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3)第二节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水文、气候、生物、土壤等)(3)第三节 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工、农、商业、旅游业等)(5)第二章 地质特征第一节 地层(6)第二节 岩浆岩(10)第三节 构造(11)第四节 矿产(15)第五节 地址发展简史(15)第三章 地貌第一节 坡地地貌(16)第二节 构造地貌(16)第三节 流水地貌(17)第四节 岩溶地貌(18)第五节 海岸地貌(19)第四章 结束语(19)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实习区范围: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
2、11950,北纬39504010。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交通概况:本区有石门寨镇、周围有黄土营乡、上庄坨乡、沙河寨乡、拦马庄乡、下平山乡。石门寨镇为新兴城镇,街区比较齐整,有一条南北向街道约2公里,街区均为坚固建筑。城镇
3、西部分布众多煤矿井、采石场。本区交通方便。铁路一条,为秦石线单轨,有鸡冠山站、傅水寨站、石门寨站、上庄坨站、石岭站等五处火车站。公路一条,沿铁路线,经杜庄、石门寨、上庄坨、石岭、向北义院口延伸,长约20公里,沥青路面,铺面宽6米,路宽8米;桥十座。 简易公路二条:石岭至黄土营6公里,石岭至驻曹营3.3公里,路宽6米。通讯线两条:一条由杜庄、石门寨、九门口、东架庄、辽省绥中县。另一条鸡冠山火车站、石门寨、石河水库新建村,秦皇岛市总的来说,石门寨地区人口多,交通、通讯方便,对石门寨发展有利。第二节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实习区水文特征:水系以河流、小型水库为主,也有井、地下河、贮水池、泉等。该区有两大
4、河流水系,大石河水系、汤河支流水系。分水岭在秋子峪704高地、东450高地,大洼山、149高地、韩家岭折东偏南徐庄至122高地一线。汤河二个支流在分水岭西南部、流域面积很小。一支自柳观峪进入区内,经山羊寨、上平山、鸡冠山、山口子向南流去,区内全长约13公里。另支沿铁路东侧,自徐庄、小部落、赵庄、杜庄向南与上支流汇合,河两岸分布许多贮水池。在下平南近500米处有一露天泉。 大石河水系在分水岭的北部,大石河流经石门寨的广大地区,它由多个支流汇合而成的树枝水系,它发源于辽宁省绥中县大横岭。由秋树岭流经官场,过山神庙入抚宁县,经驻操营、扬山汇入大石河,在傍水崖汇入二支流,沿东南进入柳江盆地,在潜水营附
5、近汇入两个支流,经石门寨东在蟠桃峪汇入沙河、鸭水河后,入秦皇岛市东北的低山区,经小陈庄进入滨海平原,过山海关西郊后在田家洼注入渤海。干流长67.5公里,在盆地河段长10公里。大石河在上庄陀以上河段蜿蜒曲折,河谷为“V”型谷,河宽5080米,河深0.30.7米,谷坡陡峭,相对切割深度为150米300米左右。过上陀庄在柳江盆地河段,河道顺直延伸,河谷宽阔,为“U”型谷,河漫滩、心滩、牛轭湖、旧河道及各种阶地地貌发育齐全,河宽40-50米,河深0.31米。过蟠桃峪以下低小区,河谷蜿蜒曲折,河谷为“V”型谷,相对切割深度为200400米左右,河宽100米,河深0.5米。呈南北向沙河上游黄土营、东部落、
6、张岩子一带,有地下暗河、露泉部分,说明这一地区是碳酸盐分布区。与大石河河相交成直角。在盆地南边缘在一条鸭水水河自西向东。全长8公里,与大石河相交成钝角,与沙河下游一段平行。实习区气候特征: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东部的南侧,濒临渤海,地势起伏,北高南低。按中国的自然区划的气候分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资源较丰富。本区年平均气温10.0摄氏度,最热的月份在七月,月平均气温是24.8摄氏度,奇热最高气温是39.9摄氏度(1961年6月10日)。最冷的月份是一月份,月平均气温是-7.1摄氏度,气温平均年较差为32.0摄氏度,奇冷最低温-24.3摄
7、氏度(1978年12月29日)。无霜期平均为174天。全年日照平均274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2。年平均降水量为697.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盛行西-西北或西北-北风,夏季受太平洋的副热高压影响盛行偏西风。各季节气候状况如下:春季(3-5月份)干燥多风,气温回升快,平均降水量为71.6毫米,风速平均为37米每秒。夏季(6-8月份)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日照少,湿度大,属于潮湿、闷热,多雨季节。秋季(9-11月份)降温快,降水偏少,降温速度快于春季的升温速度。冬季(12-2月份)寒冷,少雪,寡日照。是一年中气温最低,降水量最少,日照
8、最短的季节。实习区生物特征:本区自然植被种类较多。 丘陵地区,植被覆盖率50%左右,分布疏林灌丛,广布小型果园,果树有梨、桃、核桃、苹果等,灌丛以荆条为主,有花椒居多。 低山地分布针阔林,以油松为主,有落叶、辽东栎、椴树种。 河谷平原地区,因居民较多,可推断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多,在周围开垦耕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实习区土壤特征: 土壤类型的性质及分布 1、石质土 分布于陡峭山恋顶峰与裸岩相间分布 2、棕壤 分布于长城沿线山区,山高坡陡,气候温凉湿润,淋溶过程明显,无石灰反应,微酸性。 3、褐土 分布于低山丘陵及山麓平原地带,地势较高,排水良好。 4、新积土 分布于河道 5、草甸土 分布于河流两侧及沿
