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摘要 对聚合物光伏材料进行描述,指出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响应方式与传统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差别,描述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重要参数。分析了目前制约电池效率和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途径以及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为今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体相异质结 光电功能薄膜 形貌调控 1 引言当今,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一是世界能源储量不容乐观,石油天然气可采年限只有六七十年;二是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太阳能1作为未来最有希望的能
2、源之一,因为其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对人无害不污染环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除核能外,我们当今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风力电能)都来自于太阳对地球的辐照。 太阳对地球一天辐照所传递的能量就足以让这个星球上的60多亿居民按现在的能源消费速度使用27年。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系列电池,然而由于硅电池材料本身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材料要求苛刻且不易进行大面积柔性加工,成本过高,这限制了它们的民用化和大规模使用。聚合物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优点:价格便宜,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简单,大多材料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因而成
3、本低廉;加工起来比较容易,可用多种方法成膜,还可以在分子生长方向控制膜厚2;容易对其进行物理改性;电池制作的结构可多样化等。因此具有轻薄、低成本、可卷曲、可大规模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电池一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简述2.1 聚合物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聚合物首先必须是光电导高分子,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分子链)和宏观结构(结晶和形态)都对光电性能有影响。光电导性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是含有电子共轭体系;其分子量影响着共轭体系的程度;其空间立构规整度效应,譬如顺式聚乙炔没有光电效应,反式聚乙炔有光电效应。凝聚状态(非晶和结晶)、结晶度、晶面取向和结晶形态都影响着光电流的大小
4、。主要的聚合物材料有聚噻吩(PTh)、聚对苯乙烯(PPV)3、聚乙烯基咔唑(PVK)4等,现分别介绍如下:聚噻吩(PTh)类化合物一般有良好的溶解性,可用来制备光电功能薄膜。作为电子给体和空穴传输体的共轭聚合物,聚噻吩类衍生物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主链上的取代反应来修饰聚合物,使其隙值降低,低带隙值使聚合物的吸收近红外区,与太阳光谱相匹配。聚噻吩类化合物有较高的光化学稳定性,因此在有机太阳能材料方面应用很广泛。3-己基噻吩的聚合物P3HT是一种3-己基噻吩的聚合物,主要用于有机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太阳能电池,该聚合物再80年代被合成后,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由P3HT和PCBM共同组
5、成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达到5%以上。聚对苯乙烯(PPV)有着非常优良的光电性能,它的合成与修饰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目标。MEH-PPV是一种应用广泛的PPV的衍生物,可溶性较好,其禁带宽度大约为2.1 eV,具有较强的吸收峰及吸收系数,在吸收峰最大值时200 nm厚的薄膜吸收就达到90。聚乙烯基咔唑(PVK)侧基上带有大电子共轭体系,是一种容易结晶的聚合物。PVK在暗处是绝缘体,而在紫外光照射下其电导率则能得到较大提高。PVK的电导率随压力而增加,其光导作用光谱与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光电导阈值在370 nm。其光生载流子主要是通过激子机理而产生,其光量子产率依赖于电场强度,也可以通过光引发从电
6、极注入载流子。2.2 电极材料为了提高电子的传输效率,要求选用功函数尽可能低的材料作阴极;为了提高空穴的传输效率,要求选用功函数尽可能高的材料作阳极。电极材料因为对于半导体的LUMO/HOMO能级和费米能级确定电极是否与电子、空穴(价带空穴,导带电子)形成欧姆接触或阻断接触有较大影响,所以其重要性不可忽略。阴极材料主要有:单层阴极材料,一般是功函数低的金属如Ag、Mg、Al、Li、Ca、In等。其中最常用的是Al;合金阴极,可以提高器件量子效率和稳定性,还可以在有机膜上形成稳定坚固的金属薄膜;层状阴极,使得电子传输性能比纯单层阴极材料电极有很大的提高;掺杂复合型阴极。阳极材料一般采用高功函数的
7、半透明金属(如Au)、透明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和ITO(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导电玻璃。最普遍采用的阳极材料是ITO,本组中所有制备的器件都是以ITO作为阳极,氧化铟锡(ITO)由In2O3(90)和SnO2(10)的混合物构成,其带隙为3.7 eV,费米能级在4.54.9 eV之间。ITO在4001000 nm波长范围内透过率达80以上,并且在近紫外区也有很高的透过率。3 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及其等效电路简述在传统的无机硅光伏电池中, 入射太阳光被吸收后直接产生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空穴, 它们在p-n结本征电势的驱动下分别被输送到阴极和阳极, 然后通过外电路完成循环而
