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_第1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_第2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_第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_第4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 技术分析24 施工准备45操作工艺和施工要求56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87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108质量及安全措施169成品保护1710、施工注意事项181编制依据1.1 施工合同文件;1.2 建筑和结构施工图纸;1.3 图纸会审记录有关设计变更洽商记录;1.4 建筑施工手册;1.5 施工组织总设计;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规程JGJ20101.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1.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2、20021.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11 本公司相关文件2工程概况2.1建设单位:蚌埠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2项目总承包单位名称: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2.3项目施工管理单位名称: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2.4设计单位名称: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5监理单位名称: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2.6勘察单位名称:蚌埠市勘测设计研究院2.7本工程位于蚌埠市禹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拟建建筑为框剪结构,一层地下室,筏板厚度400mm,局部1800mm。高层建筑物拟采用桩承台+防水底板。地下室及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做法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抗渗等级为P6)+防水涂料

3、或卷材防水,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65m。地下室外墙、钢筋砼条形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5。3 技术分析3.1大体积砼施工特点 3.1.1本工程二期期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特点是深基坑作业,结构尺寸体积较大,属大体积混凝土,配筋较密,质量要求高。科技孵化器A/科技孵化器B子项基础有2处31.3*22.9*1.8m大体积砼,中试线A办公楼子项有30.425*22.4*1.8m大体积混凝土。 3.1.2大体积砼多用于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结构,常处于潮湿或与水接触的环境条件下。因此,除了需要满足强度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渗性,有的还要求具有抗冲击或抗震动及耐侵蚀性等性能。本工程基础采用C35混凝土。

4、3.1.3大体积砼强度等级比较高,单位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和收缩容易造成结构的开裂;需通过优化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开裂的预控。 3.1.4大体积砼由于其水泥水化热不容易很快散失,蓄热于内部,使温度升高较大,容易产生由温度引起的裂缝。因此对温度进行控制,是大体积砼施工最突出的问题。必须处理或解决由于水泥产生的水化热所引起的砼体积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砼裂缝。针对以上大体积砼的特点,本工程砼采用商品混凝土,因质量及防水要求高,砼需要经过严格的配合比申请及外加剂、掺和料的检验。砼强度为C35,砼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所配制

5、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 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水胶比不宜大于0.55。砂率宜为3842%。 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3.2工艺原理大体积砼施工是通过对砼温度和应力的计算(主要包括拌合温度、出罐温度、浇筑温度、绝热温度、内部实际最高温度、表面温度及温度应力计算),确定控制温度的措施,并对砼搅拌、运输、入模、浇筑等全过程及配合比、外加剂的优选,在确保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采用科学管

6、理方法,严密组织施工,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好裂缝的开展。以满足结构物浇筑的需要。3.3工艺流程优化砼配合比施工准备清理筏板钢筋网内垃圾(钢筋加工安装完毕)商品砼运输砼分层浇筑砼振捣砼养护、测温根据测温结果调整蓄水深度。4 施工准备4.1机具准备 4.1.1汽车砼泵2台,臂长50m; 4.1.250振动棒10根(其中2根备用); 4.1.3电动磨光机二台; 4.1.4防雨彩条布2600; 4.1.5塑料薄膜2600 4.1.6温度计若干支。 4.1.7污水泵6台4.2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选择通过综合考虑我们选择生产运输能力、社会信誉和技术实力等各方面良好的混凝土厂

7、家商砼,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4.3劳动力组织根据本工程大体积砼数量和设计的要求,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劳动力。劳动力组织见下表:序号工作名称人数序号工作名称人数1现场总指挥16钢筋监护42指挥员47模板监护23砼浇筑工158电工值班24砼振捣工89机械修理25砼面括平抹压510基坑排水24.4材料准备 本工程筏板基础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砼。4.5作业条件 4.5.1底板钢筋施工完毕,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施工前,清理基层上的泥土、垃圾、木屑、积水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修补嵌填模板缝隙,加固好模板支撑,以防漏浆。 4.5.2对钢筋模板进行验收,办理隐检、预检手续;并在钢筋上和模板上抄测好混凝