9、海冲击平原 6、风沙土 分布于沿海地区 7、盐土 分布于滨海一带第三节 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实习区工业:秦皇岛市的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解放后40多年的不断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与港口与旅游业相比,还比较薄弱。目前发展起来的是建材工业,平板玻璃的产量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山海关桥梁厂是我国生产钢结构桥梁的骨干企业,70年代初又建成了山海关船厂,能修造万吨船舶。此外,其他工业企业也在改革中稳步发展,1988年实现利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2家。19861988年全市均保持了均衡稳定的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平板玻璃、罐头、啤酒、棉布、针棉织品、塑料制品、滚动轴承、电子元件、玻璃纤维纱、黄
10、金、配混合饲料、氮肥、磷肥等持续以两位数或成倍以上的速度发展增长,工业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出口产值超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多家。近年来秦皇岛市在工业发展上认真抓好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强化质量管理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使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实习区农业:目前,水稻、玉米、甘薯、花生已成为抚宁县主要优势作物。成为县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旱作改水作,夏播改春种。一茬改两茬:以种植各种大秋作物为主农业区划:北部中低山地林果牧区;中部丘陵粮、果、油区;南部平原粮菜区。实习区商业: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隅,属京津唐经济区,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东北经济区联系密切,这样的经济地理位置,可
11、借助三大经济区的经济,技术力量优势,发挥自己市场优势,能促使横向经济联系,为本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秦皇岛除京沈、大秦、京秦铁路横贯本区内,还有地方铁路31.15公里,境内公路四通发达,总长1444公里,军民合用的山海关机场已开辟三条航线。铁路、公路、海运、空运已经初步形成网络。为秦皇岛成为商品流通的中转基地奠定了基础。秦皇岛地区产业结构重型化,使其港口运输商品皆为媒、石油、粮食等大宗货物,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促使了该市包含服务业、商业的发展,使其商业中心形成。秦皇岛市区人口数量521153人,属于中等城市,但它是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使其流动人口大大增
12、多,而且近年来旅游活动已由基本旅游层次发展,这样旅游购物的人增多,刺激了该市商业的发展,使其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了一些商业中心,如在海港的朝阳街、海阳路、文化路一带形成了海浪花,华联商厦,百货大楼等大型商场。秦皇岛是由汉、满、蒙、回朝等20多个民族构成,影响了商场商品构成,各个商场都能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秦皇岛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埠,它是利用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使海港区成为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这样为该市商业中心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使该市商业中心都在海港区,这是历史的遗承性。秦皇岛位于北方,所以防御寒冷的衣着和取暖设备是各个商场冬季不可缺少的商品。实习区旅游业: 秦皇岛市置身于青山碧
13、海之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山海关区的万里长城古迹,气势雄伟,古朴典雅,民族色彩浓厚。市区西部“堰塞湖”分景区有塞北“小三峡”、“小桂林”之称。北戴河海滨沙软潮平,景色旖旎,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暑期平均气温23摄氏度,比北京和唐山低2摄氏度左右。因此从1898年开始,这里一直是避暑休养胜地。1979年正式开放旅游以来发展很快,1988年,接待国内游客580万人,创社会经济效益6945万元,国际游客1.64万人,创外汇4064万元外汇人民币。夏季高峰期多达每日几十万人,相当于北戴河区常住人口的四倍多。旅游业的兴盛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但由于暑期人口过于集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给城市造成了压力。秦皇
