02%的被试者在风险告知后购买意愿由最初的“不愿意”转变为“愿意”。长期护理

2、风险信息不足导致人们对该风险存在严重低估现象,从而抑制了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需求,并且,低估长期护理风险的被试者在风险告知后更可能转变购买意愿。最后,本文提出了若干刺激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增加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风险认知,购买意愿,风险告知一、引 言长期护理风险是老龄化社会中政府与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从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财政负担及家庭消费支出等方面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经济状况。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65岁及以上的残疾人口为3755万,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45.26%,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伤残以及相应的日常生活照料和临终前照料负担将

3、会越来越严重(曾毅等,2010)。在生育率下降和女性就业参与率提高的双重作用下,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逐渐由家庭成员提供的非正式照料方式转变为养老机构提供的正式照料方式。正式照料成本高并且医疗保险并不覆盖此项费用,需要老年人及其家庭来承担。针对这种情况,一些经历了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2005年开始,我国商业保险市场上也出现了具有长期护理保障功能的保单,经历了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仅有13种,而且这些保险产品亦鲜为人知,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因此,识别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相关重要因素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

4、意义。国内学者对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荆涛等(2011)采用对数线性模型从宏观角度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能够正向促进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而人均收入的提高、利率、通货膨胀等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不显著。王维等(2011)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护理费用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最为直接,而预期寿命、疾病谱和替代制度则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观层面,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对长期护理

5、保险的购买意愿均有显著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除了受上述客观因素影响外,还受被试者对长期护理风险认知这一主观因素的影响。被试者对风险的认知与评估具有主观性,并且会根据主观认知而不是风险的客观估计做出保险决策(祝伟、陈秉正,2015)。鉴于已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拟从风险认知视角实证考察影响人们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因素。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在父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时,子女承担着照料服务提供和资金供给的责任,因此,本文将从长期照料提供者的角度研究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从成年子女对其父母长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认知、损失严重程度认知及对非正式照料的偏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进一步的对

6、比实验探讨这些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以期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提供新的证据,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首次尝试从长期护理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并以风险认知这一崭新视角对影响购买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扩充了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不足成因的认识;二是识别了非正式照料替代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从而为非正式照料偏好与保险需求关系增添新的实证证据;三是利用购买意愿转换模型进一步探讨了上述影响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据此设定基本假设;第三部分对有关变量及抽样数据进行了简单描述;第四部分根据建立的Probit计量模型对

7、影响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基于风险告知前后的对比实验数据及所建立的购买意愿转变概率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风险认知因素对购买意愿转变的影响程度;最后为结论及建议。二、文献回顾与基本假设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护理费用成本来讲,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都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将给家庭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转嫁此风险的工具应运而生,尽管购买该保险存在潜在的巨大利益,但是在已经实行长期护理保险的国家,人们的购买意愿似乎不是很强烈,有研究表明:逆向选择导致了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份额相对较小(Alexander and James R,1988;Murtaugh,Spillm

8、an and Warshawsky,2001;Webb,2009);由于信息不对称,高风险者比低风险者更倾向于持有长期护理保险,从而导致了保险合同的风险转嫁问题(Browne,2006)。综合已有研究文献,本文将集中从长期护理风险认知和非正式照料的替代两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来考察影响人们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关键因素和经济机理。(一)长期护理风险认知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严重程度是经典风险与保险理论进行风险评估的两个重要方面(Klugman et al,2004)。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人们关于长期护理风险认知对其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Pauly(1990)经研究发现,人们缺乏对长期护理发生概

9、率的认知是导致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Bacon et al.(1989)进行的问卷调查也间接支持了Pauly的研究结论,即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长期护理的潜在风险,从而抑制了其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需求。为了研究风险认知与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关系,Tian ZhouRichteret al.(2010)进行了一个基于风险告知的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同一被试者风险告知前后保险购买意愿的变化,发现如同洪水保险一样,人们的风险认知对其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并且得出“人们的风险认知水平过低是导致德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自我保护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年老失能