8、土浇筑标高控制线。检查保护层厚度,核实预埋件数量及固定情况,以及墙柱插筋情况。 4.5.3安排组织好劳动力,水电到位备齐振捣设备,并做好其它准备工作,使施工处于有序状态。 4.5.4本场区地下水位较高,下雨时采取两台水泵及时将基坑的地表水排除,以保证正常施工。 4.5.5搭设必要的进人基坑的脚手人行坡道和浇筑脚手平台,以及铺设底板上操作用马凳、跳板等,并经检查合格。 4.5.6 砼配合比通知单由商品砼公司提前提交我项目部并经监理公司审核,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掌握坍落度数据,坍落度筒及试模应准备就绪,并要求商品混凝土站备足运输车辆和混凝土数量,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需要。要求对每车混凝土进行预控

9、工作和做好其它进场检查,并测量卸料时的坍落度,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 4.5.7砼泵站应备有足够功率和稳定电压的电源,有可能停电时,还应配备发电设备。泵车已试运转正常,振捣器已准备就绪,塔吊运转正常。 4.5.8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4.5.9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应正常,蓄水设备齐备,并应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5操作工艺和施工要求5.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对砼垫层应浇水润湿,但基层表面不应留有积水。5.2砼配合比和坍落度值由商品砼公司提供,坍落度在现场测试,及时反馈。严禁在现

10、场随意加水以增大坍落度。5.3 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300500mm。5.4 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5.5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5.6 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5.7施工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5.7.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

11、骨料; 5.7.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5.7.3 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5.7.4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并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5.7.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5.8砼施工5.8.1在浇筑时,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度。同时振捣器应插人下层混凝土5cm,注意整个振捣作业中,不要振模振筋,不得碰撞各种埋件、铁件、止水带等。并且在2030min左右进行复振,增加砼的密实

12、度和均匀性。为确保砼的密实性,振动棒的操作应做到“快插慢拔”,不漏振,不过振。当砼浇筑到最后离边模板5m左右时,应将布料管转移到边模板处,使砼从边缘向中间浇筑,不使浮浆、砂浆集聚在边模板处。 5.8.3浇筑时少量来不及排出的泌水随着浇筑的向前推进,赶至侧模边上,用扫帚清扫出去。 5.8.4砼浇筑后,初凝前应按标高用长刮杆刮平,砼终凝前应用人工多次抹压,以便减少砼表面收缩龟裂。 5.8.5浇筑前,按简易测温法,布设预埋钢管测温点,对温度变化进行监控,发现温度变化超标,及时调整蓄水深度。 5.8.6基础筏板底板浇筑完后,采用蓄水法养护。砼振捣完毕并刮平后应在终凝前收平拉毛后二小时左右采用塑料膜密封

13、覆盖,防止砼脱水龟裂,然后蓄水从而有效地控制砼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以及砼表面和大气的温差,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防止砼因温差应力而产生的裂缝。蓄水养护时间应以砼内部和表面温差以及表面和大气的温差远小于25为准。一般砼浇筑完毕,第三、四天为升温的高峰,其后逐渐降温,蓄水养护一般为14d以后,但仍应以测温结果和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结果为准。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防降温差应力产生裂缝。 5.8.7常温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后,并经工程技术部下达拆模通知后方可拆除模板,并及时组织工人修整砼表面边角,剔凿浮浆、浮渣,剔凿施工缝浮浆浮渣,并用水冲洗干净。 5.8.8混凝土浇筑时,应及时填写施工记录,

14、做好试验试块。 5.8.9在施工中,施工现场指挥员亲守现场木工、钢筋工跟班及时配合混凝土的浇筑,以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混凝土浇筑时,如发现钢筋偏位、模板移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浇筑,及时报告,待处理后再进行浇筑,禁止隐瞒施工。 5.8.10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蓄水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5.9地下室的后浇带混凝土掺加10% SJ-W,建筑物楼(屋)面的后浇带混凝土掺加10%SJ-w,后浇带做法如下图 5.10 混凝土养护5.10.1 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蓄水

