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秦小花[行业材料]_第1页
冬病夏治三伏贴秦小花[行业材料]_第2页
冬病夏治三伏贴秦小花[行业材料]_第3页
冬病夏治三伏贴秦小花[行业材料]_第4页
冬病夏治三伏贴秦小花[行业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夏治三伏贴 主讲人:周海玲主讲人:周海玲 1 1 医疗运用 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夏治三伏贴 中医讲究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夏至节气后贴,夏至节气后贴“三伏贴三伏贴”是很是很 有效的有效的“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 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有很好的治疗效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有很好的治疗效 果。果。 通过夏至节气通过夏至节气“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可以起到扶正固本,固,可以起到扶正固本,固 护脾胃,驱散体内的寒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护脾胃,驱散体内的寒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 效。效。 2医疗运用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

2、穴位贴敷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操作简便、 适应症广等特点,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 近年来,随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下简称“三 伏贴”)日益推广普及,成为夏季开展的重要医 疗活动之一。 3医疗运用 2 2三伏贴作用机理三伏贴作用机理 3 3三伏贴适应症三伏贴适应症 4 4三伏贴禁忌症三伏贴禁忌症 1 1 冬病夏治理论源流及定义冬病夏治理论源流及定义 5 5三伏贴注意事项三伏贴注意事项 4医疗运用 何谓冬病、缘何夏治 01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 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 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症的共同 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 体质。 02 夏治,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

3、阳气在夏 天也达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 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 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祛除体内陈寒, 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易发季节 不易被寒邪所伤。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 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5医疗运用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 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夏至,阳气的盛复达到 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 气开始消退,到冬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 尽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 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

4、达到稳态。 6医疗运用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从四时气候论冬病夏治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即有记载,一年之中节气更迭:春温、 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也会随 之发生顺应改变,出现周期性盛衰。夏天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 伏”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之达到顶峰,此为恢复 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 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可达到“冬病夏治”。 7医疗运用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 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 了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 未能消退,此时若补益阳气则可以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

5、气 。一 可采用 辛温药 ,温阳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二 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即 在“夏至”以后 ,阳气渐去之时以温阳之药随而济之,起到助阳的作用。 如素问 脉要精微论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 8医疗运用 何谓三伏贴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它是在三伏天 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天灸的 一种。三伏天贴敷的时间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 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日属金,以 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 期。 9医疗运用 三伏贴的理论溯 源 明末清初张璐著张 氏医通载:“冷哮灸肺 俞、膏肓、天突,有应 有不应。夏日三伏中, 用白芥子涂法,往

6、往获 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 两、延胡索一两,甘遂、 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 入麝香半钱,杵匀,姜 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 等穴,涂后麻冒疼痛, 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 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 次,如此三次病根去 矣!” 10医疗运用 三伏贴作用机理 一. 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 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 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11医疗运用 二.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 其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体质。 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 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皮质轴兴奋性,血清中的IgG

7、、IgA 含量得到 提高,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 态。 12医疗运用 三.药物贴敷于皮肤,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 和胃肠道的破坏而直接作用于人体,且皮肤间 层具有储存特性,使药物浓度曲线趋于平缓, 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表现出的时间血 药浓度曲线的峰谷现象。同时结合腧穴特殊性 能,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维持较长的药效时 间。 13医疗运用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 等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冬季反复感冒的虚 寒体质患者。 可选定喘、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 膏肓等穴。 14医疗运用 小

8、儿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 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遗尿等。 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肾俞、肺俞、 天突等穴。 15医疗运用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 胃酸,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可选中脘、下脘、天枢、神阙、足三里、气 海、脾俞、胃俞等穴。 16医疗运用 骨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 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可选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以及曲池、足 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 17医疗运用 第一组穴位:肺俞、胃俞、志室、膻中。 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

9、下,旁开3寸;膻中 为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 连线的中点 18医疗运用 第二组穴位:风门、膏肓、脾俞、天突。 风门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脾 俞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 突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19医疗运用 第三组穴位: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定喘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心 俞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 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位 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20医疗运用 禁忌症 01 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 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 病者

10、,应禁止贴敷。 02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 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 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 等孕妇禁用。 03 对药物或敷料成分 过敏者禁用。 21医疗运用 慎用范围 01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 它传染病者慎用 02 支气管扩张、糖尿病、血液病、恶 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 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慎用。 03 病情发作或加重期慎 用。 04 颜面五官部位、关节、 心脏及大血管附近, 慎用贴敷。 05 久病、体弱、消瘦慎 用。 22医疗运用 注意事项 01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 将其固定牢稳,以免 移位或脱落。 02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 需随调配随敷用,以 防挥发

11、。 03 凡用膏剂贴敷,膏剂 温度不应超过45, 以免烫伤。 04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 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 带固定贴敷药物。 05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 膏,不宜用汽油或肥皂 等刺激性物质擦洗。 23医疗运用 贴敷药物当日尽量避免运动,减少出汗,注意 局部防水,若洗澡应进行淋浴,贴敷的局部皮 肤不要擦洗,以免导致破溃、感染、甚至影响 下次贴敷。 避免在温度过低房间久留,也不要让电扇或空 调直吹贴敷的穴位。 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24医疗运用 皮肤反应皮肤反应 1. 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 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 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

12、处理, 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 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 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若出现情况 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25医疗运用 2.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 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 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 终止贴敷。 26医疗运用 3.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 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 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 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27医疗运用 4.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 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 用消毒针从水

13、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 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 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 敷料包扎,以防感染。 28医疗运用 5.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 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 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 29医疗运用 贴敷时间:贴敷时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每 7-10天贴一次,每次贴3-6小时(成人),贴敷 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 敷者能够耐受为度。对于老年、体质偏虚者贴 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30医疗运用 小儿贴敷小儿贴敷 小儿皮肤娇嫩,药物的选择和药量上都应与成 人区别,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年龄低一些的孩子一般为2小时,年长的孩子为 3-4个小时。 31医疗运用 贴敷疗程:贴敷疗程: “三伏贴”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许 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三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 效。因此往往以三年为一个疗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