14、岛的主要旅游名胜:山海关、北戴河海滨、莲花石公园、鹰角亭、老虎石、对语石、孟姜女庙、悬阳洞、堰塞湖、南戴河和黄金海岸。第二章 地质特征第一节 地层 实习区柳江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岩统、中下三叠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和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由老至新简述如下:(一)元古界青白口群(q)1下马岭组本组是区内最老的地层。主要分布在区内东部的张岩子、东部
15、落和西南部的鸡冠山一带,本组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之上,张岩子剖面可作标准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底部为灰白色粗粒砂岩,除最底部含少量砾石外,一般分选性都很好,往上为紫红色中粗粒、细粒砂岩含海绿石,再往上为页岩,砂岩中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并见有许多海成波痕及泥裂,是属滨海相沉积。2景儿峪组景儿峪组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省蓟县城北景儿峪村,分布与长龙山组基本一致,在李庄村北出露较全,厚度38m。本组岩性由碎屑岩、粘土岩过渡到盐酸盐沉积,具有海侵沉积特点,与长龙山组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含海绿石)石英砂岩。底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中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紫红
16、色、黄绿色薄层状泥岩加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上部为蛋青色中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其底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二)古生界寒武系3府君山组府君山组系河北省区测二队(1960)在蓟县北府君山建立的地层单位。相当于原景儿峪组上部“豹皮状灰岩”,从景儿峪组划出的一句是本组在区域上以平行不整合分别覆盖在长龙山组、铁岭组之上,并具有明显的嵌入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本组主要分布在东部落至沙河寨,西部上平山一带也有出露,东部落剖面出落较全,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46m。本组岩石标志明显,
17、下部为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含较多的莱德利基虫Redlichia;上部为暗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含核形石。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底部薄层灰岩中局部含角砾或砾岩。本组属浅海相沉积。4.馒头组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属泻湖相沉积。5.毛庄组在沙河寨西出
18、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厚约112m。与下伏馒头组为整合接触,分层标志位馒头组顶部的砖红色泥岩为标志。本组主要为潮上带沉积和泻湖沉积。6.徐庄组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7.张夏组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
19、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8.崮山组与张夏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剖面以285高地东山脊上为最好,本组厚102米,岩性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为紫色竹叶状灰岩及紫色粉砾岩为主,中部是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鲕状灰岩。上部为紫色粉砂岩及灰色竹叶状灰岩,化石丰富,主要是三叶虫,其次是腕足类及迭尸石。有蝙蝠虫、帕氏蝴蝶虫、王冠头虫、德氏盾甲虫、光壳虫、圆劳伦斯虫、双刺头虫等等。与下伏张夏组间有明显的水下冲刷面,界线较明显,张
20、夏组顶部是灰色藻灰岩,而本组底部是紫色竹叶状灰岩和紫色砂岩互层。本组属于浅海相沉积。9.长山组本组分布与崮山组相同。标准剖面也是在285高地东山脊。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很小,仅为18米,岩性底部为紫色生物竹叶状灰岩,含海绿石,往上为紫色竹叶状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竹叶状灰岩。含三叶虫化石:长山虫、蒿里山虫、小蒿里山虫、引长小素虫、光颊虫、白家山虫、庄氏虫等,与下伏地层崮山组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崮山组顶部为灰色厚层状藻灰岩,本组底部为紫色生物砾屑灰岩,含海绿石。本组藻灰岩为柱状藻,紫色氧化圈非常明显,这与崮山组藻灰岩有所不同。本组属浅海相沉积。10凤山组本组分布比长山组稍广