15、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蓄水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专人负责蓄水养护工作,并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2 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3 蓄水深度应及时调整,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停止。4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养护工作。6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6.1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不宜大于25;

16、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砼浇筑后,采用蓄水养护,在终凝前收平拉毛后2小时左右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薄膜搭接15cm,上蓄水。在养护时,观察薄膜表面水珠,若水珠过少,或砼表面出现白板时,应浇热水进行补水养护,水温为60左右为宜。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体内外温差产生的拉压应力、温度应力会造成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形成隐患,所以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和浇筑完2周内必须对其进行养护和内外温差的监测;本基础工程将在浇筑完成后一段时间内连续跟踪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及大气温度,全程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控制

17、裂缝的产生,确保筏板基础砼的质量。6.1监测点位的布置测温方案根据温度场的变化原理、建筑特点和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等因素制定。拟每100m、间距5000mm设置一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位置埋设的48薄皮钢管,牢固固定在钢筋上,每个测温点三个测温值(表面、中部、底部)梅花型布设,具体长度如下图,一端用铁皮封底,以防混凝土进入。6.2测温设备监测设备采用工业用温度计,温度计经厂家严格标定,量程为0100;6.3温度监测频率和报表为了全面反应砼在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埋设薄皮钢管。测温度的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按浇筑高度断面,应包括底面、中心和表面三种情况,本工程在底板厚度为1.5m的底板中

18、薄皮钢管的上面200mm处设一测点,在离上表面750mm处(中心)设一测点,在离顶表面200处(底部)设一测点。测温记录要求:设置专用测温记录本,由项目部质检员专门负责测温工作的记录及归档。采用水银温度计进行测量。第1 天第2 天 每2h 测温一次;第3 天第6天 每4h 测温一次;记录砼温度的同时记录好内外温度。砼表面与内部温度差不能超过25。及时将测温结果反馈到工程技术部,以便调整砼养护时间及次数。监测报表每周交建设方、监理一份;如温度差超标,则及时将测温结果和应对预案补送一份给建设方和监理。7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7.1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的理论计算根据精确度要求,在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值

19、计算中只考虑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和混凝土入模温度两个主要因素,而忽略其他次要因素。根据所掌握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所产生内部内最高温升值、各龄期的温升、非标准状态下混凝土任意龄期(d)的收缩变形值、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各龄期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继而算出各龄期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值,将其与相同龄期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比,如果ft/t1.15,则混凝土不会出现裂缝,如不符合,则应采取相应的蓄水措施,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安全。 混凝土浇筑后,根据实测温度值和绘制的温度升降曲线,分别计算各降温阶段产生的混凝土温度收缩拉应力,其累计总拉应力值应不超过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表示所

20、采取的各技术措施能有效地控制预防裂缝的出现,不致于引起基础出现贯穿裂缝,如超过该阶段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则应采取加大蓄水深度,使混凝土缓慢降温和收缩,提高该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发挥徐变特性等,以控制裂缝的出现。7.2温度控制计算7.2.1、混凝土拌合温度:Tc=CiTiWi/CiWi Ci - 混凝土组成材料比热(kJ/kg.K),C水=4.2,C水泥=C砂=C石=0.84; Ti - 混凝土组成材料温度,T水=15,T水泥=18,T砂=15,T石=15; Wi - 混凝土组成材料重量(kg),W水=310,W水泥=185,W砂=755,W石=1085;Tc=CiTiWi/CiWi=

21、(4.2*15*310+0.84*18*185+0.84*15*755+0.84*15*1085)/(4.2*310+0.84*185+0.84*755+0.84*1085)=15.16;7.2.2、混凝土入模温度:Ti=Tc+(Tq-Tc)(A1+A2+A3) Tc - 混凝土拌合温度,Tc=15.16; Tq - 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时的室外平均温度,Tq=15; A1 - 混凝土装、卸、运转温度损失系数,A1=0.5; A2 - 混凝土运输时温度损失系数A2=t,t为运输时间(min),查表,=0.0042,t1= 30; A3 - 浇筑过程中温度损失系数A3=0.002t,t为浇筑时间(m

