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讲解_第1页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讲解_第2页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讲解_第3页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讲解_第4页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 第一节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煤层厚度变化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地质构造矿井地质构造 第三节第三节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 第四节第四节 矿井瓦斯矿井瓦斯 第六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是指在采掘生产过程中,影响 煤矿生产的 主要地质条件,如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 等,不同的矿井有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章从地质与采 矿结合的 角度着重讲述地质因素研究的意义、任务、观 测、预测、处理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煤层厚度变化 一、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一、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煤层是泥炭层经煤化作用

2、转化形成的 ,大都呈层状或是似层状。 煤厚变化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划分为两类: 1、原生变化、原生变化:整个含煤岩系最终形成之前,由某些地质因 素引起的煤层的厚度变化。 1)地壳不均衡沉降)地壳不均衡沉降 不均衡沉降不均衡沉降 沼泽基底不平沼泽基底不平 2)泥炭沼泽基底不平)泥炭沼泽基底不平: 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引起的煤层厚度变化特点: (1)底板起伏不平,而顶板与煤层的接触面是平面。 (2)煤层变博的方向是底板突起的方向,煤层厚度是渐变 的。 (3)煤分层或夹矸被基底隆起地段隔开而呈现不连续。 3)同生冲蚀)同生冲蚀: 在煤层形成过程中,即未形成煤层顶板以前, 因地壳上升,河流在含煤地段发育

3、,泥炭被冲蚀同生冲 蚀。 同生冲蚀的特征: (1)煤层和冲刷物有共同的顶板。 (2)煤层和冲刷物相混,煤中有冲刷物,冲刷物中有煤。 (3)冲刷范围一般不大。 (4)冲刷物平面分布呈弯曲条带状。 2、次生变化:、次生变化: 含煤岩系形成以后,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侵蚀冲 刷等引起煤层厚度发生变化。 1)次生冲蚀)次生冲蚀:形成煤层和顶板以后,由于地壳上升,煤和 顶板遭受冲刷。 煤系内的后生冲蚀煤系内的后生冲蚀 煤系形成后的后生冲蚀煤系形成后的后生冲蚀 次生冲蚀的特征: (1)冲蚀规模较大,煤、顶板机器底板均被冲蚀。 (2)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常为砾岩、粗砂岩及中砂岩。 (3)邻近冲刷带的煤层,

4、光泽变暗、灰分增高、裂隙发育。 (4)被冲刷的煤层与冲刷沉积物犬齿交错。 2)构造挤压)构造挤压: (1)受褶皱影响: (2)受断层影响: 褶皱引起煤厚变化褶皱引起煤厚变化 断层引起煤厚变化断层引起煤厚变化 二、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二、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影响采掘布置 原分层开采的厚煤层,由于煤厚变薄,只能改为单层 开采。原一次采全厚的煤层,由于煤层增厚,又要改为分 层开采。 2、影响计划生产 工作面内煤层变薄,引起工作面回采提前,造成采掘 失调。工作面接续紧张。采掘工作面,对煤层稳定程度要 求更高,煤厚变化影响生产效率 3、掘进率增高 为探明煤厚变化,需要布置探巷,有时煤层尖灭

5、造成 废巷 4、回采率降低 煤厚变化,造成面积损失,降低回采率。 (一)煤层的观测(一)煤层的观测 1、观测的内容、观测的内容: 1)煤层结构:各煤层夹石层层数,岩性。 2)煤层厚度:总厚度,分层厚度及变化。 3)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裂隙发育程度、力学性 质。 4)煤质: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类型。 5)煤层含水性:一般分为干燥(无水)、潮(滴)、 湿(淋水)、含水(涌水) 6)煤层产状。 (二)煤层的探测(二)煤层的探测 对于巷道未揭露的厚煤层或没有巷道揭露的煤层,就 必须采用一些探测手段,来了解其厚度变化。探测工作常 用的是探煤钻和探煤巷。 1)掘进煤层巷道的探煤厚工作)掘进煤层巷道的探煤

6、厚工作 在能够揭露煤层全厚的薄煤层及部分中厚煤层的巷道中, 可用皮尺垂直煤层顶底板之间测量煤层真厚度。 在只能揭露部分厚煤层及部分中厚煤层的巷道中,须 用钻探或巷探方法探测煤层全厚。 2)回采工作面的探煤厚工作)回采工作面的探煤厚工作 在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工作面中,为了准确控制各分层的 回采厚度,仅根据回采巷道中的煤厚点是不够的,一般还 要在上分层的回采过程中,既测量实测采高,又按一定间 距探测煤厚。 (1 1)工作面探煤点间距)工作面探煤点间距:沿走向的间距一般为15米左右, 沿倾向 的间距视煤厚变换情况而定,一般为510米。 (2 2)工作面探煤厚的方式)工作面探煤厚的方式: 回采第一分层时