8、做功5。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异质结或金属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光生伏打效应,所以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伏电池。其过程为当光被吸收后,一个电子被从最高占用分子轨道(HOMO)激发到最低未被占用分子轨道(LUMO)从而形成了一个激子。在一个光伏器件中,在这一过程之后一定是激子分离过程。然后电子一定要到达一个电极(一般是阴极)同时空穴必须到达另一个电极(一般是阳极)。为了取得电荷分离就需要一个电场,它由电极的不对称的电离能功函数所提供。这种不平衡是电子流为什么更喜欢从低功函数电极流向高功函数电极的原因。当电子运动到阴极同时空穴运动到阳极,这时外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光电导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光激
9、发;光生载流子生成;光生载流子迁移。需要重视的是,当光照射到所选用的材料上时,只有光子的能量大于该材料的禁带宽度时,才有可能把价带上的电子激发到导带去,使价带产生空穴。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是理解太阳能电池的有效方式。6理想的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由一个恒流发生器、一个二极管以及一个电阻R并联组成。恒流发生器表示电池受光照时产生光电流IL的能力,通过p-n结的结电流ID用二极管表示。图3.1 理想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这个等效电路的物理意义是:太阳能电池受到光照后产生一定的光电流IL,其中一部分用来抵消结电流ID,另一部分为供给负载的电流IR。其端电压V、结电流ID以及工作电流I的大小都
10、与负载电阻R有关,但负载电阻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这样,I的大小为: 根据Shockloy的扩散理论,二极管结电流ID可以表示为 式中q电子电荷(1.61019C);Vj结电压;T绝对温度;K玻耳兹曼常数;I0反向饱和电流,指在黑暗中通过p-n结的少数载流子的空穴电流和电子电流的代数和。将上两式合并,得光电流密度JL(光电流IL除以光电池面积)可表示为式中q电子电荷;c 收集效率;N(Eg)能量超过Eg的光子流,与入射总光强成正比,即光生电流与入射总光强成正比。4 太阳能电池的几个重要特性6,7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可大致分为:光伏器件特性,如光谱特性、照度特性;半导体器件特性,如输出特性、温度特性
11、、二极管特性等。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也就是指通常用来描述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以下就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伏安特性等作简单的介绍。4.1 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光谱响应特性是指太阳能电池对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给出最大的电流,产生最佳的响应。也就是说,在阳光照射激发作用下,太阳能电池所收集到的光生电流与到电池表面上的入射波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光谱特性的测量是用一定强度的单色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测量此时的短路电流ISC;然后依次改变单色光的波长,再重新测量电流。光谱响应曲线有时候称为量子效率(外量子效率)曲线,也可以用收集效率(内量子效率)曲线来表示。二者
12、并不一致,一般来说,量子效率(外量子效率)是指入射多少光子数产生多少电子的比率,即入射到电池上的每个光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或少数载流子的数目;而收集效率(内量子效率)是指吸收多少光子产生多少电子的比率,即在电池中被吸收的每个光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或少数载流子的数目。能量转换效率是输入多少的光能够产生多少电能的比率数。由于入射的光子不一定都被吸收,产生的电子不一定都产生电能,因此一般而言,内量子效率最高,而能量转换效率最低,但它们都是可以测量或计算的。在太阳能电池中,只有那些能量大于其材料禁带宽度的光子才能在被吸收时在材料中产生电子空穴对,而那些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光子即使被吸收也不能产生电子空穴对(
13、它们只是使材料变热)。这就是说,材料对光的吸收存在一个截止频率(长波限)。并且当禁带宽度增加时,被材料吸收的总太阳能就越来越少。对太阳辐射光线来说,能得到最好工作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其截止波长应在0.8 m以上,包括从红色到紫色全部可见光。每种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线都有其自己的光谱响应曲线。它表示电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灵敏度(光电转换能力)。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太阳能电池的设计、结构、材料的特性、结的深度和光学涂层。使用滤光膜和玻璃盖片可以进一步改善光谱响应。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随着温度和辐照损失而变化。4.2 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太阳能电池在短路条件下的工作电流称为短路光
14、电流(ISC)。而且,短路光电流等于光子转换成电子空穴对的绝对数量。此时,电池输出的电压为零。太阳能电池在开路条件下的输出电压称为开路光电压(VOC)。此时,电池的输出电流为零。图4.1 太阳能电池在无光照及光照下的电流电压曲线具有p-n结的太阳能电池在不受光照时,起着一个二极管的作用,外加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曲线叫做光电池的暗特性曲线,暗电流是指器件在反偏压条件下,没有入射光时产生的反向直流电流,它包括晶体材料表面缺陷形成的泄漏电流和载流子热扩散形成的本征暗电流,如图4.1中的b曲线所示。在一定的光照下,可以得出端电压和电路中通过负载的工作电流的关系曲线,叫做光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1所示