22、in),t2=20;Ti=Tc+(Tq-Tc)(A1+A2+A3)=Tc+(Tq-Tc)(A1+t1+0.002t2)= 15.16+(15-15.16)*(0.5+0.0042*30+0.002*20)=15.053;7.2.3、混凝土绝热升温:T(t)=mcQ(1-e-mt)/C mc - 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c=310; Q - 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J/kg),Q=377; C - 混凝土的比热(kJ/(kg稫)),C=0.96; - 混凝土质量密度(kg/m3),=2400; m - 与水泥品种、浇筑时与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m=0.34; t - 混凝土浇筑后计算时的天数

23、(天),t=1;T(t)=mcQ(1-e-mt)/C=310*377*(1-e-0.34*1)/(0.96*2400)=14.62;7.2.4、混凝土中心温度:Tmax=Ti+T(t) Ti - 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Ti=15.05; T(t) - 在t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T(t)=14.62; - 不同的浇筑块厚度、不同龄期时的降温系数,=0.62;Tmax=Ti+T(t)=15.05+16.926*1=24.115;7.2.5、混凝土表面温度:Tb(t)=Tq+4h(H-h)T(t)/H2 Tq - 龄期t时,大气平均温度(),按浇筑后3天计算,Tq=15; H - 混凝土

24、计算厚度(m),H=h+h=1.8+51.793=53.593; h - 混凝土实际厚度(m),h=1.8; h - 混凝土虚厚度(m),h=2.33*0.666/=2.33*0.666/0.03=51.793; - 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W/(m2稫)),=1/(i/i+1/23)=1/(1/0.03) + 1/23)=0.03; i - 各种保温层材料厚度(m); i - 各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 T(t) -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T(t)=Tmax-Tq=24.115-15=9.115;Tb(t)=Tq+4h(H-h)T(t)/H2=15+4*51.79

25、3*(53.593-51.793)*9.115/53.5932=16.187.2.6、混凝土表面所需的热阻系数:R=XM(Tmax-Tb)K/(700T0+0.28mcQ(t) X - 混凝土维持到预定温度的延续时间(h),X=240; M - 混凝土结构物的表面系数(l/m),M=(2ac+2bc+ab)/abc=(2*31.3*1.8+2*22.9*1.8+31.3*22.9)/(31.3*22.9*1.8)=0.707; Tmax - 混凝土中心温度(),按浇筑3d后计算,Tmax=24.115; Tb - 混凝土表面温度(),按浇筑3d后计算,Tb=16.18; Kb - 传热系数修正

26、值,取1.32.0,Kb=2; T0 -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开始养护时的温度(),T0=29.42; mc -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mc=310; Q(t) - 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水泥的水化热(kJ/kg),Q(t)=377;R=XM(Tmax-Tb)K/(700T0+0.28mcQ(t)=240*0.707*(24.115-16.18)*2/(700*29.42+0.28*310*377)=0.05k/W;7.2.7、混凝土的表面蓄水深度:hw=Rw R - 混凝土表面的热阻系数(k/W),R=0.05; w - 水的导入系数(W/mK),w=0.58;hw=Rw=0.

27、05*0.58=0.029m混凝土表面蓄水深度为0.029m。但在施工时实际温度与理论计算时是不一致的,可重新计算予以调整,以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7.3浇筑后裂缝控制计算7.3.1、计算原理 : 弹性地基基础上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或结构各降温阶段综合最大温度收缩拉应力 ,按下式计算: 降温时,混凝土的抗裂安全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 (t) 各龄期混凝土基础所承受的温度应力(N/mm2);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 10-5; 混凝土的泊松比, 当为双向受力时,取0.15; Ei(t) 各龄期综合温差的弹性模量(N/mm2); Ti(t) 各龄期综合温差,();均以负值代入; Si(t) 各龄期混

28、凝土松弛系数; cosh 双曲余弦函数; 约束状态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 H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式结构的厚度(mm); Cx 地基水平阻力系数(地基水平剪切刚度)(N/mm2); L 基础或结构底板长度(mm); K 抗裂安全度,取1.15; ft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7.3.2、计算 : (1)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值及收缩当量温差: 取y0 = 3.24 10-4; M1=1.00;M2=0.93;M3=1.00;M4=1.21;M5=1.00; 则3d收缩值为: y(3) = y0 M1 M2 . M10(1 - e-0.01 3) = 0.108 10 -4 3d收缩当量