10、的认知,如果认知不到失能的潜在风险则可能导致对老年资金需求安排无效率(Finkelstein and McGarry,2006),基于上述研究的启发,本文提出下述待检验假设:假设H1:人们对长期护理发生概率的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AARP(200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3%的被试者低估了长期护理成本(低于平均成本的20%左右),低估长期护理成本(潜在家庭经济损失)是导致护理保险购买不足的主要原因。随着对长期护理风险损失程度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规避此风险的接受程度也会随之提高。受上述研究的启发,本文提出下述待检验假设:假设H2:人们对长期护理成本的认知程度对长期护理

11、保险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二)非正式照料的替代家庭成员提供的非正式照料对正式长期护理有替代效应,非正式照料服务提供者低估长期照料的时间成本可能导致护理保险需求不足(Pauly,1990;Brown and Finkelstein,2009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发现,非正式照料的潜在替代是导致当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有限的重要原因。由此,本文提出下述待检验假设:假设H3:非正式照料的替代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三、变量及基本数据描述(一)变量选取1被解释变量根据本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问卷选用“是否愿意为父母购买长期护理保险”这一问题来度量被试者的购买意愿(愿意购买取值1;不愿意购买

12、取值0)。2解释变量被试者对长期护理风险的认知主要包括对其父母长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认知和损失严重程度认知两方面,本文选取“父母需要长期护理(LTC)可能性”这一问题来度量被试者对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认知情况(在17的范围内选取父母发生长期护理风险的概率,1表示非常不可能,7表示非常可能);选取“长期护理(LTC)平均每月花费”、“长期护理(LTC)平均持续年限”、“日均家庭护理时间”三个问题来度量被试者对长期护理风险损失严重程度的认知情况。同时,本文也考察了非正式照料的替代作用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被试者通过对“家庭养老(取值0)”和“机构养老(取值1)”的选择表达他们对父母照料方式

13、的偏好。3控制变量为了控制人口特征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年龄”、“性别(男取值1;女取值0)”、“教育水平(高中以下取值0;高中/职高/中专取值1;大专取值2;本科取值3;硕士及以上取值4)”、“收入水平(3000元以下取值1;30015000元取值2;50018000元取值3;8000以上取值4)”和“父母健康状况(在17的范围内选取父母健康状况,1表示非常不健康,7表示非常健康)”等控制变量。为了进一步控制社会保障及商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在问卷调查中也包括了“父母有无医疗保险(无取值0;有取值l;不清楚取值2)”和“父母有无商业健康险(无取值0;有取值1;不清楚取值2)”两个问题。(二

14、)数据来源及基本数据统计描述在初始题项确定之后,我们进行了预调研,根据预调研的结果对题项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与调整,对修改后的问卷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后,所得结果一致性程度较高,通过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在正式调研中,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通过电话采访和面对面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共收集回450份问卷,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调查对象设定为18周岁以上且父母在世(至少一个)的居民,除去不符合上述标准的问卷,共得到411份有效问卷(见表1)。其中男性占54.7%,女性占45.3%;年龄主要分布在2045岁范围内,其中:30岁及以下占41.1%,3140岁占40.4%,40岁以上占18.5%;从教育水平来看,高中以

15、下占32.1%,高中/职高/中专占23.6%,大专占21.4%,本科占17.3%,硕士及以上占5.6%,样本的人口特征和教育水平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411份有效间卷中,仅有90个被试者表示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购买率仅为21.9%,可见,我国居民的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不强烈。50.9%的被试者对父母需要长期护理可能性的估计在13范围内;45.3%的被试者在LTC平均每月花费的估计上分布在5011000元;65.4%的被试者认为LTC平均持续年限在13年,同时有56.9%的被试者对日均家庭护理时间的估计分布在15小时。57.7%的被试者在父母照料方式的选择上偏好于机构养老,这在一定程度

16、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养老观念的转变,社会化养老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四、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一)计量模型构建本文选用Probit模型来实证分析影响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因素,模型如下: (1)式中,Prob(insure1x1,xn)表示被试者愿意为父母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概率,x1,xn表示影响被试者购买意愿(insure=1)发生的n个因素,0,1,n为待估参数。(二)计量结果及分析本文利用Stata软件对上述Probit模型进行了估计(见表2)。表中第(1)列为人口特征因素、社会保障及商业保险购买行为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Probit回归虚拟判定系数Pseudo R