15、的a曲线就是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在一定的光照下,光生电流IL是一个常量。这两条曲线在第四象限所包围的区域就是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区域。第四象限中任一工作点的输出功率等于图所示的矩形面积。一个特定工作点(Vmp,Imp)会使输出功率(Pmax)最大。填充因子FF的定义为它的输出特性曲线“方形”程度的量度,实用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应该在0.60.75。理想情况下,它只是开路电压VOC的函数。5 影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因素目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还很低, 如何提高它的转换效率是能否商业化和与传统无机光伏电池竞争的关键。当前限制聚合物电池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如下。5.1 光敏层组分对太阳光谱
16、响应范围的影响光敏层对太阳光谱的吸收程度直接影响着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在聚合物电池中, MDMO-PPV(聚2-甲氧基, 5-(3,7二甲基-辛氧基)-对苯撑乙撑)和P3HT(聚3-己基噻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电子给体材料, 两者达到最高响应效率时所对应的光谱波长分别在550 和630 nm 左右(相应光子能量约为2.2 eV和1.9 eV)。而太阳光谱的能量则主要集中在波长为700 nm 左右(约1.8 eV)的近红外区, 因此光敏层的响应范围和太阳光谱不匹配是当前限制聚合物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反, 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范围和太阳光谱的匹配问题已经获得了较好的解决(见图5
17、.1), 其中虚线代表地面太阳光谱(AM 1.5 G, 1000 W/m2),实线代表硅太阳能电池可利用的光谱范围这也是目前无机电池的转换效率大大高于聚合物电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 寻找光谱响应与太阳光相匹配的有机光敏材料就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和解决聚合物电池转化效率低的一个突破口。图5.1 太阳光在各个波段的能量分布和硅太阳能电池可以利用的光谱范围共轭聚合物的禁带宽度Eg主要决定于有效共轭长度以及聚合物主链上的官能团。目前比较成功的方法就是使用退火或选择适当制膜溶剂的方法来增加薄膜中分子链间的共轭作用, 使其吸收光谱产生红移, 从而增加其与太阳光谱的重叠8-10。但这个方法所产生的光响应
18、谱红移的幅度不大, 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两者的重合度有赖于更低的禁带宽度(Eg1.8 eV)光敏材料的研发。通过化学手段降低聚合物Eg的一个可行办法是提高分子链内醌式结构的含量, 使其与芳香基团形成更稳定的共振结构11。共轭聚合物中更低的Eg也可以通过在同一个分子链上利用共价键把D, A分子连接在一起, 共振作用使得D, A之间形成更强的类双键结构, 弱化了单双键的区别, 有利于吸收光谱的红移12。目前在有机光伏电池中广泛采用的A相材料为13PCBM, 由于其主体结构C60 的对称性很高, 使得最低能量转换在形式上表现为偶极禁阻, 因此在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系数很低。如果能用一种对称性比较低的富勒
19、烯来代替它, 光吸收程度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4。5.2 光敏层组分形貌的影响我们知道在电荷的传输过程中, D, A 两者所形成的互穿网络的质量, 如网络的分布是否充分、是否连续、间断的距离大小以及D, A 相的大小都会影响电荷的传输, 进而影响到整个器件的性能。聚噻吩在高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退火时, 由于聚合物链运动能力的增强, 它的结晶度获得提高15-17, 增加了空穴传导率18。Padinger 等人19研究光敏层在高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的退火情况时,把一个大于Voc的外电压加到光敏层两端面后发现所得器件的Voc和Isc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此后, 很多研究小组就热处理对P3HT-P
20、CBM体系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近, Yang等人的研究发现, 由于P3HT的结晶速度比PCBM的快, 并且其晶体倾向于在一维方向上生长, 所以当对薄膜器件进行退火处理时, P3HT形成纤维状晶体而基本上不降低其与PCBM的接触面积。P3 HT所形成的纤维状晶体阻止了PCBM分子大范围的扩散, 从而限制了大尺寸PC BM晶粒的形成,使得PCBM以纳米晶粒均匀地分散于P3HT所形成的网络中, 并且PCBM也形成了连续的和P3HT网络互相贯穿的网络路径, 为载流子的高效传输提供了必要的路径,如图5.2所示。 在该体系中, 退火处理后器件的Jsc甚至是未经退火处理前的两倍多20。图5
21、.2 P3HTPCBM太阳能电池复合膜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明场像(a, c)以及薄膜内部形貌的示意图(b, d) (a)、(b) 原始薄膜, (c)、(d) 经退火以后的薄膜5.3 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除了与太阳辐照光谱不匹配以外, 目前限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在光敏层所用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约为103 cm2V1s1, 其中空穴的迁移率更低)与传统无机硅晶体中具有104 cm2V1s1 的迁移率相差甚远。 较低的迁移率导致电荷在光敏层中复合的机率大大增加, 导致转化效率下降。 因此, 开发具有高迁移率的新材料变得异常迫切。一般来说, 材料的本征载流子迁移率取决于分子的有序程度