7、,一次探测煤层全厚。 回采第一分层时,只探测下一分层厚度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地质构造矿井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包括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构造、断层和节理 矿井地质构造按其规模大小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划 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 大型构造大型构造:指整个煤产地的骨干构造。它决定着井田的划分和总 体构造轮廓。勘探阶段以查明,不是矿井地质研究的重点。 中型构造中型构造:分布在井田范围内,影响水平、采区划分和巷道布置 的次一级构造。勘探阶段尚未查明,对生产影响极大,研究重点。 小型构造小型构造:规模很小。在一条巷道或一个工作面内就能看清全貌 的更次一级构造。其密集发育时,对生产影响很大。 一、褶曲研究

8、一、褶曲研究 1、褶曲的判断与观测、褶曲的判断与观测: 1)褶曲的识别)褶曲的识别:井下判断褶曲的标志:新老岩层对称出现且 岩层产状有规律地变化。 2、查明褶曲的生产探测手段、查明褶曲的生产探测手段: 生产勘探手段: 1)巷探:布置应遵循“一巷两用”的原则,探明褶曲,生产 利用。 2)井下钻探:构造复杂,控制较少的褶曲,应在井下邻近巷 道利用钻探查明。 4、褶曲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和处理、褶曲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和处理: 1)大型褶曲)大型褶曲:指影响井田划分和整个开拓系统的褶曲构造。 (1)褶曲轴线作为井田边界: (2)井田内开拓部署中的处理方法:背斜轴部总回风巷; 向斜 轴部集中运输巷。 以中型紧

9、闭褶曲轴作为采区边界 以中型向斜轴作为采区中心 布置采区上山 工作面直接推过向斜轴 2)中型褶曲)中型褶曲:往往是大型褶曲的次一级构造。 (1)轴线选做采区中心,布置采区上、下山。 (2)轴线做为采区边界(紧闭褶曲)。 (3)工作面直接推过褶曲轴(宽缓褶曲)。 3)小型褶曲)小型褶曲: (1)使煤厚发生变化。 (2)沿煤掘进时,褶曲使巷道变得弯曲。 (3)影响工作面的长短。 二、断层研究二、断层研究 1、断层的判断与观测、断层的判断与观测: 1)断层的判断)断层的判断:断层出现以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煤岩层产状发生急剧变化:断层附近的煤岩层,由于 受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影响,往往会发生显著

10、变化。 (2)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 煤层受 断层影响易发生塑性变形,使厚度改变。 (3)接近断层时,煤层和顶、底板中裂隙显著增加,并具 有一定的规律性。 (4)在大断层附近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这些小断层是预 兆大断层的重要标志。 (5)瓦斯涌出量增加:断层可以赋存瓦斯,当巷道揭露到断 层附近时,断层中的瓦斯就可以通过煤岩层中的裂隙进入 到巷道。 (6)涌水量增加:滴水、淋水要注意。 (7)煤、岩层产状不连续。 (8)煤、岩层的重复与缺失。 (9)断层带出现断层泥及断层角砾岩 断层出现征兆和使用说应注意的问题,可简要归纳为几句 话: 产状煤厚生巨变,揉皱破碎光泽暗,节理

11、增加有产状煤厚生巨变,揉皱破碎光泽暗,节理增加有 规律。瓦斯增加大显驼峰,滴水淋水或涌水,反规律。瓦斯增加大显驼峰,滴水淋水或涌水,反 常现象放在心,综合起来再确定,以防常现象放在心,综合起来再确定,以防“草木皆草木皆 成兵成兵”。 3)断失翼煤层的寻找)断失翼煤层的寻找: (1)层位对比法: (2)构造形迹判定法: 是指根据与断层伴生和派生的小型和微型构造来判断断 层性质的一种方法。 牵引褶曲 断层引起的牵引褶曲断层引起的牵引褶曲 (3)规律类推法 故据已掌握的该区的发育特征和规律,确定断层性质, 指明断失翼煤层寻找方向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开采时间长, 资料丰富的矿井。 (4 4)生产勘探法)

12、生产勘探法 如果遇到断层,通过观测和综合分析,仍不能确 定断层性质或已确定断层性质,但断距无法确定时,需用 生产勘探的方法来解决,其手段是巷探、钻探、物探。 (5 5)小断层类比法)小断层类比法 根据与主要断层有成因联系的小断层特征和错动 规律来推断主要断层性质,从而寻找断失煤层的方法。通 常小断层与主演断层为同一性质断层。 3、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及处理、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及处理 1)开拓设计阶段)开拓设计阶段: (1)井田、采区边界的确定:H50米的断层,应考虑该断 层作为井田边界,这样使断层煤柱和边界煤柱和为一体, 避免出现三角煤 + + + + + + 30米煤柱 + + + + +