17、2为0.2584,表明人口特征因素、社会保障及商业保险购买行为对购买意愿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育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高,被试者的保险购买意愿越强烈。父母健康状况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父母健康状况越差,被试者的保险购买意愿越强烈。表中第(2)列考察了风险认知因素对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Probit回归虚拟判定系数Pseudo R2增加至0.3883,说明风险认知因素的加入增强了模型的解释力。加入风险认知因素后,各主要解释变量在数值、符号和显著性上并没有产生差异,说明控制变量与风险认知变量间的共

18、线性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控制变量选择的合理性。其中,父母需要LTC可能性、LTC平均每月花费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父母需要LTC可能性越大,对LTC平均每月花费估计越高,被试者的保险购买意愿越强烈;LTC平均持续年限、日均家庭护理时间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LTC平均持续年限和日均家庭护理时间估计越长的被试者保险购买意愿越强烈。第(3)列是加入非正式照料替代因素后的回归结果,虚拟判定系数Pseudo R2为0.4724,模型的解释力继续增强。需要指出的是,当加入父母照料方式选择因素后,LTC平均每月花费和日均家庭护理时间

19、两个解释变量变得不再显著。父母照料方式选择因素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被试者越倾向于机构养老方式,则其保险购买意愿越强烈。1风险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从第(2)列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被试者对长期护理风险不同类型的认知影响其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父母需要LTC可能性”对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随着人们对长期护理风险发生概率认知水平的提高,购买意愿会显著增加,假设Hl成立。对LTC平均每月花费、LTC平均持续年限、日均家庭护理时间等损失严重程度的认知均对购买意愿产生了一定影响,假设H2成立。本文的上述发现扩充了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不足成因的认识。本文进

20、一步对不同类型风险认知因素在不同购买意愿群体间的分布差异进行了秩和检验(见表3)。对父母需要LTC可能性估计在1%显著性水平下,愿意购买的被试者(均值为4.61)显著高于不愿意购买的被试者(均值为3.34)。LTC平均每月花费估计在1%显著性水平下,愿意购买的被试者(均值为1412.22元)显著高于不愿意购买的被试者(均值为974.77元),与王黎和谢红(2014)对“我国养老机构月入住费用1156.6元”这一调查结果相比,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被试者高估了长期护理平均每月花费,而不愿意购买的被试者则低估了这项费用,这表明,高估长期护理风险损失程度的居民更倾向于采取风险规避措施,可见长期护理保

21、险市场如同其他健康保险市场一样存在逆选择风险,这一发现与Browne(2006)所得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对LTC平均持续年限的估计,两类群体没有明显的差异,与黄匡时和陆杰华(2014)运用Sullivan方法和多状态生命表法测算的结果(男4.1年;女7.2年,这里取平均值5.65年)比较来看,两类群体均低估了LTC平均持续年限。有研究表明,我国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时间为平均每周22小时,根据这一结论,老年人的日均家庭护理时间约为3.14小时,两类群体对日均家庭护理时间估计都表现出了过高倾向,且在1%显著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2非正式照料替代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第(3)列估计结

22、果显示,被试者关于“父母照料方式选择”对其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假设H3成立。通过秩和检验进一步发现,有购买意愿的被试者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平均高达99%,而不愿意购买的被试者大多数(54%)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并且,在父母照料方式的选择上,在10%显著性水平下,不同购买意愿的被试者在对父母照料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见表4)。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养老观念使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这种非正式照料方式,而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补偿一定范围内的正式照料发生的费用,导致选择家庭养老的被试者缺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动力。3其他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从第(1)列的估计结果看,教育水平、收入水

23、平等人口特征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教育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高,购买意愿越强烈,这与孙正成、戴卫东等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同时,在不同购买意愿群体间,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在5%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分布差异。父母的社会保障及商业保险购买行为均未对被试者的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在不同购买意愿的两组群体中也未表现出明显分布差异(见表5)。另外,被试者对父母健康状况的评价对其购买意愿也有显著影响,并且在1%显著性水平下,不同购买意愿的被试间存在显著差异,再次证明了长期护理保险市场逆选择风险的存在。五、基于风险告知的购买意愿转变分析信息在保险购买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长期护理风险信息了解不足导