22、以及-堆砌的长度21。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 通过对制得的光伏薄膜进行退火处理, 优化了体相异质结的微相分离状态, 提高材料内部的有序程度后能够大幅度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在高载流子迁移率新材料的研发方面, 最近Drolet等人22开发了一种基于2,7-咔唑乙烯的齐聚物,它的载流子迁移率达到了0.3 cm2V1s1. Kim等人23通过在体相异质结光伏电池中掺杂费米能级介于D相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和LUMO之间的高电导率纳米Au或Ag粒子, 不但降低了器件的串联电阻而且提高了空穴的迁移率, 使器件的效率提高了50%70%。 李永舫研究组24通过在光敏层中掺杂较高空穴迁移率的有机小分子也大大地
23、提高了原光伏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5.4 电极材料及界面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金属阴极和光敏层之间插入一薄层的LiF(约0.6 nm)以后, 能够使光敏层和阴极之间形成更好的欧姆接触, 有利于提高光伏器件的填充因子FF以及稳定开路电压Voc, 因此能提高器件的转换效率25。当插入过厚的LiF层时由于LiF的电阻系数很高, 器件的效率会急剧下降。用SiOx绝缘夹层代替LiF夹层进行研究时发现器件的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这表明LiF层对器件效率的影响并非源自绝缘缓冲作用25。Shaheen等人26详细研究了多种高偶极矩的碱金属盐对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发现只有Li的化合物能够提高光伏电池的性能
24、, 而像 Cs和K的化合物层的插入会严重降低器件的效率. 因此他们认为,LiF层之所以对器件性能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在界面处Li+倾向于吸附在光敏层的表面, 使LiF分子的取向排列形成一个体相偶极矩(或者由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电荷转移通过了接触面, 形成一个横跨界面的偶极矩25), 因而在光敏层和金属阴极之间产生了真空能阶偏移(vacuum level offset)现象27, 降低了接触面金属的功函数, 有利于电子注入到阴极28,29。而Cs和K的化合物则由于它们没有明显的取向排列或排列的方向与LiF的相反, 因此会降低器件的性能25。内建电场(built-in potential)被认
25、为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赖以工作的重要参数, 它影响着电荷的分离、传输和收集。它的大小可以通过开路电压Voc来进行估算。Brabec 等人25,26在研究基于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光伏电池时发现, 体相异质结电池的Voc与电子受体的吸电子能力(即第一还原电势)有直接联系, 并证明了该类器件中的Voc与电子受体的LUMO能级以及电子给体的HOMO能级之差有直接的关系, 而对阴极电极材料功函数依赖不大。另外, Voc与电子受体的吸电子能力之间的关系和器件的几何因素诸如形状、厚度无关26。这种Voc对电极材料不敏感的行为是由于阴极金属的功函与富勒烯的功函通过费米能级钉扎效应钉扎在一起25,26, 促成了金属
26、和富勒烯之间的准欧姆接触(即使对于功函较高的金属电极诸如金电极, 金属和富勒烯的第一单分子层之间也会产生电荷转移而形成一个接触偶极层, 使得金属和富勒烯之间构成准欧姆接触)25。Mihailetchi等人27研究发现当阴极金属的功函低于电子受体的LUMO能级时, 阴极与A相间形成欧姆接触, Voc由A相的LUMO能级和D相的HOMO能级差决定。 另外, 虽然在形成欧姆接触时电极材料功函的改变对Voc的影响不大, 但是此时电荷在接触面的积累会导致能带弯曲, 减弱了电场强度,从而使得Voc的值大约降低了0.4 V。当阴极金属的功函高于电子受体的LUMO能级时, A相间形成非欧姆接触, 接触面间会形
27、成对电子有阻碍作用的接触面势垒b, Voc由两电极的功函差得到。 为了提高电极对电荷的收集效率, 要尽量使电极与光敏层之间形成欧姆接触。6 展望随着目前能源短缺趋势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太阳能的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进一步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可以就以下几方面加以重点考虑:(1) 寻找禁带宽度更低的光敏材料, 提高其吸收范围与太阳光光谱的匹配;(2) 选择适合的金属电极, 使正负极都能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以利于电荷的收集;(3) 优化相分离复合膜的相态, 控制光敏层组分的结晶形貌, 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 使它们能有效和快速地被导出光敏层, 以利于电极的收集。(4)
28、 采用具有不同吸收波长范围的多结多层结构, 充分吸收和利用太阳光谱的能量。参考文献1Katsimi Y, Kaziua T,Akihiko F,et al.An organic infrared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 utilizing a phthalocya-nine filmJ.IEEE Transactions on El ectron Devices,1997,44(8):1204-1206.2Dabke R.B,Dhanabalan M.S,Talwar S.S,et al.Electrochemistry of polyaniline Langmuir
29、-Blodgett filmsJ.Thin Solid 3马光辉,苏志国主编.新型高分子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蓝立文主编.功能高分子材料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5段晓菲, 王金亮, 裴坚, 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大学化学 2005, 20(3): 196张正华,李陵岚,叶楚平,等.有机太阳电池与塑料太阳电池M.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与能源出版中心.2006年3月.7高银浩.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及CdSe纳米晶与有机材料复合的发光器件的研究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2006.1-3.8 Yang X N, Lo