21、。在区内北部和西部也可见到。标准剖面也在285高地可做标准剖面,厚92米,主要岩性底部为泥质条带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上为鲕状灰岩,砾屑灰岩互层。产三叶虫化石,褶质虫、泰勒虫、济南虫、索克氏虫、方头虫等。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本组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本组属于浅海相沉积。奥陶系11.冶里组分布大体上与凤山组一致,区内东西部都有,但主要分布在东部区。285高地可做标准剖面,后125米,主要岩性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及虫孔状灰岩,商埠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产有大量化石。三叶虫有:微小小栉虫、宽边优盖虫、田师府虫。笔石:太子河无羽笔石、树笔石。腹足类:蛇卷螺。腕足类:
22、正形贝。与下伏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治理组的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便是质存灰岩。质纯灰岩在揣庄一带形成陡砬子,地形标志明显。本组属浅海较深水沉积。12.亮甲山组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13.马家沟组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
23、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101m。石炭系14.本溪组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15.太原组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
24、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本组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系16.山西组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
25、大,约在35m至60m。17.下石盒子组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18.上石盒子组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19.石千峰组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
26、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150m以上。(三)中生界三叠系20.黑石窑组分布黑山石窑后村西,厚161.8米。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黑色灰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与下伏地层石千峰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属于湖泊相沉积。侏罗系21.北票组区内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岩性由粗到细可分为三个旋回,他们是砾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页岩、泥浆夹煤层和少量凝灰岩。22.兰旗组分布在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延展,标准剖面是上庄陀西傍水崖剖面,厚1000
27、米以上。岩性分下、中、上三部分。下部稍偏酸性,为灰绿和浅黄绿色安山质、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和火山熔岩。中部以中性为主,灰绿色普通安山质,火山熔岩和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其下北票组等较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总的说本组是由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组成。23.孙家梁组分布比较局限,在区内的东南部蟠桃峪一带有少量出露。本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本组与兰旗组角度不整合接触。第二节 岩浆岩本区岩浆活动表现为侵入、喷溢作用等,形成的岩浆类型比较多,常见的岩浆种类主要以下几类:(一)超基性岩类1.辉榄岩分布在石门
28、寨、北峪村附近。以岩墙产出。斑状结构,致密块状结构,矿物成分为辉石、橄榄石,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二)基性岩类1.辉绿岩分布在亮甲山、潮水峪、285高地等,以岩墙或岩床形式产出。辉绿结构,细粒结构,块状结构,矿物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寒武纪奥陶纪。2.基性溶岩本区所见的基性溶岩为粗粒玄武岩。分布在上庄坨附近,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一)中性岩类1.闪长玢岩分布在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部等地,呈岩墙、岩株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角闪石、斜长石,时代为侏罗纪。2.辉石角闪安山玢岩分布在上庄坨抽水站附近。呈岩脉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