29、温差为: Ty(3) = y(3) / = 1.078() 同样由计算得: y(6) = 0.212 10-4 Ty(6) = 2.123() y(9) = 0.314 10-4 Ty(9) = 3.138() y(12) = 0.412 10-4 Ty(12) = 4.123() y(15) = 0.508 10-4 Ty(15) = 5.079() y(18) = 0.601 10-4 Ty(18) = 6.006() y(21) = 0.691 10-4 Ty(21) = 6.906() (2)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综合温差 6d综合温差为: T(6) = T(3) - T(6) + Ty(

30、6) - Ty(3) = 3.05() 同样由计算得: T(9) = 3.01() T(12) = 2.98() T(15) = 1.96() T(18) = 0.93() T(21) = 0.90() (3) 计算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 3d弹性模量: E(3) = Ec ( 1 - e -0.09 3) = 0.71 104 (N/mm2) 同样由计算得: E(6) = 1.25 104 (N/mm2) E(9) = 1.67 104 (N/mm2) E(12) = 1.98 104 (N/mm2) E(15) = 2.22 104 (N/mm2) E(18) = 2.41 104 (N/m

31、m2) E(21) = 2.55 104 (N/mm2) (4) 各龄期混凝土松弛系数 根据实际经验数据荷载持续时间t,按下列数值取用: S(3) = 0.186 S(6) = 0.208 S(9) = 0.214 S(12) = 0.215 S(15) = 0.233 S(18) = 0.252 S(21) = 0.301 (5) 最大拉应力计算 取 = 1.0 10-5 = 0.15 Cx=1.30N/mm2 H=18000mm L=31300mm 根据公式计算各阶段的温差引起的应力 1) 6d (第一阶段): 即第3d 到第6d温差引起的的应力: 由公式: 得: = 0.7596 10-

32、4 再由公式: 得:(6) = 0.041(N/mm2) 同样由计算得: 2) 9d:即第6d到第9d温差引起的应力: (9) = 0.046(N/mm2) 3) 12d:即第9d到第12d温差引起的应力: (12) = 0.049(N/mm2) 4) 15d:即第12d到第15d温差引起的应力: (15) = 0.036(N/mm2) 5) 18d:即第15d到第18d温差引起的应力: (18) = 0.019(N/mm2) 6) 21d:即第18d到第21d温差引起的应力: (21) = 0.022(N/mm2) 7) 总降温产生的最大温度拉应力: max = (6) + (9) + (1

33、2) + (15) + (18) + (21) = 0.212(N/mm2)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43(N/mm2)则抗裂缝安全度: K = 1.430/0.212 = 6.7391.15, 满足抗裂条件8质量及安全措施8.1主控项目 8.1.1配合比及其它原材料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砼养护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规定;随机对混凝土均进行现场坍落度试验,达不到要求的按退场处理。 8.1.2砼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应符合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的规定。 8.1.2结构裂缝允许宽度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规定。8.2一般项目混凝土振捣均匀密实,不得出现孔洞、露筋、

34、缝隙夹渣等质量缺陷。其他部分的实测误差要小于规范要求。允许偏差项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独立基础10尺量检查其他基础152标 高层 高10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全 高303基 础+15尺量检查截面尺寸-104表面平整度8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15尺查检查8.3施工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8.3.1施工注意事项 8.3.1.1砼搅拌车卸料前应检查拌筒内拌合物是否搅拌均匀。砼搅拌车在现场交货地点抽检的坍落度超过允许偏差值20mm时应及时处理。砼搅拌车卸车前已超过配合比中规定的缓凝时间应及时处理。 8.3.1.2砼输送管经过的位置要平整,管道应用支架或木垫枋等垫固,不得直接与模板、钢筋接触。 8.3.1.3如发现商品砼坍落度损失过大(超过2cm),经试验员同意,可以向搅拌车内加入与砼水灰比相同的水泥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