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__第1页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__第2页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__第3页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__第4页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_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大洋彼岸话休闲肖洪根(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加拿大安大略省)难得再作笔谈。今年,休闲是中国旅游及相关学术领域 特别关注、且很合时宜的话题。 今日,谋得悠闲,回顾leisure studies与tourism research的关系,展望这对近乎孪生的学术 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实在是件饶有兴趣之事。从概念上说,休闲”的定义包含了: (1)余暇时间(较之于工作或劳动时间),(2)活动内容(诸如游戏、游憩、康体健身、 娱乐消遣等项目),心理或精神状态(如视为休闲的劳动或 视为劳动的休闲),认知自由(如与行为相关的perceivedfreedom to 以及与 解脱或逃避 ”相关的 pe

2、rceived freedom from),以及基本人权(即1948年联合国人权宪章所规定的 人类赖以生存、不可剥夺的权利,如定期带薪休假、固定工 作日等制度或形式)等等诸多的侧面和内涵。在北美,上述范畴决定了近40年休闲研究所表现出的主题思想或理论内容, 主要包括余暇时间的使/利用(如leisure participation orconstraint),休闲的设施、服务与政策(如国家公园和游憩制度),休闲的利益和/或影响 (如leisure and well-being , active lifestyle , quality of life , stress and coping), 休

3、闲的形式与体 验(如serious leisure , flow),休闲与教育或习得(如outdoor education, active learning),以及各类社会群体休闲行为的特 征与异同(如性别与女权主义、社会边缘群体的休闲等)。正如1969年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创刊时首卷扉页所言, 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休闲现象的历史发展,休闲思想的演变,休闲的产品、服务与休闲经济,休闲行为的社 会与心理要素,休闲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休闲的公共事业管 理程序与政策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课题”拙译)。长期以来,北美的休闲研究与教育,游憩(rec-reation)、公

4、园管理(parkadministration)、消遣疗养(therapeutic recreation)、体育运动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以及旅游 (tourism)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从旅游研究的角度,学术界及官方的定义都很强调其活 动主体离开常住地,在目的地逗留长达一定时间,以及不以 获取工作报酬为目的等特点。旅游研究的内容也因此长期聚 焦于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体验,关系、影响,以及满足该 群体需求的资源,产业或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法规等思想主题 上。然而,这种基于余暇时间与移动性(mobility)在异地开展活动的属性,使得旅游与休闲两者之间既有很多

5、的共性,也 有诸多的不同。在共性方面,休闲与旅游同属综合性、多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两者有着近乎相同的母学科及源知 识背景,同属新兴研究领域,且两者的缘起及演进也很相似。 具体地说,在研究内容上,余暇时间是休闲、娱乐或度假旅 游的前提,休闲学术界也视旅游为一种serious leisure。另一方面,它们虽然没有本质的不同,却有着很多侧重 点上的差异。有人认为,机构化的休闲研究缘起于较为发达 的福利制度;而旅游研究则盛行于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 区。也有人因此认为,旅游研究在科研队伍、社团学会、学 术刊物及出版物等方面表现得更具规模、更为国际化;而休 闲研究则更多地局限于局部地区、局部范围。还

6、有人认为, 休闲常令人联想起 public sectors;而旅游则大多涉及 private sectors。在北美(其实也包括其他英语国家),学术界似乎习惯 性地把有关休闲的研究称为leisure studies,而把旅游相关的研究叫作tourism research。对此有人认为,两者在母学科贡 献度以及方法论取向上存有微妙差异。例如,休闲研究更多 地借助社会学、心理学;而旅游研究则较为明显地偏向地理、 营销与管理。在研究方法上,虽然定量研究在两个领域都占 主导地位,但定性的方法在休闲研究刊物中(较之于旅游刊物)更为常见些。此外,囿于离开常住地及移动性的特点,旅游 研究更多地专注于出游人口

7、;而休闲研究则较为着眼于当地 居民。应该指出,上述看法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但从 易于表述的意义上,并基于对实际情形的观察,二分法不失为一种认识表象的方法。其实,有心的读者可以对这两个领 域的研究群体交叉状况作深入的比较研究。以北美为例,观 察统计近几年休闲学者参加 TTRA(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年会、旅游研究者出席NRPA(National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年会的状况,以及旅游类论文 发稿于休闲期刊、休闲类文章登载于旅游刊物的数量与频 率,也许会并不意外地发现,我们”和 他们”已经不知

8、不觉地成为两个群体了。从知识转移的角度,北美的休闲知识积累对于其他不同 文化背景下开展的同类教育与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或参 考价值。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 断改善、国民休闲度假旅游的升温,以及私家汽车的大量出 现,祖国大陆的休闲热潮必将更加高涨。北美休闲研究的内 容与方法,也必将更进一步地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尤其是旅游研究)所包容、借鉴和拓展。作者为该校教师;收稿日期:20060904关于我们时代休闲与旅游的三点看法马惠娣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关于休闲元年我注意到有人提出2006年是中国的 休闲元年”媒体也 曾大事地宣传。什么是元”其中的意思是 初始” 第一”那么, 休 闲元年”意味着2006年开始有 休闲”而以往是没有的。当然,对某个个体来讲,2006年可以成为他自己的 休闲元年”因为,也许对他(自己)来说,他在这一年刚刚知道有 休闲”一词或一事存在。我想,这是对 休闲元年”的一般性解释。事实上,休闲作为一种生命状态,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已存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 1995年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 三个长假”以来,休闲就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 内容;作为一个概念,20世纪9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