24、致人们低估了该风险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从而抑制了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需求(Brown and Finkelstein,2009 ),据此推测,在获得充足的长期护理风险信息后,被试者风险认知水平会随之提高,进而引起保险需求的增加(周志刚,陈晗,2013),即可以通过风险告知刺激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的增加。为了研究护理风险信息如何改变人们的风险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影响其保险购买意愿,项目进行了一个基于风险告知的对比实验:在调查问卷题项结束后,附上了包括长期护理风险发生概率、长期护理损失程度、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作用等信息,被试者在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后,再次对购买意愿做出选择。经统计发现:106个被试者(3

25、3.02%)在风险告知后购买意愿由最初的“不愿意”转变为“愿意”,同时,也有少部分被试者(3.3%)在风险告知后购买意愿由最初的“愿意”转变为“不愿意”(见图1)。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部分选取321个初始购买意愿为“不愿意”的被试者作为研究样本,进一步研究是什么原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他们购买意愿的转变?研究对购买意愿转变与未转变被试者的主要解释变量进行了t检验,在1%显著性水平下,购买意愿转变的被试者对父母需要LTC可能性、LTC平均每月花费、LTC平均持续年限、日均家庭护理时间等的估计均值与购买意愿未转变的被试者存在明显差异,且前者均小于后者(见表6)。理论上,对长期护理风险信息不了解的

26、被试者在风险告知后更可能发生购买意愿转变,也就是说那些严重低估父母长期护理风险的被试者在风险告知后更可能转变购买意愿(Tian ZhouRichter et al,2010)。为了检验购买意愿发生变化的被试者是否存在低估长期护理风险的现象,课题运用虚拟变量法对所研究的解释变量进行了01赋值,在变量“低估父母需要LTC可能性”的设置上,估计的可能性在13的设定为1,其他设定为0;在“低估LTC平均每月花费”的设置上,将低于1156.6元的设定为1,其他设定为0;在“低估LTC平均持续年限”的设置上,将低于5.65的设定为1,其他设定为0;在“低估日均家庭护理时间”的设置上,将低于3.14的设定为

27、1,其他设定为0。在购买意愿发生转变的被试者中,低估父母需要LTC可能性、低估LTC平均每月花费、低估LTC平均持续年限和低估日均家庭护理时间的比例分别为58%、82%、89%和40%(见表7)。为了进一步研究风险认知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转变影响的边际效应,建立如下购买意愿转变概率Probit模型,模型如下: (2)式中,Prob(Switch1x1,xn)表示购买意愿转变概率,x1,xn分别表示影响购买意愿转变(Switch1)发生的n个风险认知因素;0,1,n为待估参数。模型(1)的虚拟判定系数Pseudo R2为0.0441,说明被试者对父母照料方式选择和人口特征因素对购买意愿转变

28、影响不大,模型(2)加入低估风险因素后,虚拟判定系数Pseudo R2上升至0.2081,模型解释力增强,说明低估风险因素对购买意愿转变有较大影响。低估LTC平均持续年限这一因素对购买意愿转变影响贡献最大,边际效应为1.0947,且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另外,低估父母需要LTC可能性、低估LTC平均每月花费和低估日均家庭护理时间三个因素的边际效应分别为0.5932、0.8953和0.7717,可见,由于信息不足,人们对长期护理风险存在着严重低估现象,从而导致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不足。风险告知可以纠正风险信息不足带来的认知偏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保险需求增加。在1%显著性水平下,教育水平显著

29、为负,说明被试者教育水平越低,风险信息告知越能刺激其有效需求的增加。六、结论及建议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从长期护理风险认知视角研究了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得到了与以往文献相类似的结论: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商业保险购买行为、健康状况及非正式照料的替代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除此之外,本文也从风险认知角度为影响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因素找到了新的证据:人们的长期护理发生概率及成本认知程度对其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时,非正式照料的替代也对购买意愿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风险认知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项目设计了一个对比试验,即经过风险告知后,被试者的