29、造,矿物成分为角闪石、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3.安山岩分布在柳江向斜核部,大面积出露,具斑状结构,块状、气孔杏仁构造,矿物成分为角闪石、辉石、辉石、时代为侏罗中世。(二)酸性岩类1.绥中花岗岩分布于张崖子、鸡冠山、蟠桃峪、以岩基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同位素年令17.5亿年。2.中细粒花岗岩(响山岩体)分布于花厂峪、温泉堡、柳观峪一带,以基岩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3.花岗斑岩分布在石岭、砂锅店以岩脉、岩墙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钾长石、石英和少量的暗黑矿物,
30、形成时期为寒武纪奥陶纪。(三)脉岩类1.霏细岩分布在吴庄垭口一带,以岩脉产出,具霏细结构,流纹构造,矿物成份为石英、斜长石、正长石等组成,形成于奥陶纪之后。2.煌斑岩分布在亮甲山、傍水崖、285高地一带,以岩墙产分,基质为褐色角闪石、辉石和微晶斜长石。产出时代为奥陶纪以后。分布在北戴河海滨的混合花岗岩,呈脉状产出,具伟晶结构和文象结构,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白云母,形成时代17.5亿年。(四)火山碎屑岩类广泛分布于柳江向斜的核部,从岩浆成分有基性、中性和酸性,从碎屑粒度来看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形成时代为侏罗世。第三节 构造本区处于燕山沉降带的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缘,主要构造线方向为
31、近南北方向。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解除关系和各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本区可划分为如下构造层: 中生代构造层 盖层:青白口群古生代构造层性岩类1.辉绿岩分布在亮甲山、潮水峪、285高地等,以岩墙或岩床形式产出。辉绿结构,细粒结构,块状结构,矿物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寒武纪奥陶纪。2.基性溶岩本区所见的基性溶岩为粗粒玄武岩。分布在上庄坨附近,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一)中性岩类1.闪长玢岩分布在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部等地,呈岩墙、岩株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角闪石、斜长石,时代为侏罗纪。2.辉石角闪安山玢岩分布在上庄坨抽水站
32、附近。呈岩脉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角闪石、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3.安山岩分布在柳江向斜核部,大面积出露,具斑状结构,块状、气孔杏仁构造,矿物成分为角闪石、辉石、辉石、时代为侏罗中世。(二)酸性岩类1.绥中花岗岩分布于张崖子、鸡冠山、蟠桃峪、以岩基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同位素年令17.5亿年。2.中细粒花岗岩(响山岩体)分布于花厂峪、温泉堡、柳观峪一带,以基岩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3.花岗斑岩分布在石岭、砂锅店以岩脉、岩墙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
33、份为钾长石、石英和少量的暗黑矿物,形成时期为寒武纪奥陶纪。(三)脉岩类1.霏细岩分布在吴庄垭口一带,以岩脉产出,具霏细结构,流纹构造,矿物成份为石英、斜长石、正长石等组成,形成于奥陶纪之后。2.煌斑岩分布在亮甲山、傍水崖、285高地一带,以岩墙产分,基质为褐色角闪石、辉石和微晶斜长石。产出时代为奥陶纪以后。分布在北戴河海滨的混合花岗岩,呈脉状产出,具伟晶结构和文象结构,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白云母,形成时代17.5亿年。(四)火山碎屑岩类广泛分布于柳江向斜的核部,从岩浆成分有基性、中性和酸性,从碎屑粒度来看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形成时代为侏罗世。第三节 构造本区处于燕山沉降带的东段,山
34、海关隆起的东南缘,主要构造线方向为近南北方向。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解除关系和各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本区可划分为如下构造层: 中生代构造层 盖层:青白口群古生代构造层 基层:混合花岗岩 基层的绥中花岗岩由于受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作用,构造形迹已无法辨认。对于构造,我们从青白口群古生代构造层和中生代构造层来描述。(一) 褶皱构造1 青白口群古生代构造层该构造层由晚元古代青白口群下马岭组,景儿峪组和古生代地层组成柳江向斜该向斜的核部是被中生代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所覆盖,核部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和上石炭统。西翼由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组成,由于受近南北向逆断层的影响,地层产状发生直立倒
