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护理常规_第1页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_第2页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_第3页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_第4页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定义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外科方法,适用 于抢救、手术、预防情况下进行,是通过外科 的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 是甲状软骨下第二和第三,或第三和第四环状 软骨之间作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 气道、大多数气管切开都是在重症监护室床旁 进行的,位置在第二和第三环状软骨之间。常 用于急性或慢性上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衰竭, 需要减少解剖死腔及人工机械通气,去除或防 止气管,支气管残留分泌物等病人,以便于吸 痰,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定义一、定义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切开气管颈段前壁(甲状 软骨上),插入特制的套管,从而解除 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急救手术。多

2、 用于喉梗阻、昏迷、脑水肿等各种原因 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或经气管内插管无效 的病人。 气管切开的目的气管切开的目的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 适应证适应证 1.深昏迷、颅内及周围神经疾病所致的咳嗽、 排痰功能减退,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潴留,使下 呼吸道阻塞、肺不张等,造成肺泡通气不足。 2.由于肺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功能减退或衰竭, 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3.各种急、慢性咽喉阻塞,严重颌面,颈部外 伤,以及上呼吸道外伤、异物、肿瘤、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呼吸道阻塞。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 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 气管

3、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 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 内空气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 内分泌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 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3.内管取出刷洗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 30min,否则外观分泌物干结,内管部分 不宜再放入。外管在手术后一周,如无特 殊需要,不宜更换。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4.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松紧度以带子 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太松时套管 可于咳嗽时脱出切口,太紧患者不舒适。 术后皮下出现气肿的患者,于气肿消退

4、后 要及时加紧系带,防止病人托管。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5.及时吸痰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 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 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 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 观察。 吸痰前吸痰前:湿化、雾化吸入;鼓励有 效咳痰,昏迷病人翻身拍背;高 流量给氧。 吸痰时吸痰时:15s,边旋转边吸引。 吸痰后吸痰后:给氧,观察患者反应。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6. 气道湿化:气道湿化: 湿化原因:湿化原因: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 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湿化液选择:湿化液选择:生理盐水、0.45低渗盐水、2高渗盐水、 灭菌注射用水、碳酸氢钠、

5、庆大霉素、沐舒坦等。 持续湿化速度:持续湿化速度:510mlh,每日200250ml。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7. 长期带管者,拔管前应做气管镜检查,定期留痰长期带管者,拔管前应做气管镜检查,定期留痰 及创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感染情况及创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感染情况 及时治疗。及时治疗。 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1. 脱管: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 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 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 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2. 出血:出血: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 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 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

6、。患者感胸骨柄 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 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3. 皮下气肿: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 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 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 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 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4. 感染:感染: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与室 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 均有关系 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5.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 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 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

7、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6. 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 术的晚期并发症 吸痰时的注意事项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1、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 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 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 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 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 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如患者感胸 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 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 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 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 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 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

8、气管内分泌 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吸痰时的注意事项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3、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使用呼吸机者, 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 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 间不超过15秒,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 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 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 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 吸痰时的注意事项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吸痰时的注意事项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4、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 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 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 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

9、 痰 吸痰时的注意事吸痰时的注意事 项项 5、吸引负压以6.7kpa(50mmHg)为宜 6、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 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拔管的护理拔管的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 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 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 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 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 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 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出院指导出院指导 对于非喉部病变而致的气管切开者,如气管套管已

10、拨除且伤愈 合良好,在详细的体格检查后,应告诉病人原发病的状况和目前治 疗情况,督促病人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配带气管套管出院者, 应告诫患者及家属以下问题:切不可取出外套管,注意袋子是否固 定牢固,以防套管滑出发生意外,沐浴时防止水渗入气管套管内, 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清洁消毒内套管的方法,告诉病人气管切开术迟 发性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 1、气管切开病人术后该如何护理?、气管切开病人术后该如何护理? 2、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3、给患者吸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给患者吸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拔管的护理拔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目的气管切开的目的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

11、效通气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5.及时吸痰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 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 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 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 观察。 吸痰前吸痰前:湿化、雾化吸入;鼓励有 效咳痰,昏迷病人翻身拍背;高 流量给氧。 吸痰时吸痰时:15s,边旋转边吸引。 吸痰后吸痰后:给氧,观察患者反应。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7. 长期带管者,拔管前应做气管镜检查,定期留痰长期带管者,拔管前应做气管镜检查,定期留痰 及创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感染情况及创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感染情况 及时治疗。及时治疗。 吸痰时的注意事项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4、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 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 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 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 痰 拔管的护理拔管的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 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 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 堵塞,如堵24-48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