30、购买意愿是否发生转变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生转变,经对实验数据分析发现:高达33.02%的被试者在风险告知后购买意愿由最初的“不愿意”转变为“愿意”,这表明对长期护理风险信息了解不足是导致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有限的重要原因,而通过风险告知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信息不足导致的长期护理风险认知偏差,从而拉动购买意愿的显著增加。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增进居民风险意识,加强社会信息网络建设购买意愿是购买主体对购买物认识并处理有关信息后的购买决断。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决定于购买主体对其认知程度。认知程度又取决于购买主体文化程度和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推广力度。文化程度和推广力度可降低长期护理保险

31、不确定性并有效提高购买意愿,而文化程度和推广力度的提高则依赖社会教育和信息网络建设程度。一方面,可以通过风险教育、风险沟通、文化宣传等直接方式来增进居民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增进居民对社会保险功能的认知及长期护理保险知识普及等间接方式提高居民的风险认知水平。再者,我国已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多种信息沟通渠道,使风险教育资源更加可及、风险沟通更加畅通和充分、文化宣传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因此,加强社会信息网络建设,能够为增进居民风险意识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通过缩短信息传播时间和传播环节,使居民之间、居民和保险

32、公司之间、居民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时空更为紧凑,避免风险信息经由社会放大站和个体放大站产生一系列涟漪反应和信息失真。2推动经济发展,合理引导长期护理保险消费行为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有效需求决定于购买主体购买力大小,购买力大小取决于其收入高低及其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又依赖于该产品的功能及其各种保险产品的替代关系,以及购买主体家庭保障、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替代关系。政府继续坚持多措并举促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协调并进的经济发展策略,增加经济总量和均量,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引导成熟的保险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我国长期护

33、理保险市场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保险产品和居民消费心理还都不成熟,一方面要促进保险公司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开发出适合老龄化社会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实现专业化经营,严格控制整体业务质量(荆涛、谢远涛,2014),提高保险公司在居民心中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政府和保险公司合力帮助居民形成正确可靠的心理预期,科学、合理、适度地为自己晚年生活做出有效率的资金安排和保险保障。3推动机构养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非正式照料的替代作用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人们选择家庭养老这种非正式照料方式一方面是受我国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机构养老产业发展不理想所致。如今,传统养老观念

34、在老龄化、少子化的大趋势下逐渐淡化,因此,大力发展机构养老产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能够促进人们选择机构养老,从而促进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不断增加。当然,长期护理保险能否可持续发展还决定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效益是否均衡。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成本效益可测度性高,而长期护理保险购买者成本效益可测度性低,不仅其机会成本较难估量,而且其效益更难把握,再专业化的长期护理社会服务,也难以替代血缘亲情。血缘亲情是不能完全商品化的。文化差异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影响虽以超出本文的研究范围,但它确实值得学者们继续探讨的问题。参考文献:1 黄匡时,陆杰华中国老年人平均预期照料时间研究基于生命表的考察J中国人

35、口科学,2014,(4):92101。2 荆涛,王靖韬,李莎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096。3 荆涛,谢远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的微观分析J保险研究,2014,(5):6066。4 王黎,谢红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费用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22):26302633。5 王维,唐幼纯,武学慧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求影响系统结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1):3335。6 曾毅等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055。7 周志刚,陈晗风险感知与保险需求波动基于最

36、优保险模型的理论证明J保险研究,2013,(5):1421。8 祝伟,陈秉正我国居民巨灾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以地震风险为例J保险研究,2015,(2):1423。9 AARP,2006,“The Costs of LongTerm Care:Public Perceptions Versus Reality in 2006”,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World Wide Web,http://rgcenter/health/ltc_costs_2006.pdf(accessed July 23,2008)。1

37、0 Alexander,James R,1988,“Medicare Policy:New Directions for Health and LongTerm Care”,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42(2),pp8485。11 Bacon,PW,LJGitman,KAhmad,and MFAinina,1989,“LongTerm Catastrophic Care:A Financial Plann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56(1),pp146154。12 Brown,JR,and AFinkelstein,2009,“The Private Market for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76(1),pp529。13 Browne,M,2006,“Adverse Selection in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