35、转,或有的地层确缺失,地层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向,地层陡峭,倾角3087,个别地段倾角陡立,近90。东翼由元古界青白口群下马岭组、景儿峪组、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石炭统、二叠系地层组成。地层走向近南北,地层平缓1030。该向斜是一个不对称的向斜构造,西翼地层陡立或地层缺失,而东翼地层发育完整,倾角小、分布面积广而开阔。柳观峪秋子峪背斜 该背斜出露本区的西部,柳观峪以东,秋子峪以南,呈北北东向延伸,出露长度为1.8公里,宽为0.3公里。背斜核部在柳观峪以东由府君山组地层组成,核部向北北东方向延伸到汤河北岸,则出露毛庄组和徐庄组和张夏组地层,并逐渐倾没。西翼被一条NE45方向的顺扭断层切割,地层产状改
36、变为33025、33540,而东翼产状为8028、9023,在汤河以北,两翼由徐庄组和张夏组地层组成,西翼地层产状为27841、29026,向北逐渐转为,34215,东翼地层产状8434,由于南北向的挤压断层的切割,地层产状变为7380,14166,该背斜受南北向断层和北东、北西两组断层的切割,北部挤压紧密。西翼产状缓,倾角1526,东翼陡,倾角6686,南端基本对称,倾角均为2528左右,背斜出露较开阔。 张赵庄吴庄背斜 现露在本区的西部,张赵庄以北、吴庄、花场峪一带,呈近南北方向延伸,出露长度达45公里,宽度0.5公里左右。核部在张赵庄南由徐庄组地层组成,向南倾伏,两翼为张夏组鲕状灰岩和凤
37、山组泥质条带灰岩。由于受南北方向挤压断层的切割及岩体的破坏,两翼地层出露不全,缺失崮山组和长山组地层。两翼地层产状25041,东翼产状9053。在吴庄刘家房一带,核部地层是徐庄组,两翼由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地层组成。西翼地层产状27543,26533,28028,29035,东翼地层产状6930,7015,9547,10030。在该背斜的东翼,由于受南北向挤压断层影响,地层产状直立或倒转,背斜核部有花岗斑岩岩盘和岩墙产出,它向北延伸,呗花场峪王庄北向西断层切割,在花场峪北,核部向北倾伏。秋子峪西向斜分布在本区西部秋子峪西山梁上,核部、翼部均由张夏组鲕状灰岩组成,长400米,宽100米
38、,枢纽近乎东西向,北翼地层产状为21433,南翼地层产状为33127。义院口背斜出露在本区内北部义院口公路旁,核部为本溪组,翼部为太原组、山西组,枢纽近东向西,北翼地层产状为34044,南翼地层产状为17325。北刁部落平卧褶皱出露在区内西北部北刁部落村西北0.5公里处,产于冶里组地层中,核部扇形节理发育,翼部岩层近水平枢纽走向近南北向,由于弯滑褶皱作用,引起层向牵引褶皱出现。2.中生代构造层该构造层由黑山窑组和北票组、兰旗组地层组成。大洼山老君顶不对称向斜该向斜出露在柳江向斜核部,从大洼山老君顶全长达11公里,东到瓦家山,西到山羊寨宽约30公里,呈近南北向延伸。核部为兰旗组火山岩系,两翼地层
39、为北票组媒系地层,黑山窑以西发育有上三迭统黑山窑组。两翼地层产状为10872,11082,东翼2752325020,为一不对称向斜。拿子峪向斜 出露于拿子峪至板石峪一带,长约2公里,宽约1公里左右,呈北东向延伸。核部为兰旗组火山岩系,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北票组之上。两翼由北票组砂砾岩组成,北西翼受断裂破坏,岩层陡峭,地层产状为10076,南东翼地层产状为1521,1032,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二) 断裂构造本区断裂构造,西部较强,东部较弱,南北向断裂最明显,其次是北西向、北东向和东西向。1.南北向断裂西部南北向逆断裂层带发育在柳观峪秋子峪和张赵庄吴庄背斜的东翼,断层带附近地层直立或倒转,有的出现
40、牵引褶皱,其中三条逆断层,北从大柳树向南延至山羊寨。断层面向西倾斜,倾角一般大于66,断距较小。这些逆断层带除了切割古生代地层外,在王庄以南、杨山、蒋山一带还切割了北票组地层,致使北票组地层产状紊乱,形成以系列南北向小褶皱。中部东部南北向断层黄土营安子岭正断层:该断层从黄土营向南经下营武山到安子岭,延伸长达97公里。断层面向西倾斜,倾角7080。上盘由府君山组、馒头组、毛庄组地层组成,下盘由下马岭组石英砂石组成,属正断层。在东部落东山垭口处,见府君山组地层,在断层旁侧发育着一系列轴向北西向牵引褶皱,所以该断层又具有顺扭性质。北林子潮水峪逆断层:该断层从潮水峪向南延伸到潜水营北村北林子西侧,长达
41、8公里。在潮水峪,断层面倾向东,倾角近直立。下盘为亮甲山组地层,上盘为凤山组地层。在石门寨东门126高地倾角85,下盘则为张夏组地层,属逆断层。在石门寨以南,上盘为亮甲山组地层,表现为正断层。2北西向断裂西部地区北西向断层该组断层一般为反扭性质,北东盘向北西方向错动。花场峪王庄断层,它切割了张赵庄吴庄背斜,致使背斜北端向北西方向错动。此外还有柳观峪山羊寨断层,被第四系覆盖,性质不明。中东部区北西向断层在中东部北西向断层比较发育,且规模较大,延伸较远,主要有大刘庄娃娃峪西沟正断层,罗山陈家沟正断层、白云山温庄北正断层、查庄王家峪正断层、半壁店北潮水峪正断层、黄土营张崖子正断层和夏家峪断层等。北西
42、向断层主要特征:断层走向一般310320,倾向2559区间,倾角较陡,一般为4880。断层切割了柳江向斜最新时代地层北票组地层和最老时代地层青白口群下马岭组石英砂岩。断层均为正断层。断层内无岩脉与岩墙,且切割区内各种类型的岩体。3.北东向断层主要分布在柳江向斜两翼,在西部较中东部发育。该断层一般为扭顺断层,北西盘向北东错移。柳观峪东层走向北东向、北西向倾斜,倾角较大,它切割了柳观峪秋子峪背斜,断层上盘为徐庄组和张夏组地层,下盘为馒头组、毛庄组地层,断层旁有一系列牵引褶皱。吴庄车厂断层该断层从车厂向北东方向延伸到吴庄和牌坊砬子北端与南北向逆断层相交,延伸长达2公里,断层产状33545,断层上盘为
43、徐庄组地层,推覆在亮甲山和凤山组地层之上。下盘地层直立倒转,有牵引褶皱出现,依牵引褶皱断定该断层属逆断层,且具有顺扭性质。在中东部北东向很不发育,仅在安子岭垭口处发现,该断层属逆断层,断层面近直立,断层旁侧馒头组地层强烈变动,形成一系列挤压褶皱。4.东西向断层南刁部落南林子上平山逆断层该断层出露在南刁部落,向西延伸到南林子、石龙山和上平山,长达10公里余。断层产状在南刁部落为16060,南林子17078。上盘为绥中花岗岩,向北逆冲在下马岭组石英砂岩上,在南刁部落是下马岭组逆冲在馒头组之上,下盘地层直立或倒转。断层带具片理化现象。石嘴子沙河寨大峪口断裂该断裂带从石嘴子向西延伸到沙河寨和大峪口,东