30、os J, Janssen R A J, et al. Nanoscale morphology ofhigh-performance polymer solar cells. Nano Lett, 2005, 5(4):5795839 Shaheen S E, Brabec C J, Sariciftci N S. 2.5% efficient organic plastic solar cells. Appl Phys Lett, 2001, 78(6): 84184310 Erb T, Zhokhavets U, Brabec C J,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
31、n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olymer/fullerene filmsfor organic solar cell. Adv Funct Mater, 2005, 15(7):1193119611 van Mullekom H A M, Vekemans J A J M, Meijer E W, et al. Developments in the chemistry and band gap engineering of donoracceptor substituted conjugated polymers. Ma
32、ter Sci Eng, R 32:14012Persson N-K, Sun M T, Ingans O, et 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lowband gap alternating copolyfluorenes for photovoltaic devices. J Chem Phys, 2005, 123: 20471813 Yang X N, van Duren J K J, Loos J, et al. Crystalline organizationof a methanofullerene as used for plastic solar-cel
33、l applications.Adv Mater, 2004, 16(9-10): 80280614 Arbogast J W, Foote C S.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70. J Am Chem Soc, 1991, 113(23): 8886888915 Zhao Y, Yuan G X, Leclerc, M, et al. A calorimetric study of the phasetransitions in poly(3-hexyl thiophene). Polymer, 1995, 36(11): 2211221416 Saven
34、ije T J, Kroeze J E, Yang X N, et al. The effect of thermaltreament on the morphology and charge carrier dynamics in apolythiophene-fullerene bulk heterojunction. Adv Funct Mater,2005, 15: 1260126617 Savenije T J, Kroeze J E, Yang X N, et al.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lineP3HT fibrils upon annealing o
35、f a PCBM:P3HT bulk heterojunction.Thin Solid Film, 2006, 511-512: 2618 Dittmer J J, Marseglia E A, Friend R H. Electron trapping in dye/polymer blend photovoltaic cells. Adv Mater, 2000, 12(17):1270127419 Padinger F, Rittberger R S, Sariciftci N S. Effects of postproduction treatment on plastic sola
36、r cells. Adv Funct Mater, 2003, 13(1):858820 Yang X N, Loos J, Janssen R A J, et al. Nanoscale morphology of high-performance polymer solar cells. Nano Lett, 2005, 5(4):57958321 Drolet N, Morin J F, Leclerc M, et al. 2,7-carbazoleneviny lenebased oligomer thin-film transistors: High mobility through structuralordering. Adv Mater, 2005, 15(10): 1671168222 Drolet N, Morin J F, Leclerc M, et al. 2,7-carbazolenevinylenebased oligomer thin-film transistors: High mobility through structural ordering. Adv Mater, 2005,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试卷及答案
-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工程预决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海安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医疗影像技术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5月)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四川警察学院《国际贸易金融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外贸知识大讲堂相关课件
- 智能温室有机农场大棚租赁及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
- 创意园区共享空间租赁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 实验四穆斯堡尔效应
- DGJ 08-70-2021 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标准
- 班级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 行车验收表公司和安装单位
- 防食物中毒和预防的主题班会
-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调查问卷
-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试题
- 《发育生物学》课件第八章 胚轴的特化与体轴的建立
-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课件
- 哈工大环境工程毕业设计
- 儿科感染性疾病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