13、 + (2)井筒位置的选择:井筒尽可能避开大断层 (3)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如遇断层破坏强烈区用竖井+主 石门比斜井开拓合理 第三节 岩溶陷落柱 岩溶陷落柱岩溶陷落柱: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地区,由于地下 水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塌陷现象。 一、岩溶陷落柱的成因及特征一、岩溶陷落柱的成因及特征 (一)陷落柱(一)陷落柱 1、成因:、成因: 1)地质条件:岩溶发育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1)有可溶性岩层存在; (2)可溶性岩层透水; (3)水具侵蚀性; (4)水要流动 2)形成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上覆岩层塌陷产生 2 2、特征、特征 1)地表特征:盆状陷落区 2)井下特征 (1)柱面的垂直剖面为两条折线

14、; (2)平面形状为一封闭曲线; (3)剖面形状为梯形,上小下大; (4)柱高与岩溶大小、地下水排泄条件有关; (5)柱内特征:上部岩石碎块杂乱无章,大小悬殊。早期 的岩石碎块多已胶结成岩 3 3、井下遇陷落柱前的预兆、井下遇陷落柱前的预兆: 1)煤岩层产状变化,向中心倾斜 2)裂隙增多 3)小断层发育 4)煤被氧化,光泽变暗 5)瓦斯增加 二、岩溶塌陷的处理方法二、岩溶塌陷的处理方法 1)主要开拓巷道遇陷落柱:按原计划施工。 2)回采工作面遇陷落柱:处理原则:查清其范围,缩短工 作面回 采。 3)回风巷、运输巷遇陷落柱:一般直接通过。 第四节第四节 矿井瓦斯矿井瓦斯 瓦斯瓦斯:是指在煤矿生产

15、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 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一、矿井瓦斯的形成及分带一、矿井瓦斯的形成及分带 1、瓦斯的成分和性质、瓦斯的成分和性质:瓦斯中甲烷(CH4)占绝大多数。瓦斯 又称沼气,为无色、无味、无毒,可以燃烧和爆炸的气体。比重 为0.554,比空气轻,聚集在巷道上部。 2、瓦斯的赋存状态、瓦斯的赋存状态 1)游离状态瓦斯:以气体分子自由运动于煤层孔隙和裂隙中的瓦 斯。 2)吸着状态瓦斯: (1)吸附瓦斯:吸附在煤岩体表面的瓦斯,它往往形成一层薄膜。 (2)吸收瓦斯:瓦斯分子进入煤体内部,与煤分子紧密结合成固 溶体。 3、瓦斯的成因、瓦斯的成因 瓦斯的形成和煤的 形成是同步的,而且

16、贯穿整个成煤 过程的始终,但瓦斯大量生成并保存下来,是在煤的变 质作用阶段 。 1)生物化学作用阶段 植物成煤第一阶段有机质分解形成瓦斯,此阶段形成瓦斯是大量的,但 保存很少,因为此时成煤物质多暴露在地表或埋藏很浅, 绝大多数瓦斯都逸散到大气中。 2)变质作用阶段 成煤的第二阶段过程中,煤炭物质产生热解,发生一系列变化同时产 生大量瓦斯。 该阶段形成的瓦斯,由于在地下深处,不易扩散,煤矿生产中所揭 露的瓦斯绝大部分是这阶段形成 3)油气田瓦斯侵入来源于周围的含油层 4、瓦斯分带、瓦斯分带 煤层瓦斯成分由浅而深大体可分为四带 第一带:N2-CO2带: CH4=010%,N2=2080%,CO2=

17、20 80% 第二带:N2带: CH4=020%, N2=80100%,CO2 =0 20% 第三带:N2 - CH4 带: CH4=2080%,N2=2080%, CO2=020% 第四带:CH4 带: CH4=80100%, N2=020%, CO2=020% 前三带称为瓦斯风化带,其深度差别很大,决定于空气 透入条件,上部煤岩层风氧化情况及地下水活动强弱程度。 二、瓦斯含量的研究二、瓦斯含量的研究 煤层瓦斯含量:单位体积或重量的煤体内,含瓦斯的体 积,单位m3/t、cm3/g,它应包括吸着、游离瓦斯。 1、影响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影响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 1)煤的变质程度)煤的变质程度: (1)变质程度越高,产气数量 越多,瓦斯含量越大。 (2)变质程度不同的煤,空隙 率不同,吸附能力差异较大。 2)围岩和煤层的渗透性)围岩和煤层的渗透性: 渗透性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