44、西长4公里。在石嘴子,断层面向北倾,倾向为60左右。上盘为府君山组地层,下盘为下马岭组石英砂岩,为正断层。在沙河寨北,断层面向南倾,倾角75,上盘为府君山组,下盘为绥中花岗岩,为正断层。但在大峪口,该断层上盘为馒头组与毛庄组,下盘为张夏组地层,为逆断层。综合石门寨地区的褶皱和断裂的分布方向,构造活动方式和组合特征,构造线总的方向是南北向,也就是说由于受东西向挤压而形成南北断层背斜、向斜以及相伴生的北东向顺扭,北西向反扭断层。第四节 矿产(一)煤矿石门寨地区主要含煤地层是上石炭统的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侏罗统的北票组煤系地层,本区的煤质灰分高,硬度大,成致密块状,一般为无烟煤,局部为贫煤,属
45、于低硫型煤质。(二)耐火粘土本区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向斜东翼的石炭一二叠地层中,中石炭统本溪组底部有一层,G层和F层,上石炭统太原组上部的D层,下二叠统山西组顶部的B层,本区主要可采区有半壁店和欢喜岭。(三)重晶石、铅锌矿 分布本区西南部柳观峪秋子峪背斜核部,为低温矿床。重晶石、铅锌矿脉沿背斜轴向分布,矿体为脉状,矿石为角砾状、晶洞、晶簇构造等。(四)铜铁矿分布本区西部,出露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与柳江向斜西翼的下古生界碳酸盐接触带上,形成的为矽卡岩矿床,主要有花场峪铜矿化点和杜庄、上平山等地。矿床一般呈透镜状、脉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有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赤铁矿、褐铁矿
46、、孔雀石、方解石、石英、阳起石、透闪石、透辉石和石榴石等。(五)石英砂岩 分布区内南缘鸡冠山等地。地层层位属于元古界青白口群下马岭组地层下部的碎屑岩,厚层状,质地较纯,产状平缓。主要用于玻璃制造业。(六)石灰岩 本区分布较广,层位多,区内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中寒武统张夏组、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均供开采。主用于烧制白灰、水泥和建筑石料,也可作化纤原料。 第五节 地质发展简史本区在元古代时属活动的地槽区,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在早元古代末期发生的吕梁运动使本区逐渐变成褶皱带,进而转化为较稳定的地台区,本区当时上升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呈准平原状态,。晚元古代下马岭期,本区地壳缓慢下降遭受海侵,海水渐
47、深,为滨海至浅海环境,形成厚度较大的滨浅海碎屑物质的沉积。景儿峪末期地壳上升,形成海退,变成陆地,遭受风化剥蚀。到古生代早寒武世府君山期,仍属海洋环境。馒头期形成红层沉积和食盐假晶。毛庄期沉积物一碎屑物质为主。中寒武世海侵范围加大,形成广阔浅海环境,地壳时有升降,海水比较动荡。晚寒武世早期地壳仍震荡不定,形成砾屑(竹叶状)灰岩沉积。早奥陶世冶里期,海水范围扩大,属于较深的浅海环境。亮甲山期为本区最大的海侵时期,形成厚度较大的碳酸盐沉积,早马家沟时期环境有所变化,镁质增多,后期海水变浅,生物大量繁殖,头足类较多,在马家沟期末地壳上升,海水退出本区,本区形成低山丘陵地带遭受风化剥蚀,并形成准平原。
48、由于当时气候温暖,降水量大,以致碳酸盐被地下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以后长时期地壳隆起,形成沉积间断,缺失中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在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下降,有时为陆地环境,有时为海洋环境,形成煤的沉积。晚石炭世地壳渐趋稳定,二迭纪本区以河流、湖泊沼泽环境为主。二迭纪末,形成柳江向斜盆地的雏形,三迭纪末又发生一次褶皱断裂和强烈的岩浆活动。早侏罗世时,本区煤形成;早侏罗世末期,本区发生强烈地壳运动,以前形成的岩层再次遭到变形,形成许多小的断裂及褶皱。中侏罗世蓝旗期,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末期再次发生构造运动,至晚侏罗世期间,大量的岩浆侵入和喷发破坏了柳江向斜的整体形
49、态,使之变成与现今相近的地理环境,中生代末期本区多以形成高山峻岭,处于风化剥蚀状态。新生代由于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本区地壳处于上升状态。在本区河谷坡地、溶洞中形成了基本未胶结的松散堆积物。新生代早期气候较为寒冷,形成一些冰川沉积。总的说本区经漫长的地质时期,塑成今天的自然宝贵财富,以待我们去研究开发,去探索。第三章 地貌此地区的地貌类型有:坡地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第一节 坡地地貌1.风化壳广泛发育在本区的中部地形平缓的分水岭和南部地区,在秋子峪至山羊寨和浅水营至沙问寨一带可见到典型的剖面。多为碎屑型风化壳。从表层向下依次为土壤层,全风化带(风化土层,多为棕黄色粘土、
50、亚粘土),强风化带(风化碎石带,碎石无分选,无磨圆),强风化带(风化块石带),微风化带(风化裂隙带),末风化带。风化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有些地方古风化壳被堆积物覆盖,发育古土壤。2.崩塌地貌多分布于单面山和猪背脊的陡崖一坡、问流的凹岸、海岸的岬角。如张崖子、鸡冠山的单面山陡坡,大石问傍水崖附近和蟠桃峪以下河段的凹岸都发育崩塌岸和倒石堆,由于石灰岩洞引起的陷落,煤矿采空区的塌陷本区也非常多见。3.滑坡蟠桃峪村东南,大石问凹岸的145高地,两边为双沟同源,其后为陡峻的高山。4.坡面侵蚀与坡积物 本区中部和南部地区,地形坡度多在30o40o左右,由于采石、采矿等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因此坡面侵蚀强烈,
51、坡麓地带发育坡积裙,多数与谷底或阶地后缘相连,组成物质多为黄土、粘土和沙砾石,坡向坡麓越细,颜色多黄棕色。5.夷平面本区自西向东可划分为三级夷平面第一级夷平面分布于老君顶至大洼山高450米左右第二级夷平面分布在傍水崖、南峪、夏家峪以西,高300米左右第三极夷平面广泛发育本区东部和南部 高180米左右第二节 构造地貌1.褶曲构造地貌本区为一个大的向斜构造,称柳江向斜。在向斜的两翼还有次一级褶皱形成的背斜山。柳江向斜两翼为一系列的单斜地貌,为该区主要地貌类型。东部多单面山,西部多猪背脊。2.断层构造地貌本区断裂活动十分发育,北、东、西、南各几道大断裂形成柳江断陷盆地。大石河傍水崖附近肘状弯曲,说明
52、是交叉的地形控制的水系。大石河支流柳江南刁部落至蟠桃峪村西,是典型的断层谷,南坡陡、北坡缓,河段顺直。南坡的断层崖被斜交的沟谷冲蚀成断层三角面。3.火山和熔岩地貌本区中西部为中侏罗世裂隙喷发的火山堆积物形成的南北向山岭。柳江盆地的四周都是侵入基岩、岩株剥蚀出露的山地。区内多为小的侵入岩体(岩脉、岩墙、岩床)剥蚀出露的正地形,如沙锅店村东的岩脉丘陵。第三节 流水地貌1.沟谷流水地貌本区属中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区,地势高差较大,侵蚀沟发育。一、二级夷平面地区切割强烈发育切沟和较大的冲沟,三级夷平面和河流阶地上多发育坳沟。媒系地层或泥页岩区域因岩性软弱发育较大的冲沟。 大石河和汤河上游或支流河谷两侧广泛
53、发育不同规模的洪积扇。黄土营至东部落沙河河谷西坡分布许多洪积扇,有的洪积扇前缘被河流切割形成陡岸,有的发育串珠状的洪积扇。汤河河谷的洪积扇较大。扇顶在柳观峪,扇缘达上平山一带,坡降近百米。平面形态呈向西偏转的不对称。组成物质从扇顶向扇缘逐渐变细。东侧被汤河切割,使其抬升为一级阶地。 2.河流地貌 河谷地貌 大石河和汤河是石门寨地区的两条主要河流。汤河仅流经本区西南角,流域面积小,河谷地貌比较交单。具有许多支流的大石河是本区最大河流,流径面积较大,塑造了较复杂的河谷地貌。两河以韩家岭、大岭、大洼山,450高地、秋子峪一线为分水岭。 汤河自柳观峪流入本区,经山羊寨、上平山、鸡冠山向南奔流,区内流程
54、约10公里。柳观峪以西河段顺直,河谷纵剖面坡降较大,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谷坡陡峭。河床水量较小,谷底堆有两岸谷坡崩塌的巨大石块。柳观峪至下平山河段,谷底开阔,坡降变缓。河床宽浅,河漫滩主要由砂砾石组成,一级阶地是河流切割洪积扇形成的洪积阶地,分布面积广。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和侵蚀阶地,阶地面较窄且多被冲沟破坏,阶地面保存不完整。下平山以下河段,汤河沿鸡冠山地埑流动。河谷顺直,谷底狭窄,谷坡较陡,有多级阶梯状陡坎是构造阶地和断裂活动形成的。鸡冠山以南河段,河谷开阔,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构成河谷平原。 大石河是本区最大的一条河流。上庄陀以上河段河道蜿蜒曲折,坡降大、流速急。河谷呈“V”
55、字形,谷窄坡陡。相对切割深度200-300米,形成典型的深切曲流。说明本区新构造运动属强烈上升区。由于上升运动的间歇性,在曲流凸岸坡形成多级阶地。傍水崖附近受构造控制河流呈“之”字形拐折。同时河流在下切过程中,还进行侧蚀,曲流截弯取直,发育内生曲流。原来经过小傍水崖村的河曲被废弃,现在小傍水崖村的沙砾石层是故河道的证据,相当于一级阶地的高度,被废弃的曲流所环绕的孤立小丘,称离堆山,在大傍水崖和小傍水崖之间,高度121米,相当于二级阶地高度。据废弃河曲分布高度,截弯取直发生在一级阶地形成之时。 上庄陀至蟠桃峪河段,河谷开阔。谷底平坦,河床宽浅、滨河床浅滩、心滩、牛轭湖都较发育。河漫滩高出河床1-2米,发育典型二元结构。谷坡发育三、四级阶地,一级阶地为堆积阶地,高出河漫滩2-3米,阶地面平坦且连续分布;二级阶地为基座阶地,陡坎高度5-10米,阶地前缘的堆积物已经剥蚀殆尽,基岩裸露,后缘堆积物保留一定的厚度;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节能模拟优化-洞察及研究
- 社交媒体时代的文创文化治理与传播-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公需科目考试题及答案
- 注会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级出纳师题库及答案
- 上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衢州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 东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 -处方管理办法-答疑
- 专用物资专项管理办法
- 小学一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课件
- 小班-数学-爱跳的棉花糖(上下、前后、里外方位)-课件(互动版)
- 葡萄糖生产工艺原理、过程控制点及流程图
- CPK数据图表生成器
- 高速公路工程电子招标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22年试行版)
- 云南省临沧县富康河铜矿勘探项目环评报告
- 老年人误吸的预防
- 公司档案分类方案
- 《艺术概论》章节测试及答案
- 艺术导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宋小宝小品《碰瓷》完整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